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安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是历史文化名城,是旅游胜地,如今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古人云:“秦人善作志,秦地出佳志”。由陕西师范大学宋德明副教授主编的《西安市地理志》,就是难得的我国第一部大城市地理志专著。该书的出版不仅充实了志书宝库的内容,也为三秦大地增添了光辉。余读了《西安市地理志》获益非浅,深感有以下明显特点:  相似文献   

2.
张晋光 《地理研究》2010,29(1):189-189
2008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施和金教授的专著<北齐地理志>.这是施先生继点校<读史方舆纪要>后撰写的又一部我国古代地理志书,也是近年来他在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作者博涉今古,学有专长,凭依其丰富的古籍整理经验,同时义掌握了大量的古代地理文献,清晰地勾勒出北齐行政区划发展演变过程,有助于今天我们认识北齐的地理概况.  相似文献   

3.
4.
徐伟 《世界地理研究》2010,19(1):176-176,175
由杜德斌教授主编的《世界经济地理》是一本非常及时、新颖、而赋有创新意义的综览世界经济体系和地理格局的区域经济地理教材。区域地理教科书传统上侧重于区域的整体性特点描述、突出区域间差异性的归纳与总结,这类教材虽然具有地理事实与知识丰富多样,但学生在这类课本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以知识点的繁琐记忆为主,对区域地理现象的形成机制的认识和地理过程的理解把握相对就十分缺乏。  相似文献   

5.
《西安地理志》于一九八六年四月经过专家们审阅评议定稿,将由陕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西安地理志》为进一步认识西安在全省、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所处的重要的战略地位,从西安地区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城市的优势和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城市规划和合理布局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与资料.  相似文献   

6.
评《中国文化地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人文地理研究的繁荣,作为人文地理的一个分支——文化地理,也呈现繁荣景象。在诸多的文化地理著作中,有的著作是探讨文化地理的普遍特点和规律,有的则探讨某一区域的文化地理,有  相似文献   

7.
新出版的《上海地名志》使我首先就想到,地名志真是地方志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次更为其编排体例与丰富内容所吸引,虽然该志篇幅达130万字之多,不能全读,但略事翻阅,即发现有不少可以称道之处。全志共分十个部分。其中主体部分分为七篇,六篇是分类地名,一篇是地名管理。分类地名有自然地理实体、行政区划、居民地、交通(此类地名数量较大,故分作两篇)与经济文化等五类,后面四类合称为人文地理实体。主体部分前冠有总述与大事记,篇末则有专记与附录,体系完整,结构合理,编排有序。从各方面看,《上海地名志》不但信息量…  相似文献   

8.
陈桥驿  王守春 《地理学报》1994,49(4):383-385
评《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陈桥驿,王守春(杭州大学地理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区域地理研究的重要性为国内外许多地理学家一再强调。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开展区域研究,应当是历史地理学发展的一个方向。《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邹逸麟...  相似文献   

9.
欣读苏泽霖、陈金永先生合编、香港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地理研究与发展》一书,倍感亲切与快慰,尤其在以下两个方面感受甚深。1.该书是当代华人与华裔地理学者共同合作的产物。为了加强从事地理学研究的炎黄子孙的学术交流,由香港大学地理地质系筹备、主办,于1990年4月27日至5月1日在香港大学举行了“地理研究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国际会议使用中文作为大会的语言,是一个新的创举,有利于中外华人与华裔地理学者交流。参加这次会议的地理学者,分别来自中国大陆、台湾、美国、加拿大、马来  相似文献   

10.
郭声波  马强 《地理研究》2003,22(6):809-809
在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库蓄水工程开始前夕,西南师范大学蓝勇教授主编的《长江三峡历史地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可以说是从学人角度为这项伟大的世纪工程献上了一份特殊的厚礼。《长江三峡历史地理》系国家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三峡地区历史地理的大部头学术著作。通读《长江三峡历史地理》,明显地感到该书体现了以下几个特色:一、浓重的现实关怀和服务意识历史学早有经世致用的传统,历史地理学更是与社会现实、国计民生关系密切。可以说关注现实是区域历史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和功能。当三峡蓄水高度达到175米时,不难想象千年三峡历史风貌势必大有改变,并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自然与现  相似文献   

11.
范今朝 《地理学报》2000,55(2):251-252
作为《中国人文地理丛书》之一 ,由刘君德、靳润成、周克瑜编著的《中国政区地理》 (科学出版社 ,1 999) ,是一部以新的思维方式审视中国人文地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并着眼于理论创新和改革实践的开拓之作。“作者试图从新的视角 ,用新的体系结构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资料进行分析、综合 ,以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科学的中国政区地理学学科体系” (《前言》) ,应该说 ,这一目的是基本达到了。同时 ,本书的问世还有更进一步的意义 ,它又是到达吴传钧先生“总的目标是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 (《中国人文地理丛书》序一 )这一期望和要求的…  相似文献   

