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林省南部的本溪群一般被认为是中石炭世维斯发期的海陆交互相沉积物。通过对原本溪群下部所含的大量腕足类、植物及(虫筳)科化石的分析和研究,认为其地质时代应属纳缪尔期。这种看法也许有助于华北地台区纳缪尔阶的研究。一、区内纳缪尔期地层—湾沟组的岩石组合及生物群特点: 区内纳缪尔期地层,在浑江凹陷带分布较广,以湾沟发育较好,化石丰富,厚度较大,上、下接触关系清楚。其上与本溪群呈整合接触,含Fusulina—Fusulinella带的(虫筳)科化石及植物化石Neuropteris gigantea—Linopteris brongniarti为组合特点和一些地方种、属;其下与含Armenoceras为主的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呈不整合接触。将本区的纳缪尔期沉积,建组为湾沟组。  相似文献   

2.
江西的梓山煤系,自从斯行健、陈国达(1942)根据Neuropteria gigantea sternb.的发現确定为中石炭纪威司番期后。他們在討論腕足类破片。这些化石产于梓山煤系中部灼杂色真岩中(图)。煤系之煤层比于化石层之上。上述化石的发现,虽因共保存不佳尚难蕴定其中国南部中石炭耙古地理时指出"当NE中石炭耙时南中国的大部分  相似文献   

3.
段新华 《地质论评》1958,18(6):440-443
一、绪言 Neuropteris gigantea sternbg.为欧洲、北美中石炭纪煤系(Westphalian A-C期)的极重要标准化石,在我国华北本溪统内亦广泛存在,而在华南则仅见于江西之梓山煤系内。1957年9月作者与康作民同志等在广东阳山县城西北测制下石炭系剖面时,在属于维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梓山煤系一向被视为我国南方中石炭世維斯发期(westphalian)的陆相沉积。1959年敖振寬在其中发現海相化石羣,但属种不能鉴定。  相似文献   

5.
华北地台北部晚石炭世古植被演替及其古气候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拴马桩煤系植物化石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地台北部晚石炭世的古植被在维斯发期和斯蒂芬期之交发生了重要变化:斯蒂芬期以前,种子蕨类占主导地位,随后是以Pecopteris为代表的树蕨真蕨类植物和有节类成了植被的主要类群。这种型式的古植被改变不仅与华北晚古生代植物群成分在本溪组与太原组界线上出现的真蕨类、有节类"新生峰点"相一致,而且与欧美基本植被在维斯发D期-斯蒂芬期的改组大体吻合。据叶相及煤中的碳同位素分析,晚石炭世晚期存在一个古气候升温事件。上述古植被的改组可能是这个升温事件的正反馈。  相似文献   

6.
华北地台北部晚古炭世古植被演替及其古气候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拴马桩煤系植物化石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地台北部晚石炭世的古植被在维斯发期和斯蒂芬期之交发生了重要变化;斯蒂芬期以前,种子蕨类占主导地位,随后是以Pecopteris为代表的树蕨真蕨类植物和有节类成了植被的主要类群。  相似文献   

7.
曲跃  曹成润  张武  张宜 《地质通报》2015,(Z1):419-424
最近在辽宁本溪牛毛岭剖面上的上石炭统(宾夕法尼亚亚系)本溪组新洞沟段(本溪组中段)的煤系地层中发现了大量鳞木化石。现有资料证明,在牛毛岭剖面本溪组复洲湾段(本溪组上段)灰岩中发现了属于晚石炭世莫斯科期的牙形石,而在牛毛岭剖面邻近地区本溪组湖田段(本溪组下段)中则发现了属于早石炭世(密西西比亚纪)的亚鳞木、大脉羊齿和贝叶。由此认为,新发现的牛毛岭剖面本溪组新洞沟段(本溪组中段)的鳞木化石,应晚于早石炭世,早于晚石炭世莫斯科期,即应属巴什基尔期。鳞木是辽宁东部第一次成煤期滨海沼泽相成煤植物群中的代表性植物。  相似文献   

8.
广州地区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地层及植物组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建华  吴起俊 《地层学杂志》2001,25(3):166-173,206
广州地区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地层发育良好 ,出露地层为上泥盆统金钱岭组、沙水岗组以及下石炭统龙江组、石磴子组、测水组和梓门桥组 ,含有非常丰富的动植物化石 ,其中 ,广州市西北郊出露有陆相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地层的连续剖面 ,是研究陆相泥盆系与石炭系界线的理想剖面。含植物化石的陆相地层沙水岗组、龙江组和测水组中的植物化石可划分为 4个组合 ,自下而上为 :1) L epidodendropsis hirmeri- 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 H ama-tophyton verticillatum组合 ,代表沉积为沙水岗组 ,时代为晚泥盆世晚期 ;  2 ) 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Rhodeopteridium cf. hsianghsiangense组合 ,代表沉积为龙江组 ,时代为早石炭世杜内期 ;  3) Cardiopteridiumspetsbergense- Triphyllopteris collombiana- Adiantites gothanii组合 ,代表沉积为测水组下段 ,时代为早石炭世维宪早期 ;  4) Archaeocalamites scrobiculatus- Cardiopteridium spetsbergense- Paripteris gigantea组合 ,代表沉积为测水组上段 ,时代为早石炭世维宪晚期  相似文献   

