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分析呼和浩特—包头盆地现今应力场状态,基于内蒙古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运用振幅比方法获取2000—2016年该盆地及周边M_L≥2.7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计算其一致性参数,并反演区域应力场。结果表明,震源机制解特征主要表现为走滑特征,一致性参数空间分布处于低值状态,力轴方位基本与该区的应力场背景特征相符,即主压应力方位为北东、张应力方位为北西。  相似文献   

2.
利用首都圈数字化地震台网2001—2006年的波形资料分析北京平原地区隐伏断裂的深部滑动速率。通过波形互相关分析,识别出35组相似地震对和20组多重相似对,大部分相似地震活动表现为非周期性,重复间隔从数分钟到数百天不等。针对研究区内台站分布稀疏和低信噪比波形记录的现状,在波形相似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在子采样条件下的S-P相对到时差(dSmP)和相对到时拾取误差来对相似地震震源位置的一致性进行强约束,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波形意义上重复地震的识别方法。基于4组"重复地震"估算北京平原区黄庄-高丽营断裂和南口-孙河断裂在不同孕震深度处的滑动速率为1.0~1.2mm/a,怀安镇盆地南缘断裂地表以下9.4km处的滑动速率估计值为1.5mm/a,这一结果和地质资料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3.
收集了2015—2018年首都圈地区M1.0以上地震的波形数据,选取近场井下地震计观测记录,通过拾取直达P、S波及相应地表反射波的到时并测量其到时差,获得了台站下方地壳浅部300 m的P波、S波平均速度,并分析了波速的水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华北盆地近地表P波平均速度约为1.98 km/s,S波平均速度约为0.46 km/s,平均波速比约4.3;利用不同速度模型对27个地震事件进行定位,结果显示:沉积层模型可有效改善华北盆地地震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山西数字地震台网2001—2010年记录的地震,研究临汾地区的地震活动,并寻找重复微震,进而计算深部滑动速率。双差法重新定位后的地震图像显示,在研究时段内,临汾地区29.3%以上的地震发生在临汾盆地平原腹地的苏堡断裂两侧,即沿NNE向分布南、中、北3个隆起间的2个次级凹陷之一的临汾-洪洞次级凹陷内;震源深度分布与研究区的深部构造较为相符。通过波形互相关分析,识别出波形高度相似的49组相似地震对和25组多重相似对。大部分相似地震活动表现为非周期性,复发间隔从数分钟到数百天不等。依据在同一地震台站记录的波形塑造参考地震的波形,用以量取每个地震相对于参考地震的S—P相对到时差,并确定每个地震与多重相似对质心的相对距离,从而挑选出每组地震中的重复事件。识别出研究区2组重复地震,并由此估算得到滑动速率为1.9~2.8mm/a,该值与同时段GPS和地质等浅表观测的滑动速率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5.
为弄清山西太原东山遥测地震台模拟记录与数字记录的特点,对1996年至2001年的模拟记录和2001年至2003年5月的数字记录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在选取的-≤5.0 s的近台记录波形中,找出了具有代表性的3种地震波形.指出,准确识别山西太原东山遥测地震台的小震活动,对监视太原盆地的地震活动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对泰安地震台记录的2010年9月4日新西兰地震波形,进行震相、震源深度等地震参数辨析和分析,以具有代表性的2009年7月15日新西兰南岛西海岸远海地震波形和2010年4月5日墨西哥地震波形分析为辅,提出震中距大于83°、小于105°的类新西兰地震分析方法.根据两个辅震的波形特性,结合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定位结果,对震级误差...  相似文献   

7.
使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区域和远震宽频带波形,通过频率域和时间域多步反演,研究四川芦山 MS 7.0地震基于点源模型的震源机制解和有限断层模型。考虑到使用不同波形资料类型、盆地效应及简化的一维速度模型等给反演震源参数带来的影响,经测试比较,结果表明:使用区域波形和本区域简化一维速度模型,波形拟合误差最小。此次地震表现为高倾角纯逆冲型事件矩心在水平方向上位于震中偏南西向约4.5 km,最佳波形拟合矩心深度约17 km,矩震级 MW约6.6。推断此地震大多数能量主要在震源偏南西约4.5 km 处释放。  相似文献   

