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鄱阳湖地区高光谱遥感数据的定标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翻阳湖地区的成像光谱仪遥感数据,利用3种不同的定标模型进行了定标反演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的3种定标方法中,经验线性定标模型的反演结果最稳定,基本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2.
以2007年4月26日北京地区TM图像为例,对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和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RSGS)提供的传感器辐射定标参数进行精度评价。首先,根据不同来源的辐射定标参数,采用对应的定标系数计算公式得到相应的定标系数,采用不同的定标系数分别对DN值进行反演,得到不同辐射定标参数下的表观辐亮度数据;然后,将两种表观辐亮度反演结果输入FLAASH大气校正模型,反演图像获取时的气象视距和地表反射率;最后,通过同步气溶胶观测数据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所反演的气象视距和地表反射率分类精度进行评价,得到传感器定标参数精度评价结果。研究表明:USGS提供的辐射定标参数能更为精确地反映TM传感器的辐射特征。  相似文献   

3.
SPOT地面场定标与星上定标结果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是在遥感辐射定标场选择的基础。利用6S大气辐射传输模型进行SPOT遥感数据的定标和地物的光谱反射率反演,即在遥感器飞越辐射定标场上空,在定标场选择若干像元区,测量遥感器对应的各波段地物的光谱反射率和大气光谱参量,并利用大气辐射传输模型给出遥感器人瞳处各光谱带的辐射亮度,最后确定它与遥感器对应输出的数字量化的数量关系,求解定标系数。然后,对相应的研究训练区的遥感数据进行大气辐射校正,进而反演训练区内的地物光谱反射率。最后,通过将反演值与实地测量的地物光谱反射率进行对比分析,来估算定标不确定度,并比较说明两种不同方式定标差异及优势和限制。  相似文献   

4.
一种机载双天线InSAR干涉参数定标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干涉参数定标对于机载双天线InSAR系统的大面积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获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高效地进行干涉参数定标,从双天线InSAR获取DEM的基本原理出发,构建一种考虑干涉相位偏置、基线长度和基线水平角三个参数的定标新模型,设计该定标模型的未知参数解算方案。利用GPS实测的高程控制点对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自主研制的机载双天线InSAR系统进行了干涉参数定标实验,统计利用定标后干涉参数反演地面高程的误差,验证该干涉参数定标模型及解算方案。  相似文献   

5.
MAIS成象光谱仪飞行定标和反射率反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利用6S辐射传礓模型设计了一种可对MAIS成象光谱仪进行飞行研究定标和反射率反演的方法,并分析了成象光谱图象反经反演过程中影响反演精度的各种因素。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地面同步测量中只采用一台仪器,同时获得了参考地物的反射率,大气光学厚度和大气垂直柱水汽含量。  相似文献   

