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滨海城市的土地开发利用及其优化配置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起重要作用。以大连市为例,依据2002-2013年能源消费和土地利用等数据,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对其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借助碳排放量计算模型核算其土地利用碳排放量,通过相关性分析明确碳排放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关性,在低碳目标下进行土地利用类型的优化配置,以此保证滨海地区土地开发利用的合理性。结果表明:(1)从2002到2013年,各个土地类型在利用数量上发生明显变化。其中耕地面积先由2002年的2 500 km~2增加到3 950 km~2,又减少至2013年的3 291 km~2;林地面积减少了1 858 k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454 km~2;(2)大连市碳排放总量增加1 695.8万t,各土地利用类型对碳排放的贡献率差异显著,其中建设用地碳排放量占总量的98%,耕地碳排放量所占比重不足2%;(3)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联程度密切,建设用地、林地与碳排放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7 4和-0.970 1;(4)线性土地利用优化配置下各个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排放量比大连市2020年规划下的碳排放总量减少96.79万t。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倡导低碳经济的背景下,福建省不仅面临着传统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还亟须改变当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而相比于匮乏的化石燃料,福建省海洋能源储量丰富,海上风能、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主要海上能源蕴藏量均居全国前列。积极地发展低碳无碳的海洋能源产业,不仅可以增加能源供给,缓解能源短缺的问题,还能够优化福建能源资源结构。文章以低碳经济为基础,对福建省海洋能源资源储量、海洋能源产业发展的宏观政策背景以及社会经济背景进行分析,认为发展海洋能源产业是解决福建当前能源资源问题的必要手段,并从发展思路、海洋调查与评价、法制体系和政策规划构建、注重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等4个方面为福建省海洋能源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海洋世界》2007,(6):6-6
地球上大约一半以上进入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是被海洋吸收的,因此,海洋有“碳吸存槽”的美誉。但最新的环境研究发现,因为气候变化,南大洋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正在受到侵扰。如果气候  相似文献   

4.
当今全球气候突变,极端天气频发,温室气体过量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是其形成原因之一。我国正值经济转型,又受限于能源结构,继续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是不可避免的。通过收集有关珠江口盆地的公开地质资料,与前人所提出的E级和D级碳封存适宜性评价指标对比,得知珠江口盆地具有巨大的碳封存潜力和较高的适宜性。分析了粤港澳琼四地区碳排放情况及变化趋势,认为四地区碳排放源与珠江口盆地碳封存区构成良好的源汇匹配关系,在珠江口盆地实施碳封存,不仅可以使四地区达成碳中和,而且可以使盆地内油气田开发最大效益化。因此,对珠江口盆地碳封存地质条件及源汇匹配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上正在从增汇和减排两个技术体系层面探索实践海洋对碳中和的支撑作用.本文立足中国海洋碳汇资源扩增和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从滨海湿地、渔业碳汇、微生物碳汇、海底碳封存、海洋可再生能源、耦合优化及前瞻性技术方面,构建了海洋支撑碳中和的技术体系,并对未来技术发展进行展望.建议加强海...  相似文献   

6.
<正>4月28日,联合国秘书长能源和气候变化咨询小组发布了题为《迈向可持续全球能源未来》的报告,呼吁各国在降低至少四成的全球能源强度的基础上,把可再生能源和绿色科技规模化。到2030年时,为发展中国家民众普及现代能源。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各国对北极能源的开发愈发重视。美国北极地区的能源储量巨大,但鉴于美国的北极战略核心是国家安全、环境保护和国际合作,其能源开发相对滞后。2013年奥巴马政府出台了《北极地区国家战略》,开始对北极能源开发予以特别关注。特朗普政府执政期间,加强了对北极近海油气能源开发的支持力度。2021年拜登总统上任后,美国的北极能源政策以气候变化为核心,意在推动北极地区的绿色发展。美国的北极能源开发始终面临着法律、资金、技术、环保等各种问题的制约,这也决定了美国北极地区能源开发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我国宜通过制定北极能源合作开发战略,重视北极等极寒地区绿色技术的应用和研发,推动与美国在北极地区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合作,深化国际协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北极治理等举措,促进我国对北极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当前旅游学界的研究热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旅游业为研究主题,介绍了澳大利亚、英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经验,梳理了世界各地滨海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措施,包括以降低旅游业碳排放为目标的减缓措施和为预防、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而采取的适应措施。基于国外经验,为保持我国旅游业在碳约束前提下和气候资源分布变化背景下的竞争力,应采取"以私营部门为参与主体,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行业协会组织能力"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构建多主体参与的应对体制,建立涵盖交通、住宿、游览等各个领域的整体性政策,引导旅游业正确认识和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效应。  相似文献   

