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川滇地区活动地块现今地壳形变特征   总被引:43,自引:8,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川滇地区1998~2002年间200多GPS点位的多期复测结果, 将川滇地区分为9个次级活动块体, 计算了各个活动块体的欧拉旋转矢量和主要活动断裂的运动速度, 并分析了该地区的应变场特征. 结果表明, 川滇地区的地壳运动速度具有北强南弱、西强东弱、以菱形块体为主顺时针旋转的特征; 菱形块体外各个块体运动速度大幅衰减; 与地质结果的差异表明, 川滇菱形块体的现今地壳运动由北往南逐渐增强; 青藏高原物质的侧东向挤出在滇中块体南部明显下降, 而丽江—小金河断裂带的吸收作用并不明显; 川滇地区以压应变为主,四川石棉和云南新平一带出现的应变集中地区也许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川滇菱形块体边界的现今地壳形变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吕弋培  廖华  苏琴  王兰 《中国地震》2002,18(1):28-37
依据川滇菱形块体边界带上所有跨断层测量资料,分析了各场地所处断裂的近期形变特征,结果表明;川滇菱形块体北段形变活动逐渐减弱,南段逐渐加强,各条断裂分别显示出不同的变形特征;菱形块体的现今水平形变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垂直形变速度较低,且呈上盘抬升与下降交替出现的运动特征,部分场地的形变异常变化与其邻近的地震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川滇地区现今地壳形变及其与强震时空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分析80年代以来的川滇地区跨断层形变测量资料、区域垂直形变测量资料及部分大区域GPS测量资料,认为该时间域内川滇地区地壳形变处于相对弱状态,并直接导致了自1981年道孚6.9级地震后至今川滇地区6级以上地震基本上未沿主边界断裂展布,且具有准顺时针旋转迁移的分布特征。基于此,认为未来几年内川滇地区地震危险性预测研究的重点应是川滇地区中部。最后根据现今地壳形变测量资料和地震分布特征提出了川滇地区活动地块时段性划分的概念,并给出了初步的划分结果。  相似文献   

4.
程万正  杨永林 《地震研究》2003,26(Z1):62-69
初步分析了1982年以来川滇地块的地震,存在2组强震活动,即1988~1989年澜沧、巴塘、小金地震,1995~1996年孟连、武定、丽江地震.研究了川滇地区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连续蠕变观测资料在这2组强震前中期-短期的形态异常和年速率动态异常.震前形变异常场地震数的比例在云南地区为0.33~0.42, 而四川地区较低.部分场地出现的异常时段有一定的同步性.文中对跨断层形变异常图像与成组强震关系作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程佳  刘杰  甘卫军  李纲 《地震学报》2009,31(5):477-490
以所建立的川滇地区主要活动块体及其周边断裂带的模型和前期利用GPS及水准资料反演所得到的断裂带长期运动速率作为基础,将汶川地震引起的同震错动量加入到三维断裂几何模型中,计算出汶川地震大范围的同震形变场,然后基于该同震形变场和活动断裂三维几何模型反演了各条断裂对该同震形变场的反映,并通过与各断裂带长期运动速率对比,得到了汶川地震对川滇地区各主要活动断裂带发震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汶川地震引起的同震形变场作用下,在川滇交界东部地区,龙门山断裂带南西段地震危险性提前了305a,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大致提前了19a,安宁河断裂带和则木河断裂带分别提前了21a和12a,大凉山断裂带北段和南段分别提前了9.1a和18a,马边断裂带的地震危险性则提前了51a;对川滇交界西部的丽江——小金河断裂带南西段、怒江断裂带、龙陵——澜沧断裂带、南汀河断裂带、中甸断裂带等断裂带地震的能量积累也有促进作用;相反在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小江断裂带等历史地震频发的断裂带上,地震危险性具有一定的减速作用.   相似文献   

