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对象研究的不确定性类型、研究方法,着重描述了震害预测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及其研究进展,目前应用于震害预测不确定性研究的主要方法,并对当前震害预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总结与讨论。  相似文献   

2.
基于已有震害矩阵模拟的群体震害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群体震害预测方法,根据已有建筑物震害预测结果或震害统计分析结果,按照影响建筑物抗震能力的主要因素,由普查资料统计出的建筑物各影响因素的建筑面积比例得出模拟震害矩阵与已知矩阵的贴近度,最后进行加权平均,建立具体预测对象群体建筑物的震害矩阵。  相似文献   

3.
结构地震破坏指数是将结构地震破坏程度进行量化的指标,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本文针对建筑结构震害预测工作,选取了7种典型的破坏指数,分别以5层和17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为模型,计算了在给定地震动作用下,结构模型对应于每个破坏指数的结构震害等级。计算结果表明:由于选取的破坏指数以及相应的破坏等级划分不同,建筑物的震害预测结果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在接近设防烈度的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的震害预测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4.
建筑物震害预测模糊震害指数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建筑物震害预测是城市防震减灾的基础工作之一。本文在分析现有震害预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震害预测方法-模糊震害指数法。模糊震害指数法以现有震害预测资料为基础,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实现。本文详细阐述了模糊震害指数法的理论模型,推导了其数学公式,最后给出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5.
崔玉红  邱虎等 《地震研究》2001,24(2):175-182
国内外单体建筑物的震害预测方法包括历史震害统计法、专家评估法、模糊类比法、半经验半理论法、结构理论计算方法和动态分析法。本首先对国内外单体建筑物震害的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论述,然后探讨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传统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多是采用与现有的建筑物震害数据类比的方法。由于特殊地质环境和特定地震情景的影响,外加人工统计的误差干扰,现有数据中存在相当数量的异常数据指标。这些数据噪声将严重影响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的准确度。引入一种新型两阶段支持向量机方法,首先为正常数据和异常数据赋予不同的权重,接着用加权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模型。通过对汶川地震中640栋建筑进行交叉验证发现,提出的两阶段支持向量机方法不仅能有效识别出异常数据点,而且能快速准确地预测建筑物震害结果,可以用于实际的城市建筑物震害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前基于地震烈度的建筑物震害预测方法,通常按整烈度给出预测结果,造成在设定地震影响下烈度分界线两侧相邻的、抗震能力相同的建筑物震害预测结果有很大的差异,而同一烈度圈内靠近高烈度分界线与靠近低烈度分界线的建筑物震害预测结果却完全相同,这与实际震害情况严重不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地震烈度按0.2度间隔进行分档,同时将震害指数和破坏等级也进一步细化出5个分档。按地震烈度与震害指数的关系,通过拟合方法和等分方法得到5个烈度分档的震害指数调整系数和分档震害指数,拟合方法获得的调整系数适用于群体房屋震害预测,等分方法获得的震害指数适用于单体房屋震害预测,通过改进方法获得的设定地震影响下震害预测结果,可以体现同一烈度不同烈度分档内建筑物震害差异,并使烈度线两侧,抗震能力相同的建筑物的震害预测结果不再出现跃变。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大中城市建筑物震害预测中建筑物震害类比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不同类别建筑之间震害不应类比;场地条件差异过大震害不应类比;抗震设防差异过大震害不宜类比;建筑物震害类比的特征参数及顺序。依据上述原则给出了震害类比方法、具体的计算公式和有关参数。并以东营市泰安路办事处多层砖房震害预测为例说明了该方法类比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9.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多层砖房震害预测方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针对传统的基于地震烈度的建筑物震害预测方法的不足,本文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作为建筑物震害预测的地震动指标,结合几次大地震中多层砖房的震害实例,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筑物震害预测方法,模型的输入为反映结构抗震性能的各类物理参数,输出为给定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下建筑物破坏状态的概率。研究表明:基于BP网络模型的多层砖房的震害预测结果与震害实例的实际情况比较吻合,本文的思路和方法可推广于其他不同类型的建筑结构的震害预测。  相似文献   

