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过程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土地利用与土壤水分、土地利用与土壤养分、土地利用与水土流失3个方面系统讨论了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过程研究的现状和特征,指出:1)土地利用结构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涉及生态系统、坡面、小流域和区域等系列尺度,土地利用的分布及景观特点影响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2)土地利用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表现在土地利用的镶嵌格局影响土壤养分的分布和迁移,土地利用的变化可以引起土壤养分的变化;3)土地利用与水土流失关系密切,土地利用的改变能够减少或增加径流和土壤侵蚀.尺度不同,土地利用与水土流失的机制也不尽相同.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过程的研究,还需要注重大尺度和多尺度上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指标的系统聚类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罗贞礼 《湖南地质》2002,21(4):252-254
生态安全研究是目前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本文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以湖南省14个地州市为样本,从1999年社会经济和土地生态环境压力、土地生态环境质量、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能力等多方面的运行数据中选取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人均耕地、人均GDP、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等24个指标,对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作了系统聚类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沙区植物生态位构建的数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生态位构建理论是对生态位研究的新进展.以沙区植物梭梭为研究对象,从进化生态学角度探讨了沙区植物生态位构建机理,扩展了生态位构建的概念,建立了沙区植物种生态位的n维"超体积"构建模式、构建作用的动力学模型及适宜度计测公式.实例分析表明:梭梭的生态位构建作用主要表现在干旱环境的适应性特征上,它能改变和营建局部环境,其多枝的形态结构与叶面生理代谢特征,能有效地截留降水、富集养分在根部土壤中发育为肥岛.计算结果显示,在种植密度梯度上,随着营林密度的减少,其构建动力和适宜度呈上升趋势,试验条件下密度为518株*hm-2时具有最大的构建动力和最高适宜度值,这为梭梭人工林营建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4.
耿晓伟 《地下水》2012,(1):173-175
以西安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其1998~2008年的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变化,并利用结构变化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来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指出,在充分考虑二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加快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环境安全响应与调控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实施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政策,巨大的境外投资、有偿转让使用与土地联产承包政策在广大城乡的推行,引致了快速的城市化与经济增长过程,城市化水平增长15%,GDP平均每年增长超过9%,城市化土地面积增长2%。与此相应,严重的生态环境灾害相继发生,1994年淮河特大污染事件;1997年黄河断流227天;1998年发生长江、嫩江流域特大水灾;2000年发生严重影响中国首都北京及韩国、日本的12次沙尘暴;2004年,淮河流域再次发生严重污染事件。综合分析表明,土地利用/覆盖格局的巨大变化、城市化过程的加速、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成为其主因。一些案例研究表明,重建生态环境安全条件下的中国土地利用/覆盖格局,制定与生态环境安全水平友好的国家土地利用政策,不仅有利于改善中国生态环境安全水平,还将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并有益于亚洲及世界生态环境的改良。  相似文献   

6.
许丽萌  杨海娟 《地下水》2011,(4):145-147
将线性规划法与生态绿当量原理相结合,从生态学角度对商洛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进行探讨。最终优化方案表明:通过增加园地和林地的面积来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减少幅度不大,建设用地中除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外,其余用地均增加;满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耕地面积有所减少,自然保留地大幅度减少。土地优...  相似文献   

7.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生态安全与生态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对干旱区生态安全和生态需水量关键科学问题的探讨,提出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脆弱区的生态安全分析是以水过程研究为核心的,水文过程控制着生态过程,对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着直接影响,而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循环对生态系统功能有重要影响,天然植物恢复和生长的合理地下水位的研究是确立生态需水量的基础。并实证分析和计算了维系塔里木河生态安全的生态需水量,塔里木河干流现状生态需水量为31.74×108 m3,其中,上、中、下游分别为9.95×108m3、18.47×108m3和3.32×108m3。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了解国内外有关生态安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等方法,构建了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指标权重,比较分析了塔里木河流域不同区段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流域生态安全水平呈逐渐增高趋势,水资源、土壤、植被对流域生态安全贡献最大,气象对生态安全贡献较小,人类活动对下游生态安全影响较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几乎没有贡献。对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可为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耕地质量和数量的逐年降低对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为此,我国着手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制度,对耕地保护主体进行补偿,以缓解耕地质量和数量下降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而合理的耕地保护补偿分区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必要前提。本文以湖北省作为研究区域,选取2009、2013及2017年三个研究时点,基于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对湖北省13个市(州)进行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耕地盈余区、平衡区、赤字区在数量变动上基本保持稳定,耕地盈余区主要分布在鄂中和鄂西南地区,耕地平衡区和赤字区分布在鄂东地区。  相似文献   