8.
统计曹妃甸地震台网成立以来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对比天然地震和化学爆炸、矿爆的波形,发现天然地震与爆破震相特征在P波初动、周期、波形衰减及振幅等方面有很大不同,并对波形进行频谱分析,进一步识别天然地震及爆破。  相似文献   

9.
文中利用陕西数字地震遥测台网14个遥测子台记录的远震波形资料,用频率域反褶积方法提取接收函数,由H-Kappa叠加方法反演得到各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地震构造文献,对陕西地区的地壳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陕西地震活动与地壳结构、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地区的地壳总体趋势是东薄西厚,陕西南部和北部地区地壳较厚(≥40km),位于陕西中部的渭河盆地地壳较薄(34~40km);14个台站中,渭河盆地东部与山西交界的华阴台下方地壳厚度最薄(34km),而盆地西北端的陇县台位于六盘山余脉上,地壳厚度最厚(48km)。2)陕西地区泊松比值总体变化不大(0.24~0.29),可能表明这一地区的岩石组成以中度组分为主;以渭河盆地为界,向北靠近地台一侧泊松比值相对较高,向南靠近秦岭山脉一侧则比值相对较低。3)地震活动与地质构造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渭河盆地处于几个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属于强地震的多发区;陕西南部地区的地震活动相对较弱,主要发生在汉中盆地和安康盆地,受陕南几条主要断裂控制;陕西北部地区地质构造相对稳定,地震活动最弱。泊松比反映了地球内部的物质构成,分析认为其与地震活动存在一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92年延怀盆地的深地震反射共中心点(CDP)叠加剖面图,提出了延怀盆地的壳幔过渡带初始模型.对于1993年通过延怀盆地的北京—怀来—丰镇剖面的宽角反射与折射剖面资料,进行震相分析.在一维模型基础上进行走时反演和二维射线追踪.最后,采用反射率法对延怀盆地壳—幔过渡带的上下界面的反射波PM′和PM进行了波形拟合,证明了其存在;同时明确了延怀盆地莫霍不连续面是高低速相间的薄层组成的过渡带性质.这一结构与邢台地震区壳幔过渡带结构相似.这一特征说明由于延怀盆地莫霍面附近存在深大断裂,有可能从地幔中“贯入”熔体或流体的透镜体,从而形成低速层多层结构.  相似文献   

11.
2006年03月31日20时23分,松原市乾安县与前郭县交界处的查干花乡附近(44°36′N,124°03′E)发生5.0级地震,是吉林省近40年来最大一次地震。利用流动台记录到的地震波形资料对乾安地震余震序列进行s波分裂研究。结果表明,S波快波偏振方向的优势取向为NNE,与乾安地震主震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偏差较大,与该区区域应力场方向不一致,表明这次地震与区域的构造变化和应力场调整有关。s波分裂时间延时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与S波传播时经过的介质性质关系密切,慢波延迟时间在0.02~0.38S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12.
The dense broadband seismic network provides more high-quality waveform that is helpful to improve constraint focal depth of shallow earthquake. Many shallow earthquakes occurring in sediment were regarded as induced events. In Sichuan basin, gas industry and salt mining are dependent on fluid injection technique that triggers microseismicity. We adopted waveform inversion method with regional records to obtain focal mechanism of an M s4.8 earthquake at Changning. The result suggested that the Changning earthquake occurred at a ESE thrust fault, and its focal depth was about 3 km. The depth phases including teleseismic pP phase and regional sPL phase shows that the focal depth is about 2 km. The strong, short-period surface wave suggests that this event is a very shallow earthquake. The amplitude ratio between Rayleigh wave and direct S wave was also used to estimate the source depth of the mainshock. The focal depth (2–4 km) is far less than the depth of the sedimentary layer thickness (6–8 km) in epicentral region. It is close to the depth of fluid injection of salt mining, which may imply that this event was triggered by the industrial activity.  相似文献   

