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月26日,2024年河南省地质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明确了保障能源资源安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推进地质科技创新、促进地质产业发展等7项重点工作。服务保障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国家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是地质队伍的重要使命,也是地质工作的重大机遇。河南省地质局坚持以大型资源基地建设为主线,扎实推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相似文献   

2.
地质工作是国民经济的先行 ,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 ,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和矿产资源保障 ;加强环境地质、农业地质及地下水资源调查 ,为资源与环境保护提供地质依据 ,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这次全省地质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地质工作会议和省十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对我省加强地质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全面增强地质勘查的资源保障能力和服务功能,为实现黑龙江省的科学发展、全面振兴提供保障和支撑。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公益性地质工作是由各级政府出资为社会服务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地质工作。基本内容包含:以保障资源安全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宗旨的地质工作;为重大工程建设和政府宏观决策服务的地质工作;为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地学知识与信息需求而开展的地质工作;为推进地质科技不断发展而开展的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5.
日前,河南省地矿局确定2015年工作目标为:顺应地质工作向主体多元化、需求多元化、市场多元化发展的总趋势,加快地质工作结构调整,强化能源和矿产地质工作、基础地质工作、环境地质工作三大专业优势,全面增强地质工作资源保障和综合服务功能。全面加强能源矿产地质勘查。一是以新型清洁能源为重点,切实加强能源评价工作。积极参与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页岩气远景调查和潜力评价工作,全力推进自有页岩气矿  相似文献   

6.
8月4日,河南省地质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号召全省地质工作者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的优良传统,努力实现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和地质工作的全面振兴,为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十三五"期间,青海省矿产勘查工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以支撑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和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导向,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及时调整工作布局,大力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优化实施公益性基础地质调查与支撑工程、地质科技创新与应用工程、矿产资源勘查与保障工程、水工环地质调查与服务工程"四大地质工程",重点加强...  相似文献   

8.
信息在线     
2005年12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强地质工作。会议听取了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工作意见的汇报。会议认为,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加强地质工作,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加大地质和矿产资源勘查力度,提高资源供给能力和保障程度,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会议指出,当前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突出能源矿产勘查,重点加强主要含油气盆地勘查,加快大型煤炭基地普查,努力增加可采储量;加强非能源重要矿产勘查,加快危机矿山、现有油气田和资源枯竭城市接替…  相似文献   

9.
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性、先行性工作,贯穿于经济建设的全过程,服务于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由于全球能源、资源紧张,国际性资源竞争日益加剧,从全球看,能不能发现资源,发现多少资源,成为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要筹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能源和资源紧缺已  相似文献   

10.
<正>按照自然资源部"三定"规定,地质勘查管理司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全国地质工作和地质勘查行业,编制地质勘查规划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管理中央级地质勘查项目,组织实施国家重大地质矿产勘查专项,承担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工作,监督管理地下水过量开采及引发的地面沉降等地质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如何在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大环境下,全面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这是地质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城市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截至2011年底,我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并出现了北京、上海、香港-深圳-广州等巨型城市(区),借助其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和人口聚集效应,巨型城市(区)最有可能减轻城市系统的压力,提高城市总体效率,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但随着城市建的设异常活跃、规模不断加大、人口迅速增加,引发与城市土地利用、资源开发、废物处置、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等有关的地质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巨型城市(区)地质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城市是建设在地质体之上的,这就注定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地质工作的支撑,城市地质信息对于快速发展的巨型城市(区)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充分利用大型空间数据库、GIS、三维可视化、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智能化、综合化、立体化、快速反应型巨型城市(区)地质安全保障服务系统,成为保障城市地质资源和地质环境安全,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减灾防灾的迫切需要。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巨型城市(区)对地质信息和地质保障服务系统的需求,提出了巨型城市(区)地质安全保障系统总体框架,涉及巨型城市(区)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地质安全保障服务基础平台、地质安全保障服务应用系统等部分,并进行了北京市地质安全保障服务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2.
3月21日,浙江省地质勘查局在杭召开2008年地质工作会议,总结2007年地质勘查工作,部署2008年地质勘查重点工作任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华宣奎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华局长强调,做好2008年的地质工作,要“把握重点、统筹协调”。把握重点,第一是要加大地质勘查力度,努力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努力发掘省内潜在资源,进行攻深找盲,实现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13.
<正>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服务人类的主要载体,是国民经济建设和进一步开展地质工作、科学研究的依据和基础,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在漫长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人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地质资料是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地质资料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作用,能够为国土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更好服务,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1月4日,中科院遥感地球所与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在郑州举行战略合作签约暨“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地质遥感中心”揭牌仪式。据了解,组建“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地质遥感中心”,旨在进一步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促进遥感地质技术发展,积极服务河南省资源、能源、减灾等政府决策,双方本着“发挥各自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9月5日,河南省地质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对一年来全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表彰了一批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6月22~23日,国土资源部在新乡市召开全国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会,总结"十二五"地质环境工作,交流经验,研判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任务,要求着力加快推进绿色发展方式,推动地质环境工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凌月明,河南省副省长徐光出席会议并讲话。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党组书记朱长青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正>3月3日上午,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在郑州召开2017年度工作会议,传达学习徐光副省长在全省地质矿产工作汇报会上的重要指示精神,部署2017年工作。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党组成员张兴辽代表厅党组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省煤田地质局局长、党委副书记王天顺作2017年度工作报告。张兴辽充分肯定了省煤田地质局2016年在地质服务、融入国土、改革创新、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详细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18.
"十五"期间,河南省地矿局坚持与时俱进,发挥自身优势,适应社会需求,把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大众服务作为工作的重点,立足河南,面向西部,走向世界.重点实施了"一四一"工程,即基础地质调查与地质科技创新计划,矿产资源保障工程、地质环境保障工程、资源节约利用工程和地质矿产勘查信息工程,以及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走出去战略,使河南地矿事业实现了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五年来,共完成国家与地方地质勘查和地质科研项目684项,新发现矿产地69处,控制了金、银、煤、铁、铝等一批重要矿产资源的远景储量.  相似文献   

1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全面增强地质勘查的资源保障能力和服务功能,促进地质工作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作出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20.
在无人、无通讯信号的艰险地区开展地质调查工作,其传统模式是小组独立作战,工作环境基本与世隔绝。由于卫星电话或电台在成本和使用上不便,使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处在极其原始状态下,保障生命安全和地质工作调查精度困难极大。通过3S技术、IP通讯卫星技术与北斗系统、网格GIS和"云"计算技术的集成,构建北斗系统与网格组合的静动态4级组网模式和多种资源的协同技术,形成天地空技术合一的现代化野外地质工作+管理+安全保障的技术架构与智能地质调查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