6.
岩矿反射率反演是遥感蚀变信息提取中最基础、最关键的一个过程。本介绍了卫星EO-1携带的先进陆地成像仪(ALI)为及其定标方式,分析了两种重要的岩矿反射率反演方法:表观反射率的计算和地表真实反射率的反演。通过分析表明:表观反射率实现关键是参数的获取,地表真实反射率反演关键是模型的选择和参数设置。就反演效果来说,基于大气辐射传输的FLAASH模型优于公式计算的表观反射率,这对应用遥感数据进行岩矿蚀变信息提取的研究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CBERS-02 WFI的辐射交叉定标及其对植被指数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MODIS作为参考传感器,对CBERS-02星上的WFI传感器进行辐射交叉定标,得到WFI两个波段TOA辐亮度、表观反射率的增益与计数值偏移量,两个波段的计数值偏移量分别为42和21个DN左右。利用定标结果计算图像上另一均匀区的表观反射率。与MODIS反演的表观反射率比较验证。WFI与MODIS第1波段的表观反射率相差3.6%,第2波段相差-3.6%。检验结果说明,本文得到辐射交叉定标系数的精度能满足定量化应用的要求。为了说明辐射定标对植被指数的影响,本文选择5个实验区,比较分析了实验区图像辐射定标前后的NDVI。当WFI的DN值扣除定标得到的数字计数值偏移量后,DN值的NDVI与表观反射率的二次非线性拟合度可达99%。另外。WFI辐射定标前后的NDVI、RVI与MODIS反演的NDVI、RVI的比较分析说明,WFI辐射定标后表观反射率值的植被指数与MODI反演植被指数较接近,而且两个传感器RVI的差异小于NDVI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旋转扫描散射计海面风场检测仿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新中  姜景山 《遥感学报》1997,1(3):185-191
该文对Ku波段旋转扫描星载散射计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仿真模型建立,分辨面元提取与风矢量模糊解消除,分析了散射计地面与星载定标特性,给出了散射度工作特性仿真结果。通过对均匀旋涡两种模拟输入风场的仿真,表明这种旋转扫描散射计风场检测及利用Moore方程进行风场反演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土壤水分反演经验模型使用范围受限、而理论模型相对复杂的问题,该文利用积分方程模型及经验相关长度定标模型,分析均方根高度、地表相关长度、土壤体积含水量对雷达后向散射系数组合的影响;结合RADARSAT-2全极化C波段雷达数据和野外实测数据,构建研究区均方根高度反演模型;将该模型与Dubois模型、介电模型进行结合以反演表层土壤含水量,并对反演值进行线性校正,最终实现裸土区表层土壤水分反演。实验结果表明,HH、VV极化下土壤水分实测值与反演值绝对误差在0.06内的点数分别达到总点数的78%和68%,证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可为地表均方根高度、土壤水分反演提供方法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于2005年8月,利用敦煌场地分别对CBERS-02CCD和SPOT-4 HRVIR1两个传感器进行在轨绝对辐射定标。本文对此次地面同步测量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基于反射率法计算出了CBERS-02CCD和SPOT-4HRVIR1两个传感器各波段的定标系数。其中,SPOT-4HRVIR1的定标结果与法国官方8月份提供的定标系数相比,差异在6%内,满足法方对绝对辐射定标精度的要求。此外,应用定标系数分别将两个传感器的图像数据反演成地表反射率图像,对它们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严格的相机检校是进行高精度测量和三维模型重建的基础。本文通过模拟理想影像并对之加入各种畸变,针对相机平面畸变检校模型中的径向、偏心和平面内3种畸变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同时考虑径向、偏心和线性3种畸变的物理检校模型要优于只考虑其中某一种或两种畸变的物理检校模型;试验结果同时表明现有物理检校模型并不能完全消除影像畸变;针对物理检校模型不能完全消除影像畸变的问题,本文引入数学检校模型(切比雪夫多项式),并提出物理检校模型和数学检校模型混合迭代检校的思想,通过模拟影像试验验证这一方法比单一使用物理模型或数学模型更能有效地降低影像畸变;最后本文对运动相机GoPro影像检校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提出的混合模型迭代检校法能够更好地检校影像畸变。  相似文献   

12.
付建红 《测绘学报》2014,43(7):698-704
利用航摄像片存在的相对几何位置关系,将机载IMU视准轴误差引入立体像对相对定向模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对定向的机载IMU视准轴误差求解新方法。详细推导了基于单个立体模型和连续立体模型求解IMU视准轴误差的数学模型,并用三组带有IMU设备获取的实际航空影像数据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推导的机载IMU视准轴误差求解方法是正确、可行的,利用三张以上相邻像片构成的连续立体模型即可求解出IMU的视准轴误差,避免了野外布设检校场和其他地面控制条件带来的诸多问题,有利于带机载IMU的航空遥感快速对地目标定位。  相似文献   

13.
徐新禹  赵永奇  魏辉  吴汤婷 《测绘学报》2015,44(11):1196-1201
GOCE卫星任务搭载了高灵敏度的重力梯度仪,其观测值用于恢复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球重力场。本文利用EIGEN-5C、EGM2008、GOTIM3、GGM03S高精度全球重力场模型,确定了GOCE引力梯度张量的对角分量观测值(Vxx、Vyy、Vzz)的校准参数,分析了比例因子的稳定性,并讨论了相同模型不同阶次、同阶次不同模型以及是否估计漂移参数对比例因子、偏差参数及校准观测值的影响。研究表明比例因子的稳定性在10-4的量级,利用250阶的EIGEN-5C模型和EGM2008模型校准得到观测值的差异小于10-4 E,远远小于观测误差,以1d为周期估计校准参数时,是否估计漂移对校准结果的影响达到0.4E。同时,校准前后观测值差异的频谱说明校准过程主要影响Vxx、Vyy、Vzz观测值的低频部分,即来自先验重力场模型的中低(150)阶次,考虑到GOCE引力梯度的观测频带,校准后的观测值可用于恢复中高频的重力场信号。  相似文献   