10.
张竞  杜修力 《华南地震》1995,15(3):47-51
基于珠江三角洲通信建筑物的调查资料,对典型的通信建筑物做了时程地震反应分析和单体震害预测;对另一些建筑物做了群体震害预测;并就通信设备震害预测问题做了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11.
群体建筑物量大面广,为了简化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的工作,采用类比预测法对群体建筑物震害进行了预测.从城市建筑中选取具有典型破坏特征的建筑物作为样本,通过建筑物结构类型、高度、建设年代、现状质量和用途作为震害影响因子进行震害类比预测.建立规划区内建筑物易损性矩阵.最后以宁德市为例,利用本文方法给出了宁德市建筑物的易损性矩阵...  相似文献   

12.
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街道为实验区,基于Arc GIS软件平台,开发了建筑物震害预测系统。该系统分为3个组件:震害矩阵统计工具、震害预测工具箱、建造年代及震害结果赋值工具,将建筑物的属性数据、建筑物易损性模型和震害预测结果嵌入GIS平台,实现了震害预测的批量化和自动化,以及预测结果的交互可视化。另外还将开发的建筑物震害预测系统应用于实验区,所得结论与以前项目研究成果对比一致,验证了该系统的可靠性,得出的震害预测结果,可以辅助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决策。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单体建筑物震害预测方法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外单体建筑物的震害预测方法包括历史震害统计法、专家评估法、模糊类比法、半经验半理论法、结构理论计算方法和动态分析法。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单体建筑物震害的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评述 ,然后探讨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进行冕宁县建筑物普查和建筑物抗震性能抽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建筑物单体及群体震害概率预测方法,对冕宁县进行震害预测,给出了50年内各镇及广大农村的建筑震害预测结果,为该县防震减灾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北川县城851栋建筑物的震害资料进行了现场调查,建立了建筑物震害数据库。提取了建筑物不同部位的纹理特征,建立了纹理特征数据库,编写了建筑物三维建模的流程和规则。基于CityEngine平台快速批量地建立了北川县城851栋建筑物的三维模型。采用遥感影像和DEM数据建立了北川县城区域的三维地形,结合建筑物三维模型构建了汶川地震前北川县城的场景。采用建筑物单体震害预测方法,计算分析了不同结构类型建筑物在不同地震烈度(Ⅵ~Ⅺ)下的震害指数和破坏等级。在CityEngine平台中用不同颜色渲染建筑物描述其破坏等级,建立了北川县建筑群三维震害场景。结果表明CityEngine三维快速建模技术比传统3ds Max三维建模技术效率更高,结合单体震害预测方法,可以快速模拟大规模建筑群三维震害场景。  相似文献   

16.
震害影响因子的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物震害预测的模糊震害指数法,是在调查历史地层资料和分析部分城市震害预测成果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以模糊数学为计算工具的震害预测方法。而建筑物震害影响因子(α)是其中一个关键参数。本文在分析α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推导了其计算公式,并详细阐述了α计算过程中几个关键参数的确定。从而构建了模糊震害指数法的整体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7.
在前人建立的易损性矩阵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具体预测对象的实际,并根据普查资料统计出建筑物设防情况和现状,给出相应的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建立具体预测对象群体建筑物的易损性矩阵。以石河子市为例,运用该方法给出了分类建筑物易损性矩阵及震害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8.
建筑物震害空间分布模拟GIS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个基于GIS技术的建筑物震害空间分布模拟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GIS的模拟活化技术把地震影响场,建筑震害预测等分析模型形成可供空间分析使用的二次数据,并纳入城市基础数据库之中,构成综合基础数据库。然后利用GIS把多重空间数据进行空间复合,给出城市建筑物震害的空间分布及其统计特征,并识别出城市建筑物的重灾区。最后利用东营市建筑区为例,说明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文献[2]推荐的方法得到了不同地震组合情况下的等效地震影响系数,将其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害预测方法相结合,得到两次地震作用对建筑物所造成的损伤,进而得到了该类建筑物的群体震害预测结果。结果分析表明,接连两次地震对建筑物的累积破坏作用显著。最后以福建省泉州市规划区范围内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群体震害预测为例,证明了该方法具有简便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群体建筑物地震破坏概率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提出了一种通过构建具有普适性的概率模型对群体建筑物进行震害预测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已有的群体建筑物易损性矩阵,通过概率分析和数据拟合,进行构建建筑群的破坏概率模型,并通过计算建筑物易损性指数的均值和方差来确定其具体参数。分析表明,该概率模型对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普遍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