9.
贺兰山北段石炭纪和二叠纪植物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克勤  邓胜徽 《现代地质》2003,17(3):259-267,T003,T004
贺兰山北段石炭纪和二叠纪植物化石经鉴定,计有39属104种。讨论了植物群的性质,划分了5个组合,即(1)晚石炭世早期Bothrodendroncirculare—Mesocalamitescistiformis组合;(2)晚石炭世中期Lepidodendronsubrhombicum—Conchophyllumrichthofenii组合;(3)晚石炭世晚期Lepidodendronszeianum—Neuropterisovata组合;(4)早二叠世早期Lepido dendronposthumii—Callipteridiumkoraiense组合和(5)早二叠世晚期Caulopteriswudaensis—Paratingiadatongensis组合。这5个组合的代表岩组分别为红土洼组、羊虎沟组、太原组下部、太原组中上部和山西组。其地质时代大致相当于纳缪尔B—C期、维斯发期、斯蒂芬期、阿赛尔期、萨克马尔期和阿丁斯克期。植物群含有大量的华夏型分子,为典型的华夏植物群。此外还讨论了植物群的演化。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五通群植物羣的时代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星学 《地质论评》1965,23(1):8-12
长期以来,五通群植物羣一直是被认为具有早石炭世植物群特色而知名于世的,斯行健并曾建议用五通期(Wutungian)来代表这一独特植物群所属地史单元。在解放以后的十多年里,随着大规模的地质调查研究,不但对五通群植物羣本身增加了不  相似文献   

11.
关于拴马桩群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拴马桩群的创立,始源于孙健初先生。其标准地点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佘太镇北约五公里之拴马桩沟。后斯行健、李星学将其沿用至大青山地区,并以该区丰富的古植物为佐证,确定了地质时代。至此,人们普遍应用拴马桩群或组一名,代表南色尔腾山至大青山地区的晚石炭世沉积。但我队多次在标准地点发现拴马桩群除代表晚石炭世的古植物组合外,其下部还存在有大量的中石炭世植物分子。就是在大青山地区,也可以看到类似现象。本文所列化石,刘长春、周蕙琴、张善桢、莫壮观、黄本宏鉴定。  相似文献   

12.
曲跃  曹成润  张武  张宜 《地质通报》2015,34(203):419-424
最近在辽宁本溪牛毛岭剖面上的上石炭统(宾夕法尼亚亚系)本溪组新洞沟段(本溪组中段)的煤系地层中发现了大量鳞木化石。现有资料证明,在牛毛岭剖面本溪组复洲湾段(本溪组上段)灰岩中发现了属于晚石炭世莫斯科期的牙形石,而在牛毛岭剖面邻近地区本溪组湖田段(本溪组下段)中则发现了属于早石炭世(密西西比亚纪)的亚鳞木、大脉羊齿和贝叶。由此认为,新发现的牛毛岭剖面本溪组新洞沟段(本溪组中段)的鳞木化石,应晚于早石炭世,早于晚石炭世莫斯科期,即应属巴什基尔期。鳞木是辽宁东部第一次成煤期滨海沼泽相成煤植物群中的代表性植物。  相似文献   

13.
自家浦煤田的含煤地层为早石炭世的马查拉组,为马查拉煤系。通过对马查拉煤系沉积剖面的细致分析和研究,对自家浦煤田马查拉煤系沉积相的归纳总结,判断煤田的沉积环境,还原了自家浦煤田早石炭世马查拉煤系的构造一岩相古地理格局。并且以此为基础,在认真研究自家浦煤田的控煤因素之后,剖析该煤田的主要聚煤规律.  相似文献   

