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云南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的主要形式。云南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植物园、国有林场及一些古树名木和珍稀树种等,其主要旅游功能为观光、度假、疗养保健、科考、科普以及探险、品鲜等。应当认真做好森林生态旅游规划、分类开发利用,宏观布局,重点扶持,并且加强保护和管理,以使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马秀芳  林媚珍 《热带地理》2006,26(3):285-289
介绍广东省的森林资源、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状况,评价了森林旅游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确保广东森林旅游资源持续利用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生态旅游机会图谱(CECOS)的构建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依据游憩机会图谱(ROS)和生态旅游机会图谱(ECOS)的理论基础,基于中国的国情提出了面向规划需要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态旅游产品规划和管理工具中国生态旅游机会图谱(CECOS)。主要创新包括:①提出生态旅游产品非仅仅是观光型产品的观点,论证了森林瑜珈这类参与型产品符合生态旅游的基本要求;②克服二元思维,以连续轴的思想将生态旅游产品分为高等级生态旅游产品(HCET)、中等级生态旅游产品(MCET)、低等级生态旅游产品(LCET)和大众生态旅游产品(MNT)四种类型,并在CECOS中用资源、与社会的联系、管理因素、对环境影响的可接受性、对可持续性的要求和可参与性六个一级因子明确了四种类型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韶关市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分析及其开发构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析了韶关市资源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开展生态旅游的原则和措施,根据各区域生态旅游资源分布特色,将韶关市分为5个森林生态旅游区,即西部自然景观区;北部特殊地貌区;东北部古生物区;中部古人类、宗教观光区;南部观光农业区。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生态旅游是不同于大众化旅游的一种保护环境的持续发展模式。生态旅游资源是以生态旅游的新视角去认识旅游资源而形成的一种新类型。在生态旅游资源构成中,生态环境不再只作为旅游资源的背景,甚至成为生态旅游的主要吸引因素。本文通过对构成生态旅游资源的生态旅游景观资源、生态旅游环境资源进行分析界定,尝试性地提出了景观和环境并重的旅游资源分类评价思想,初步创立了生态旅游资源的景观—环境分类方案;探索性地采用AHP方法构建了生态旅游景观资源与生态旅游环境资源相结合的定性与定量综合评价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6.
呼伦贝尔市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和以草原为主的生态旅游资源具有生态旅游发展的巨大潜力。本文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原理,从资源供给、市场需求、企业竞争态势、支撑产业、机会把握、政府作为等六个方面分析了呼伦贝尔市开发生态旅游的竞争潜力.揭示了其发展生态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提出了生态旅游开发的总体战略及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名》2010,(1):28-28
虎形山瑶族乡位于湖南省隆回县,是“全国百佳艺术之乡”、“湖南省重点风景名胜区”。“花瑶古寨风情”是湖南省新潇湘八景之一。境内森林、矿藏、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生态旅游资源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8.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成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湿地资源开发的有效方式。黑河中游湿地资源丰富,是西北干旱区重要的湿地分布区之一,开展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条件十分优越。以黑河中游湿地即张掖市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态旅游资源条件进行评价;结合生态安全理论,以保护性开发为基础,提出功能分区、生态旅游产品导向和社区共管模式结合的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最后,提出黑河中游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的举措,以期达到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合理开发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实现黑河中游湿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森林公园是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场所之一,森林生态旅游也是生态旅游的主要组成部分。文章以生态旅游原则为依据,构建了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全国27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对我国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进行了评价分析,提出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应重点关注推进旅游产业融合、挖掘民俗旅游产品、重视环境解说系统规划、完善符合生态化理念的基础与服务设施体系、加强环境监测系统建设、构建合理的社区参与机制、加强资金投入及注重生态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对策建议,上述建议可对我国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与建设起到借鉴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浅析庐山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兴的较高层次的旅游形式。庐山是江西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近年在申请国家地质公园。其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宜于发展生态旅游。通过对庐山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梳理,总结庐山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从生态学的角度对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庐山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逆化、热岛效应等五大环境污染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庐山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以便更好地促进庐山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乐东黎族自治县旅游资源及生态旅游开发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有着丰富而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包括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毛公山旅游区、南方最大莺歌海盐场、以及西山岭、腰果场等自然景观,还包括体现黎族风情的三月三、元宵等节日,以及体现黎族艺术的花灯、剪纸、黎锦等宝贵民间艺术.但该地的旅游业发展明显滞后,没有充分体现当地的旅游资源价值.为了合理开发、保护、利用,促进该地区旅游业和经济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对乐东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旅游地质资源丰富,少数民族风情浓郁,是该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笔者从云南的地质地理背景出发,详细调查了云南省旅游地质资源和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根据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的空间布局及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即将旅游地质资源与少数民族文化相融合,从景区边缘发展起步,突出农家特色,提高乡村生态旅游民族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3.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旅游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着重探讨了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旅游的关系,认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旅游在产生和发展上具有相似的背景;在相互联系上既具有相当强的互补性,同时又具有本质上的冲突性.这种关系为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同时又告诫人类在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协调两者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4.
基于PPT战略的广东省乐昌市生态旅游扶贫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贫困人口受益为出发点,基于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Pro-Poor Tourism,PPT)战略,以广东省乐昌市为例,开展适用于中国南方林区生态旅游扶贫开发的发展模式和旅游扶贫产业的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部门、旅游企业、乡村社区和非营利社会组织都应在提升贫困人口参与度、减轻贫困和生态保护方面承担责任,具体...  相似文献   

