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秦岭金矿田地处豫陕两省交界地带,已发现含金石英脉1100余条,探明金矿储量巨大。为我国重要脉金产地之一,具有一定的成矿远景。一、矿田地质概况区内广泛出露的太古界太华群地层,自下而上分为:蒲峪组、焕池峪组、闾家峪组、观音堂组和抢马峪组等五组。它是一套中—深变质岩系。主要由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各类混合岩夹大理岩、石英岩组成,变质相以角闪岩相为主,局部具麻粒岩相。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喷发岩碎屑岩及碳酸盐岩沉积建造。矿田构造受秦岭纬向构造体系所制约,又受太行山新华夏系和祁吕贺山字型前弧东  相似文献   

2.
翻开人民共和国黄金事业的历史,人们可以发现这样的记载: 1975年,随着位于小秦岭矿区的河南省第一个国有金矿-秦岭金矿投产的鞭炮响起,河南省的黄金矿业开始起步.之后,也算春风得意,一路凯歌,河南省的黄金事业得到飞速发展.经过广大地质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发现大中型金矿34处,小型金矿26处,累计探明金金属储量600余吨.黄金矿业发展迅猛,现已建成国有金矿40座,乡镇集体金矿28座,黄金冶炼厂2座,金矿日采选能力近万吨.全省黄金年产量逐年上升,到2002年时达70余万两,连续19年居全国第二位.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1月11日,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刘金山到灵宝市,调研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工作。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豫陕两省交界处,山高谷深,生物资源富集,矿产资源丰富。历史上由于长期过度开采,区内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受到上级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2016年以来,三门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小秦岭生态修复,多次组织动员当地干部群众,全区动员,全市攻坚,大打生态修复翻身仗,先后关掉矿口500多个,处理矿物垃  相似文献   

4.
本文拟从80年代前后国内外大型、特大型金矿的发现史,总结新形势下的找金工作;加强基础地质,研究成矿规律;注意预测和寻找新的金矿类型;运用矿床模式指导找矿;注意信息找矿,大力加强化探工作等四个方面。同时结合豫西基本地质情况。对小秦岭地区及秦岭褶皱系北缘的找金工作,提出具体意见。这对豫西今后的找金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首批国家资源危机矿山之一秦岭金矿深部找矿取得突破。经过近两年的探矿施工,该矿初步探明深部资源,现已控制经济基础储量6.15吨,333类资源量20吨。秦岭金矿深部资源的突破,证实了小秦岭深部存在着第二个富集带,对整个小秦岭地区深部找矿开发具有指导意义。秦岭金矿经过近40年的开采,截至2004年末,矿山保有地质储量为1.9吨,仅可供开采一年半。秦岭金矿深部还有没有资源?此前,中国黄金集团公司虽然已经投入资金,由1660米下掘竖井及平巷工程控制了1340米以上区域,但深部资源特别是1340米中段以下尚未控制。2005年秋,秦岭金矿成为第一批国家危…  相似文献   

6.
近期,灵宝市小秦岭金矿田整装勘查取得新进展:一季度新开工钻孔11个,终孔1个,投入勘查资金1007万元,完成钻探工作量6298米。近年来,灵宝市强力推进境内小秦岭金矿田深部及外围金矿整装勘查工作,该项目先后被列为河南省地质找矿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和全国首批整  相似文献   

7.
我院地质矿产与资源经济系胡正国、钱壮志等撰写的《小秦岭拆离-变质杂岩核构造与金矿》一书,已由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以作者十多年生产科研所获得成果为主线,在全面收集分析华北地台南缘小秦岭地区已有基础地质和金矿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地区地质构造发展规律和总体格局,以及区域金矿成矿模式的全新概念和体系.  相似文献   

8.
翻开人民共和国黄金事业的历史,人们可以发现这样的记载: 1975年,随着位于小秦岭矿区的河南省第一个国有金矿—秦岭金矿投产的鞭炮响起,河南省的黄金矿业开始起步。之后,也算春风得意,一路凯歌,河南省的黄金事业得到飞速发展。经过广大地质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发现大中型金矿34处,小型金矿26处,累计探明金金属储量600余吨。黄金矿业发展迅猛,现已建成国有金矿40座,乡镇集体金矿28座,黄金冶炼厂2座,金矿日采选能力近万吨。全省黄金年产量逐年上升,到2002年时达70余万两,连续19年居全国第二位。 显而易见,作为全国的黄金红旗之一,…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小秦岭金矿自1964年开始勘探以来,投入了大量的地质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求得数以百吨计的金矿储量。目前,已成为国家重要黄金产地之一。随着地质找矿和地质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加深了对小秦岭金矿成矿规律、成因机制的认识。本文拟就“成矿物质来源及层控作用;变质作用与成矿物质聚散关系;热液成矿作用与变质作用及岩浆活动的关系;成矿作用的时空观念与构造控矿的意义”等问題的提出,旨在读者中引起反响,欲对今后的找矿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1月11日,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刘金山到灵宝市,调研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工作。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豫陕两省交界处,山高谷深,生物资源富集,矿产资源丰富。历史上由于长期过度开采,区内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受到上级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2016年以来,三门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小秦岭生态修复,多次组织动员当地干部群众,全区动员,全市攻坚,大打生态修复翻身仗,先后关掉矿口500多个,处理矿物垃圾近3000万吨,清除违法违规设施1万余个,并大力植树种草,全区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生态修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正灵宝市小秦岭金矿田成矿规律及深部找矿预测研究项目技术对接会近日召开,项目承办单位河南省地矿局地矿一院、灵宝市直有关部门及辖区重点黄金企业三方就项目技术层面对接工作进行了磋商。此项工作的开展,标志着该市小秦岭金矿田深部找矿工作又向前迈出了实质性一步。据悉,灵宝市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目前已发现34种,探明资源储量31种,其中岩金矿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金矿成矿元素的克拉克浓度、同位素等特征,运用统计、数学地质差别分析等方法,探讨小秦岭金矿田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及聚积规律.  相似文献   

