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青藏高原岩浆活动史及其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威尔逊的海洋盆地生命旋回理论,阐明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岩浆作用经历了裂谷型岩浆作用-海洋型岩浆作用-岛弧型岩浆作用-碰撞型岩浆作用-陆内会聚型岩浆作用,从而揭示了青藏高原岩浆活动史与板块构造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桥梁结构在地震和冰荷载作用下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杆系有限元方法,研究了桥墩结构在地震和冰荷载作用下的响应问题。根据桥梁的结构特点,建立其力学模型,考虑柱墩受支座的约束作用,推导了桥墩结构的动力平衡方程,分别研究桥墩结构在地震和冰荷载作用下以及在其共同作用下的响应问题,比较了考虑柱墩受支座的约束作用与不考虑柱墩受支座的约束作用2种情况下桥墩结构的响应问题,为研究桥墩结构在多荷载作用下的响应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西安地区桩土共同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目前共同作用的计算理论研究进行总结.探讨了共同作用地基非线性,对西安地区高层建筑桩土共同作用数值模拟及动力反应研究成果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油藏气侵定量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气侵分馏作用是油气藏后期调整改造的重要营力之一.在塔中地区气侵分馏作用的发生有其得天独厚的石油地质条件,但现有的研究只停留于对气侵作用过程的定性描述阶段.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利用全油正构烷烃绝对定量以及正常油/凝析油混合配比实验的结果,对该区气侵分馏作用进行定量评估,讨论了造成气侵强弱的地质因素,并分析了可能伴随气侵作用而发生的其他分馏作用对油藏的影响.该区气侵作用特征表明大量断裂体系是控制气侵作用强弱的主要因素,气侵作用的强弱分布规律也为该区断裂体系发育及其开启闭合特征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佐证.气侵分馏作用的强弱以及伴随发生的PVT分馏作用与该区原油类型多样性存在直接的成因关系,该区存在的与凝析油伴生的蜡质原油是气侵作用、PVT分馏以及混合作用共同造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库.  ΑΚ 《内陆地震》1995,9(4):382-388
地球动力作用取决于地球内部因素,但对某些地质原则问题(例如,构造现象的全球特征和同步性并未能很好地解释)。所以,为了论证这些作用,许多学者提出了第二种假说-宇宙能源对地球的作用。宇宙因素加入了地球内部能量形成过程,在地球内部随时间积累起来的能量只引起较小的应力,这些应力加上地球内部应力继续快速作用,对构造活动韵律起调速作用。对于月球,构造作用力是被动的,宇宙力在现代断层形成时起主要作用。本文研究了  相似文献   

6.
陇南山区斜坡重力地质作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地质构造、地层、地貌、气侯和植被五位一体叠加脆弱带的陇南地区是我国主要滑坡、泥石流、崩塌等斜坡重力地质作用区之一。本文简述了斜坡重力地质作用的概念和类型,着重分析了其垂直分带性、区域性、季节性、周期性、阶段性、继承性和共生性等作用特征,揭示了斜坡重力地质作用的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7.
目前认为活动支座摩擦作用对连续梁固定支座剪力起有利的降低作用,抗震分析时一般忽略活动支座摩擦作用的影响。为了研究连续梁桥活动支座摩擦作用对固定支座剪力地震反应的影响,建立了考虑活动支座摩擦作用的连续梁桥抗震分析有限元模型,计算了各种情况下的固定支座剪力。研究发现,活动支座摩擦作用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利的,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需要考虑活动支座摩擦力的情况,提出固定支座剪力简化计算公式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自振特性及场地反应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不同参数对TLD振动控制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计算,研究了对应于不同频率的TLD装置和荷载输入,TLD对建筑结构的控制作用,讨论了不同参数对TLD振动控制作用的影响,给出了对应于一定荷载频率范围TLD对结构振动控制作用较好的参数取值。  相似文献   

9.
