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瓦克环流指数与哈得莱环流指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绍武  石伟 《气象》1988,14(12):14-17
利用地面风场资料定义了瓦克环流指数与哈得莱环流指数,并研究指数的变化及其与厄尔尼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该文分析了1991年7月中国江淮暴雨洪水期间赤道太平洋沃克环流及沿115°E哈得莱环流的逐日演变特征。结果发现在暴雨时期赤道东风减弱,西风加强,反哈得莱环流(即季风环流)在中国东部上空加强。在暴雨期间,高低空散度风场的分析指出,在低空出现明显的散度风越赤道气流,而在对流层上部出现散度风的流出。  相似文献   

3.
李玉祥 《暴雨灾害》1992,11(4):30-31
<正> 我省北部(鄂西北、制州、孝感、黄冈三地区北部)多为丘陵岗地,土壤蓄水能力较差,夏季由于太阳暴晒,气温高,蒸发量大,如遇长期无雨或雨量很少,极易造成严重干旱.1988年6月鄂北降水过程少而且弱,特别是鄂西北,全月没有一次中雨  相似文献   

4.
我省北部(鄂西北、制州、孝感、黄冈三地区北部)多为丘陵岗地,土壤蓄水能力较差,夏季由于太阳暴晒,气温高,蒸发量大,如遇长期无雨或雨量很少,极易造成严重干旱.1988年6月鄂北降水过程少而且弱,特别是鄂西北,全月没有一次中雨以上的降水过程,这种情况只有1977年出现过,7月鄂北只有6~9个降水日,而且都是中雨以下的降水过程,如此少的降水仅次于1959年.鄂北共选取15个代表站,6月、7月雨量距平百分率≤-50%达9个站以上的年份,(表1).1951年至1988年6月、7月干旱的年份分别有1988表1 鄂北6月、7月干旱年月雨量距平百分率≤50%的站数  相似文献   

5.
半球月平均位势高度场的若干环流指数及其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给出了表征半球月平均位势高度场性质的若干环流指数:气候场强度Ic、气候异常场平均强度Ia、气候场不稳定度Ius。用NCEP/NCAR40a再分析月平均位势高度场资料作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环流指数存在清晰的时空结构和北、南半球差异,它们概括地给出了地球大气位势高度场气候及其异常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6.
铜仁地区是贵州省夏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按铜仁地区夏旱出现的先后区分出洗后干(6月)和伏旱(7~8月)两类夏天气,并据此分别对两类夏旱的100hPa环流异常特征作为较为深入的讨论,以进一步揭示形成我区夏旱的大气环流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7.
铜仁地区是贵州省夏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本文按铜仁地区夏旱出现的先后区分出洗手干 ( 6月 )和伏旱 ( 7~ 8月 )两类夏旱天气 ,并据此分别对两类夏旱的 10 0hPa环流异常特征作了较为深入的讨论 ,以进一步揭示形成我区夏旱的大气环流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一个包括Rayleigh摩擦、Newton冷却及水平涡旋热量扩散准地转34层球坐标模式来模拟北半球冬、夏两季平流层大气环流。利用Lindzen和Kuo所提出的方法来解这样一种复什二阶偏微分方程。 计算结果表明:由模式计算所得到的冬、夏两季北半球实际地形与实际热源强迫所产生的定常行星波振幅与位相的垂直分布及在平流层定常扰动系统的分布均与实际观测得到的分布相一致,这说明平流层的定常扰动分布主要还是由于对流层内地形与热源强迫所产生的定常扰动往平流层传播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10.
冬夏东亚季风环流对太平洋热状况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冬夏隔季韵律关系一直是我国长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的一个重要依据,然而迄今为止对它们之间的物理过程及成因机理并不十分清楚。利用NCEP/NCAR全球2.5°×2.5°网格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研究1951~2000年冬夏东亚季风环流异常变化与太平洋海面温度(SST)的关系及对关键海温区响应机理。研究指出:冬夏东亚季风环流隔季韵律关系及其年际变化与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SSTA)变化密切相关,冬季赤道东太平洋出现La Ni~na(El Ni~no)型的SST分布,有利冬、夏东亚季风环流加强(减弱),其影响过程通过赤道Walker环流强(弱)以及东亚地区Hadley环流强(弱)过程完成。冬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变化是冬、夏东亚环流季节以及年际变化的一个重要外强迫因子。  相似文献   

