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藏高原对于大气环流影响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陆分布对於大气环流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於热力的,冬季大陆上的气温低於海洋,夏季反之,与这种温度的分布有关系的气象上的现象,我们可以观察到很多,例如西伯利亚的冬季高压就是因为当地的低温所致,再如东亚夏季的东南季风也是因为大陆上的高温结果。Bleeker对於冷热在大气变化中的作用,特别强调。著者对於海陆温度的分布和大气环流亦会稍加讨论,本文不拟对此再多伸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P—σ混合坐标系的五层原始方程模式,研究了夏季青藏高原对东亚大气环流及其低频振荡(10—20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没有青藏高原存在时,高原及孟加拉湾地区的降水明显减少;我国长江流域也干旱少雨;对流层中低层高原的强大热源作用也有所减弱;南亚高压位置偏南。数值试验证明,青藏高原是低频波传播的一个源地,同时还表明,高原对对流层中低层上的低频振荡有激发作用,当没有高原地形时,500hPa上低频环流将减弱。高原对低频波的径向传播有明显影响,而对低频波的纬向传播的影响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山东半岛的海陆风环流及其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山东半岛32个气象站1987 ̄1991年自记风资料,分析了山东半岛海陆风环流的特征。包括:海陆风的强度和频数、生消时间、水平及垂直伸展距离等。结果表明,白天山东半岛有海风生成时,半岛中部常存在一条辐合线,在夏秋季节常伴随阵雨与雷暴的生成,有时可诱发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4.
杨鑑初  罗四维 《气象学报》1957,28(4):264-274
本文根据西藏高原上近年来的观测结果与高原以东隣近地我区的探空观测,来探讨高原上环流系统的活动及高原对大气所起的热力作用.主要的结果有以下几点:(1)盛夏7、8月之外,其他月份西藏高原皆在西风带高空环流系统影响之下.从高原各测站(海拔2500—4500km)气压变动的状况来看,西风带环流系统的活动以在春秋两季为多.(2)高原上地面测站的温度与气压的变化经常是反相的,与相当高度自由大气中的情况不同.(3)高原各部份对大气的热力作用并不一致,(春季)四月整个高原的暖源作用似大于(夏季)七月,高原东南部可能在各个季节皆起着暖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1980—2011年西藏高原汛期5—9月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此期间高原大到暴雨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包括大到暴雨次数的空间分布、季节差异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到暴雨日数最多的地区是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地区和怒江流域;大到暴雨日数年变化呈单峰分布,7月大到暴雨最多;近32 a来,大到暴雨日数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1998年前以2.6站次/(10 a)趋势增加,之后以12站次/(10 a)减少。通过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用合成分析法分析32 a来88个高原区域性大到暴雨过程的环流特征,其环流形势主要可分为4种类型:副热带高压型、印度低压型、南北支槽型和高原低涡/切变型,分别占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36%、17%、21%和26%,其中副热带高压型又可以根据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分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型、伊朗高压东伸型和两高夹一低型。  相似文献   

6.
戴武杰 《气象》1974,1(1):12-13
前言 本文把凡进入孟加拉湾地区的台风,不论是当地生成或由南海台风西行到孟加拉湾后重新发展的,均称为孟加拉台风(下称孟湾台风)。 影响西藏高原(下称高原)的孟湾台风主要在9—12月。盛夏,孟湾台风出现较少,且由于西太平洋地  相似文献   

7.
孟加拉湾热源对亚洲夏季风环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利用 1951—2000年NCEP/NCAR再分析逐日及月平均资料和我国 160个测站 1951—2000年月降水量资料,计算了夏季大气热源气候分布,分析了夏季孟加拉湾地区热源年际异常及亚洲季风环流系统的响应,以及夏季孟加拉湾地区热源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年际关系。结果表明:夏季亚洲季风区最强的热源中心位于孟加拉湾东北部一带。当孟加拉湾热源异常强 (弱 )时,南亚高压偏西 (东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东(西);印度夏季风偏强 (弱),东亚热带季风偏弱 (强 )。孟加拉湾热源异常对南亚高压、南亚季风、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显著,对东亚热带季风的影响不显著。夏季孟加拉湾热源与同期长江以南、华南东部部分地区降水呈明显负相关,而与西南到华南西部地区降水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西藏高原雨季开始和中断的气候特征及其环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顺武  假拉 《气象》1999,25(12):38-42
西藏高原降水主要集中在5 ̄9月,利用高原34个站点逐日降水资料,依据降水相对系数C,客观地确定雨季的起始和中断标准,重点分析雅鲁藏布江流域河谷农区雨季开始、中断气候特征,并对高原雨季开始、中断的典型个例进行了环流分析。  相似文献   

