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学斌 《地球》2014,(7):7-7
6月25日上午,湛河国土分局开展第24个全国“6.25”土地日宣传活动,活动紧紧围绕“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突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这一宣传主题,在河滨广场设立宣传点一个,采取了悬挂横幅、展出宣传图版,向过往群众发放宣传材料,现场咨询等方式宣传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并接受群众有关土地方面的难点、热点问题的咨询,并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形式越来越丰富.继门户网站、虚拟科普馆、论坛、博客之后,又出现微博、微信、短视频、App等新的形式.为更好地发挥各种形式的宣传效能,针对"互联网+"的大背景,探讨提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新模式,服务于防震减灾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2,(6):F0002-F000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有关直属单位,部机关各司局:今年6月25日是第22个全国"土地日"。各地各单位要把全国"土地日"作为向全社会宣传我国国土资源国情国策,提高公众保护耕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意识,普及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重要平台,认真组织开展第22个全国"土地日"主题宣传周活动。  相似文献   

4.
今年的科技周活动, 中国地震学会原计划以本届全国科技活动周主题"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要内容展开, 为保证奥运的顺利召开, 开展公共安全方面的科普宣传活动, 但由于"5·12"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 地震学会把科普宣传重点放在了"抗震救灾, 全力支援四川灾区"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未雨绸缪(Ready)"项目致力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防灾公益宣传,包含面向企业、儿童、老人及残疾人等社会群体的若干扩展项目。自实施以来,它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减灾知识,取得了较高的社会关注度,在面向不同群体的应急宣传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该项目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细化宣传对象、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等方面的宣传经验对我国防震减灾应急宣传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晶晶 《地球》2012,(7):23-24
6月25日上午,在湖北省武汉市第22个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主会场,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既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所在,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让我们努力做好这件功在当代、  相似文献   

7.
卢婷 《山西地震》2014,(3):44-46
文章简要介绍了新形势下四川省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在宣传手段、宣传形式、宣传内容等方面的特点,并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得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初见成效,为今后提高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做好震时科学的救护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5,(7)
为配合做好第25个全国"土地日"主题宣传活动,6月2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浙江省嘉兴市召开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为主题的全国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服务土地管理现场会议。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党组书记钟自然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9.
梳理近年来山西省防震减灾社会宣教工作的发展历程,分析其现状,进一步探索防震减灾社会宣教工作在建立完善联动机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加强防震减灾文化建设并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开展深度宣传,加强产品研发及宣传效果跟踪调研工作等方面的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在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信息技术背景下,我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存在若干问题,如忽视受众的"数字化"特征,基于智能终端的宣传材料不足;宣传手段不能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要求;宣传内容不够生动等,因此提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泛在化宣传新模式,并根据泛在化宣传模式的特征,设计开发基于iOS系统的泛在化宣传资源,为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提供基于移动设备的数字化资源支持。该研究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地震科普宣传作了新的探讨与尝试,对于当前及未来全民普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吸取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经验和教训出发,从贯彻"预防为主"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着眼,阐述了地震宣传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宣传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诠释,提出了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对策和建议,对于保障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6月25日是第23个全国"土地日"。土地日的主题为"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为认真落实节约优先战略,促进全社会倍加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在全社会营造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的良好氛围,国土资源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以表彰先进为源起、以节约集约为主题、以深入推进为目的,在浙江省绍兴市组织开展全国"土地日"主题宣  相似文献   

13.
以对江苏及邻区31个市县防震减灾宣传内容及效果调查为基础,通过对不同层次对象接受的防震减灾宣传内容及所感兴趣的内容与效果的分析,提出以减灾为目的的防震减灾宣传,不应停滞在满足公众安全需要的低层次宣传阶段,应重视具有长效应的内容与效果的统一,切实为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服务。  相似文献   

14.
程奕 《四川地震》2014,(4):42-45
地震科普宣传工作多是在地震发生之前开展,主要偏重的是如何地震避险。地震灾害发生后对灾区民众如何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及合理地配合外来救援力量的科普宣传缺乏系统性。本文从地震现场科普宣传的形式、内容及如何更好地实现现场科普宣传三个方面对地震现场科普宣传工作进行分析,旨在为利用地震现场科普宣传维护震区的社会稳定、减轻灾害损失及顺利地开展地震现场救援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所在地区的省级地震局及时组织开展应急宣传,通过门户网站、新闻发布、新媒体等渠道,使社会公众及时了解震情灾情及应急响应等各种信息,对于引导舆论、稳定社会、推动抗震救灾等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及调研分析,阐述了近年来省级地震局破坏性地震应急宣传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建立完善应急宣传制度及组织管理机制、宣传应对机制和组织保障机制三大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6.4级地震应急科普为例,以地震部门(单位)抖音号为研究对象,从科普内容、投放时间和传播效果等方面入手,探讨在短视频时代下地震政务抖音号面对突发震情时在应急科普宣传上可借鉴的方法.通过实践和思考获知:突发地震发生后,地震部门应充分利用短视频的"短平快"传播特点,采用多平台联动方式进行应...  相似文献   

17.
李霞  杨芳 《高原地震》2022,(1):62-66
疫情防控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可能会成为常态,防震减灾科普宣传面临新形势,有了新要求,迎接新挑战。本文以云南省地震局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实践为例,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了抓住全媒体时代发展契机,谋求合作形成宣传合力,找准需求提升引力,形成规范、扩大推广,把握好线下科普集中发力宣传的契机和方式等新形势下优化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马云川 《地球》2012,(7):28-28
6月25日是第22个全国"土地日"。为了向全社会宣传我国国土资源国情国策,提高公众保护耕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意识,普及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国土资源部以及地方各级国土部门认真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主题宣传活动。其中,各级国土部门组织全体职工观看了电影《国土资源局长》。  相似文献   

19.
调查了鲁浙皖沪境内10市,县1990~1996年的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据此从其组织管理,宣传内容,宣传形式和宣传对策方面作统计和归纳,并分析了本地区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主要特点和基本架结构。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更愿意通过移动App、门户网站等来获取信息。为了顺应时代的变化,防震减灾宣传平台也需要转变宣传工作形式,更加注重碎片化、即时性、形象化的传播。结合“互联网+”时代信息通讯的实际特点,在分析当前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存在的重要问题基础上,以“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技术为主要发展特点,提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泛在化宣传新模式,并根据泛在化宣传模式的特征,设计开发基于iOS系统的泛在化宣传资源,为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提供基于移动设备的数字化资源支持。该研究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地震科普宣传作了新的探讨与尝试,对于当前及未来全民普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