10.
文章借助信息熵和均衡度的概念,揭示淮阴区1998-2008年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演变规律。其信息熵先后经历了"上升—稳定—再上升—下降"四个阶段,总体呈上升趋势。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园地、林地等与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负相关,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与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正相关。最后,对淮阴区如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福斌 《山东地质》2011,(11):53-55
目前政府收购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补偿问题无论在程序还是在补偿标准上均缺少法律规定,其补偿方法主要采用协商形式解决。近年来,随着土地发展权研究的深入,为政府制定收购土地补偿办法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我国建筑物寿命短,收购土地后重新建设不仅浪费土地资产,而且引发了大量社会问题,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租赁制度,缩短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使之与建筑物的寿命大致一致,不仅减少政府收购土地的难度,而且便于土地的批后监管。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土地利用的多样化指数、集中化指数以及土地利用组合类型3种方法分析东港区土地利用结构,运用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作为衡量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指数,对东港区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进行定量分析,得出该区土地利用集中化程度较低,土地利用总体功能不高。为全区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提供基础依据,对优化土地利用提供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土地规划实施管理的研究是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亮点,该文通过对规划实施存在问题及实施难的原因分析,对比国内外的土地利用规划,借鉴国外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最后对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提出对策建议。在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保障框图的基础上,该文特别就借鉴外国土地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基层地方的作用、公众参与和经济措施4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比研究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与绿洲交错带8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特性变化. 结果表明: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粉砂含量差异性显著(P<0.05). 人类活动干扰的时间越长、 强度越大, 粉砂和极细砂含量越高, 而细砂反之. 在人类活动干扰前期(≤5 a), 土壤养分与干扰时间成反比, 而后(>5 a)与时间成正比.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养分分为4个等级: 1级为盐碱地, 为最高等级; 2级为生态防护林地、 荒草地和天然灌木林地; 3级为10 a农田地、 5 a菜园地和3 a农田地; 4级为5 a农田地, 为最低等级. 人类活动使得土壤盐分由原来的(盐碱土)上层高、 下层低转为上层低、 下层高. 而且盐分与干扰时间成反比. 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中, 土壤盐分与Cl-、 SO42-、 Ca2+、 Mg2+、 K+和Na+离子均成正比, 而与HCO3-离子成反比. 5 a农田地土壤退化指数(-30.58%)最高, 是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1.5~3.9倍.  相似文献   

15.
菏泽市总面积161.6421km^2,其中,无容量、合理、低度利用土地面积95.14km^2,利用率为58.85%。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快速向城市转移,中心城区人口不断增加,在明晰现状、从土地利用结构、利用强度和未利用土地3个方面进行潜力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加强土地利用宏观调控、完善土地集约利用机制、优化中心城区用地布局、提高固定资产投入强度等城镇土地利用挖潜途径与措施,以实现菏泽市土地资源优化利用。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矿山废弃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晓鸥  周丕基 《贵州地质》2002,19(2):112-117
贵州省土地利用形势严峻,矿山弃弃地作为我省土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资源,它的整治与重新利用已成为一条土地再利用、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本文重点分析废弃地产生原因、特征与问题、整治利用实践,从而为废弃地的整治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海淀区产业结构变化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淀区作为北京市城市边缘区的最重要区域之一,其土地资源利用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发生着剧烈的变化。本文研究了产业结构变化对城市边缘区土地资源利用影响的规律及原因,并以海淀区为例详细分折了其产业结构变化及对土地赛场利用的影响,结合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分折预测了海淀区将来土地资源利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影响的研究进展与方法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合分析了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LUCC)对全球气候影响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考虑各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耦合等特点,提出并初步设计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影响研究的星地一体化LUCC—气候—生态系统耦合研究技术方法体系,并就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影响的LUCC演变规律及动力学机制、LUCC...  相似文献   

19.
东亚和南亚夏季风对中国季风区径流深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中国东部季风区径流深对东亚和南亚夏季风变化的响应规律,建立了八大流域VIC(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水文模型以及应用了Mann-Kendall和局部加权回归分析(Locally Weighted Scatter Plot Smoothing, LOWESS)相关性检验方法,并分析了径流深系数空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与径流深显著性相关范围要明显大于南亚夏季风,主要位于长江流域以北和松花江流域以南的广大地区以及华南部分地区,并分别成正相关和负相关;而南亚夏季风与径流深显著性正负相关的区域则分别位于华南地区及长江流域上游部分地区。此外,季风区径流深系数空间差异明显,易产流区主要位于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地区,而黄河及海河流域则产流较难。因此,对东亚及南亚夏季风的研究可为预测中国东部不同地区的水文过程及水资源变化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