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1998年5月18日,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了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及《古地理学报》编辑委员会联席会议。我国古地理学界的老、中、青科学家40多人会聚一起,“四世同堂”,共商创办《古地理学报》这一既利当今又益后世的大事。冯增昭教授和王英华教授分别上下午的会议。冯增昭教授汇报了《古地理学报》的筹备过程和创办本刊的计划和目标,并对主办单位在创办本刊的人、财、物方面的支持和对各位委员和编委尤其是各位老前辈和领导光临本次会议表示衷心的感谢。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金之钧教授、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  相似文献   

2.
《古地理学报》2006,8(1):116-116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及《古地理学报》编辑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的联席会议,于2005年12月10日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委员有王建国、王德发、冯增昭、宁正福、刘本培、刘洛夫、刘焕杰、刘建波、任森厚、朱井泉、朱筱敏、李承森(王宇飞代)、沙庆安、邵龙义、吴朝东、杨玉卿、杨守仁、杨承运、张鹏飞、钟蓉、钱凯(卫孝锋代)、夏正楷、彭苏萍、鲍志东、楚泽涵、雒昆利、管守锐等。中国石油大学校长张来斌教授以及《古地理学报》编辑部的郑秀娟、王媛、王海华、于海燕等也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古地理学报》2004,6(1):19-19
2003年12月6日在石油大学(北京)召开了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及《古地理学报》编辑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联席会议。出席会议的京内外委员共45人,特邀代表2人以及编辑部全体人员,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柳贡慧教授也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及《古地理学报》编辑委员会第 5次联席会议于 2 0 0 1年 6月 1 5日在北京市昌平区石油大学 (北京 )翠宫召开 ,到会的有专业委员会委员及编辑委员会委员王德发、冯增昭、叶连俊、任森厚、刘本培、孙镇城、朱井泉、朱筱敏、张永生、张鹏飞、李熙、李承森 (王宇飞代 )、杨玉卿、杨守仁、杨承运、杨遵仪、沙庆安、邵龙义、邵雪梅、庞雄奇、金之钧、姚建新、赵澄林、钟蓉、贾玉如、钱凯、蒋盘良、韩德馨、鲍志东、管守锐 ,石油大学校长罗维东、科研与设备管理处处长宁正福、图书馆副馆长刘玉平、…  相似文献   

5.
20 0 3年 3月 8日在石油大学 (北京 ) ,《古地理学报》编辑委员会二届一次会议及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二届八次会议的联席会议召开。出席会议的委员有方修琦、王鸿祯、王德发、冯增昭、宁正福、田海芹、叶连俊、刘文彬、刘本培、刘洛夫、刘焕杰、任森厚、孙红军、朱井泉、朱筱敏、李兰芝、李承森、李熙吉吉、沙庆安、何幼斌、邵文斌、邵龙义、宋国奇、吴因业、吴胜和、杨玉卿、杨守仁、杨承运、杨遵仪、张鹏飞、罗平、周兴熙、胡斌、姜在兴、查明、钟蓉、贾玉如、徐樟有、黄述旺、夏正楷、彭勇民、韩德馨、鲍志东、…  相似文献   

6.
《古地理学报》2007,9(5):532-532
《古地理学报》是中国石油大学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主办的地学类学术性期刊,1999年创刊。主编冯增昭教授,由《古地理学报》编辑委员会和《古地理学报》编辑部编辑,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7.
20 0 1年 5月《古地理学报》获得国家批准 ,有了期刊出版许可证和刊号 ,属正式刊物。《古地理学报》是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石油大学 (北京 )、石油大学(华东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天然气所、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和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校区 )主办的地学类学术性期刊 (季刊 ) ,主要刊登国内外古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或学术领域的文章 ,如岩相古地理、生物古地理、构造古地理、地层古地理、层序地层古地理、自然地理古地理、第四纪古地理、古地理研究方法、沉积环境、沉积相、古生态、古气候、古地貌、古水文…  相似文献   

8.
《古地理学报》是由中国石油大学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联合主办的地学类学术期刊,1999年创刊。主编冯增昭教授,由《古地理学报》编辑委员会和《古地理学报》编辑部编辑,科学出版社出版。《古地理学报》主要刊登国内外古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或学术领域的文章,自创刊以来,已  相似文献   

9.
2011年4月16日,《古地理学报》编辑委员会2011年度会议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委员有白国平,邓胜徽,方修琦,冯增昭,姜在兴(代),李承森,刘洛夫,罗平,  相似文献   

10.
《古地理学报》2007,9(2):206-206
《古地理学报》是由中国石油大学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联合主办的地学类学术性期刊,1999年创刊。主编冯增昭教授,由《古地理学报》编辑委员会和《古地理学报》编辑部编辑,科学出版社出版。近3年来影响因子在全国科技期刊总排序中都在百名之内;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7年  相似文献   

11.
《古地理学报》是由中国石油大学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联合主办的地学类学术性期刊,1999年创刊。主编冯增昭教授,由《古地理学报》编辑委员会和《古地理学报》编辑部编辑,科学出版社出版。《古地理学报》主要刊登国内外古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或学术领域的文章,自创刊以来,  相似文献   

12.
《古地理学报》2004,6(4):502-502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及古地理学报编辑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联席会议,于2004年8月8日在大庆油田召开。出席会议的委员有王一刚、王建国、王德发、冯志强、冯增昭、纪友亮、刘文彬、刘招君、刘春莲、刘建波、朱井泉、朱筱敏、陈世悦、李文厚(赵虹代)、  相似文献   

