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辉南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空间数据库建设是以Mapgis6.0软件作为工作平台,利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信息系统"软件将辉南县地质灾害调查成果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为辉南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赵佳  孙佳丽 《城市地质》2002,14(3):36-39
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研究和应用在国际上已有 30多年的历史 ,一个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五部分组成 ,即数据、硬软件和网络、规范标准、技术队伍和组织管理。系统建设的首要工作就是数据的准备 ,数据准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成败。1999年北京市地质研究所进行北京市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研制 ,在进行了大量的数据采集、空间图层划分工作 1 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应用 MAPGIS建立空间数据库 ,大致可分以下几个部分 :数据的准备与标准化 ;数据的输入及编辑修改 ;建立拓朴关系与属性库的联接。1 数据准备与标准化完成一个项目 ,必须遵守一定…  相似文献   

3.
本溪市南芬区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为该省地质灾害的主要多发区,地质灾害对该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运用地质分析法辅以定量及半定量分析法对该区两种主要地质灾害鸡冠砬子型崩塌及滚马岭型泥石流的致灾因素分析研究并进行评价,揭示了其成因及演化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灾建议.  相似文献   

4.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发育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地质灾害的现状调查,运用GIS空间分析法进行地质灾害区划,为该区地质灾害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应用ArcView GIS建立我国地质灾害空间信息管理系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空间信息管理系统,它依托计算机系统,集地球空间数据采集,存储,地理位置显示,检索,分析,模型于一体,是研究空间对象的理想工具本文依据美国ESRI公司开发的桌面GIS系统-Arc View GIS的原理与方法,阐了建立我国地质空间信息管理系统的方法、步骤以及在Arc View GIS的支持下,系统的开发和扩展,以推动我国利用信息技术研究地质灾害,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王光亚 《地质学刊》2004,28(1):57-57
由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承担的《盱眙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于2 0 0 4年1月6日通过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专家评审。项目成果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和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重要内容都有相应的图件表示。专家们听取了项目组的成果汇报后认为,成果报告在充分利用工作区已有的基础地质、水工环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工作手段和精度进行了野外调查,区划评价中采用的方法严格按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及实施细则》进行。基本查明了地质环境背景…  相似文献   

7.
基于MAPGIS的地质灾害数据库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MAPGIS软件在地质灾害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论述地质灾害数据厍建设的方法,总结出这方面的工作流程和技巧,为推广MAPGIS技术在地质方面的应用,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斜坡地质灾害的频发常常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降雨诱发的斜坡地质灾害问题日益严重.鉴于传统数据库不能有效地管理空间数据的局限性,采用ArcSDE Geodatabase和SQL Server空间数据库技术有利于对斜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各种空间数据进行高效、统一、科学地管理.从数据准备、空间数据库的设计、空间数据库的建立三大方面介绍了斜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最后以云南省怒江州为例,对该数据库进行实例验证,充分地论证了该数据库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为斜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和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数据的统一集中存储及资料的互通互联,在对江西省地质灾害数据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数据共享的角度提出建立江西省地质灾害和矿山复绿数据库。论文从数据库的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江西省地质灾害和矿山复绿数据的设计和建设过程。在概念设计阶段对地质灾害的基本E-R图进行设计;逻辑设计中对地质灾害和矿山复绿信息编码、空间数据库的结构和业务数据库逻辑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物理结构设计对数据库表结构进行了介绍。最后介绍了部分地质灾害数据的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10.
地质灾害区划评价的空间分析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地质灾害区划的角度出发,基于GIS空间分析原理,建立了以评价地质灾害的发育强度、危害性、危险程度等为目的的空间分析模型系统,在内容上包括危害性评价模型、发育强度评价模型、发展趋势预测模型、危险程度预测评价模型、国土重要程度评价模型等个体.模型评价过程从单体地质灾害入手,采用多级评价方法,最终取得地质灾害危险程度预测评价成果.在建立完善的模型评价结构的基础上,作者进而给出了每一模型个体的评价因素和具体的评价参数,评价结果反映了地质灾害分布发育的区域规律,对预测防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辽宁本溪南芬铁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芬铁矿床成因类型为太古宙鞍山式火山沉积变质铁矿床,矿床规模为超大型,矿体形态和组构较简单,矿石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矿体由分布于太古宇鞍山群茨沟岩组中的3个铁矿层组成,控矿构造为单斜构造,矿体的规模、产状、矿物组成、品位(TFe)稳定.  相似文献   