9.
进入27世纪,人类在海洋领域面临双重重大变革,一是全面开发利用海洋能源资源,加速推进全球能源转型及应对气候变化;二是全面发展海洋经济,深入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全球海洋治理。海洋能源不仅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还是连结全球能源转型与海洋治理的重要纽带。浩瀚的海洋蕴藏着巨量的能源资源,随着认识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以海洋能为代表的海洋可再生能源逐步得到开发利用,正朝着大规模和商业化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0.
海洋碳汇即蓝色碳汇,简称"蓝碳"。文章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背景,以广东省蓝碳发展现状和需求为主线,分析广东省发展蓝碳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论述发展碳汇渔业、修复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控制陆源排放、开发可再生能源等蓝碳发展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广东省发展蓝碳的主要对策,即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完善蓝碳产业链条、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探索海洋碳排放交易试点、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加快推动海洋强国建设,文章从深海海洋能开发的战略意义和价值出发,综述深海温差能开发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进而提出深海温差能的全球开发构想和开发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深海海洋能开发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捍卫国家能源安全、加快进入氢能源时代、支撑深海矿产资源开发以及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方面均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2.
"能源岛"技术是国际上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能源供应概念和方式,它将高品值的电力与低品值的热、冷3种能量需求有效地统一起来,从而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化物及有害气体的排放,是未来新能源发展的趋势。在充分调查崇明岛自然环境、投资环境、可再生能源储量的基础上,对崇明建设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绿色能源岛"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能源岛"建设的初步建议,为上海沿海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碳标签通过赋予消费者有关产品碳排放的知情权,促进企业不断进行低碳技术更新,从而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碳标签的应用使得温室气体的排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由此也产生了被滥用形成贸易壁垒的可能。文章着重研究了碳标签对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带来的挑战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国际蓝碳合作发展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鹏  胡学东 《海洋通报》2019,38(6):613-619
海洋储存了地球上93%的CO_2,是全球最大的碳库。发挥海洋固碳、储碳作用,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是2020年后国际气候治理的基础,为国际蓝碳合作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国际法依据。当前,国际蓝碳合作从科学研究向纳入国际气候治理方向不断推进,不少国际组织和国家已着手推动蓝碳国际规则制定。中国蓝碳资源分布广泛,特色鲜明,蓝碳发展起步阶段里中国的参与不仅是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贡献,更有助于通过蓝碳合作增强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和海洋治理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我国蓝碳发展应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着手。在国内夯实基础、补足短板,加强蓝碳基础研究和实践,建立蓝碳评估标准,加快蓝碳人才队伍建设。在国际上积极参与现有国际蓝碳计划,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机制框架下开展双、多边蓝碳合作,推动全球蓝碳治理,从积极参与向适时引领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海洋能源产业补贴是政府或相关机构基于能源供给侧要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对海洋能源生产活动中的企业或个人提供的财产性资助。财政补贴顺应了国家能源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文章从海洋能源产业补贴的基础问题入手,结合青岛市海洋能源产业补贴的实践现状对其存在问题进行体系化分析。在厘清宏观层面的法律体系不完善与微观层面的制度缺位的基础上,探究青岛市海洋能源产业补贴制度的完善路径。从央地立法互动、增强法律规范间的协调性、完善海洋能源补贴专门性立法的层面,优化青岛海洋能源产业补贴的整体法律布局。从海洋能源创新科研补贴制度、海上发电产业税收优惠制度、海洋能源制造业转型升级补贴制度、海洋能源产业应急保障补贴制度层面,实现青岛市海洋能源产业补贴具体制度的构建。以期推动我国海洋能源产业补贴制度的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食物生产系统的碳排放占人类活动碳排放总量的 30%, 碳汇渔业是一种重要的面向人类社会高质量食物蛋白质供给 的低碳发展路径。本文基于常见的 11 种养殖贝类的固碳系数和蛋白质含量特性研究,系统评估了我国2019 年养殖牡蛎 、蛤 类、扇贝、贻贝和蚶类等在养殖周期内碳捕集特性以及对低碳发展的贡献。研究表明: (1) 11 种养殖贝类之间贝壳和软体 组织含碳量的差异并不明显,但干重比和出肉率差异显著。因此,贝类固碳量核算不能忽视种类差异。 (2)所选 11 种贝类 软体组织皆属于高蛋白食品,虾夷扇贝软体组织 (干重) 的蛋白质含量最高。针对单位质量贝类养殖,长牡蛎的碳封存贡献 度最大,而华贵栉孔扇贝提供的蛋白质最多,两者都是碳汇渔业的优势种。(3) 据估算,我国2019 年海水养殖贝类中牡蛎、蛤 类 、扇贝和蚶类总共吸收固定了约 117.98 万吨 C02,提供了 40.65 万吨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相比于牛肉源蛋白质可减少 4 048.74 万吨 C02 当量的排放量。由于贝类固碳强度大,探索低碳可持续的贝类养殖是绿色渔业经济的重要引擎, 也是建立可持续高质量“蓝色粮仓”和生物固碳的重要路径, 将在我国低碳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冰藻是南北极海冰生物群落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固定和输出碳、吸收养分、生产释放氧气和有机化合物,推动高纬度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在南北极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宏观到微观综述了近年来在海冰栖息环境特征、冰藻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冰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以及气候变化对海冰环境和冰藻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  相似文献   

