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一、引言利用水系分布方向的密集度,探讨水系分布的格局与构造应力场之间的关系,是最近提出来的。许多同志,在不同的地区作了有益的尝试,得出的结论与用其它地质资料得出的构造应力场基本吻合。由于此方法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文拟用此方法对北京—河北—山西部分地区水系格局与构造应力场之间的关系作一些探讨。二、地理地质概况本区位于北纬39°20’—41°20’,东经113°—117°,包括京西—晋冀蒙的部分地区,有大、小河流30余条。水系总长度为15140km。水系主要分布在延庆、怀来、阳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青龙县位于秦皇岛市西北约七十公里的燕山山脉东段。本文所涉及的朱杖子群主要是指分布于河北省青龙县城以东的岳家杖子—东汗沟一带,北以大巫岚—大张杖子为界,南至杨台子—老爷庙。面积约200平方公里。 区内变质岩层走向及构造线方向为北东—南西向,倾向北西,倾角多数为50°—60°,局部较陡,可达70°—80°。层理和片理方向基本一致(图1)。原生结构构造比较发育,  相似文献   

3.
太平洋CC区(Clarion-Clipperton Zone)是多金属结核丰度高、品位高的分布区,也是最具有开采价值的区域,本次研究CC区多金属结核丰度和品位分布特征研究的范围为5°N—20°N、110°W—158°W区域,此区域是太平洋多金属结核最富集矿带。CC区东起110°W,西至莱恩海脊,东西延伸约3500km,南北分别以克拉里昂(Clarion)断裂带和克立帕顿(Clipperton)断裂带  相似文献   

4.
内蒙兴安盟科右前旗阿尔山——五岔沟一带新生代火山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区位处大兴安岭火山岩带的中段,据近年的区调成果证实,区内不但中晚侏罗世曾发生强烈火山活动,新生代的火山活动也甚为频繁。新生代火山岩分布于北纬46°—48°、东经119°00′—121°30′范围内,这一带最高山峰1745.2m,一般在1400—1600m之间,山脉东南侧发育洮儿河、哈布气河等一系列北  相似文献   

5.
祁连山不仅是我国矿产资源的重要产地,而且也是矿泉广泛分布的地区之一。最近几年,我部先后在祁连山中段地区(东径98°00′—102°00′,北纬37°20′—39°20′)进行了大量的区域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对该地区19处热矿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为了与同志们一道探讨这一地区热矿泉的形成条件,现将我部在该区所获的热矿泉资料作一汇综,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供讨论,谬误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航卫片在祁连山地区冻土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连山地处青藏高原北部,是我国西部地区多年冻土广泛分布的地区之一。1980年5—8月,我们在祁连山(东径98°00′一99°00′,北纬38°40′—39°20′)地区进行了航卫片的水文地质和冰川,冻土的解译与验证工作。现将我们在该地区采用航卫片进行冻土解译的点滴体会写出来供讨论,谬误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解译区内,由北向南有祁连山、托来山、托来南山等山,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托  相似文献   