15.
云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庆忠  管宁生 《热带地理》1998,18(4):350-355
针对云南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指出了云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着旅游业无烟工业,旅游业是抵投入,高产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旅游资源可永久利用等思想意识障碍,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低以及旅游者注重保护等行为障碍,缺乏统一规划引导和多头管理等管理体制上的障碍,还有生态环境障碍等,进而提出了要认真做好规划布局和分期分批地规范有序开发,提高公众认识水平,做好环境审计评价和管理工作,对旅游投资管理者进行资质审查与分  相似文献   

16.
中国沙漠生态旅游资源及其竞争力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深入探讨中国沙漠生态旅游资源特点基础上,对中国沙漠生态旅游竞争力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分析了中国沙漠生态旅游资源特点,对中国沙漠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类研究,统计出8个主类、23个亚类、45个基本类型,资源组合特色多是自然风光与生态和环境的充分结合,景观上十分突出生态特色。为使评价具有客观的针对性,构建了沙漠生态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选取沙漠分布较多的6省区为样本,得出竞争力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陕西、青海,结果符合沙漠生态旅游开发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不同形式人类经济活动下的森林景观变化与西双版纳地区鸟类多样性的关系.同时对发展生产时的用地布局和维护森林景观的动态发展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森林公园发展态势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焱  徐颂军 《热带地理》2005,25(2):166-170
森林公园及森林生态旅游业已在广东省社会、经济和生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广东省林业部门进行森林资源立体开发、综合利用的优势项目,也是广东省全面发挥森林多种效益的一项系统工程。文中介绍广东省森林公园发展的现状特点,借鉴国外森林公园建设的经验教训,在管理、立法、资金、基础设施优化以及精品促销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力求促进广东省森林公园建设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19.
半干旱地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充分考虑生态资源的脆弱性和特殊性,生态旅游活动的适宜性研究可促进对生态脆弱区旅游资源的科学保护与利用.提出一套基于AHP-PROMETHEE-GIS的半干旱地区生态旅游活动适宜性分析框架,并在宁夏灵武市白芨滩沙漠公园大泉片区进行实验.根据适宜性分析框架,得出适合进行各类生态旅游活动的潜在区...  相似文献   

20.
李海生  陈桂珠 《热带地理》2007,27(2):107-110
湿地对维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功能退化,削弱了湿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深圳市湿地类型有3大类(近海及海岸湿地、河流湿地和湖泊湿地)13种类型,占深圳国土总面积的8.12%。深圳湿地目前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滨海滩涂湿地面积不断减小,生境面临退化;红树林和湿地水草的生存受到威胁;河流水质不断恶化,河流底质污染程度持续加剧。针对深圳湿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恢复对策:保护好西部滨海滩涂湿地;控制污染,修复河流自然湿地;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加强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加强湿地监测和科学研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