13.
分布于豫陕交界的小秦岭金矿,虽然在矿床成因、生成机制或控矿条件等方面目前还存在着较大分岐,但是有一点认识却是颇为统一的,即几乎所有金矿均被限定在太古界太华群的变质岩系内。如果我们把研究领域稍加扩大即可发现,在崤山、熊耳山区域内绝大多数金矿仍然分布于太华群内或与其紧邻的熊耳群陆相火山岩底部,而不论它们是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或者是爆破角砾岩型。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小秦岭地区太华群整个含金岩系中,闾家峪组含矿更为集中。无论是石英脉条数或者是具有工业价值的大型矿脉数都占去了全岩系中总数的80%左右(表1)。  相似文献   

14.
对小秦岭金矿田不同时期形成的韧性、韧-脆性及脆性剪切带的地质特征、相互关系及其控矿意义作了较详细的论述,提出了小秦岭后韧性剪切带金矿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洛南—豫西斑岩钼矿带,属于东秦岭多金属成矿区的一部分,该矿带地跨陕、豫两省,西自陕西金堆城,东至豫西嵩县城西,南界蟒岭—老君山一线以北,北抵华山—小秦岭—崤山之南,其展布范围:东经109°05′~112°00′,北纬33°40′~34°20′,东西长190公里。南北宽38~70公里,面积万余平方公里,区内地质工作程度较高,成矿条件良好,除有与中生代斑岩体有关的钼矿床外,尚伴有铁、铜、铅、锌及钨等多种金  相似文献   

16.
正据《神农本草》记载:"银与金生不同处,所在皆是,而以虢州者为盛。"虢州,就是今天的河南省灵宝市。灵宝唐时就是全国重要的金银产地,但那时只不过是火烧冰激,其技术与规模完全无法与今日相比。灵宝市位于豫陕晋三省交界处,小秦岭西贯入境,其蕴藏金、银、铜、铅等34种矿产资源,尤以黄金为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小秦岭西南部灞源张家坪地区金矿形成地质背景的分析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该区控制工业矿体的主要地质条件,包括控矿构造、岩浆岩、赋矿地层及热液活动等条件。最后通过对本区成矿地质条件及金矿化特征的总体评价,对金的成矿远景进行了地质预测,指出找到特大型或大型金矿床的希望不大,而可能在某些地带找到几处中等规模的矿床。  相似文献   

18.
航磁、重力异常和遥感影像证实,在崤山太华群之下有一隐伏花岗岩体存在,其规模可与小秦岭文峪岩体相比,岩体从南西(深处)向北东(浅处)侵入,在申家窑以北又转向北西。岩体的发现,深化了基础地质的研究程度,解决了金矿成矿的热源问题。研究表明,崤山地区金矿成矿条件优越,具备找到大型金矿的前景。经综合分析,预测了三个有希望的成矿区  相似文献   

19.
在豫西从事金矿地质研究而测制地质一地球化学剖面工作中,对本区几个主要地层单元做了些工作,现根据野外观察并结合前人资料,通过分析研究,对本区几个地层问题提出如下看法: 一、关于狭义“秦岭地轴”上的地层半个世纪以前,由赵亚曾和黄汲清二位老先生提出的“秦岭地轴”,系指北秦岭东西走向的前寒武纪地块,并作为划分中国南北海浸界限的地障。后来,人们称此为广义的“秦岭地轴”。五十年代,秦岭区测队填制1/20万栾川幅地质图时,将朱阳关——夏馆断裂  相似文献   

20.
商州市金矿区位于北秦岭造山带与中秦岭造山带接合部的北秦岭南部边缘。该区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均产于中元古界武关岩群控矿韧性剪切带之中。受左行剪切作用控制呈雁行状排列的单条含金石英脉中金矿构造透镜体规模小、品位低、间隔大而不利于机掘开采。同一条控矿韧性剪切带内发育走向相同,倾向相反,含金石英脉交汇部位矿体变厚,品位增高,因而是成矿有利地段。深大断裂附近出露的构造蚀变岩带有一定找矿潜力,建议加强基础地质研究,以发现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