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河断流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军祥  康凤新 《中国地质》1998,(2):29-31,33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数千年来,以其丰盈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黄河,我们的母亲河。然而,今天黄河又怎样了呢? 1972年黄河开始出现断流,1991年以后,则半年出现断流,并趋逐年严重之势。1997年断流时间提早到2月7日,至11月20日累计断流221天,断流河段占下游总河长的80%以上。昔日“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观景象已成为“黄河之水涓涓来,干涸河床牛羊走”。黄河断流给沿河广大地区的工农业发展、经济进步、人民生活的提高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从环境地质学角度探讨了断流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希望我们的地质学家们出谋划策,为拯救我们的母亲河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干流全长5464km,流域面积75.2万km~2,流域人口8959万人.从郑州的桃花峪至入海口为黄河下游,黄河下游流域面积2.3万km~2,河段长786km.黄河下游地势平坦,河道宽阔,纵比降小,仅万分之一点二.区内环境地质条件复杂,河情特殊,尽管下游堤防先后4次加高,但远滞后于淤  相似文献   

3.
黄河下游断流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任美锷 《第四纪研究》1999,19(2):186-186
黄河下游断流已引起全国上下的严重关注,是我国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最近5年来,黄河断流天数和断流长度都不断增加,人海水量越来越少,已由50年代的480亿立方米,到1997年只有17亿立方米,利津水文站226天无黄河水人海。造成断流的原因主要是黄河流域近年工衣业及城市用水量大增及水资源管理工作薄弱。黄河流域的耗水量50年代为122亿立方米,90年代增至300亿立方米以上。黄河断流问题比较复杂,也比较严重,除直接影响两岸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人民币百亿元外,还引起了一系列重大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
论黄河下游断流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述黄河下游20余年来频繁断流的事实,分析了黄河断流的原因及其已产生的危害,提出防治对策。讨论黄河开发利用的几种认识误区,研究黄河流域的地质地貌格局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及下游河道在华北平原大变迁的关系。最后提出了立足于全流域开展黄河问题研究和可持续开发利用黄河的大系统观及具体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述黄河下游20 余年来频繁断流的事实,分析了黄河断流的原因及其已产生的危害,提出防治对策。讨论黄河开发利用的几种认识误区,研究了黄河流域的地质地貌格局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及下游河道在华北平原大变迁的关系。最后提出立足于全流域开展黄河问题研究和可持续开发利用黄河的大系统观及具体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6.
黄河下游河道断流灾害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文艺 《水科学进展》1999,10(2):160-164
针对黄河下游河道断流所造成的经济、环境、生态等重大损失和危害,认为断流不仅仅是一种水资源匮乏或流域系统内水资源分配不均的简单现象,而是一种严重的灾害,防治断流灾害是治理黄河的一项重要内容。着重分析了黄河下游河道断流的灾害特点及基本规律,评述了黄河下游河道断流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收集分析大量最新资料基础上,阐述了黄河下游(山东段)存在的水质污染、地下水资源短缺,以及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砂土液化、土壤盐渍化、黄河堤防河道稳定性等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了区内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的防治对策,这对黄河下游(山东段)国土资源开发、防灾、黄河"治黄"与防洪减灾、地质生态环境保护及管理等,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由地质作用影响形成的易出险堤段称为地质险段 ,主要包括活断层作用影响形成的堤基易渗漏段、强地震高发区段和地基稳定性差段等。构造节点是识别地质险段的重要的河流地貌标志之一。根据成因 ,本文将黄河下游的地质险段分为三类 ,即新构造险段、沉降险段、断裂复活险段。针对黄河下游堤防地质特征 ,圈定出东坝头、大刘屯董口黄河南岸和路那里十里堡黄河南岸地质险段 ,提出了治理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黄河下游重大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在收集分析大量最新资料基础上,简述了河南省黄河下游存在的水资源持续衰减,水质污染,地面沉降,地裂缝,水土环境异常,黄河断流及影响黄河下游河道稳定的河道淤积与悬差,活动断裂,基底活动性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根据溃决和冲决两种模式分析评价结果,以及专家评价系统,从环境工程地质角度,对不是堤岸段进行稳定评价,对已出现的重大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对国土资源开发,地质灾害评估,防洪抢险,地质生态环境保护及管理,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天津城市发展中的若干环境地质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家兵 《华北地质》2004,27(3):164-168