6.
川滇地块南部主要断裂现今形变特征及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川滇地块南部30余年的跨断层观测资料,计算了跨断层场地的三维活动量,分析了区域内断裂的现今形变特征以及川滇地块南部的运动方式,认为部分断裂现今表现出异常活动的现象,川滇地块南部整体表现出以水平顺时针旋转为主的运动学特征,并对该区域中短期地震危险性做出了初步推测。  相似文献   

7.
依据川滇地区的主要活动构造,构建该地区现今地壳形变的有限元模型,以高精度的GPS速度场作为外部约束条件,以本研究区域内部主要断层的滑动特征作为内部约束条件,对川滇地区现今地壳变形进行数值模拟,得到该地区地壳运动的速度场和应力场。应力场模拟结果表明,在各断层交汇处,特别是甘孜—玉树和鲜水河断裂交汇处两侧、小江和红河断裂交汇处北侧、则木河和小江断裂交汇处应力集中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8.
朱安福 《地震》1998,18(3):303-307
地震过程是应变能积累与释放的结果。如何描述积累的程度并对出现的异常进行检测 ,一直缺少合理的定量化研究。通过对各项观测之间相关性的分析 ,讨论了地壳形变过程的异常强度指标 ,并进一步构造了异常强度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化图像。与地震活动的联系表明 ,地震多发生在区域异常集中出现后的异常平静时 ,且远离异常集中区。并证实了地壳形变异常强度与地震应变能积累程度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川滇地区现代地壳运动速度场和活动块体模型研究   总被引:35,自引:9,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江宁  沈正康  王敏 《地震地质》2003,25(4):543-554
通过分析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GPS数据得到川滇地区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 ,由此划分活动块体并分析其运动特征。结果表明 :相对欧亚板块 ,滇中、雅江和中甸次级块体的顺时针转动速率分别为 0 37°± 0 16°/Ma ,0 84°± 0 39°/Ma和 0 90°± 0 39°/Ma ,造成块体间跨木里弧形断裂带约 3mm/a的SN向挤压、丽江 -大理断裂带约 4mm/a的EW向拉张和理塘断裂带约 6mm/a的近EW向拉张。鲜水河断裂带左旋走滑速率 8~ 10mm/a ,安宁河 -则木河 -小江断裂带左旋走滑 5~6mm/a。龙门山断裂带没有明显的地壳消减 ,而断裂带西北约 15 0km处有一形变速度阶跃带 ,右旋走滑速率 4~ 5mm/a。阶跃带两侧的岷山块体和阿坝地区逆时针转动速率分别为 0 13°± 0 0 8°/Ma和0 5 3°± 0 19°/Ma。鲜水河 -小江断裂带以南、以西地区 ,青藏高原物质的E向挤出和重力滑塌造成川滇块体东移 ,在东部相对稳定的华南地块的阻挡下 ,川滇块体沿鲜水河 -小江断裂带由东转向南运动 ,从而引起川滇块体内部各次级块体的顺时针转动  相似文献   

10.
川滇地区是我国地壳运动与变形最为突出的地区,最近几年先后发生了汶川和玉树大地震,因此,需探究地震前后地壳形变的动态变化.利用最新版本的GAMIT/GLOBK/QOCA软件对该地区近些年来几乎全部GPS资料进行处理,获得了汶川和玉树地震前后的水平运动,它们分别是1999-2007年和2009-2011年两个时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详细补充调查和充分整理前人资料基础上,对川滇交界中段的其中6次强震进行了等烈度图编制,并对川滇菱块东界大地震的等烈度线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按照构造孕育与发震扩展的思路,探讨了川滇交界中段的中长期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断层形变观测在地震研究中的进展及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已获得的主要成果有:区域断层活动特点,断层活动性与强震发生的关系,应用断层形变确定活动块体的边界,依据断层形变提出地震危险性的估计,断层活动监测方案的完善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观测规模萎缩,观测方法落后,研究工作滞后。  相似文献   

