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关于福建水口库区地质灾害及防灾减灾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论述福建水口库区斜坡地质灾害、水库坍岸和地面不均匀沉降的成因及主要控制影响因素。通过对该区地质、地貌、气象、水文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分析,探讨了这些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及危险程度,进而提出了本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质灾害研究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概括了我国地质灾害研究的现状,对地质灾害的宏观规律性、基础理论研究与防治对策、治理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论述了在地质灾害研究中应注意的系统性、实践性和社会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是全国地质灾害极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因此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严重制约着重庆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重庆市地质灾害类型众多,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文章在大量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制图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重庆市地质灾害的特征;同时从地形地貌、降水、地下水、岩土体性质、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探讨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最后针对区域内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提出了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4.
廖海吉  蓝俊康 《地下水》2012,(3):197-200
灵山县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和泥石流。通过分析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条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气象、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等。结果认为,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特征是:多发生于缓坡低山地貌区;多发生人类工程强烈活动区;多发生于在最近10 a的雨季中;各类地质灾害的规模均以小型为主。  相似文献   

5.
贵州喀斯特环境地质灾害类型多样、分布广泛、突发性强,其发生、发育过程不但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具有同步叠加、连续发生及交替出现等特点;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暴发频率也在逐年增大.其形成过程主要受岩性、地貌、灾害性降水和人类经济活动等条件影响.地球内动力地质作用决定了喀斯特地质灾害的环境背景,如广布的碳酸盐岩和陡峻的地貌特征等,特别是挽近期的构造运动对近、现代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人为活动改变了岩(土)体的平衡状态而导致环境地质灾害发生.  相似文献   

6.
楼法生 《江西地质》1998,12(4):291-294
崩塌、滑坡、山洪、山坡型泥石流为修水县主要地质灾害类型。通过对地质灾害形成条件的分析,进而提出防灾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福建省重大灾难性地质灾害的历史资料归整、野外核查分析,总结灾害特征及影响作用因素,简要剖析成灾机理,以期为福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指导。福建重大地质灾害特征包括时空分布集中、规模小危害重、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形式及快速冲击效应等。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人类活动改造的局部汇水横纵坡形等微地貌、岩浆岩浅表层松散孔隙岩土体及罕见强降雨,表现为持续强降雨及地表水入渗软弱岩土体结构面,形成高孔隙水压及渗流动水压力形成滑坡泥石流灾害。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地质环境恶化,近年来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在云南频繁发生,严重危及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严重影响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从云南的环境现状,地震及新构造运动,地层岩性及其岩土体工程地质特性,气象、水文等自然环境格局的背景因素(内因及诱因)入手,举例分析影响我省环境恶化的外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防灾减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金属矿山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金属矿山地质灾害是人类开发矿山而直接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近年来我国金属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有明显上升的势头,可导致矿山地质灾害的潜在隐患显著增多。文章概述了冒顶片帮、地表塌陷、滑坡、岩爆、尾矿库倒塌、矿坑突水等金属矿山典型地质灾害,提出了加强对上述地质灾害研究工作的必要性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受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我省成为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严重制约着我省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何将地质工作有效的服务于社会,促进地质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是环境地质工作的重点。本文在借鉴各有关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野外环境地质实地调查,阐明了我省主要灾害的分布情况及形成成因,并针对各类地质灾害提出防灾减灾的措施及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通化县泥石流地质灾害给人民带来的危害、泥石流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形成条件,影响因素。明确指出了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近年来开展地质安全隐患评价研究工作取得的成果为基础,提出了地质安全隐患评价的基本定义、评价方法及评价体系。以工程实例为背景,阐明地质安全隐患评价具有时效性、可操作性、实用性等特点,通过开展地质安全隐患评价,能够有效地预防和避免地质灾害对线性工程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茶隆隆巴曲位于帕隆藏布右岸,陡变地形孕育了大量高位地质灾害,威胁下游线性工程。采用多源、多期次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建立高位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标志,厘定了研究区高位地质灾害类型,并详细阐述了其发育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包括高位冰崩、高位崩塌、高位滑坡。其中高位冰崩发育3处,均位于沟谷上游南坡海拔5000 m斜坡,面积在15×104 m2以上。高位崩塌体发育19处,多分布于沟谷中游及上游主沟两侧高陡岸坡,北坡多于南坡。高位滑坡发育2处,位于沟谷上游,滑体以冰碛物为主。上述高位地质灾害在强震或强降雨作用下,极易发生失稳、堵沟,且堵沟后极易诱发洪水、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链,对下游帕隆藏布造成堵江风险。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建平县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平县日益突出的地质灾害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该县地质灾害的有效治理已是摆在建平县政府和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在对建平县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县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和恢复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议。研究认为,防治地质灾害和恢复自然生态环境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和大力提倡植树种草。  相似文献   