14.
西藏北部申扎县永珠地区德日昂玛-下拉剖面中石炭系和二叠系地层发育完整,出露良好,化石丰富。该剖面中查果罗玛组碳酸盐岩地层(泥盆纪—早石炭世)和下拉组(中二叠世)碳酸盐岩地层之间的碎屑岩夹灰岩地层,在沉积上表现为冰海相杂砾岩,在古生物化石面貌上表现为特提斯-冈瓦纳古生物群混生。古生物群混生的现象为石炭纪—二叠纪的特提斯生物区与冈瓦纳生物区之间的地层和古生物对比建立了一座桥梁。永珠组中上部地层中同时产有牙形石和腕足类,牙形石的研究表明其时代为晚石炭世莫斯科期,而腕足类的研究则表明其为早二叠世萨克马尔期。这一矛盾预示着在(亲)冈瓦纳相地区晚石炭世晚期地层缺失的意见需要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5.
在西准噶尔阿舍勒阔尔勒斯地区,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与下伏黑山头组和上覆下二叠统哈尔加乌组之间均为不整合接触,而在黑山头组顶部、姜巴斯套组底部和哈尔加乌组顶部的砂岩样品中,最年轻碎屑锆石组给出的年龄分别为328 Ma(早石炭世谢尔普霍夫期)、318 Ma(晚石炭世巴什基尔期)和297 Ma(早二叠世阿瑟尔期)。显然,姜巴斯套组的时代不是早石炭世,建议将其归为上石炭统莫老坝组。黑山头组顶部为含海相碎屑岩;莫老坝组只保留了下部退积型充填序列,缺失上部进积型充填序列,是准噶尔残余洋盆于晚石炭世消失并发生构造抬升和剥蚀所致;哈尔加乌组为典型的陆相沉积。石炭系—二叠系碎屑岩均为近源沉积的产物,各组中最年轻的锆石来自同时代的火山岩。  相似文献   

16.
华北与东北南部地区缺失晚奥陶世至中石炭世早期地层(个别地点除外),这一论点长期以来已被中外地质学家所公认。本溪组自1926年创名以来,一直被认为属于中石炭世晚期(莫斯科期)。50年代中期,张文堂提出的论断,因无生物化石佐证,迄今未得到承认。80年代以来,吴秀元、赵修祜和刘发先后指出本溪田师付本溪组下部产纳缨尔期(或中石炭世早期)蜓和腕足类化石。 本文描述了辽宁本溪本溪组下部G层铝土矿顶板黑色页岩中所产植物化石7属12种,认为其时代为早石炭世晚期(维宪期—纳缪尔A期)。  相似文献   

17.
苏浙皖交境地区沉积了一套岩性比较稳定的早石炭世地层——金陵组 ,保存于该套地层中的生物化石有腕足类和孢粉化石。孢粉组合中的主要分子 Densosporites、Cymbosporites、Dibolisporites、L ycospora通常分布在早石炭世 ,可与我国许多地区 (如新疆准噶尔盆地滴水泉组 )的孢粉组合对比 ,反映该区金陵组属早石炭世杜内期(Toum aisian)沉积物。综合生物化石和岩石学特征 (包括沉积构造、岩石组分等 )的研究 ,金陵组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8.
吉木乃组是西准萨吾尔山地区地质时代久存争议的地层,也是火山岩占地层总厚度比例最高的火山-沉积地层。采用同位素年龄标定火山岩准确的地质时代,是解决本组时代分歧的有效手段。吉木乃组顶部新发现的流纹岩中获得(304.1±2.5)Ma(n=15,MSWD=1.07)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确认成岩时代为晚石炭世晚期(大致相当于卡西莫夫期)。结合前人在本组下部层位采集的植物化石,限定吉木乃组时代为晚石炭世(大致为巴什基尔期卡西莫夫期)。流纹岩同位素定年准确约束了吉木乃组地质时代上限,为区域地层格架的建立和地层对比提供了可靠的时代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 缺台沟—汝箕沟地区位于贺兰山的中北段,分属于宁夏平罗县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区内侏罗系发育良好,出露颇全,植物化石丰富。是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解放前,张文谟、刘振中、李士林、边兆祥和李星学等先后在本区做过地质调查。黄邵显、杜恒俭(1944)《宁夏汝箕沟煤田地质》,创建了“汝箕沟煤系”和“二缺台系”地层名称。解放后,宁夏工业厅资源勘测队对汝箕沟煤田做过调查,编写《宁夏平罗县汝箕沟无烟煤田初步调查报告》,杨少华、郭玮(1954)将汝箕沟含煤建造改名“汝箕沟群”,将紧邻其上的一套砂页岩称“木葫芦”建造,将二缺台系改名“缺台沟群”,这些资料都没有公开出版。斯行健、周志炎(1962)把本区的汝箕沟群、木葫芦建造、缺台沟群分别采用陕西的地层名称延安组、直罗组、安定组,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20.
西天山那拉提东拉尔墩达坂一带广泛出露石炭纪巨厚火山-沉积建造,最初前人将其划归"大哈拉军山组",后又出现了地层划分与命名上的"同物异名"等问题。经调查认为其自上而下由3部分构成:上部碱性裂谷双峰式火山岩,锆石U-Pb年龄为(301.3±3.8)Ma和(302.5±3.9)Ma,时代为晚石炭世;中部浅海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含丰富的生物化石Caninophyllum、Kansuella、Athyris等,时代为早石炭世晚期;下部钙碱性岛弧火山熔岩及同质火山碎屑岩,时代为早石炭世早期。这3部分地层间均以角度不整合接触。据地层划分理论和中国地层指南,并与区域地层对比,将其依次重新厘定为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早石炭世阿克沙克组和晚石炭世伊什基里克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