12.
李靖  赵建军  王书 《地质与资源》2011,20(3):217-221
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是“国家、省、市、县四级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库包括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两大类,涵盖了基础地理、基础地质、矿产资源现状、矿产资源规划等方面的内容.建立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为本地区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主要阐述了以MapGIS、ArcGIS及Microsoft Office等软件为工具,建立辽宁省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赵连才  张威  杨静  张金萍  李鹏  金速 《地质与资源》2005,14(1):61-62,77
根据辽宁省地质、水文地质、地貌单元特征,结合国民经济建设及现代科技发展进程,辽宁省地质环境监测网点的布设从以地下水环境监测为主,逐步向地质灾害监测方向扩展,监测内容从单一的地下水监测扩展到地质灾害监测.为了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应随时调整完善全省地质环境监测网点,以国内外最新发展的3S技术为依托,以监测采集的数据为主要信息来源,进行实时环境监测、分析,实现环境监测自动化.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本溪期-山西期沉积地层主要分布于太子河地层小区,少量见于大连地层小区,零星出露于辽西锦州、朝阳、凌源和葫芦岛一带.根据其岩性组合、沉积构造、指相化石及沉积矿产等特征,对该期沉积环境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划分为三角洲相、障壁海岸相和海湾陆棚相3个沉积相,进而对本期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绥中县发育有不稳定斜坡(潜在危岩体崩塌、滑塌)、泥石流和海水入侵等三种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地质灾害的分布在时间、空间上都有一定的规律,主要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人类的工程活动等因素有关。通过对该县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境内地质灾害的形成和发展与地质环境固有条件密不可分,是地质灾害的先决基础条件,人类工程活动是加剧和诱发地质灾害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韦鹏  赵亮  杨志双  鲍东明  刘雪丽 《地质与资源》2007,16(3):215-217,212
分析了辽宁南芬铁矿冯家东沟排土场泥石流形成原因、造成危害,运用模糊数学原理,进行南芬铁矿冯家东沟排土场泥石流危险度评估,进而探讨泥石流预防治理体系,浅析减轻泥石流灾害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矿产资源储量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论述了建立基于MapGIS和Micromine软件平台,实现辽宁省矿区储量分布的可视化和建立矿床空间模型的思路、方法.该数据库系统与现有的探矿权、采矿权数据库及规划数据库实现互联互通,能够充分发挥储量数据信息的基础性作用,提高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为四级矿政管理和矿产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相结合的地球化学方法,对本溪贾家堡子铁矿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贾家堡子地区条带状铁矿(BIF)的化学成分主要为TFe2O3和SiO2,并且Al2O3和TiO2含量较低,这一特征与鞍本地区及山西五台山和冀东迁安地区条带状铁矿基本一致,指示该条带状铁矿是由极少碎屑物质加入的化学沉积岩.稀土元素呈现弱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的特征,具有明显的Eu正异常特征,表明该BIF的稀土元素来源于火山热液和海水的混合液.贾家堡子地区条带状铁矿床成因类型为Algoma型铁矿.  相似文献   

19.
南孤山子岩体位于辽宁省本溪县东南部,其岩性为中细粒碱长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试显示,该岩体形成于120~130 Ma的早白垩世,而不是前人认为的侏罗世.岩体的主量元素特征表明了它是高钾钙碱性系列.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分配模式显示LREE相对富集,HREE相对亏损,具有较强亏损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Th、K,贫高场强元素(HFSE)Ta、P、Ti.碱长花岗岩微量元素组成表明本区的花岗岩岩浆形成压力小于0.8~1.0 GPa,源区物质存在于30~40 km的地壳深处,属于减薄型地壳,此时辽东陆块处于陆内伸展环境.上述研究充分地显示,我国东部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发育在伸展构造环境,并与岩石圈减薄存在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