13.
龙泉山活动断裂带及其潜在地震能力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根据测龄样品的断代分析、地壳形变测量以及沿断裂带的地震活动等对龙泉山断裂带的活动性进行了讨论。并根据断层的几何结构分段特征,运用活断层长度与地震震级的关系,探讨了该断裂带的潜在地震能力。结果表明,龙泉山断裂带属一条中、晚更新世有活动的断裂带。有历史地震史料记载以来,发生最大的一次地震是1967年仁寿大林场5.5级地震,近代地震活动主要以中、小地震活动为主,因此该断裂带属一条中强活动断裂带。从地震活动看,断裂带中南段的活动强度相对北段要大;西坡断裂的活动强度又大于东坡断裂,且西坡断裂具有较明显的分段活动特征。该断裂带上未来可能发生地需的最大震级为5.5±0.5级。  相似文献   

14.
唐山断裂现代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84~2008年唐山台跨断层基线和水准数据,分时段研究断层的运动特征,计算出唐山断裂水平形变、垂直形变特征及断层活动速率。求解断层及周边地区的的应变特征和主应变方向,研究唐山断裂的活动特征。探讨唐山断裂活动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根据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的跨断层流动水准测量资料,分别从断层形变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断裂带上断层形变平均活动速率的分布和断层形变群体性异常在时间上的分布三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对比、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自2002年以来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的断层形变异常的主体区域逐步由西向东迁移,地震活动也具由西向东迁移的现象;断层平均活动速率也是东部区偏高。但是,断层形变群体异常在时间上的分布显示目前该区域断层形变异常活动的数量和强度均不十分显著,短期内发生强震的可能性不大。本文提出的方法及初步结论对该区域日常地震预测及震情跟踪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川滇块体东边界主要断裂带现今运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09年以来的GPS观测数据,利用块体模型和GPS剖面方法分别计算川滇块体东边界主要断裂带的滑动速度,并结合跨断裂带的区域应变时间序列分析断裂带现今的运动特征。结果表明:从速度场变化来看,2013—2015期的速度场在川滇块体东北部有东向增加的微弱变化;从滑动速率结果来看,鲜水河北段的左旋走滑运动有所增强,拉张运动有所增加;小江断裂带的左旋走滑运动普遍有微弱的增强;从去掉线性的区域应变时间序列结果来看,小江断裂带南段主张应变在2014年底出现了趋势性转折,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7.
汶川Ms8.0级强震震前龙门山断裂带断层形变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概述和分析四川汶川Ms8.0级强震的发震构造及其地质背景,从断层形变的角度研究这次地震前形变场的异常变化情况。结论是:汶川地震区的地形变前兆异常是客观存在的,在某些局部区域甚至是非常显著的;流动短水准观测资料反映出了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局部区域的加速活动;从现有形变资料出发,要实现如此大地震的预报仍然缺乏根据和把握。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处理1967年以的多期长水准及1977年以来多个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场地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三叉口地区的地壳垂直形变,在整个南北构造带上为一上升区,形变速率不高,该地区垂直活动表现为山区相对上升,平原或分别地相对下沉,跨断层的短水准短基线变化,表明该区处在张性应力场中,本文还特别分析了1989年石棉5.3级地震的震前,震时又震后的地壳形变特征,并发现类似石棉地震前的及在泸定一石棉间的德妥一带有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 of the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of geodetic deformation fields with seismic activity for more than 20 years in the North-South seismic zone and East of Qinghai-Xizang Mess has been investigated.Not only is geodetic deformation in non-homogeneity for the space-time distribution but also deformation fields are in macroscopic similarity for the identical time interval.The inherited tectonic movement is a total tendency of recent crustal movement,and the motion mode is in undulations.There are stages of accumulation and release-adjusting of strain energy in crustal movement processes,which may be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relatively quiet and active seismicity.The analysis of the crustal movement tendency since 1991 is of some significance for judging the stress state and the large seismic situation in the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