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结合某高层建筑物深基坑安全监测工程实例,根据规范和相关工程实践确定深基坑安全监测报警值以及编制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流程。阐述了基坑安全监测的主要内容及测点布置情况。利用高精度测量仪器采集基坑支护墙顶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基坑周边道路裂缝及沉降监测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以在建的武汉绿地中心为研究对象,建立一套超高层建筑物动态特性监测与分析技术方法。采用该方法获取监测时段内建筑物动态位移时间序列、振幅以及显著性频率等动态特性信息,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楼顶位移与温度变化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楼顶、楼高400 m以及楼高300 m处监测方向的水平位移最大振幅分别为5.12 mm、4.22 mm和3.11 mm,且标准差均为亚mm级;该建筑物固有频率为0.200 2 Hz,由于同时受施工震动、温度等影响,导致该大楼还受其他频率影响较明显,如楼顶处监测方向位移时间序列仍受频率0.308 2/8.033 9 Hz影响较显著;楼顶位移与温度变化时间序列的灰色关联度接近1,表明楼顶位移与温度变化存在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保障基坑开挖的顺利安全进行,需要应用基坑监测技术监控开挖过程。该文应用垂直位移测量监测技术对绍兴轻纺城联合市场基坑工程进行监控,观测沉降值较好地反映了基坑开挖过程中不同施工期、不同位置的沉降变化情况和土层性质及周围环境。各沉降点的沉降值与周围环境变化十分吻合,由于观测数据的及时准确提供,为工程建设施工单位在开挖过程中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了第一手资料,避免了有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无线通讯网络的GPS多天线监测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无线通讯网络的GPS多天线监测系统的构成情况,包括系统设计、数据传输与管理、数据处理、数据质量分析和控制等.在公路边坡变形监测中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1 h测量精度已达到3.0 mm左右,既能自动连续地对滑坡变形进行监测,又能大幅度降低整个监测系统的费用,是滑坡等地质灾害变形监测的理想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晋中红星天铂基坑为工程背景,通过探讨全站仪对边测量技术的测量原理,分析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解决基坑变形测量中由于通视造成无法观测和精确度低的问题。结果表明:将对边测量技术应用于基坑变形监测,可有效解决基坑变形测量的问题,提高监测精度,减少工程费用。  相似文献   

6.
建筑遗产的变形监测是遗产可持续保护的重要保障,塔类古建筑是古建筑中的典型,造型突兀高耸,变形包含沉降、倾斜、弯曲及扭转等多种状态,传统监测手段难以满足其监测需求。本文针对某古塔的变形问题,以传统测量方法为参照,采用地面激光雷达和无人机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获取古塔三维数据,结合古塔监测指标对3种方法流程、特点、数据及结果精度进行对比,通过融合三维模型对古塔病害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古塔的变形状况。通过对比可知:常规测量方法进行古塔变形监测,具有精度高,应用灵活特点,适用于古建筑整体姿态或者典型特征监测;地面激光雷达技术精度高、设站灵活,能够精确分析古塔整体及部分局部的形变,但易受扫描视角的影响;无人机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建立的古塔三维模型具有高精度及真实的色彩,对整体及细节纹理表现好,但是无法获取塔内部狭窄空间的三维数据;融合数据能有效弥补单一数据源的缺陷,实现古塔全面病害分析。数据精度方面,地面激光扫描及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均可达到毫米级精度,传统监测方法在沉降与倾斜监测方面优于前2种方法,在监测全面性方面则前2种方法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深大基坑,高坝、拱坝,地铁盾构下穿既有铁路线路等高危险源工程越来越多,要求监控量测工作能够达到实时性、连续性、高精度、高效率以满足工程需求。传统的监测技术难以满足项目需求,基于测量机器人自动目标识别、自动照准、自动测角与测距、自动目标跟踪、自动记录等功能开发的自动化监测系统能够通过GPRS或者无线数传电台将实时监测数据传送给系统后台,对海量监测结果进行粗差探测、查询、显示、预测分析、报表图件生成及输出等,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GPS实时单站速度位移解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载波相位变率测速模型,采用相邻历元差分计算载波相位变率,并利用消电离层组合削弱电离层的影响,结合广播星历,实现单站GPS速度的实时解算,最后将速度在短时间内进行积分,得到测站在该时间内的实时位移。通过静态GPS实测数据和日本2011-03-11大地震期间IGS站观测数据对测站实时速度和位移进行动态解算,并分析解算结果的精度。结果表明,测速精度可以达到mm级,积分得到的测站位移精度可以达到亚dm级甚至cm级。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基坑施工的开挖深度越来越深,从最初的5-7m发展到目前最深已达20m多。由于地下土体性质、荷载条件、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对在施工过程中引发的土体性状、环境、邻近建筑物、地下设施变化的监测已成了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在城市建设中测量坐标系往往与建筑基坑存在一定的夹角,即基坑长边与城市坐标系的纵轴不平行,这样给后面监测成果数据分析带来很大的麻烦,为了实现通过坐标增量的变化直观地反映基坑变形情况的目的,就必须为基坑监测建立一个平行于基坑的独立坐标系,文章就基坑独立坐标系的建立及独立坐标在后续监测数据分析中的优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监测结果受测量噪声和多路径等GPS误差影响的问题,提出基于PCA及提升小波的组合算法来提取建筑物结构振动信号。利用PCA空间滤波分离区域站点相关的共模误差,然后利用提升小波变换对振动信号进行降噪,用于提取结构振动信号。以香港某高楼在台风荷载作用下的观测数据为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此算法有效提高了变形监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用摄影测量方法对滑坡地段进行监测和预报。这种方法较常规的地面测量监测,使外业工作和计算工作量大大减少,并能达到滑坡监测精度。  相似文献   

