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川西呷村黑矿型多金属矿床热液体系稀土元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首次测定了呷村黑矿矿石中流体包裹体的REE组成,计算了与含矿流纹岩系熔体平衡的岩浆热液REE含量。主成矿期流体具有轻稀土富集、Eu明显正异常的特点,但岩浆热液却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特征,结合热液体系氧同位素及稀土元素交换反应模拟,表明岩浆热液不是直接的成矿热液。蚀变围岩具显著的Eu正异常,其它稀土元素出现亏损。蚀变反应水/岩比值较大,蚀变岩中的REE组成反映了成矿热液REE的特点,且REE亏损  相似文献   

2.
呷村黑矿型矿床高^18O成矿流体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流体包裹体和石英^18O资料,提出呷村高^18O成矿流体的成因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指示岩浆流体的参与,这已被成矿流体的高盐「w(NaCleq)=5.7%-21.3%」和极度富气所证实。另一种,指示海水与高^18O火山或沉积岩发生过温高,低m水/m岩石反应。现代和古代VMS矿床热液对流深度、水-岩反应理论计算结果及遍布矿区成矿前的低温(〈150℃)和高m水/m岩石反应表明后一种可能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侯增谦 《矿床地质》1991,10(4):313-324
川西呷村含金富银多金属矿床是典型的黑矿型Zn-Pb-Cu-Ag矿床,其形成于与岛弧裂陷相伴的“双峰式”火山活动末期,产于岛弧裂谷带内的酸性火山岩系中。矿床由下部网脉状矿和上部块状矿组成,具“双层结构”金属分带和蚀变分带特征,矿体与喷气岩-喷气沉积岩密切伴生。成矿作用可分为四个阶段,每一阶段均形成特定的矿物共生组合。本文在已往研究基础上,拟就成矿流体的化学成分和热演变历史,探讨矿床金属分带、蚀变分带机理和成矿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4.
呷村黑矿型矿床高~(18)O成矿流体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流体包裹体和石英18O资料 ,提出呷村高18O成矿流体的成因有两种可能性 :一种 ,指示岩浆流体的参与 ,这已被成矿流体的高盐 [w (NaCleq) =5.7%~ 2 1.3% ]和极度富气所证实。另一种 ,指示海水与高18O火山岩或沉积岩发生过高温、低m水/m岩石 反应。现代和古代VMS矿床热液对流深度、水 -岩反应理论计算结果及遍布矿区成矿前的低温 ( <150℃ )和高m水/m岩石 反应表明后一种可能性的存在。高18O成矿流体来源的确对完善VMS矿床成因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侯增谦  T Urabe 《矿床地质》1996,15(2):97-108
川西呷村黑矿型矿床产于酸性流纹质火山岩系上部。矿区蚀变可分为矿化热液蚀变和区域低温蚀变,后者广布矿区;前者绕网脉矿(硅矿)形成蚀变岩筒,并具明显的蚀变分带:自内而外由石英-钡冰长石带向绢云母-石英带递变,自下而上由绿泥石带向石英-绢云母带递进。采用“惰性”微量元素方法恢复了含矿岩系原岩成分,定量估算了蚀变引起的物质-化学变化。在蚀变岩筒中,Cu、Pb、Zn强烈富集,远离蚀变岩筒,Cu略有亏损,Pb  相似文献   

7.
川西呷村含金富银多金属矿床是典型的黑矿型Zn-Pb-Cu-Ag矿床,其形成于与岛弧裂陷相伴的“双峰式”火山活动末期,产于岛弧裂谷带内的酸性火山岩系中。矿床由下部网脉状矿和上部块状矿组成,具“双层结构”金属分带和蚀变分带特征,矿体与喷气岩-喷气沉积岩密切伴生。成矿作用可分为四个阶段,每一阶段均形成特定的矿物共生组合。本文在已往研究基础上,拟就成矿流体的化学成分和热演变历史,探讨矿床金属分带、蚀变分带机理和成矿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8.
银山铅锌矿床产于前震旦系地层中,容矿围岩主要为千枚岩,矿体呈脉状受构造裂隙控制,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研究表明金属元素及硫主要来自上地幔,流体主要是岩浆水,矿床属中低温岩浆热液矿床,为燕山期成矿。  相似文献   

