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对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汪祖民 《海洋测绘》2002,22(6):56-59
分析了现行测量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缺陷,确定了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和任务,提出了测量学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小敏 《海洋测绘》2003,23(6):49-51
多媒体教学成为当前解决《测量学》教与学矛盾的必要手段。文中结合土木工程专业《测量学》多媒体教学实践,对《测量学》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GPS定位技术的发展谈《控制测量学》课程的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GPS定位技术的日益成熟,传统的大地测量平面控制网的建立方法,正逐步被GPS控制网的建立方法所取代。介绍了《控制测量学》课程改革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符号迭代法的基本思想;以椭球大地测量学中常见的反问题为例,借助具有强大符号运算功能的计算机代数系统Mathematica,采用该方法对其进行了解算,推导出了这些问题解析解的符号表达式。结果表明,符号迭代法计算过程简单,便于理解,可用于解决大地测量学其他类似问题。  相似文献   

5.
《海洋测绘》2016,(4):87-89
正大地坐标系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以参考椭球中心为原点、起始于午面和赤道面为基准面的地球坐标系。椭球面大地测量学ellipsoidal geodesy研究椭球面的数学性质以及以该面为参考的大地测量解算理论与方法的大地测量学分支。大地天文学geodetic astronomy研究利用恒星测定地面点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的理论与方法的大地测量学分支。物理大地测量学physical geodesy又称"大地重力学"。研究利用重力等物理观测量解决大地测量学科问题的大地测量  相似文献   

6.
海洋测量学是研究海洋空间几何、物理场信息获取与处理理论技术的综合性学科.在介绍当前海洋测量学科发展要求基础上,梳理了海洋测量学科内涵特点与海洋测量要素组成,构建了海洋测量学科体系架构,设计了海洋测量学科专业能力分析方法,并系统阐述了海洋测量学科专业的术语定义、研究内容与技术方法,为海洋测量学科建设发展研究提供基础知识与...  相似文献   

7.
一种解算椭球大地测量学反问题的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解算椭球大地测量学理论反问题的复杂性,通过实例,说明了基于计算机代数系统的符号迭代法解决此类问题计算形式简洁、直观的特点。以幂级数展开理论为基础,通过一系列计算和分析,给出了符号迭代法的理论基础。讨论了符号迭代法在椭球大地测量学及其他类似领域问题中的应用,最后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几何形态测量学的4种金线鱼矢耳石识别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采自北部湾海域的24尾红棘金线鱼(Nemipterus nemurus)、32尾金线鱼(N.virgatus)、36尾深水金线鱼(N.bathybius)和35尾日本金线鱼(N.japonicus)性成熟后的矢耳石样本,运用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研究了4种鱼类矢耳石形态识别问题。耳石经图像处理后提取地标点坐标值,进行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通过判别分析区分4种金线鱼的耳石,利用薄板样条分析和网格变形分析耳石形态变异。结果表明:在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中,第1、2、3主成分分别解释了总变异的30.78%、28.44%和11.75%,可以将四种金线鱼耳石区分开来。其中Ⅰ型地标点6、10、11,Ⅱ型地标点2,Ⅲ型地标点7,贡献作用较大,解释了主要形态变异。相对扭曲主成分的逐步判别分析中,四种鱼的平均判别成功率达91.3%;交互验证结果显示,四种鱼的平均判别成功率达89.8%,表明几何形态测量学分析可以作为鱼种耳石识别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耳石形态学与鱼种判别研究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医经典课程的临床属性,决定了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应“注重经典,突出临床”。笔者结合自身教学体会,认为研究生阶段《伤寒论》的教学应以培养学生临证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加强原文记诵,深入理解原文内涵,开展专题讲座,介绍六经辨证诊疗思路、经方类方的临床应用、《伤寒论》治法及组方规律等内容,并通过名医医案选读、跟师随诊等方式,提高研究生阶段《伤寒论》教学质量,为培养优秀的中医临床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0.
运用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研究浙江省大陈岛海域常见的4种滨螺间的形态关系。对4种滨螺的壳口、螺体分别进行数字化标点,经叠印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薄片样条法分析,获得4种滨螺在壳口和螺体上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其形态特征与潮间带环境适应性关系。PCA结果表明四种滨螺壳口间差异在主成分轴上无法有效分开,而螺体间差异在主成分轴上能有效分开,说明壳口特征在不同滨螺间不具有规律性差异。螺体的PCA中PC1轴可以将短滨螺与其他3种滨螺区分,薄片样条法分析显示差异的部位主要在体螺层的宽度和螺体的高度间,PC2轴可以将粒结节滨螺与其他3种滨螺分开,薄片样条法分析显示差异部位主要是体螺层之上第一层以及体螺层之间。基于螺体特征的4种滨螺亲缘关系分析表明粗糙滨螺与塔结节滨螺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短滨螺,粒结节滨螺最不相近。运用特征追踪法对螺层和螺肋特征追踪,结果表明螺层6层,螺肋密生是滨螺的祖先特征,后来演化出7层和8层的螺层特征以及颗粒状突起的螺肋特征。  相似文献   