7.
在若尔盖—南坪地区,N40°—90°W方位线性体是主要的控矿线性体,以该方位组线性体作出的密度等值线图显示高密集区主要沿荷叶断裂带呈大致等距分布,若尔盖中间地块,大录—下牛场地区(沿水神沟断裂带)则体现为宽缓的低密度区。选取与金的成矿有关的变量,可圈定金的遥感异常区和远景区,并且所圈出的远景区主要沿荷叶断裂带分布,与本次成矿预测中根据地质、物化探等方法综合选出的靶区吻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8.
天山博格达峰地区现代冰川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是东部天山最高峰和最大的冰川作用中心。1975和1981年曾两度对博格达峰地区冰川进行编目。本文根据编目新成果及野外考察中搜集到的有关资料,着重阐明博格达峰地区冰川数量、分布及其特征。文中所说的博格达峰地区系指博格达峰北坡白杨河、甘河子、四工河、三工河及南坡古班博格达河、黑沟和阿克苏河流域,即东经88°12'—88°29',北纬43°44'—43°53'之间,东西长23公里,南北宽18公里,总面积414平方公里的地区(图1)。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吉林省区调大队四分队1978—1980年在阿尔山幅(L—50—Ⅻ)、五岔沟幅(L—51—Ⅻ)—比二十万区调成果。本文涉及的地段为东经119°30′—120°13′,北纬47°11′—47°23′,哈拉哈河南北两岸。行政区划属内蒙古自治区科右前旗阿尔山镇管辖。地层区划属天山——兴安区、兴安岭分区、乌兰浩特小区。一、前人研究概况大兴安岭中部的哈拉哈河两岸泥盆系广泛分布,但因构造复杂,出露连续性差,研究程度甚差。五十年代中期中苏技术合作考察队大兴安岭区测队到此开展比例尺一比二十万区调工作,才对区内泥盆系作了初步研究。其中14分队在阿尔山幅大山西侧(相当于本文的松山组P_5剖面)采到珊瑚、苔蘚虫化石,将该层时代定为晚志留纪(未建组)。  相似文献   

10.
雄安新区附近主要隐伏断裂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雄安新区建设是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的重大举措,雄安及邻区内主要隐伏断裂活动性研究对保障新区的规划、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浅层地震、高密度电阻率法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结合钻孔地层剖面记录,基本查清雄安新区外围保定—石家庄断裂及徐水—大城断裂的几何分布特征与第四纪活动性。结果表明:1)保定—石家庄断裂为走向NE–SW,倾向SE,倾角45°~75°的正断层; 2)徐水—大城断裂为走向WNW–ESE,倾向S,倾角约70°的正断层; 3)保定—石家庄断裂第四纪以来不活动,徐水—大城断裂晚更新世以来不活动,雄安新区整体处于构造稳定区。  相似文献   