9.
还原性流体与斑岩型矿床成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文刚  张德会 《地质学报》2012,86(3):495-502
目前已经广泛认同斑岩型Cu-Mo-Au矿床是在氧化性相对较高的含矿流体作用下形成的。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发现了一系列具备还原性特征的斑岩型矿床,这些矿床往往不发育表征高氧逸度的原生磁铁矿和硫酸盐矿物。本文针对目前发现的与还原性I型花岗岩相关的斑岩矿床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此类矿床的成矿流体中普遍含有CH4等还原性流体成分,并且伴生有CO2。结合相关资料分析认为还原性流体中所含有的CH4可能来自邻近的S型花岗岩的混染作用,但也不排除是经地球排气作用从地幔进入到地壳的可能性。结合典型还原性斑岩型矿床研究,给出了一个化学模型,认为CH4和SO2属于岩浆系统自生成分,在特定化学物理阶段发生反应,形成H2S和CO2,从而抑制了硫酸盐矿物的形成。反应所生成的H2S可以与Mo结合形成辉钼矿矿化,而Cu-Au由于在氧逸度较低的环境下具备更高的活性,易于富集在气相流体中,所以可以迁移到某一距斑岩系统较远的有利部位沉淀成矿,从而形成以Mo矿化为核心区,外围Cu-Au矿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白玉县呷村-有热矿区成矿流体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白玉县呷村银多金属矿床是我国著名的VMS型矿床之一,该矿床由西矿带热液流体补给通道相的脉状-网脉状矿化系统和东矿带的海底盆(洼)地卤水池喷气-化学沉积系统组成。有热矿床紧邻呷村矿床的南部,实质上是呷村矿带(体)的自然南延部分,具有相同的地质背景和成矿环境。本文分别对呷村西矿带、东矿带以及有热矿床进行了主成矿期石英的流体包裹体测试和氢、氧同位素分析以及硫化物的硫同位素分析。显微测温结果显示,呷村矿床从西矿带到东矿带,即由深部向浅部表现为成矿温度下降(258.0~209.8℃),流体的盐度略变小(4.42%~4.18%NaCleqv),而流体的密度增大(0.816~0.894g/cm3),并且有热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平均成矿温度为244.3℃;平均盐度为4.71%NaCleqv;平均密度为0.841g/cm3)与呷村西矿带流体特征更类似。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显示流体包裹体的液相成分主要为H2O,气相成分为H2O、CO2、N2以及CH4。氢、氧同位素研究显示,成矿流体为海水和岩浆水的混合流体。硫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呷村西矿带(δ34S平均值为-3.65‰)与呷村东矿带的硫(δ34S平均值为-0.68‰)和有热矿床(δ34S平均值为-3.74‰)的硫都由深部岩浆提供,并且有热矿床与呷村西矿带的硫同位素特征更类似。成矿流体物理化学特征和同位素示踪结果表明,有热矿床目前已知矿体可与呷村西矿带对比,暗示可能存在尚未发现的类似呷村东矿带的富矿体。呷村-有热矿区的成矿机制为:在海水对流的成矿模式下,由岩浆水和海水混合而成的成矿流体,携带来自岩浆来源的成矿物质,自下而上向上运移和循环,在热液补给通道和海底发生淀积作用,形成脉状-网脉状矿体和块状矿体。  相似文献   

11.
辽宁四道沟热液金矿床中石英的稀土元素的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20,自引:10,他引:20  
范建国  苏文超 《岩石学报》2000,16(4):587-590
本文用ICP-MS测定了辽宁四道沟金矿矿脉中石英及其中流体包裹体中的稀土元素含量,发现石英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类似于其中流体包裹体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推断石英中的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注流体包裹体中,流体包裹体中的稀土元素了石英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原生包裹中的流体是和石英同源的,其稀土元素指示的是石英形成过程中流体的信息。而次生包裹体中的流体是石英形成后的流体活动产物,其稀土元素指示的是后期流体活动的信  相似文献   