随着天津城市经济建设活动的加快和海岸带的开发利用,城市环境地质问题日益突出.地下水开采等因素引起的地面沉降量超过1 000 mm的面积达4 080.48 km2,并形成多个沉降中心.地面沉降损失地面高程,带来河流泄洪能力减小、雨后城市积水、海岸带抵御风暴潮能力降低、城市地下管网破坏等一系列危害.污水灌溉和工业排污、石油开发等因素引起了土壤与地下水的污染,直接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农业开发、城市建设等因素加速了湿地萎缩,恶化了湿地的生态环境.浅层地下咸水开采强度低、地面沉降降低地面高程,土壤盐渍化继续加重.这些环境地质问题都将制约着天津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引进与开发改善生态环境技术,防治与缓解城市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恶化,必须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纳入城市规划和管理体系之中,以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下游河段断流对沿黄地区生态环境影响严重。以1999年为基准年,利用黄河下游侧渗补给影响带地下水系统模拟模型研究了黄河断流对黄河侧渗量及地下水循环的影响。花园口-河口断流300d,黄河侧渗量减少53.8%。夹河滩-河口全年断流,黄河侧渗量减少75.2%;断流300d,黄河侧渗量减少46.3%。泺口-河口全年断流,黄河侧渗量减少25.1%;断流300d,黄河侧渗量减少19.8%。利津-河口全年断流,黄河侧渗量减少4.7%。断流对黄河侧渗补给影响带地下水流场的形态影响较小,浅层地下水系统边界的水力性质没有改变。断流对黄河下游傍河水源地开采动态水位影响较大,但宏观上对侧渗补给影响带地下水资源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黄河断流成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球科学“人为地质作用理论”出发,分析了黄河下游断流的严重性与危害性后认为,黄河下游断流不仅对黄河流域及整个中国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后果。在探讨了黄河下游断流的成因后认为,黄河下游断流有自然的原因和人为的原因,其中人类活动、人类工程活动及其人为地质作用的负面影响是黄河断流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从而提出解决黄河下游断流的科学对象,包括科学保护、科学开发、科学利用水资源以及暂缓实施南水北调中、西线工程等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下游悬河稳定性环境地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罗国煜  刘怀璞 《地质论评》1997,43(4):441-448
本文从地壳、地基和堤坝三系统对黄不可下游悬河做了初步工程地质研究,对悬河的地质背景、河道稳定性的地控制因素和地质工程治理对策有了较系统的认识。明确以稳定现有河道为目标,用地质工程和水利工程相结合的大系统环境治理方法,是消除悬河威胁解决中国这一重要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下游山东段河道带稳定性的地质环境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河下游山东段河道带稳定性受控于新构造运动、活动断裂、地震烈度、河流动力地质作用、河道带地貌结构、土体性质及人为地质工程体性质等因素。该段河道带可分为四个地质环境质量区,据其对河道稳定性的影响程度,确定了地壳稳定性、堤基堤身稳定性、地面稳定性为评价主因子,同时确定了分级评价因子及分值,并采用“因素叠置法”分区进行计算与评价。河道带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游荡型河道地质环境质量区和属闾型河道地质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6.
根治黄河断流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影响河流造福或致灾的因素,分析了黄河致灾的原因,指出了根治黄河断流的基本途径在于提高黄河的流域调节功能,对黄河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7.
小浪底水库运用后黄河下游防凌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向阳  李旭东  蔡彬 《冰川冻土》2003,25(Z2):241-244
黄河下游属于不稳定封冻河段, 凌情变化复杂, 在历史上曾以决口频繁难以防治而著称.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 凌情有很大程度减轻.但由于凌汛的发生带有很大的突发性,冰塞、冰坝难以预测, 加之河道持续淤积萎缩, 弯道和浮桥众多, 影响凌汛的热力因素无法控制等, 黄河下游防凌仍将是长期任务, 今后防凌工作还有许多问题需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18.
温善章 《水科学进展》1998,9(4):403-407
黄河下游自70年代以来,几乎年年出现断流,并且一年比一年严重.这引起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部分院士的关注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下游河道改道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黄河下游华北沉降盆地的基底构造,河沙淤积、地貌形态特征诸方面论述了黄河下游河道改道的必然性,指出黄河下游决堤改道的危险河段在河南、重点花园口至高村河道段。为了防止黄河河道失控,避免决堤改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提出了黄河下游局部改道(花园口一张庄闸人工造黄河河道)的设想,对黄河下游防洪治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同市地面沉降特征及地下水开采的环境地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同市是一个以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城市。地面沉降始于80年代初,大约在此后的10年中,随着地下水开采逐年增加,地面沉降不断加剧。1988 ̄1993年通过建立控制面积400km^2、网点80个的I等形变水准网,监测到平均沉降速率为17 ̄23mm/a,5年累计最大沉降量达124mm,地面沉降面积达160km^2。从其成因看,它包括了人工抽水土层压密、区域地壳构造下降和相邻区新层活动的牵引作用三者叠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