15.
刘锋  张茂省  董英  丁维强  张勖  马俊 《西北地质》2023,56(3):204-213
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研究是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计划和落实防灾减灾措施的重要基础。笔者系统分析1984~2022年榆林市有记录的527组地质灾害数据,总结榆林市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空间上,榆林市地质灾害主要发生于清涧、子洲、米脂等县域,在地貌上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主,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次之,风沙滩地区不发育。在时间上,年内地质灾害发生主要集中在7~10月汛期,月内集中于7月11~15日,冻融期均有分布且致死人数最多。灾害数量、致死人数越多,其重现期越长。子洲县年地质灾害致死概率最高(16.5%),其次为米脂县(9.8%)和府谷县(5.6%)。由此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①加强汛期降雨量与地质灾害发生概率定量关系研究,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阈值。②加强冻融机理研究,建立冻融型地质灾害防御方案。③加强“风险点+危险区”的双控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辽宁省岫岩地区地质灾害状况与危害、山地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主要灾害种类泥石流、崩(滑)塌灾害特征。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发育成因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对该地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原则、规划及措施。  相似文献   

17.
降雨因子对湖北省山地灾害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以伟  周月华  陈正洪  谌伟  金琪  王仁乔  王珏 《岩土力学》2005,26(10):1657-1662
根据湖北省1950~2003年726个山洪地质灾害样本,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滑动t-检验显示,逐年灾害数在1974年、1988年前后出现两次显著性突变增多(其中山洪、滑坡增多最明显),逐年降雨量也相应有两次增加,二者相关系数可达0.3。表明我省年降雨量趋势性增加是灾害增多的主要诱因。进一步分析表明,暴雨以上强降雨是山洪、滑坡、泥石流、塌陷的主要诱因,连阴雨是崩塌的主要诱因,同时对滑坡、泥石流、塌陷有重要影响,对山洪灾害影响则较小。  相似文献   

18.
公路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机制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降低灾害破坏程度的有效手段,为了科学、合理地构建公路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机制,运用系统工程理论,采用结构解释模型(ISM)方法确认并分析了应急机制构成的主要要素及其相互影响关系,建立了多层递阶解释结构模型。应用该模型,对应急机制体系进行了分析,将相关要素进行了分级,并分析了要素之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构成公路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机制的8个要素被划分成5个层次。应急预案是应急机制构建的综合成果,对减灾和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起着直接的作用;而应急预案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受到后勤保障和实施速度的影响;会商机制可以有效的保证后勤保障和实施速度;险情监测、安全隐患检查、灾害调查又为会商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而信息机制又是这些要素的基础。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被清晰的揭示,为公路应急机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四川成都龙泉山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大、成灾快、爆发频率高、延续时间长等特点。通过对龙泉山区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区内产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并结合野外考察,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对策,为如何有效避免或减少因灾造成的损失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地质灾害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而目前国内的有关预警系统仅考虑了自然属性,其作用较之防灾实践的要求仍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建立基于自然-社会地质灾害自然-社会属性规律的区域地质灾害预警与决策支持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运用GIS等计算机技术,研究了建立基于属性规律的区域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系统的任务、作用及结构。并对区域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系统开发作了一些理论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