12.
南天山萨瓦亚尔顿金矿床稀土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萨瓦亚尔顿金矿位于新疆乌恰县的南天山构造带中,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第一例“穆龙套型”金矿.矿床形成于印支期,矿化与石英脉密切相关,显示了与穆龙套金矿的相似性.成矿流体演化经历了早期高温无矿化石英阶段,中期中低温矿化石英阶段,晚期低温碳酸盐脉阶段.早期无矿石英的稀土及微量元素含量均低于矿化石英.矿化石英包体中流体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较一致的轻稀土富集和Eu正异常,指示流体中较高的钙离子或相对还原环境;流体中Pb含量较高,而蚀变强烈的围岩则显示出明显的Ca和Pb流失,这表明成矿流体可能部分来源于与围岩发生交代作用的蚀变流体,矿质沉淀可能与流体混合作用相关.早期石英包体中流体的稀土和微量元素含量较低则指示早期阶段可能未发生流体混合.萨瓦亚尔顿Ⅳ号矿脉为最大矿带,其含矿石英包体中流体微量元素一般高于其它矿脉石英,可能显示较强的流体混合及成矿作用.Ⅱ号矿脉在流体稀土及微量元素含量上显示与Ⅳ脉更为相似.萨瓦亚尔顿金矿稀土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围岩组分可能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之一,而流体混合则为成矿重要机制,这与前期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研究结论一致,也符合造山型金矿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3.
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中微量元素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用ICP-MS测定了黔西南烂泥沟和丫他卡林型金矿床石英流体包裹体中的Co、Ni、Cu、Pb、Zn和Pt等元素的含量。结果显示,不同成矿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中均有较高的Co、Ni、Cu、Pb和Zn含量,并首次发现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流体中富含Pt。据此认为基性火山岩可能是卡林金矿床成矿物质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金顶矿床稀土元素的分析,显示稀土总量较低,具有轻稀土比较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具中等分馏的特征。铕(Eu)在铅锌金属矿物和石膏中比较亏损(δEu=0.06~0.76),表现出负异常;而在褐铁矿、天青石中铕(Eu)比较富集(δEu=0.76~14.95),表现出正异常;表明褐铁矿、天青石与其它铅锌矿物不是同一期的产物;暗示金顶铅锌矿床在沉积之后经受了后期热液的改造叠加成矿作用。这对矿床成因研究及勘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hydrothermally altered dacite and basalt from the Kuroko mining area, northeastern Honshu, Japan, by REE (rare earth element). Features of rare earth element analyses include: (1) altered footwall dacite exhibits a negative Eu anomaly compared with fresh dacite, suggesting preferential removal of Eu2+ from the altered dacite via hydrothermal solutions, (2) altered hangingwall dacite and basalt and dacite and basalt adjacent to ore deposits exhibit positive Eu anomalies compared with fresh dacite and basalt, suggesting addition of Eu2+ from hydrothermal solutions, (3) LREE ratio (∑LREE/∑REE) from altered dacite of chlorite–sericite zone and K-feldspar zone show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with δ18O, and La/Sm ratios show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K2O index. These trends indicate the addition of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 such as La to the altered dacite from hydrothermal solution and/or leaching of heavy rare earth elements such as Sm and Yb, (4)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indicates that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 enrichment is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sericite zone near the Kuroko deposits but not to the formations of chlorite and K-feldspar zones, and (5) The correlations among REE features (LREE ratio, MREE ratio, HREE ratio, Eu/Eu?), δ18O and K2O index are not found for montmorillonite zone, mixed layer clay mineral zone and mordenite zone. Therefore, it is inferred that sericite, chlorite and K-feldspar alterations are related to the Kuroko and vein-type mineralization, but montmorillonite and mordenite alterations are not related to the mineralizations, and probably they formed at the post-mineralization stage.  相似文献   

16.
玲珑-焦家式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应用热爆提取和ICP—MS方法,研究了玲珑-焦家式金矿床脉石英和绢英岩中流体包裹体的微量元素特征。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中REE配分模式均表现为LREE富集型,轻、重稀土具有较好的分馏,LREE/HREE=6.07—26.41。但轻重稀土内部分异不明显,(La/Sm)N=2.15—5.11,(Gd/Lu)N=0.72—5.24。成矿流体具有弱的Eu正异常,δEu=1.05—7.09,与中高温、弱酸性的现代地热成矿系统相似。流体包裹体/中国陆壳元素丰度标准化后表明,流体中富集的重金属元素有Cu、Mo、Pb、Bi等,它们的富集系数大于1.成矿流体中亏损的元素有Ti、V、Cr、Co、Li、Zr、Nh、Th、U等。流体包裹体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为金矿床的成因研究增添了新的证据。玲珑一焦家式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具相似的REE特征,而与其它地区的金矿床或其它类型的矿床则明显不同,说明该区金矿床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相同,部与中生代燕山期构造体制转折条件下热液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7.
赤普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川滇黔成矿区内,是川滇黔地区重要的铅锌矿床之一.通过野外和显微镜下观察,将成矿期形成的石英划分为Ⅰ、Ⅱ、Ⅲ三个阶段.本次选取了21件样品进行研究,对保存于石英、闪锌矿及硅化白云石中的原生包裹体进行的详细研究,赤普铅锌矿床中包裹体类型相对较为单一,以气液包裹体为主.Ⅰ、Ⅱ、Ⅲ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范围分别为230℃~270℃和2.74~19.68wt%(NaCl),150℃~200℃和3.71~16.99wt%(NaCI)和180℃~220℃和0.70~16.15wt%(NaCl)三个区间.主成矿阶段的闪锌矿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范围为127℃~210℃和4.34%~22.17%(NaCl).该矿床成矿流体均一温度和盐度范围主要在130℃~200℃和8.5%~17.0%(NaCl)之间,属于低温、中等盐度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为H2O-NaCl-CaCl2体系;成矿过程中成矿流体始终处于相对还原环境.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壳,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围岩地层;成矿机制可能为含金属和舍还原硫流体混合成矿.该矿床应归属于密西西比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8.
巴尔哲超大型稀有稀土矿床富晶体的流体包裹体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牛贺才  单强  罗勇  杨武斌  于学元 《岩石学报》2008,24(9):2149-2154
巴尔哲矿床是一个超大型稀有稀土多金属矿床,它受巴尔哲碱性花岗岩体(株)控制,稀有稀土矿体分布在巴尔哲岩体上部的钠长石碱性花岗岩中。本文在钠长石碱性花岗岩的石英中发现了大量的富晶体的流体包裹体,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激光拉曼光谱和显微测温研究。与一般含盐类晶体矿物的三相流体包裹体不同,巴尔哲富晶体的流体包裹体的晶体不是盐类矿物,而是长石、云母等硅酸盐矿物;同时,该类包裹体内还广泛分布着稀土碳酸盐矿物。富晶体的流体包裹体的发现从微观角度揭示了巴尔哲含矿钠长石碱性花岗岩的形成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有直接的成因联系,并为阐述巴尔哲岩体稀土元素及氧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提供了新思路。稀土碳酸盐矿物在富晶体的流体包裹体中广泛地分布则充分说明。巴尔哲碱性花岗岩演化到岩浆-热液过渡阶段体系内的稀土元素已经达到足以形成独立稀土矿物的富集程度,其稀土元素矿化受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的制约。  相似文献   