马超营断裂带及其北侧熊耳群火山岩的变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熊耳山南坡的马超营断裂带及其北侧熊耳群火山岩的区域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和热液变质作用的特点,火山岩的变质作用及其强度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不均匀性,一般在断裂带内发育且强度大,断裂带北侧变质程度低,强度小,马超营断裂带对区内熊耳群火山岩的变质作用特征起着一定程度的控制作用,变质作用具有多次叠加、改造的特征,一般区域变质的变质作用特征起着一定程度的控制作用;变质作用具有多次叠加、改造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建筑工程抗震生态设计通则(试用)》是一部对我国抗震设计规范修订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试用标准。地震作用是抗震设计的首要问题,《通则》中地震作用计算方法与现行规范的差异引人关注。首先分析了《通则》和规范的场地设计谱,然后比较了二者地震作用计算方法,最后引入2个算例计算了水平地震作用的差别。对《通则》的应用,对修订和完善下一代规范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潮汐应力对发震断层作用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计算了中国及邻区1069个地震震源处沿主压应力P轴和主张力T轴方向的潮汐应力分量,并分析了这些量对发震断层的作用方式,按纬度区域统计了与潮汐应力促滑作用有关的发震断层类型以及它们与潮汐应力作用方式的关系,得到了如下结论:与潮汐应力促滑作用有关的发震断层数的比例随区域纬度增加有减小趋势。其中,走滑型断层的比例在低纬区较大,而倾滑斜滑型断层的比例在中高纬度区较大;对发震断层有促滑作用的潮汐应力作用方式分增压型和减压型。对整个统计区域而言,与增压型潮汐应力促滑作用有关的发震断层数比例大于与减压型潮汐应力促滑作用有关的发震断层;对不同的纬度区域,不同的潮汐应力作用方式与之促滑的断层类型也有不同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不同地震作用水准的设计反应谱长期以来一直采用各水准谱形完全一致的假定。这与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一般结论不符。《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对此作出了修订。本文基于设计反应谱的三参数标定模型推导了罕遇和多遇地震作用设计反应谱的关系,指出两者谱值之比在高频、中频和低频段分别对应于峰值加速度、速度和位移之比。引入地震动衰减规律进行了罕遇和多遇地震作用设计谱关系的近似估计,提出了基于多遇地震作用设计谱确定罕遇地震作用设计谱的调整方案,验证了现行规范将反应谱特征周期适当延长以得到罕遇地震作用设计谱的做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超高层结构的影响。选取了近断层脉冲型地震、近断层无脉冲型地震动和普通地震动,用三类地震动对超高层结构进行了7度(0.1 g)罕遇水准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分析,对比分析三类地震动作用下超高层结构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脉冲特性放大了超高层结构的响应;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结构响应在加强层处的突变值大于无脉冲型地震动及普通地震动作用下的突变值;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出现下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地震力作用下海洋平台的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在地震力作用下海洋平台的受力情况,文中运用概率论原理,建立了海洋平台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可靠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地下隧道抗震分析的关键在于确定地震过程中隧道所受的地震作用,亦即地震动土作用。本文采用间接边界元方法,求解了弹性基岩上覆层状场地中地下隧道所受的横截面内地震动土作用,通过参数分析揭示了地震动土作用的峰值大小、空间分布等基本规律。研究表明,土-隧道动力相互作用对地震动土作用的空间分布形式影响较小,地下隧道结构横截面内所受地震动土作用的空间分布形式与隧道相应位置处自由场土层应力空间分布形式基本一致;土-隧道动力相互作用对地震动土作用有明显放大效应,隧道主要位置点的水平动土作用和竖向动土作用与隧道相应位置处自由场土层应力相比分别放大1.4~2.0倍和1.2~1.6倍;随隧道埋深的增加,隧道所受地震动土作用呈明显增大趋势。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横截面内地震动土作用的一个简化计算方法。该简化方法基于自由场地震响应分析,采用动力放大系数来考虑土-隧道动力相互作用,方法简单实用,计算精度可以满足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16.
某水电站高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水电站地处地质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带,坝址区边坡BT20高度达130m,其稳定性严重影响了水电枢纽工程的安全.作者利用Msarma法中准静态地震作用原理,通过引入水平地震系数Kc分析在各种烈度地震作用下边坡的稳定性系数、边坡稳定性对地震作用的敏感性,还分析了高边坡BT20蓄水前、后在各种烈度的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系数.通过分析可知,边坡在Ⅷ度地震作用时处于临界平衡状态,地震作用是高边坡BT20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具有桩基础的人工岛模型即土-桩-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计入不同土层深度对桩的作用,反映土层对整个结构的作用的影响,同时与模型实验的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8.
对岩石爆破地震波作用下房屋结构进行了动力分析,建立了岩土爆破地震波作用下地基与房屋结构共同工作的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并利用福建周宁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爆破的地震波,对其周边的一栋七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实例分析,通过与构造地震波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反应进行了对比,对其安全性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具有桩基础的人工岛模型即土-桩-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计入不同土层深度对桩的作用,反映土层对整个结构的作用的影响,同时与模型实验的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0.
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的位移响应呈现多次大位移往复、长持时的特点,体现了其区别于普通地震动的特殊作用特性。长周期地震动对结构的影响研究关键在于揭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特性对结构构件抗震性能的影响机理。首先,基于雨流计数法对长周期地震动和普通地震动作用下单自由度体系的弹塑性位移响应进行循环统计分析,阐明了长周期地震动的作用特性,并以此构建了考虑长周期地震动作用特性的拟静力加载制度。其次,通过对不同设计参数的RC柱进行传统加载制度和考虑长周期地震动作用特性加载制度作用下的低周往复加载,分析其抗震性能差异,揭示了长周期地震动作用特性对RC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周期地震动表现为地震动强度需求小,结构弹塑性位移循环总数多,且以小弹塑性位移循环为主的地震动作用特性。长周期地震动作用特性显著影响RC柱的强度与刚度退化规律,且对低等级混凝土、高轴压比、高纵筋配筋率和高体积配箍率构件的刚度退化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