13.
《地质论评》1986,32(1):99-100
由中国地质学会沉积专业委员会及贵州省地质学会沉积专业委员会联合主持的“全国岩相古地理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10月6日至10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及邻区石炭纪构造古地理及生物古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包括3部分:(1)扼要回顾了中国及邻区晚海西阶段的地质构造背景和构造古地理特征。根据全球构造活动论和地壳发展阶段论的观点,把中国及邻区晚海西阶段的大地构造单元分为4个构造域,10个亚构造域。(2)论述中国和世界石炭纪生物古地理分区。根据四射珊瑚和腕足动物群分析,把全球早石炭世生物古地理区系分为两个生物大区、6个生物区和8个生物亚区。在中国境内对生物亚区内部生物地方中心的分异作了进一步划分。(3)简述中国石炭纪古地理和某些有关的沉积矿产。中国石炭系矿产除了重要的煤以外,还有石膏矿、铝土矿和不同类型的铁矿。这些沉积矿产的分布主要受到古气候、古地理和构造条件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古地理为探矿工作之指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以煤、铝土矿、磷酸盐岩以及铜和铁等矿产的赋存规律为例说明了古地理分析在矿产预测及勘探中的指南作用。新淮南煤田的发现证明了古地理解释的关键作用。煤田的类型与古地理背景有密切的联系,古地理条件控制煤层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以及煤田的经济价值。钙红土型铝土矿床的展布明显受古地理控制。古地理条件也是控制磷酸盐岩分布规律的重要因素。宣龙式铁矿赋存于震旦纪海盆的古海岸线之上,宁乡式铁矿主要分布于晚泥盆世海侵的古滨岸或近滨带附近。正确理解古地理特征对勘探铜矿亦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岩相古地理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时期。初期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体是以古生物地层学的理论为指导编制出版大区域的古地理图集,集中反映海陆分布,岩相内容较少,较少的学者开展了岩相古地理研究,揭开了由古地理图向岩相古地理图转变的序幕。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总体上是以大地构造学、古生物地层学、沉积学等理论为指导,开展了大量的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工作,并采取多种编图思路和方法编制大区域的岩相古地理图,是我国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大发展时期,形成了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编制的图件不仅尽量体现活动性古地理的学术前沿,而且更多的是强化实用性,聚焦对沉积层控矿产远景预测和油气勘探的支撑和指导作用。现代阶段:2000年至今,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聚焦支撑油气地质调查与勘探成为了这段时间的主题,采取不同的编图思路和方法编制出版了大区域的岩相古地理图。具有三大特点:一是编图资料丰富,技术方法新颖;二是编图思路先进,体现了以构造为主线,岩相古地理恢复为核心,支撑服务油气为根本的研究思路;三是以服务油气目标为特色。由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促进大数据岩相古地理向前发展,数字岩相古地理必将推动我国在岩相古地理编图思路和技术方法的创新,提升支撑服务沉积矿产找矿和油气勘探开发的精准性和预测性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以《古地理学报》中文版、英文版编辑部为主,联合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国际古地理学会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共同举办的“古地理学术论坛”,是促进古地理学创新发展、倡导开展公益学术讲座的学术交流平台。从2022年9月论坛开始至2024年1月共举办了17期,共计邀请21位专家学者(包括外国专家4位)在论坛作报告。报告内容紧密结合生产实践和科技前沿,既有高屋建瓴的沉积古地理学综述,也有与油气勘探关系密切的沉积体系与沉积环境、源汇系统、层序地层学、深水沉积研究,以及与深时古环境重建有关的事件沉积、遗迹化石、古野火、碳酸盐沉积、构造古地理学研究,还包括铝土矿成因等矿产沉积学研究。总体看来,系列报告理论联系实践,既立足基础又关注前沿,受到学者们较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古地理学报》2004,6(3):F002-F002
主 任 冯增昭副主任 王德发 刘焕杰 朱筱敏 沙庆安 杨承运委 员 孔庆友 王兴志 王德发 邓宏文 冯增昭 田海芹 孙红军 许效松 刘本培刘招君刘春莲刘家铎刘焕杰刘建波伊海生朱井泉朱茂炎朱筱敏李文厚李承森李熙吉吉何幼斌沙庆安杜远生邵文斌邵龙义杨承运张永生张国栋胡 斌姜在兴顾家裕钱 凯彭苏萍鲍志东雷怀彦秘书长 鲍志东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相似文献   

19.
摘要:构造古地理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构造过程和自然地理演化的科学。大数据时代的计算能力和效率的迅速提高及地球动力学模拟技术的发展,要求古地理研究应建立在全球板块构造背景下,重建“深时”、原位、原型的活动古地理。本文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关于GPlates和CitcomS的地球动力学模拟软件平台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板块构造古地理重建思路、内容和方法,残余地形(动力地形)的分离技术、动力地形与板块俯冲、深部地幔流动的动力成因关系;介绍了利用地表动力地形等古地理资料进行约束,揭示板块运动过程、地幔动力学过程研究思路、方法;提出了古地理重建和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应遵循的“定时、定位、定向和定型”的原则。将全球板块构造古地理模型(GPlates)与基于物理特性的地幔和岩石圈有限元模型(CitcomS)相结合,将动力地形与地幔活动过程研究相结合,对揭示4-D地球动力学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西藏二叠纪植物古地理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  孙克勤 《地质论评》2008,54(3):289-295
本文就西藏地区二叠纪植物群研究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在植物群分析的基础上对本区古植物地理分区进行了研究,进而探讨了它在植物古地理再造方面的意义。依据植物群的组成和性质将西藏地区划分为藏南、藏中和藏北3个古植物地理分区,即藏南(喜马拉雅区)冈瓦纳北部边缘植物地理区、藏中(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区)华夏—冈瓦纳植物地理过渡区和藏北(唐古拉区)华夏植物地理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