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潜山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的胡-庆断阶带是东濮凹陷的主要含油气区,也是潜山构造的发育区,后其东倾断层的强烈改造,使之形成了“断阶-斜坡”式构造特点,潜山构造是在后期改造中产生的“后成潜山”。油源主要为下第三系,集集层主要为古,中生界碎屑岩。预测发育有潜山 部,潜山内幕,潜山披覆三种类型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3.
近年我国在深层、超深层领域获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深层油气勘探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准噶尔盆地深层的勘探尚处于初期阶段,有必要对准噶尔盆地深层油气形成条件开展系统研究梳理。在前人研究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新钻井资料对深层源岩成烃、成储及成藏的关键地质条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1)深部存在多套烃源岩并且达到成熟高成熟阶段,受到多期构造运动、异常高压等外部环境的影响,深部源岩的生烃过程复杂,但整体生烃潜力大,能够提供充足的油气;(2)在深埋条件下,深部致密的储层受到多期构造活动叠加造缝、风化淋滤、烃类生成造成的有机酸溶蚀及早期充注、异常高压4个方面改善作用的影响,依然存在优质储集层;(3)油气的成藏受控于深部源岩的成烃及成储过程,表现为多期油气充注的特点,油气的富集类型受控于源岩母质的供烃类型,不同深层领域的油气成藏有其差异性;(4)盆地富烃凹陷内及斜坡区的深大构造与地层岩性目标,以及盆地深部含致密油、致密气资源的二叠系与盆地腹部含致密砂岩气的侏罗系煤系均具有利的成藏条件,是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的有利领域。  相似文献   

4.
冀中坳陷霸县凹陷文安斜坡潜山油气成藏模式与勘探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已钻井资料及高精度叠前时间偏移三维地震资料,对冀中坳陷文安斜坡基岩结构特征、潜山内幕反射结构和已钻井分析表明,斜坡南段潜山内幕寒武系发育有多套储盖组合,油源来自霸县洼槽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和孔店组,大断层面、不整合面和渗透层构成油气运移通道。构建了"坡腹层状古储古堵古盖油气藏"潜山内幕成藏新模式,并发现落实了一批潜山内幕圈闭,优选钻探文古3井,于下寒武统府君山组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回顾了构建潜山成藏新模式和文古3潜山油藏的勘探发现历程,并描述了该油藏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扇特征及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存武  陈红汉  陈长民  庞雄  施和生 《地球科学》2007,32(2):247-252,266
揭示中国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扇的时空展布和油气成藏规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向深海进军的油气勘探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的地震剖面精细解释,在白云凹陷北部陆坡区发现了大量深水扇沉积体,它由众多的盆底扇、斜坡扇、低位楔和下切水道构成.盆底扇和斜坡扇多期叠加,平面上成朵叶状,并与下切水道相连.研究表明,白云深水扇成藏的主控因素包括:(1)白云凹陷具有适合油气生成的活跃烃源岩;(2)拥有包括断层、不整合面、连续分布的砂体以及流体底辟带在内的发达的输导网络;(3)低水位期发育的深水扇体与其上覆的高水位期泥岩共同形成了有利的储盖组合;(4)超压的累积和释放对深部烃源岩的排烃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白云深水扇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是珠江口盆地深水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6.
桩西潜山是济阳坳陷构造变化最为复杂的地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开发前景,但对其构造 演化过程一直未进行深入研究,影响了勘探开发工作的开展。该文在区域构造演化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平衡剖面分析方法 对桩西潜山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桩西潜山受控于华北板块,在太古代到中元古代陆核形成后的克拉 通构造背景和早古生代稳定的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条件下,经历了印支期褶皱隆升、燕山期断块抬升和喜马拉雅期拉张块 断改造及掩埋3个演化阶段。基岩地层经历了印支期和晚燕山期两期构造挤压活动,但挤压作用较弱;现今褶皱是喜马拉 雅期形成的滚动背斜,桩西潜山为低位挤压-拱张褶皱型潜山。桩西潜山储层以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为主,潜山 构造演化控制了储层分布。储层类型以断裂岩溶带和裂缝为主,其次是风化壳岩溶带,主要形成潜山内幕裂缝性油藏。桩 西潜山油气来自孤北洼陷古近系沙三下亚段烃源岩,油气穿过桩南断层运移到潜山成藏。桩西潜山发育挤压-拱张褶皱型 和挤压-拉张断块型2种成藏模式,挤压-拱张褶皱型主要分布在背斜构造西翼,挤压-拉张断块型分布在背斜轴部应力最为 集中的地区,是富集高产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7.
英买力—牙哈地区碳酸盐岩潜山成藏条件优越,其南北两侧存在满加尔凹陷海相和库车坳陷陆相两套油气源,发育中上奥陶统泥岩和卡普沙良群泥岩两套区域性盖层。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洞和裂缝,储层发育控制着潜山油气分布,缝洞体的横向展布特征决定着油气成藏模式。与轮南地区潜山储层相比,研究区潜山储层横向非均质性相对更强,溶蚀孔洞级别相对较小,潜山成藏模式更为复杂。英买力—牙哈地区潜山油气藏表现为底水块状特征,缝洞储集体内部不同部位可因“连通管效应”或者油气驱替过程受缝洞系统大小影响,致使潜山油气水界面高低不统一。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三叠纪卤水成藏条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四川盆地三叠纪卤水分布广泛 ,资源丰富 ,品质优异 ,是我国开发利用时间最早 ,工业价值最高的卤水资源。卤水有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两大储集类型 ,皆为低孔隙 ,低渗透致密岩石 ,不利于卤水的运聚 ,而卤水成藏条件主要是由储卤层受后期构造应力形成的断裂及裂隙发育带所控制 ,这是卤水高产富集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9.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北部潜山披覆带首次发现了规模富集的CO2气层,但分布局限,平面上主要分布在A油田1井区,纵向上主要分布在珠江组上段,其次是珠海组,其他层系和构造高点未见CO2富集.CO2气藏含量普遍在92%以上,δ13C为?8.735‰~?3.024‰,3He/4He介于5.75×10?6~8.16×10?6之间,为...  相似文献   