9.
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其上空环流影响的分析及数值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月娟  丁明 《大气科学》1992,16(5):592-600
本文首先用《逐月全球气候资料》中的实测风资料对80年代的两次El Nino。事件(1982—1983年和1986—1987年)太平洋地区上空环流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然后用一个九层原始方程模式对其进行数值模拟试验. 观测资料分析及数值模拟结果皆表明,赤道东太平洋的这两次海温异常都使其上空的环流发生明显的变化,但由于两次海温异常的强度、范围和延续时间有所不同,对环流的影响也不相同.本文将简要地介绍这两次El Nio期间太平洋上空环流的演变特征及数值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大气环流是各种不同尺度环流系统的总和,它们之间是互相影响的,一般很难把各个因子严格地分开。但各种尺度的环流系统还有各自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先分别对它们进行研究,然后研究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这既有利于我们了解具体的天气系统,也有利于我们了解大气环流的全貌。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具体的了解青藏高原对天气系统的影响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祁連山区的气压系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懋苍 《气象学报》1963,33(2):175-188
通过祁連山及其邻近地区高度在3000米左右的三十多个地面观測站和附近十多个探空站气压的分析,发現在山区平均气压图上存在着五个中型气压系統:即疏勒河高压、山区东段高压、黑河低压、柴达木低压及(黄河)河曲低压。討論了它們的强度范围和位置的年变化;并由冬季山区各要素的分布状况,推測出存在于山区的平均垂直环圈与气压系統是相对应的;分析了两个中型系統影响雨量分布的实例。最后,討論了这些系統与溫度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It is shown by observational data and synoptic analysi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strong convective echo is influenced by the horizontally non-uniform heating, such as the one caused by lake-land distribution. In this paper, a simple linear cell-convec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using an appropriate heating field, and the instability of heating convection is theoretically studied. It is found that the heating convection development will be unstable if the heating-caused temperature gradient dT0/dy is greater than the critical value (dT0/dy)c which is approximately 0.64℃/10 km, an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onvective band has a preferred width of 12.5 km. It will take 25 min for the initial disturbance to increase intensity by 10 times. All these results are in rather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squall line process in the lake-land region of Jiangsu Province on June 8, 1979.  相似文献   

13.
刘瑞芝  赵明哲 《气象学报》1962,32(2):141-153
本文应用考虑大气整层辐散作用的正压涡度方程,在快速电子计算机上对一个移动性系统的流型进行数值预报。结果发现系统移动速度偏慢,这种偏慢现象和正压模式所取的平均高度以及考虑控制超长波后退的方法有关。最后提出了一种经验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4.
杨鉴初  李玉兰 《气象学报》1959,30(4):297-305
本文用统计方法研究1930—1939年期间逐月北半球气压偏距中心的活动规律.发现同一月份的气压偏距中心在北半球某些地区有集中出现的情况,这些集中地区如在阿拉斯加的南方、大西洋的东北部以及亚欧大陆的北冰洋沿岸.这些地区可以认为是北半球环流异常的关鍵性地区.绝大多数的偏距中心在逐月之间可以发现它们的联系.在过渡季节,大多数偏距中心自西向东移动.在偏距中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本文还讨论了北半球某些地区的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15.
海温变化与副热带高压季节活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二维纬向平均模式,通过数值试验来研究海温的变化对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季节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副高对西太平洋中纬度海温的响应存在3—5个月的滞后。所以,当3月至5月西太平洋中纬度海域为感热正距平时,相应地当年7月至9月副高减弱并南移。反之,则北移增强。   相似文献   

16.
ENSO对云南地区降水影响的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通过对云南地区近50年的降水与尼诺3区的海面温度(以下简称SST)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同期或是前期的SST均与该地区的降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如云南地区初夏降水与前期SST呈负相关关系,而秋季降水与前期SST呈正相关关系,即在ElNino(LaNina)年,该地区初夏降水容易偏少(多),而秋季降水容易偏多(少),整个地区雨季有后(前)移的可能性。因此我们认为,ENS0对云南降水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云南雨季起讫的早晚。同时发现,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即云南地区初夏和秋季降水与前期SST的相关关系在197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末期这段时期表现得尤为显著,之前或之后这种相关关系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7.
夏季青藏高原上空热源异常对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的作用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黄荣辉 《气象学报》1985,43(2):208-220
本文应用缓变媒质中行星波的传播理论来研究夏季基本气流中定常行星波的三维传播解释夏季北半球大气环流三维遥相关的物理机制。本文还应用一个包括Rayleigh摩擦、Newton冷却及水平涡旋热力扩散的准地转34层球坐标模式来研究夏季青藏高原热源异常对北半球中、高纬度定常扰动系统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夏季青藏高原上空的热源异常将产生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的异常;若青藏高原上空热源增强就会引起南亚高压增强,我国东北受槽控制而产生冷夏,并且将引起鄂霍茨克海上空高压加强,同时在阿拉斯加将产生槽,这与实际资料所得到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藏北地区冬季降雪对地面反射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沈志宝 《高原气象》1996,15(2):165-171
藏北地区是冬季青藏高原上降雪次数较多、降雪量较大、可能出现较长时间地面积雪的地区之一。每次较强的隆雪均可造成该地区地面反射率一次较长时间异常,从而改变地面热源的强度和符号。  相似文献   

19.
厄·尼诺影响西太平洋台风活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崇银 《气象学报》1987,45(2):229-236
在厄·尼诺年西太平洋(包括中国南海)台风活动偏少而反厄·尼诺年台风活动偏多的统计分析结果基础上,根据台风形成的条件,本文分析了厄·尼诺年和反厄·尼诺年西太平洋热带地区的大气环流和状态以及海水温度的变化。由它们的异常变化以及极为明显的差别,从而对厄·尼诺影响西太平洋台风活动作了较全面的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20.
Based on daily ECMWF gridpoint data of two winters during 1981-1983 including an ENSO year,propagation of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s(LFO) during Northern Hemisphere winters and their influences upon 30-60 day oscillations of the subtropical jet stream are studied with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as complex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CEOF) and so on.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winter of a normal year(1981-1982),30-60 day oscillations in the subtropical zone are mainly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flanks of exit region of jet stream.In the ENSO year(1982-1983),they are mainly in the vicinity of entrance and exit regions of jet stream.Intraseasonal changes of subtropical jet stream manifested themselves as latitudinal fluctuation or longitudinal progression or regression of about 40 day period.There are marked differences between propagating passages of low frequency modes responsible for changes of subtropical jet stream in the normal year(1981-1982) and in the ENSO year(1982-1983).Changes of oscillation amplitude show obvious phases.In general,the one in late winter is stronger than that in early winter,strongest one occurs in Februa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