18.
为统筹能源安全保障与“双碳”战略目标、促进海洋能源开发绿色低碳转型,结合典型场景提出海洋碳汇与海洋能源协同开发路径,并给出相关发展建议。研究考虑典型开发场景、碳汇技术现状、协同开发匹配性、生态环境效益等因素,提出基于生态修复工程、基于增殖放流或海洋牧场、基于大型藻类和基于矿化固化的四种海洋碳汇与海洋能源协同开发路径。同时,为加快推动协同开发的实施,建议重点从鼓励试点区域结合低碳零碳油田建设示范先行、构建海洋碳汇方法学体系、建立海洋碳汇核算认证机制以及探索纳入市场交易机制等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9.
赵鹏  姜书  石建斌 《海洋科学》2021,45(2):137-143
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蓝碳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价值,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于2019年9月25日发布的《气候变化中的海洋与冰冻圈特别报告》(SROCC)将蓝碳作为海洋自然过程减缓的重要内容,指出易于管理的海洋系统所有生物驱动的碳通量及存量可以被认为是蓝碳,并将红树林、海草床和滨海盐沼、大型海藻列为第四...  相似文献   

20.
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重要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本研究梳理了全球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分布、碳封存量和封存价值,并根据经济、科技、蓝碳封存量三个指标对各海岸带国家和地区进行分类。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分布最广的国家是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和美国,而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巴西碳埋藏量最高。全球每年蓝碳埋藏价值在碳交易和碳税价格下分别为3.47×109美元和2.35×109美元。中国拥有丰富的海岸带蓝碳资源,生态系统面积排名第10,年封存量排名第21;然而蓝碳自然资源的赋存禀赋与现有碳价格体系下的价值匹配性较差,基于碳交易价格的中国海岸带蓝碳埋藏价值全球排名第27,基于碳税价格仅排名第39。碳价格低迷将会导致在国际蓝碳交易中处于劣势,中国后续应不断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场。中国具有在蓝碳研究以及修复投入与实践方面的优势,以及贝藻养殖、海洋牧场等特色蓝碳资源,可结合不同类型的蓝碳国家经济科技条件与自然条件制定多元合作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