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于1981年12月2日至8日在福州市召开了地热地球物理勘探学术讨论会。全国从事地热工作的163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或报告75篇。论文宣读分大会或小会交叉进行。在分组讨论中,代表们就地热地球物理勘探的理论、方法和勘探实例进行了学术交流,对国外这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建筑学会于1988年9月23日—27日在沧州联合召开了桩基无损检测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有126个单位的157名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曲克信同志参加了会议并讲了话。会议收到论文摘要72篇,在会上宣读了50余篇。  相似文献   

3.
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将参加1990年8月21—25日在日本金泽召开的第一次西太平洋地球物理会议。这次会议是由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和日本9个科学团体发起的。预计有1000篇左右论文在会上发表,其中大多数是口述。由于这次会议的特点,应邀作报告的比例远远大于通常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的春秋会议,因此,这些论文一般较长,允许作详细论述。论文是由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的所有10个单位据出并送交会议的,所以这次会议除了规模以外都与联合会的春秋会议很相似,它对每个人都是比较重要的。由于帮助筹备会议的日本科学家的相互配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仪器和观测系统专业委员会1984年学术讨论会于11月21日至25日在长沙举行。全国65个单位的10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大部分来自科研、教学、生产第一线,年轻人占了相当的比例,这是这次会议的特点之一。会议采用大会报告和专业组分组报告相结合的形式,共宣读论文44篇。包括重力、磁法、电法、测井、放射性以及振动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代表们回顾了三年来我国地球物理仪器的进展,广泛交流了情报,研究了国内外动态。一致认为,我国地球物理仪器的发展已取得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力学学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召开的第一次地球构造动力学学术会议,于1981年4月21日至26日在兰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力学、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和地质学的科学工作者58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和论文摘要49篇。这些论文反映了我国科学工作者近年来在全球构造运动和地球内部运动,区域构造的力学分析,以及岩石破裂和地震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学术交流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1989年综合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0月10—14日在安徽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隆重召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大会组织委员会主任、学部委员曾融生主持了会议。来自全国104个单位的325名地球物理学界的老、中、青学者、科技工作者和专家等出席了会议。向大会提交的论文共375篇。大会分14个专题进行了学术交流。会议内容十  相似文献   

7.
2016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七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地球物理与资源环境,会议论文涉及工程、环境、生态、水资源和灾害等领域的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和仪器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与新进展,以及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在重大工程中的新近应用成果,反映出国内外环境与工程探测领域的发展动态.结合本次会议,提出该学科主要前沿问题是:地球物理高端装备研发、地球物理大深度探测问题、矿区环境下的强噪声去除问题以及地下目标体的精细探测问题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年会于1990年10月13—17日在武汉召开。代表来自全国130多个单位,共607人。其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达231人,占与会代表的38%,给会议增添了活力。会议共收到论文720余篇,其中441篇刊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1990)》;湖北省地球物理学会还为会议专门编辑印刷了论文集。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第二届国际地球岩石圈活动的地球物理监测研讨会的情况。会议于2005年9月12~16日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市鄂毕河畔的科学城举行,来自6个国家的9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国际会议。会议的报告丰富多彩,科学家就地球岩石圈的地球物理活动监测研究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出版了6个专题的89篇研究论文。俄罗斯、中国、蒙古和哈萨克四国交界区的代表还就研究2003年9月27日发生的7.9级地震草拟了国际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浅层地震反射技术交流会于1986年12月26日至29日在苏州市召开。来自全国11个部门54个单位的7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上共宣读27篇论文。总结和交流了近几年来国内各部门开展浅层地震反射波的技术与理论研究成果。内容主要有方法技术、数据处理及软件开发、震源技术、水声勘探及理论探讨等,并介绍了国外最新动态。会上还讨论了有关技术的关键性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代表们感到会议的效率高,收获大。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以本课题举办会议还是第一次,会议促进了各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与合作,对沟通教学、科研与生产的联系和合作起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的金属矿地球物理勘探学术交流会于1981年11月3日至7日在山东省烟台市举行。来自全国各有关部门的科学技术人员112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80篇。大会宣读13篇,分组会宣读33篇。这些论文介绍了近年来金属矿物探在科研及生产中取得的成果。包括:物探在寻找铁矿、有色金属矿、稀有金属矿及铀矿等方面所取  相似文献   