14.
基于FLAASH和ATCOR2模型的Landsat ETM+影像大气校正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FLAASH和ATCOR2模型对漓江流域的Landsat ETM+数据进行大气校正,以GLS(Global Land Survey)获得的同步高质量地表反射率影像作为参考数据,从目视效果、典型地物光谱特征和波谱一致性三方面对两种模型的校正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两种模型均可以对ETM+影像进行有效的大气校正,FLAASH模型的校正精度优于ATCOR2模型。  相似文献   

15.
The determination of local geoid models has traditionally been carried out on land and at sea using gravity anomaly and satellite altimetry data, while it will be aided by the data expected from satellite missions such as those from the Gravity field and steady-state ocean circulation explorer (GOCE).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heterogeneous data combination to local geoid determination, simulated data for the central Mediterranean Sea are analyzed. These data include marine and land gravity anomalies, altimetric sea surface heights, and GOCE observations processed with the space-wise approach. A spectral analysis of the aforementioned data shows their complementary character. GOCE data cover long wavelengths and account for the lack of such information from gravity anomalies. This is exploited for the estimation of local covariance function models, where it is seen that models computed with GOCE data and gravity anomaly empirical covariance functions perform better than models computed without GOCE data. The geoid is estimated by different data combinations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GOCE data improve the solutions for areas covered poorly with other data types, while also accounting for any long wavelength errors of the adopted reference model that exist even when the ground gravity data are dense. At sea, the altimetric data provide the dominant geoid information. However, the geoid accuracy is sensitive to orbit calibration errors and unmodeled sea surface topography (SST) effects. If such effects are present, the combination of GOCE and gravity anomaly data can improve the geoid accuracy. The present work also presents results from simulations for the recovery of the stationary SST, which show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geoid heights obtained from a spherical harmonic geopotential model derived from GOCE with satellite altimetry data can provide SST models with some centimeters of error. However, combining data from GOCE with gravity anomalies in a collocation approach can result in the estimation of a higher resolution geoid, more suitable for high resolution mean dynamic SST modeling. Such simulations can be performed toward the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SST recovery methods.  相似文献   

16.
17.
资源三号卫星成像在轨几何定标的探元指向角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曹金山  袁修孝  龚健雅  段梦梦 《测绘学报》2014,43(10):1039-1045
从资源三号卫星(ZY-3)影像严格几何模型出发,通过对星敏感器坐标系下各CCD探元指向角的分析,提出一种ZY-3成像在轨几何定标的探元指向角法。经对嵩山和洛阳两个试验区  相似文献   

18.
针对很多测站不能提供实测气象数据的情况,本文对两种高精度的GPT系列经验模型进行验证。通过对两种模型获得的经验气象数据及对计算可降水汽非常重要的ZHD的精度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GPT2w模型的精度要高于GPT2模型,且在无实测气象数据的情况下可以使用GPT2w模型来进行GNSS水汽反演。  相似文献   

19.
植被的覆盖程度是造成雷达影像失相干的重要因素.通常,在森林等植被覆盖严重的地区,相干性相对较低,而在城市等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地区,相干性较高.本文基于2017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Sentinel-1雷达卫星影像相干性,建立线性回归和幂函数回归模型,并利用两种模型预测该地区2016年的相...  相似文献   

20.
北极海冰表面的积雪深度是重要的地球物理变量, 是研究物质与能量平衡、计算海冰厚度的重要参数。为减小不同被动微波传感器观测数据的系统误差, 对国防气象卫星计划(Defens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Program, DMSP)F17-SSMIS与F13-SSM/I重叠期亮度温度数据进行交叉定标, 建立4个频段48个月尺度定标模型, 并与传统年尺度定标模型进行比较和优选, 在此基础上估算并分析2003-2014年北极一年海冰表面积雪深度变化。结果表明:19H、19V、22V、37V频段1~5月的月尺度模型决定系数高于传统年尺度拟合模型; 2003-2014年, 北极一年海冰表面积雪深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同时积雪深度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变化, 每年7月积雪深度最小, 9月最大; 东西伯利亚海、拉普捷夫海和巴伦支海海冰表面积雪深度呈现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