11.
全球铁矿床主要成因类型特征与重要分布区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是全球铁矿石第一消费大国,每年进口铁矿石量已超过9亿t,进口量超过全球铁矿石贸易量的60%,对全球铁矿主要类型特征及重要分布区带总结和潜力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总结了全球铁矿资源的禀赋特征,将全球铁矿床分为BIF相关型、沉积型、火山成因型、岩浆型、接触交代-热液型(矽卡岩型)5种成因类型,重点总结分析了BIF相关型和火山成因型铁矿地质特征、成因和找矿标志等。根据铁矿床产出的大地构造单元、地层层序、含矿建造特征及矿床类型、成矿时代等综合因素,在全球主要大地构造单元中共圈出33个铁矿分布区,47个铁矿重要分布区带,并对各重要分布区带的资源潜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川西南康定——会理地区构造演化与金矿成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区域大地构造演化的角度阐述了研究区金矿成矿的大地构造环境,并依据其对金矿成矿的控制,划分了金矿大地构造成矿区(带),分析了不同区(带)内金矿成矿特征,通过讨论不同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及不同构造体制与金矿成矿的关系,阐述了区域金矿成矿的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大地构造单元涉及华北陆块、秦岭造山带和扬子陆块。前中侏罗世华北陆块区的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在省内外基本上形成了共识,而有关秦岭造山带构造单元的划分存在较大分歧,许多岩石地层单位具有跨代性。根据大地构造演化特征和新发表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将各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为10个构造演化阶段,各阶段均形成了优势大地构造相和相应的矿产资源。在一定的大地构造演化阶段、一定的大地构造相分布一定的矿产或矿床组合,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各个构造阶段的相系清晰反映了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根据矿床形成的地质构造环境、成矿作用等特征,将河南省众多矿床厘定出27个矿床成矿系列。文章基于大地构造演化进行矿床成矿系列的划分是一种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成矿谱系研究及对东天山铁矿找矿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论述了成矿谱系研究的概要过程,指出了成矿谱系两方面的内涵,即“矿床成矿(亚)系列随着地质历史时期而发生规律性变化”和“成矿元素在同一地区长期聚集”。区域成矿谱系实际上就是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历史及其分布规律。结合哈密小红山铁矿的发现,本文从铁的成矿谱系的角度出发,认为东天山地区具有寻找铁矿的巨大潜力。通过借鉴华北陆块北缘铁矿的成矿谱系和阿尔泰的成矿谱系,开拓找矿思路,尽早开展东天山地区铁矿资源潜力的评价和新一轮找矿工作,立足于新的成矿时代、新的矿床类型和老矿山的攻深找盲,要取得找矿突破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西藏冈底斯造山带西段铁铜多金属(金、银)成矿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近年来在西藏冈底斯地区地质与矿产勘查工作所取得的新成果,在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进行初步分析与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冈底斯造山带西段的地质构造演化过程、成矿构造环境、与铜铁铅锌(金、银)成矿作用有关的花岗岩类岩体的成岩时代、岩石类型及其岩石化学和成矿元素含量方面均可与东段进行对比,显示西段同样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和资源远景.区内的优势或潜在优势金属矿种是铜、铁、铅、锌和金(银).它们的成因类型主要是与中酸性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矽卡岩型、斑岩型和热液型(包括破碎带蚀变岩型),其次为火山热液型.在总结区内已知矿床(点)成矿特征和进行区域成矿区(带)划分的基础上,优选出江巴复式花岗岩基的西缘等7个成矿远景区,并对各远景区提出了进一步勘查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浙闽粤滨海地区成矿演化和矿床时空分布的控制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晓春  岳书仓 《矿床地质》1999,18(4):372-378
