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阜平地区的太古地壳,主要由变质表壳岩和变质深成岩组成。变质表壳岩即阜平岩群可分为上下,两个岩组:下部叠卜安岩组;上部宋家口岩组。变质深成岩分为钠质和钾质两个系列。  相似文献   

2.
五台山晚太古代碰撞造山带的变质作用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台山晚太古代碰撞造山带的三个构造岩片组成,即南部构造岩片-弧前混杂岩带,中部构造岩片-岛弧系和北部构造岩片-弧后混杂岩带,其间以大型逆冲型韧性剪切带相拼合。对三个构造岩片的矿物共生组合及变质反应研究,确定其具有相似的造山型PTt轨迹,变质早期对峰期明显的升温升压过程与地壳的拼合作用有关,变质峰期至晚期的近等温降压过程与地壳的纵向伸展作用相联系,三个构造岩片变质程度的差异是由于其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秦岭勉略带康县-高川段现今结构与岩片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岭勉带是中国大陆主体拼合的主要结合带和秦岭造山带的基本组成部分,康县-高川段为其重要地段,研究程度较高,但对其现今结构与岩片性质目前仍存在有争论,通过对这两个最基本问题的研究,认为其现今结构总体为以向南运动为主的双重逆冲推覆构造,南、北边界分别复合了以陡立的荷叶坝断裂、状元碑断裂为主断裂的两个正花状构造,缝合线南、北两侧分别与扬子板块和秦岭微板块为邻,其内部物质组成,按大地构造属性,地球化学特征及时代可分为七大岩片组,即基底岩片组,扬子北缘岩片组,洋岛岩片组,岛弧岩片组(含弧间裂陷组),碰撞构造沉积混杂岩片组和秦岭微板块南缘岩片组,各岩片组由多个空间上被断裂或基质分割的岩片或财块实体组成,这些岩片的厘定对全面认识勉略洋盆结构起关键作用,其现今空间结构的形成又与该构造带碰撞过程密切相关,基于这两个基本点,提出了一系统的构造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4.
对黑龙江省84个砂金样品及7个岩金样品,用等离子质谱仪分析了它们的稀土元素含量,岩金以稀土总量低,轻重稀土分离程度小为特征,不同类型岩金矿床的自然金,其稀土配分曲线有明显差异,砂金样品则以较富集轻稀土为特征,稀土元素含量继承了岩金的部分特点,自然金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为U,Th矿物的微细包体,其分配特点可用来讨论岩金矿床的分类以及砂金的原生来源。  相似文献   

5.
攀技花层状基性侵入体氧同位素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攀枝花层状辉长岩侵入体,自下而上可分为四个岩带.各种样品的δ18O值:8个全岩 样品中的6个为+6.27- + 6.91%;23个钦磁铁矿中的19个为+1.28- + 2.39%,21个斜长石中的 12个为十6.18- +7.60%.氧同位素特征表明,岩体源自上地恢.I岩带氧同位素平衡退度较低 455℃-730℃可能是成岩后盈加地质作用形响的结果,II岩.带856-1045℃; III岩带。652º一 740℃,N岩带621º-871℃。  相似文献   

6.
生物岩是新兴交叉学科生物岩石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生物作用形成的岩石,主要包括生物礁岩、非造礁生物骨骼和泥晶组成的岩石、微生物骨骼组成的岩石、微生物作用形成的岩石。以往的生物礁和微生物岩分类系统只包括了一部分生物礁岩和微生物岩,尚有一部分宏体生物形成的岩石类型和微生物形成的岩石类型没有准确命名。为了促进生物岩的研究,作者提出一个包括生物礁岩、非造礁生物骨骼碳酸盐岩、微生物岩和其他微生物成因岩石的统一的生物岩分类系统,包括4个层级24种基本岩石类型。新增的基本岩石类型包括生物泥晶岩、微礁岩、微屑岩、包壳石、微骨架岩、微绑结岩、丝状岩、微泥晶岩等。作者还对部分岩石例如骨架岩等的定义进行了补充修正与完善,讨论了生物岩研究中存在的4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山西吕梁山北段岩片法填图新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山西吕梁山北段古老造山带地区运用岩片法填图所取得的主要成果。通过1:25万填图,发现3条重要构造边界,依此划分出3个构造岩片,每个岩片内部都具有二元结构,3个岩片层层叠置,说明了地壳强烈缩短,证明了造山带的存在。而且发生在1850Ma的地质事件是汇聚而不是裂解,吕梁造山使华北陆块真正克拉通化。吕梁造山运动过程中存在两种类型的韧性剪切带,Ⅰ类韧性剪切带是发生在岩片与岩片之间,Ⅱ类韧性剪切带发生在单个岩片的内部,地质图上必须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8.
《探矿工程》1981,(1):28-31
我队于一九六○年勘探什邡磷矿,到六一年底共施工17个钻孔。因岩层破碎,取心方法不当,岩矿心采取质量低劣。17个钻孔中,因孔内事故报废6个,另11个因岩矿心采取率过低而不能利用,故于一九六二年进行全面补课。在钻探工程补课中对以往岩矿心采取率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以ZK_(33)孔为摸索取  相似文献   