12.
煤矿采空区对二级坝工程范围内建筑物、构筑物安全造成极大威胁。通过在二级坝工程范围内布设变形监测网,采用先进测量技术和高精度测量方法,对变形监测点进行定期观测、分析和比较,能及时对变形信息进行监测和预报,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按照规范要求,应用GPS静态观测、导线测量、高精度水准测量等技术,组织布设该变形监测网,并对其进行首次观测,为以后二级坝工程范围内变形监测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帷幕注浆引起煤矿井简地表沉降的时序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生产经营后的煤矿矿井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位移和变形,而帷幕注浆是治理矿井及其周围地表位移和变形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对帷幕注浆的主井及其附近地表实施的变形监测,对不同监测点的不同时间间隔序列进行分析,发现采用平均时间间隔序列建立的模型其预报精度等级和预报准确率均为最优。  相似文献   

14.
引黄入晋工程全长 5 38.78km ,跨越经差达到了 1°5 2′ (相当于经向宽度达到 2 0 0多公里 ) ,工程海拔高度 90 0~ 1890m ,其高差达到 990m ,工程比高达到 6 48m。工程的施工测量精度普遍要求较高 ,某些特殊工程 (例如 ,超长隧洞的贯通、大型水工建筑物的放样、地下泵站的施工等 )的施工测量精度要求更高。因此 ,在引黄入晋工程施工测量中 ,为了满足工程的整体布置和局部放样的高精度之需要 ,选用了标准高斯坐标系、局部高斯坐标系和施工坐标系等 3套测量坐标系 ,介绍了这 3套坐标系的设计 ,并重点对其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提出用半导体激光发射器结合位敏传感器进行位移测量和利用光学测角仪进行倾角观测的方法解决拱坝变形观测问题。对激光监测自动化系统进行了原理分析、算法推导、精度评定。在白山拱坝的实践表明:本系统精度高,自动化效果好,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天津某施工区域为研究对象,开展InSAR地表形变监测研究。利用PS-InSAR技术与SBAS-InSAR技术对2017~2021年54景Sentinel-1B数据和65景Sentinel-1A数据进行处理,针对研究区地表形变时间序列,分析建筑物施工对区域地表时序变化及周边建筑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沉降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域两侧建筑物在建区域,抬升主要发生在研究区中间建筑物改造区域;夏季降雨期间,区域地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抬升现象。  相似文献   

17.
用GPS监测城市地面沉降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用GPS观测取代常规水准测量方法监测城市地面沉降变化的可行性。在宁波市进行了两期GPS测量和水准测量,观测中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获得高精度的高程分量。顾及到对流层延迟的影响,采用Saastamcinen模型改正对流层延迟的干分量部分,用分段线性方法来估计对流层的湿分量变化。用Bernese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毫米级的高程精度。实际算例证明,用GPS测量代替水准测量来监测城市地面沉降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以济南市某大型深基坑工程为依托,通过FLAC3D对深基坑工程不同施工阶段的变形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桩锚支护深基坑,地表最大竖向变行产生在距离基坑边缘10 m位置处,且最大竖向变形量为46.16 mm;最大水平位移发生在桩顶冠梁位置处,最大水平位移为53.45 mm,是基坑支护最薄弱环节,基坑呈现三角形状向内侧滑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建筑物沉降观测,是高层建筑变形测量重要项目之一。本文以实测11#住宅楼为例,介绍了其沉降监测的实施方法和观测成果的分析;并得出施工阶段沉降变化规律。其结果对验证地基与基础的可靠性,工程结构的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利用图像亚像元互相关分析方法处理了Landsat-8卫星获取的时间序列影像数据,得到中国青藏高原西北部地区西昆仑峰区冰川匀速滑移的时空演化过程。利用亚像元影像互相关技术对Landsat-8光学影像精确配准,配准精度达到0.01像元,即该光学影像的水平形变监测精度达到0.15 m。通过对2013-07~2014-08的15景Landsat-8影像进行互相关和形变时间序列反演分析,获得了西昆仑峰区两条冰川的滑动位移场和速度场。研究表明,该区域的冰川基本处于匀速滑移状态(无明显加速和减速现象);同时也验证了Landsat-8光学影像在监测较大地表位移和地壳形变事件(如沙丘移动、地震、滑坡、火山等)上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