10.
西藏措勤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对措勤盆地的油气生成、储集、运移、圈闭等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盆地中发育的主要烃源岩有 7套,岩石类型主要为灰岩,储集层主要为各种灰岩和砂岩;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型式主要为自生自储自盖式及互层式生储盖组合;野外调查发现的油气苗及微观包裹体的研究均证实了盆地内油气运移过程的发生;推测盆地内主要的圈闭及油气藏类型为背斜及断层遮挡油气藏,K2-R构造层主要发育完整的背斜油气藏,J-K 1构造层主要发育被断层复杂化的背斜油气藏;建议将主要目的层放在较新的构造层中。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盆地阳江凹陷东部地区断控成藏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江凹陷东部地区是近年来珠江口盆地(东部)的热点探区,过去四十余年受限于钻井数量、地震资料品质和覆盖范围,缺少对断裂特征及控藏作用的系统解剖.本文在覆盖全区的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基础上,对阳江凹陷东部的断裂系统进行解剖,并探讨断裂对沉积充填、烃源展布、圈闭发育、油气运聚与保存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阳江凹陷东部的断陷格局具...  相似文献   

12.
13.
珠江口盆地位于太平洋俯冲的东部动力系统、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与欧亚碰撞或新特提斯洋俯冲的西部动力系统相互作用的中间地带,因此其构造成因及南海海盆打开机制一直存在争论;且构造对南海北部陆缘盆地群的油气成藏有何作用也不甚清晰.本专辑以珠江口盆地为例,特别是以阳江东凹为精细解剖区,结合中国东部新生代盆地的研究成果,展开了以下问...  相似文献   

14.
珠江口盆地阳江凹陷近两年先后发现了多个中型油田和含油构造,短短两年时间里从一个沉寂了近四十年的勘探新区成为珠江口盆地(东部)的热点探区.主力含油层段韩江组下段和珠江组上段储层物性良好,以中高孔、中高渗储层为主,油气产量高.这些油田的发现对珠江口盆地的新区勘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①良好的烃源发育背景是新区突破的前提:阳江凹...  相似文献   

15.
16.
陈道秀  林洪枝 《沉积学报》1997,15(2):173-178
本文主要应用透射光、反射白光和荧光相结合的综合光学法对珠江口盆地下第三系烃源岩的有机显微组份进行了煤岩学鉴定及荧光参数的测试,并采用了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新技术对镜质组份中的超微组份进行研究。通过热解模拟剖析了不同显微组份组合烃源岩的生烃潜力。(1)发现了本区显微组份的独有特征,即镜质组本体中镶嵌有丰富的壳质和腐泥组份,并命名为壳镜组,同时结合无定形的细分,划分了壳镜组的亚组份。(2)在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对镜质组中的超微类脂体进行了划分定量。(3)盆地烃源岩共划分了三种类型、七个显微组份组合,其中A2,B1是主要给合,其次是B2,明确了壳镜组和超微类脂体是主要生烃母质。(4)研究了不同显微组份组合的生烃潜力,壳镜组具有单位有机碳生烃潜力高的特点,肯定了盆地的含油远景。  相似文献   