12.
一个多年不见的同学给我寄来一本《宇宙的真理》的打印本。全书约20万字,分三章:(一)宇宙概述,(二)新假说夕(三)指出非宇宙——大自然真理理论的非,并且改正其中一些定律和公式。主要内容是第三章。作者吴锦宁我不认识,听说大学地理系毕业后在华南师院和广西师院任教时,长期钻研地球物理和天文等学科,在长期钻研和思考的基础上,写成了这本书。因为书的内容否定牛顿、爱因斯坦等的学说,出版社不愿出版。据说以后分送了一批打印稿征求意见,百分之八  相似文献   

13.
钮海燕 《地理研究》1988,7(2):108-110
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的组成部分,但历史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却是历史地理研究的重要方法。所以,学习或研究历史地理,必须掌握历史文献的基础知识。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历史系和地理系开设中国历史地理课程者日益增多。为此,需要有一本介绍中国历史地理文献的书籍。最近,靳生禾同志编著的《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论》(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出版正适其时。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是一个以少数民族广泛分布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南界川边的阿坝、甘孜两个民族自治州,东南为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邻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则居于其西北,东部及东北部与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兰州市、河西走廊等地相依,青海高原为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东部河湟地带处于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区域.因此,作为一个研究单元青海具有典型意义,地理学界和历史学界对这一特殊区域均较为关注,相关学术成果丰富.然而,遗憾的是,较之东部已经逐渐精耕细作的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由于学术兴趣或学养以及其他种种原因,以历史地理视角治青海学术的研究并不多见,系统论述历史时期青海经济发展与布局,并探讨其人地关系的成果则告阙如.2011年11月,四川大学出版社推出陈新海教授的新著《青海地区历史经济地理研究》,相关状况始有所改观.由于其选题及学术价值,该著作刊行还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全书约30万字,由绪论、青海地区的自然环境、汉代以前青海地区的环境与经济、青海农业经济的兴起与衰退、青海农业经济的恢复、青海农业经济的发展、青海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青海城镇的初步发展、青海城镇的发展与环境、青海地区的游牧部落与畜牧业经济、青海灾异状况的整理与研究、结语等部分构成,结构合理,井然有序,文笔流畅,宏观论述与个案探讨兼顾,行文亦颇富匠心.  相似文献   

15.
唐登银 《地理研究》1994,13(1):114-117
苏泽霖、陈金永合编的《地理研究与发展》(香港大学出版社,1993),忠实记录了1990年在香港举行的《地理研究与发展研讨会》。筹备研讨会始于1989年,经过短短几个月,即准备就绪,约有80位来自中国大陆、台湾、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英国以及香港等地的地理学家就地理学的研究和发展交换了意见。研讨会的顺利召开既显示诸位先生的远见卓识、组织才能和高效率,又展示了华裔地理学者的团结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6.
17.
正我和李小建教授1990年相识,之后联系不断。几十年里,他一直秉持认真严谨的态度进行经济地理学研究与教学,是国内经济地理学学术界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拔尖人才之一。他带领的研究集体,在国内是人才实力强的学  相似文献   

18.
由河北大学出版社近期 (2 0 0 1.12 )出版的《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经济贸易研究》一书 ,是青年学者孙桂平撰写的一部区域经济研究专著 ,该书不论从其研究体系的系统性 ,还是其对全球不同区域经济问题的针对性 (尤其是对亚洲经济更是如此 )以及分析问题的观点和方法上 ,均具有其独到的见解与建树 ,实可谓一部颇见功力的全球 (区域 )经济研究力作。第一 ,结构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是该书的一大特色。该书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为纲 ,依据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内世界经济贸易发展变化的特点 ,全面而系统地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总结了…  相似文献   

19.
佘之祥 《地理学报》2013,68(12):1724-1724
《中国新农村建设地理论》是一部走在新农村建设研究前沿、富于实践和创新的著作。该书内容丰富,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其独到之处,显示作者及他的团队具有认真钻研、勇于开拓精神。从书的内容看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对国情及农村现实问题做了充分的论述。认定中国农村既充满新的发展机遇与前景,又面临各种巨大社会风险与挑战:一是以大量的数据和实例说明目前中国处于产业结构快速转型、城乡格局剧烈变动、社会利益分配显著变化、政治体制不断应对新挑战的矛盾凸显时期;二是指出长期存在的城乡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