11.
加强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提高《测量学》实践教学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波清 《海洋测绘》2005,25(1):74-75,78
测量学实践教学是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笔者几年来参与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的经验,提出了加强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和制度建设,建立固定的校内教学实习基地与动态的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结合的方法,以提高测量学实践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罗名海 《海洋测绘》2005,25(4):77-78
论述了在城市建设中基础测绘与专业测绘的区别与联系。基础测绘是一切专业测绘的基础,基础测绘向专业测绘的发展,既是进一步拓展业务领域的需要,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基础测绘成果数据更新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对非测绘类专业测量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汪祖民 《海洋测绘》2003,23(3):54-56
从对非测绘类专业测量学教学现状出发,结合非测绘专业对测量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分析了提高测量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提出了以实践教学改革促进测量学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我国海洋测绘发展历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我国海洋测绘的发展情况。主要从机构沿革、技术发展、测绘教育、科学研究、产品生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根据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将新中国海洋测绘的发展历史概略地分为四个阶段,分段总结了海洋测绘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海洋磁力测量仪器系统检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精度的海洋磁力测量对磁测仪器系统的测量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中对海洋磁力测量仪器系统检验的内容和动静态检验方法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实例验证其可行性。结论表明:所提出的仪器系统检验方法可以消除仪器系统误差的影响,提高海洋磁力测量精度,保证成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信息化海洋测绘这一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就目前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进行了分析澄清。对相关文献涉及的数据信息准确性、语言表述严谨性和学术观点合理性问题,进行了核实和讨论,提出了我们的观点:一是认为对一些重要数据的引用有误,容易误导读者,影响到引用数据的权威性;二是认为海洋测绘一直就归属于测绘学科,而不是游离其外,更不宜将其纳入海洋学;三是认为不能简单用海图集合这个概念来代替海洋测绘的成果或数据集合,海图集合论不是海洋测绘的核心理论;四是认为海洋测绘一直就是按照纵向分离、横向融合的理念和模式发展的,不依信息化进程而改变,改变的只是它的发展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7.
何书镜 《海洋测绘》2011,31(6):69-71
介绍了基于CORS的网络RTK技术在水下测绘的应用及技术优势,并与常规测绘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实例介绍了利用FJCORS进行的水下测绘应用及采用的CORS定位精度检测法,结果表明满足精度要求,验证了其在水下测绘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海洋测绘科研经费网络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海洋测绘科研经费计划与管理的现状、发展方向以及存在问题,结合海洋测绘科研经费计划与管理主管部门的应用需求和财务管理的特点,系统地分析了科研经费数据的特性和财务管理的机制,设计了科研经费计划与管理、财务报销管理及公共经费查询三大功能模块,实现了科研经费计算机网络化计划和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动态测量中偏心改正的原理、方法及其精度进行了探讨.在大比例尺工程水深测量定位中,若测深仪换能器与定位系统接收天线不处于同一铅垂线上,并且偏心过大,超过定位精度要求时,必须进行偏心改正.经过偏心改正后的定位精度才能保证大比例尺测图定位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