13.
2013年2月19日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发生MS4.7地震,震中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基底断裂绵阳—三台—大足断裂与蒲江—三台—巴中断裂的交会区域.基于地震目录、震相报告和波形等资料,对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采用近远震联合波形反演求解主震震源机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对该地震的发震构造进行分析.余震序列重定位的空间展布方向为NW-S...  相似文献   

14.
地震波形的分析处理并不是一般的数值运算或者数据编辑过程,其中有许多环节需要结合人在图像识别方面的经验才能作出准确判断。至今为止,仍然不能完全用计算机代替人来自动而又准确地分析和处理地震信号。通过实时处理所得的结果和数据还需要在地震分析人员的干预下进一步分析处理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在遥测地震台网中使用人机结合方式分析处理地震波形,这在国内还处于初始阶段。为了发展这种处理方法,作者成功研制了兰州遥测台网地震波形人机结合分析处理系统。本系统是用计算机显示的地震波形来分析处理地震的,不仅适合常规地震波形分析,也特别适合于地震速报分析,使地震波形分析处理工作更加快速、准确。本文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思路、系统模块结构以及主要功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董蕾  沈旭章  陈丽娟 《地震学报》2022,44(6):998-1006
基于重庆台网及邻区固定台站自2011年1月至2018年10月观测到的远震波形记录,利用接收函数直达P波振幅约束浅层结构的方法计算了重庆及周边地区台站下方浅层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重庆浅层S波速度结构与盆山构造明显相关,盆地内表现为低速异常,与沉积层特征相对应,大巴山、大娄山区域则表现为相对高速的特征;华蓥山断裂S波速度高于断裂两侧的沉积层速度,表现出四川盆地沉积层中间薄两边厚的特点;华蓥山以东的川东地区多为套滑脱层构造,其浅层S波速度表现为低速异常。最后讨论了2010年以来重庆5次显著地震的孕震环境:川东滑脱构造地区的垫江MS4.4地震和石柱MS4.5地震与该区明显的低速异常有关;荣昌MS4.7和MS4.8地震的震源区无明显的高低速特征,可能与注水相关;武隆MS5.0地震发生在高低速交界部位的有利于积累应变的高速体一侧。  相似文献   

16.
利用四川地震台网记录资料将2010年1月31日遂宁MS5.0地震和2008年10月10日自贡ML4.8地震与2007年12月20日银川爆破波形进行比较,并针对遂宁地震近台面波发育、与相似构造条件下的地震波形存在差异、具有一定的爆破地震波形特征的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遂宁地震不是气爆地震,而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后,四川盆地及附近地区应力场增强的背景下,发生在磨西气田区的一次浅源地震。  相似文献   

17.
地震波形记录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测震图分析是地震预报的一项基础工作,近年来随着地震预报工作的发展,对地震图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总结了小浪底水库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波形资料,用实例说明了不同距离、不同方位、不同类型的地震震相的特征,以及地震、爆破和塌陷波形的区别,发现小浪底水库地震台网波形记录有其特定的记录特征.  相似文献   

18.
利用CAP方法反演了2010年6月5日阳曲MS4.6地震震源机制解,得到震级MW为4.5,节面I走向213°、倾角47°、滑动角-161°,节面II走向109°,倾角76°,滑动角-44°,属于倾滑型;精确定位显示震中处于石岭关隆起区,CAP反演和精定位结果推断本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7~20km。震源机制解节面参数与震中附近的山根底断裂和系舟山西麓断裂产状存在差异,这两条断裂不是阳曲地震的发震断裂,由于现场野外地质考察未发现地表断裂,不排除本次地震为隐伏断层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乌鲁木齐地震台宽频带数字地震仪记录的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地震波形震相分析,展示乌鲁木齐地震台宽频带数字地震仪记录波形震相特征,找出快速判定震相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大震速报质量。  相似文献   

20.
BBVS-120型甚宽频带数字地震计典型地震波形记录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太原基准地震台BBVS-120型甚宽频带地震计记录的不同震中距及不同类型天然地震和非天然地震波形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该地震计能够清晰记录近震、远震、极远震及爆破、塌陷等震相,对各类地震具有较好的监测能力,基本实现全频带观测,可为获得丰富的震相资料并提升地震台监测能力及速报质量,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