11.
贵阳市夏旱发生的气候规律及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茜  程李 《贵州气象》2006,30(4):20-22
分析贵阳市夏旱的发生规律,给出了贵阳市夏旱分区图,并指出其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变化的特征,针对重夏旱年份和无夏旱年份的大气环流基本特征进行初步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13.
我国华北夏旱环流系统的建立与引潮力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天体引潮力角度分析造成我国华北地区夏旱的原因及规律。从中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Morlet小波分析了1951-2004年贵阳市夏旱强度指数时间序列的小波变化特征,揭示了夏旱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借助小波方差分析和Yamamoto突变点检测等方法,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周期振荡和突变点。结果表明:夏旱强度指数序列在1982年前变幅较大,之后变幅有所减下;在整个时间域内,贵阳夏旱变化以5.3a、10.5a和28a周期振动最强,方差分析进一步表明,28a周期振荡为主周期,10.5a和5.3a为次周期;小波变化28a时间尺度的突变点发生在1957、1970、1984、1997年,旱涝交替出现。同时,对重夏旱和轻(无)夏早年对应500hPa环流分析可知,严重夏早年西太平洋副高势力较强、偏西,东亚夏季风强度偏强,东亚大陆盛行西风环流,有利于我国夏季Ⅰ类雨带出现,贵阳市干旱少雨;夏涝年西太平洋副高势力较弱,脊线位置明显偏南,东太平洋上空对流强,东亚大陆纬向环流波动较大,西风环流明显偏弱,通常中国夏季雨带位置偏南,贵阳市为多雨,旱情较轻或无旱。  相似文献   

15.
东亚大气环流由冬向夏的转变时间及其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及CMAP降水资料分析了东亚大气环流由冬转夏的可能时间及其特征。结果表明,3月底4月初,东亚与西太平洋对流层纬向热力差异由东暖西冷转为东冷西暖,对流层低层大陆高压东移,使得纬向气压梯度发生逆转。与此同时,对流层低层偏南风建立,经向垂直环流也发生季节逆转。同时,3月底4月初华南已出现持续性降水雨带。所有这些特征都表明东亚大气环流可能在3月底4月初已经由冬季型开始转为夏季型。  相似文献   

16.
朱抱真  宋正山 《大气科学》1979,3(3):219-226
东亚位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东部,具有世界最高的大高原——我国青藏高原,东、南毗连广大海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地理特征在全球范围内富有鲜明的特点,因此这一地区的大气环流及其相连系的天气过程也具有许多复杂的鲜明的特色。我国气象学研究工作者在五十年代就对东亚大气环流作了一系列研究,引起国内外的注意。东亚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风活动区域之一,夏季的大气环流及天气过程更为特殊和复杂,在天气预报上也更为重要,因此六十年代以来,对这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为了纪念我们伟大的祖国建国30周年,本文回顾了有关东亚夏季大气环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的三个世纪内,有关大气环流的主要思想是以阶段性的方式得以发展和逐步完善的。每一阶段的开始都是以系统地阐述一种新的理论概念为其标志的。而在每一阶段的后期,当着这种新的理论概念得到公认的同时,又由于新的观测事实的出现而说明该理论概念在一些方面是错误的。本文分四个阶段来叙述。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的开始时间可以追溯到18世纪初叶。我们知道,已经被普遍接受的信风理论是由天文学家 Halley(1686)系统阐述的。由于有一颗慧星用他的名字作了命名,所以至今人们都还记得他。Halley 曾仔细地注意到在三个分隔开的大洋中存在着相似的风系,并对此给出了一个普遍的解释。他认为太阳的加热是大气运动的原始驱动力;他相信太阳加热作用在低纬会引起空气的上升  相似文献   

18.
华明 《四川气象》1996,16(1):6-10
利用欧洲中心1980年和1982年北半球7层客观分析资料,分析了冬季(12月)和夏季(7月)月平均及逐日环流的E-P部面特征,研究了北半球不同环流形势下流动对基本气流作用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利用欧洲中心1980年和1982年北半球7层客观分析资料,分析了冬季(12月)和夏季(7月)月平均及逐日环流的E─P剖面特征,研究了北半球不同环流形势下波动对基本气流作用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近55年湖北省凉夏气候事件及其大气环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国平  王苗  方思达 《气象科技》2018,46(2):352-360
以夏季平均气温距平的-1.0倍标准差为凉夏阈值,将单站凉夏分为弱和强两个等级,在此基础上确定区域凉夏和全省凉夏的界定方法和等级划分标准,区域凉夏和全省凉夏采用凉夏站数比确定。对湖北省1961—2015年的凉夏事件时空分布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单站凉夏频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鄂东南凉夏频率最高,鄂西北最低;研究时段内全省性凉夏共发生7次(年),其中强凉夏3次(年)。凉夏事件主要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此后全省凉夏指数变率增大,在夏季增暖背景下,仍会发生全省性凉夏事件。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凉夏年、夏季高温年及多雨年大气环流背景发现:凉夏年500hPa、100hPa东亚沿海中纬度位势高度距平波列均呈现为"-"位相分布,而夏季高温年则反之;与夏季高温年相比,凉夏年副热带高压脊线偏南约3~5个纬度,南亚高压位置偏南约2~3个纬度;凉夏年中高纬环流多波动,呈现长波长的两槽一脊环流背景,西风带环流偏南;夏季多雨年我国东部自北到南500hPa高度距平位相波列为"-+"分布,但负距平中心比凉夏年更偏西;部分年份既是凉夏年,又是夏季多雨年。另有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Nino 3.4指数与湖北夏季气温异常指数呈现不显著的滞后与同期负相关,凉夏年一般对应赤道中东太平洋暖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