12.
1991年12月2日至6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和桂林地球物理学会在桂林举行了第2届全国岩溶物探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18个省市、54个单位的77名代表和3位苏联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56篇。自第1届全国岩溶物探学术会议以来9年中的进展,主要为:1.单一方法发展到综合物探,当时只用直流电法和少量地震方法,目前,无线电波透视法、多频地面地磁法、地质雷达、地震反射波法、瑞利面波法、高精度重力法、核物探、遥感等方法技术已成功地用于岩溶物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于1982年11月28日至12月3日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岩石物理性质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有关59个单位的代表80名。会上宣读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顾功叙的书面发言,总结了过去,提出了方针。 会议分两个组(岩石电性、磁性组,弹性和其他物性组)进行学术交流,共宣读了论文41篇。论文表明:我国的岩石物性工作,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磁性测量方法,岩、矿石磁性的影响因素以及  相似文献   

14.
数据采集和传感技术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1月25—27日在武汉市举行。这次会议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湖北省传感技术中心联合召开的,有关的19个单位4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宣读了论文22篇。 许多代表还带着自己设计、研制的仪器在会上展示、表演,其中KH-4760型数据采集器、PC-1500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委托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筹备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地球重力场及固体潮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10月6—11日在武昌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全国测绘、地震、石油、地质、海洋、中国科学院及高等院校等66个单位,100名代表。我国地球物理学界老前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方俊教授出席了会议并宣读了论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气象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二次中层大气学术座谈会于1984年5月25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全国各有关单位的科技人员48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朱岗昆、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肖佐、中国气象学会理事周秀骥等出席了会议。 会上宣读论文、报告29篇,有关于国际中层大气研究的综述,有国内各单位近年来在中层大气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于1992年11月10—14日在我国西南边陲的春城昆明市召开.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东有台湾,西达新疆的568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他们分别来自全国167个单位.理事长翁文波致大会开幕词,云南省有关领导及地球物理学会的主要支持单位代表到会祝贺.大会共收到论文663篇,其中有345篇论文被刊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1992年)》.会议安排的大会报告有:阚荣举:“云南地球物理工作进展”,夏国治:“环境物探”,朱志文:“固体地球物理发展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年会于1992年11月10~14日在云南昆明市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含台湾两名代表)5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编入“年刊”的论文345篇。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翁文波教授和孙大中、阚荣举等专家作大会专题报告。然后分计算地理物理、非线性理论在地球物理学中的应用、地球内部构造、石油物探方法的进展、金属物理方法的进展、工程物探方法的进展、新技术和仪器、地球物理信号处理、地球磁场与古地磁、空间地球物理、重力场与固体潮、地热学理论及其应用、地球物理环境与灾害和“油储”项目1992年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0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仪器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地球物理仪器国际化问题”(4月)和“地球物理技术在工程上的应用”(8月)两个研讨会。会议发表了大量论文,展示了目前我国先进的地球物理仪器和地球物理技术在工程方面的应用成就.承《地球物理学进展》编辑部支持,决定在2004年第四期和2005年第一期,连续刊载经专家审查和推荐的地球物理仪器和技术方面的部分优秀论文,  相似文献   

20.
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EG)第51届国际会议与展览于1981年10月12日至15日在美国洛杉矶的会议中心举行。大会主席菲利波恩(Walter R.Fllippone)的开幕辞中继续提出“地球物理学家:探索地球与空间的新领域”为年会的口号。会议中提交的论文共计314篇。会前举办了有关海洋和地震勘探偏移技术的专题讲座。会议期间举办了称之为“世界最大规模的勘探仪器展览会”,309家石油公司和厂商展销了各种地球物理勘探仪器。以刘光鼎为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