浙闽粤滨海地区中生代的成矿作用主要与岩浆作用有关,矿床在空间上有明显的分带性,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迁移性,但这种成矿分带和迁移完全不同于东太平洋安第斯和美国西部平行于俯冲带或垂直海岸线的成矿分带和迁移模式,区域中生代矿床的时空分布和成矿演化明显受着区域的构造应力作用方式,岩浆作用特征,赋矿地层和岩石的含矿性特征以及成岩成矿后的风化剥蚀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西天山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铁多金属成矿带之一,以阿吾拉勒铁成矿带为主体,近年来铁矿勘查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相继勘查或发现了查岗诺尔、备战、智博、敦德、松湖、雾岭及尼新塔格-阿克萨依等多个铁矿床,使该地区成为新疆重要的大型铁矿开发基地。这些新发现的铁矿床普遍赋存于安山质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中,规模多数达到大中型,品位较高。总体上,对铁矿床的研究程度普遍很低,成矿环境和成矿规律认识不清,缺乏综合性的总体研究。文章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笔者研究小组近三年的大量野外调查工作和室内的整理研究,综述了新疆西天山主要铁矿床的地质特征、分布规律、矿化类型。将西天山的铁矿床划分为海相火山岩型和矽卡岩型2个大类,根据矿化类型将海相火山岩型细分为火山沉积型、火山岩浆-热液型、类矽卡岩型3个亚类。初步讨论了西天山铁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认为石炭纪晚期可能属于碰撞造山晚期阶段的陆缘弧环境,局部存在挤压-伸展的构造转变,是铁矿形成的有利环境。通过区域铁矿床特征的对比以及与国内外火山岩有关的典型矿床特征的对比研究,认为铁矿床的形成与火山-侵入活动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形成时间接近或稍晚于火山活动期;早期阶段以富铁流体(熔体)充填-交代作用成矿为主,晚期热液交代富集成矿,整个成矿过程伴随大量的热液围岩蚀变;成矿物质来源可能以岛弧岩浆作用所携带的深部铁质为主,并含有少量火山-次火山气液交代围岩所萃取的铁质;富铁流体(熔体)可能是由俯冲过程中形成的基性岩浆分异形成的,但具体的形成机制、岩浆起源和演化过程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成矿后含矿地质体的剥露程度与矿体的保存关系是矿床学研究的疑难问题之一.利用中酸性侵入岩体的出露程度, 结合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结果及现今发现的矿产展布特征, 探讨天山山脉剥露程度与内生金属矿产保存之间的关系, 进而为区域找矿提供理论指导.统计结果表明, 北天山西段的依连哈比尕尔山、中段的博格达山和西南天山山脉皆缺乏大面积分布的深成侵入岩, 已经发现的内生金属矿产较少, 且以中低温的矿床为主; 北天山南部的觉罗塔格地区、中天山和南天山东段都大面积出露中酸性岩体, 已经发现了大量大型-超大型规模内生金属矿床, 以中高温成矿为特征; 综合分析已有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结果统计显示, 北天山西段的依连哈比尕山、中段的博格达山和西南天山中生代晚期开始隆升, 新生代25 Ma以来隆升强烈; 北天山南部、中天山以及南天山东段山脉从侏罗纪早期就已经开始隆升而接受剥蚀, 新生代隆升较弱.结合现今山脉的地质背景、内生金属矿产展布特征、山脉隆升时间及其现今地貌特征推测, 北天山西段的依连哈比尕山、中段的博格达山和西南天山山脉由于剥蚀时间短, 因而其剥蚀程度相对较低, 地表仍出露表壳的沉积-火山岩系, 以中酸性侵入岩体为代表的深成岩体由于剥蚀量不够而还没有出露于地表, 地表出露低温的内生金属矿产; 北天山南部、中天山以及南天山东段山脉开始隆升时间早, 新生代隆升弱, 因而总体上剥蚀量、剥蚀程度大, 表壳岩系已经剥蚀殆尽, 广泛出露深成侵入岩体, 与中酸性岩体侵位有关的中高温矿产广泛展布.为此, 进一步指出了在天山山脉不同构造分区内应该着重寻找不同类型、不同成矿温度的内生金属矿产, 推测西南天山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空间, 并认为山体剥露程度的差异是造成所谓"大矿不过国界"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东天山古弧盆体系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东天山是中亚增生型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古亚洲洋的形成、演化和消亡,发育了东天山古生代弧盆体系。基于前人对东天山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规律的大量研究,针对以往研究相对薄弱的早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本文重点论述了以卡拉塔格矿集区为代表的早古生代构造-岩浆-成矿研究新进展,从而进一步探讨了东天山古弧盆体系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规律。本文将东天山古弧盆体系划分为大南湖-头苏泉成矿带和阿奇山-雅满苏成矿带,又将前者划分为卡拉塔格成矿亚带和小热泉子-土屋成矿亚带;总结出其成矿具有VMS成矿系统与斑岩成矿系统共存、多种矿化类型叠加的特征;区域共发育两次大规模成矿事件,且均与大规模火山-侵入岩浆活动有关,进而构建了东天山古弧盆体系区域成矿模式;并指出东天山古生代弧-盆多方向、多期次的转换是导致该体系内VMS-斑岩型矿床共存、叠加成矿发育的主因。  相似文献   

20.
粤西推覆构造系统对金银及多金属矿床的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粤西推覆构造系统主要形成于海西-印支期,构造型式属褶皱式逆冲推覆构造,扩展方式为前展式,外来系统为前震旦系、震旦系和塞武系,原地系统为泥盆系、石炭系,次级逆冲断裂带多为上陡下缓的犁状形态。在横剖面上推覆构造系统中的构造带组合较齐全,且不同的构造带、构造部位成矿和控矿的作用不同,可分为:①断坪滑覆带中的矿床——新榕锰矿及银铅矿化;②推覆隆起韧性剪切带中的矿床——河台金矿;③断坡突起韧性剪切带中的矿床——大沟谷金矿;④推覆褶皱-冲断带中的矿床——大降坪硫铁矿;⑤盆内褶断带中的矿床——石径金矿;⑥前缘剥离拉伸带中的矿床——长坑金银矿;这些不同类型的矿床所具有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表明除地层岩性外推覆构造系统对该区金银及多金属矿的成矿和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