9.
嵌岩桩静载试验结果的研究与讨论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根据19个工程71根嵌岩桩静载试验的实测资料,论述了嵌岩桩静载试验结果的特点,对P-S曲线进行了分区;提出了嵌岩桩质量分类体系表;研究了嵌岩桩的变形与破坏特点,并对破坏类型作了划分;同时,还讨论了嵌岩深度和嵌固力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藏南晚白垩世宗卓组为超常规模的地裂-地震成因的混杂堆积,主体为一套延伸距离远、厚度巨大的巨震浊积岩。分为基质和岩块两个组成部分,基质为泥、砂质浊积复理石,岩块的岩性有不同时代的砂岩、泥晶灰岩、结晶灰岩、火山岩和硅质岩等,物源主要来自印度板块北缘和洋壳本身。宗卓组中广泛发育有同沉积角砾岩、同沉积塑性变形、微断层、液化脉和砂岩脉等震积标志。依据岩块大小和碎屑沉积物粒径,这套巨震浊积岩可划分为8个“巨浊积旋回”,表现为8个地震周期。宗卓组震积岩形成于会聚板块边缘,是被动伸展构造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皖中浮槎山地区南延部分以大黄山一带为代表,出露一套基本未变质地层,据岩石组合、变质程度、微古化石等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其应为北将军(岩)组,可与张八岭地区的北将军(岩)组进行对比,进一步将其分为两个(岩)段:下(岩)段为碳酸盐岩,上(岩)段为碎屑岩。  相似文献   

12.
蒋志 《黄金地质》1995,1(1):16-19
指出中国金成矿的三个大地构造特征,中国第一个岩金成矿高潮的地层时代(古元古代)晚于全球第一个岩金成矿高潮的地层时代(新太古代);中国第二个岩金成矿高潮地层时代(中生代)早于全球等二个岩金成高潮的地层时代(新生代);全球有一个围绕北极圈的砂金成矿区,中国另有一个青藏高原砂金成矿区。  相似文献   

13.
原来的宝兴杂岩及宝兴复背斜实际上是由许多个冲断构造岩片所组成的无根外来岩块,属推覆体性质,其根带是康定杂岩原来的顶部成分,在推覆作用过程中由西北向东南运移而来,其位移距离在40km以上,位移时在印支期,侵位和暴露于喜马拉雅期,康定杂岩北部地工同时被金汤弧形推覆体所覆盖。  相似文献   

14.
依据大兴安岭呼中地区中浅变质岩系构造变形特征,对其划分了5个构造岩片,其经历了两期构造变形作用的改造,早期伸展构造改变了原始地层的基本结构,晚期收缩体制下强烈的推覆挤压又造成了构造岩片的移位和叠置,从而使地层广泛非史密斯化,根据不同岩石组合变形特征,划分了8个构造地层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建造组合特征,建立了构造地层单位—吉祥沟岩组和大网子岩组,两岩组并称为倭勒根岩群。  相似文献   

15.
软岩沉积特征及其力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软岩为沉积岩,其力学特性与沉积特征直接相关,本文从沉积动力学和沉积环境两个方面阐述了那龙二井软岩的沉积特征,并进而探讨了沉积特征对软岩力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北部地区埃达克岩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15,自引:15,他引:15  
中国东北部地区埃达克岩分布较广,以吉林居多,内蒙古东部和黑龙江较少。本区埃达克岩分别形成于古亚洲洋、蒙古一鄂霍茨克洋和环太平洋三个构造带,时代为早古生代中期一中生代。区内以埃达克岩为成矿主岩的热液矿床矿种主要为Au和Cu,其次为Mo;成因类型主要为斑岩型、岩浆热液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成矿时代主要为早古生代中期、晚古生代晚期及中生代中晚期。依据本地区埃达克岩和与其相关的热液矿床特征及产出的构造部位,将本区以埃达克岩为含矿岩的热液矿床划分为大兴安岭北部、蒙吉黑和吉黑东部3个成矿区。  相似文献   

17.
曹俊  刘旗 《四川地质学报》2001,21(4):199-204
运用大陆造山带填图方法,首次对雪山断裂带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雪山断裂带为构造混杂岩带,其南边界清楚,内部由14个大小不同的构造岩片(或岩块)混杂堆积组成,其微观及变形特征清楚。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中生界生油岩为陆相泥质生油岩,主要发育在三叠系、侏罗系。有两个生油岩发育中心,库车坳陷区和阿瓦提断陷-满加尔坳陷区。三叠系生油岩有机质丰度主要为较差一较好生油岩,侏罗系生油岩则为较差-较好-好生油岩。三叠-侏罗系生油岩干酪根类型以Ⅲ型为主,少量Ⅱ型。库车坳陷三叠-侏罗系生油岩热演化多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阿瓦提断陷-满加尔坳陷三叠系处于初熟阶段,侏罗系则处于未成熟-初熟阶段。沙雅隆起北侧,库车坳陷南缘是寻找油气藏最为有利的地区。  相似文献   

19.
盖县——析木城地区盖县亚岩群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盖县亚岩群建立的依据,将盖县亚岩群划分为3个岩组6个岩性段,在讨论了各岩组、冉段基本岩性特征基础上进行了区域对比。  相似文献   

20.
华北克拉通晚前寒武纪镁铁质岩墙群K—Ar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华北克拉通腹地山西地块内广泛发育大规模的晚前寒武纪镁铁质岩墙群。通过对晋北地区新平堡镁铁质岩墙群9个样品的K-Ar年龄等时线分析,这些岩墙可能形成于1430Ma。从山西各地所采集的64个镁铁质岩墙群样品的K-Ar表现年龄统计分析可见,华北克拉通腹地内广泛发育的镁铁质岩墙群主要形成于中元古代1000~1800Ma间,活动高峰期在1200~1600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