17.
珠一坳陷是珠江口盆地重点勘探地区之一,其浅层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综合利用地震、测井以及油田实际生产资料,分析珠一坳陷浅层成藏影响因素并建立成藏模式,结果表明:珠一坳陷距生烃中心15~20 km的范围为浅层成藏有利区域,断层产状与油气运移方向配置影响油气垂向输导路径,构造脊为油气横向远距离运移提供保障;依据断裂带内部结构以及“源—输”匹配关系,可将珠一坳陷浅层油气成藏模式分为“向源型”、“背源型”、“顺源型”以及“远源型”共四种类型。在“向源型”与“背源型”模式中油气分别沿油源断裂上盘与下盘运移;“顺源型”模式中油源断裂两盘均可作为油气运移的有利通道;“远源型”距离生烃中心较远,构造脊对油气横向运移起到关键作用。油气成藏模式在各个凹陷间以及凹陷内差异明显,“顺源型”是研究区最主要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8.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地层压力演化与油气运移模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珠江口盆地位于中国南海北部, 是中国近海含油气盆地中一个重要的盆地.珠江口盆地勘探逐渐由浅水区向深水区推进, 浅水区钻井揭示地层为正常压力, 但对深水区的油气运移指向和地层压力分布认识不清楚.应用钻井测试资料, 地震资料和盆地模拟技术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的地层压力演化和油气运移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显示地层压力的聚集与释放以及流体运移与构造运动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从模拟结果的分析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珠二坳陷经历了3次幕式地层压力的聚集与释放.这3次压力的释放与晚始新世珠琼运动二幕、渐新世中期南海运动、中中新世末至晚中新世末东沙运动有关, 其中东沙运动期间是本区油气运移的主要期次, 现在浅水区的常压是由于东沙运动时超压释放后的结果. (2) 钻井测试与模拟结果显示, 现今地层压力在浅水区为常压, 在深水区有弱超压存在.引起地层压力分布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浅水区和深水区沉积的岩相和岩性的不同. (3) 油气运移有2个指向, 一个运移指向浅水区域, 另一个指向深水区域.由于浅水区砂岩百分比含量高, 砂体连通性好, 油气聚集比较分散, 比较而言深水区油气在扇体里富集程度较高, 更有利于形成大油气田.   相似文献   

19.
受南海海盆演化以及邻区构造事件的联合控制,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内部构造表现出明显的多期走滑特征.走滑拉分作用控制了珠江口盆地现今的构造格局,在区域地质构造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重磁资料,在区域内共识别出NW和NE两组走滑断层,并根据阳江东凹最新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析,识别出花状构造、雁列式和羽状等多种具显著走滑特征的构造...  相似文献   

20.
The Yunkai low uplift with low exploration degree is close to the Baiyun sag,and has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potential in the deepwater area of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Based on seismic and drilling data,balanced profiles and growth strata,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geological structures and formation processes of the Yunkai low uplift,and also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ult system and their influence on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The EWtrending basement faults divide the Yunkai low uplift into two parts,i.e.the southern sector and the northern sector.The northern sector is a relatively wide and gentle uplift,while the southern sector is composed of two secondary half-grabens with faulting in the south and overlapping in the north.The Yunkai low uplift experienced three major formation stages,including the rapid uplifting stage during the deposition period of the Eocene Wenchang Formation,the slow uplifting stage during the deposition period of the Late Eocene-Middle Miocene Enping-Hanjiang formations,and the whole burial stage from the Middle Miocene to present.The extensional faults in the Yunkai low uplift and its adjacent areas strike mainly along the NW,NWW and near-EW directions.Also,the strikes of faults present a clockwise rotation from the deep to the shallow strata.According to effects of faults 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he faults in the Yunkai low uplift and its adjacent areas can be divided into trap-controlled faults and source-controlled faults.The trap-controlled faults control trap development and can effectively seal oil and gas.The source-controlled faults connect directly source rocks and reservoirs,which are highly active during the rifting stage and weakly active since the Miocene.This activity features of the source-controlled faults is beneficial to migration of the early crude oil from the Baiyun sag to the high part of the Yunkai low uplift,but is not good for migration of the late natural gas.In the Yunkai low uplift and its adjacent areas,the traps in the deep Zhuhai and Enping formations that are close to source rocks in the Baiyun sag should be the favorable exploration objecti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