19.
巴尔哲超大型稀有稀土矿床成矿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杨武斌  牛贺才  单强  罗勇  于学元  裘愉卓 《岩石学报》2009,25(11):2924-2932
巴尔哲矿床中的矿化和非矿化碱性花岗岩主要造岩矿物均为微斜长石、石英、钠闪石和钠长石,但其相对含量及颗粒大小明显不同,且两类岩石中包裹体的组成特征及锆石的结晶习性也有显著差异.主量元素分析显示,矿化与非矿化碱性花岗岩均以富硅、富碱、贫镁和钙为特征,为较典型的非造山A型花岗岩.尽管矿化碱性花岗岩中K_2O和Na_2O的含量均没有明显的增加,但其Na+K/Al、Na_2O+K_2O/CaO、FeO~*/MgO及K_2O/MgO等岩石化学参数与非矿化碱性花岗岩明显不同.在矿化碱性花岗岩中除了矿化的稀土元素及Nb、Zr强烈富集外,U、Th及Y也明显富集,而Ba、Sr、P、Eu和Ti表现为强烈的亏损.在非矿化碱性花岗岩中除了大离子亲石元素Rb略有富集外,稀土元素、Nb、Zr、U、Th、Ta及Y并无明显富集,虽然Sr、P、Eu和Ti也表现为亏损,但与矿化碱性花岗岩相比其亏损程度明显降低.岩相学、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矿化碱性花岗岩不可能是非矿化碱性花岗岩硅化和钠长石化作用的产物,二者应是同一岩浆体系不同演化阶段熔体固结的产物.K/Rb、Rb/Sr及δEu等地球化学参数显示,矿化碱性花岗岩是高演化A型花岗质熔体固结的产物;而岩石学、包裹体及地球化学特征则显示,这种高演化的A型花岗质熔体已经进入了岩浆一热液过渡阶段.巴尔哲矿床稀有稀土元素的超常富集和成矿与A型花岗岩的高演化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太平沟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太平沟斑岩型钼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处于东西向古生代古亚洲构造成矿域和北北东向中新生代滨西太平洋构造成矿域的转换、叠合部位.该矿床形成于131.5~127.5Ma,是大陆内部构造-岩浆活化的产物,成矿系统发育于早白垩世初期华北及中国东部构造体制由挤压向伸展转变的背景下.太平沟钼矿的流体成矿过程包括早、中、晚3个阶段,分别以石英-黄铜矿-黄铁矿、石英-黄铁矿-辉钼矿和石英-碳酸盐组合为特征.石英中发育水溶液型、含/富CO_2型和含子矿物型流体包裹体,子矿物包括石盐、黄铜矿等,但晚阶段仅发育水溶液型包裹体.成矿早、中、晚各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分别集中在320~390℃、240~320℃和140~200℃,盐度变化为从>66.8 wt%NaCl eqv.、2.4 wt%~33.8 wt% NaCl eqv.到<10 wt%NaCl eqv..流体系统由早阶段的高温、高盐度、富CO_2的岩浆热液,经流体沸腾、CO_2逸失、温度降低等过程导致大量金属硫化物沉淀,演化为晚阶段低温、低盐度、贫CO_2的大气降水热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