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苏下扬子区海相中、古生界烃源岩“晚期生烃”系指晚白垩世至第三纪时期构造活动相对减弱条件下新盆地叠加引起的增熟生烃。燕山早、中期,本区因遭受强烈挤压对原有油气藏破坏严重,而现今查明的圈闭其多数又是在这一时期形成。从这两点看,晚期生烃、晚期成藏对本区海相地层勘探显得十分重要。本区已发现“晚期生烃、晚期成藏”实例——盐城朱家墩气田。着重利用一些特殊地质、地球化学现象论证了“后期增熟生烃”现象,并通过恢复中、新生代盆地原形来准确再现地史、埋藏史和生烃史;同时指出,复合于中、古生界烃源岩之上的中、新生界圈闭也是海相油气勘探的组成部分。通过盆地模拟定量展示了“二次或晚期生烃”的时空分布,此分布对勘探目标区和目的层选择可起到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渤海湾盆地深层油气勘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渤海湾盆地近年来在古近系及以下层系发现并探明31个深层油气藏。分析表明,盆地深层以油藏为主,气藏为辅,盆地西部蕴藏较多的石油,向东部则天然气产量增多,这种分布现象与盆地深层烃源岩干酪根类型和高地温作用有关。讨论了古近系原生油气藏、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二次生烃的油气藏、下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成藏机制。认为古近系含油气层系仍是近期深层勘探的主要目标,但应加大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层和下古生界海相深层油气的勘探。  相似文献   

3.
下扬子地区热历史与海相烃源岩二次生烃潜力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下扬子地区是中国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优选地区,针对中、古生界海相油气勘探提出了“二次生烃,晚期成藏”的部署思路。通过盆地热史恢复获得热流史,然后正演计算烃源岩成熟度史,再利用实验模拟二次生烃量版,计算区内4套主要海相烃源岩的二次生烃强度。结果表明:(1) 下扬子地区苏北、苏南、皖南地区具有不同的热演化史;(2) 二叠系和下三叠统烃源岩具有好的二次生烃潜力(150~300 mg/g),志留系烃源岩有一定的二次生烃潜力(约为120 mg/g),寒武系烃源岩几乎不具有二次生烃能力;(3) 平面上,苏南、皖南地区的二次生烃条件整体上不利,苏北各凹陷区4套海相烃源岩二次生烃强度明显大于苏南和皖南地区。  相似文献   

4.
下扬子及邻区的岩石圈演化经历了五个阶段:太古宙古陆核形成期;元古宙下扬子板块形成期;古生代南方古陆形成期;中生代南、北陆拼贴期;中—晚燕山运动以来的大陆边缘离裂期。其中的第三个阶段即古生代南方古陆形成期是下扬子地区海相油气领域的形成期,海相中—古生界厚度可达上万米,含三套生烃岩系,厚度大,叠合连片,原始生烃条件属于一流,且有两大套区域性盖层,形成下古和上古两套成油气组合。在中生代南、北陆拼贴期,上述原生海相油气领域遭受重创,但主要是对当时已形成的油气系统的破坏,对烃源岩的破坏不是太严重,大部分生烃潜力得以保存,这为喜马拉雅期重建型海相烃源油气领域的形成保存了基础,这也是下扬子地区海相油气勘探的前提。对下扬子地区重建型海相油气领域可划分出五种类型:陆相中一新生界覆盖型:火山岩覆盖型;推覆体上盘覆盖型;龙潭煤系致密砂岩含油层领域;龙潭煤系煤层气领域。下扬子地区重建型海相烃源油气领域属于大盆地的范畴,其中最主要的是陆相中一新生界覆盖型,但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油气领域。文中对勘探思路、勘探部署、综合研究、方法攻关及老资料利用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临清坳陷东部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的生烃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临清坳陷东部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的生烃演化过程,对煤系烃源岩的热演化特征、生烃演化与构造-埋藏的时空匹配关系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临清坳陷东部上古生界煤系源岩具有多期次的生、排烃过程:初次生烃过程具有区域一致性,主要发生在印支期中三叠世末期,但生烃量有限;主要生烃过程发生在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现今进入生烃门限的深度在4 000 m左右。临清坳陷东部可以划分出中隆新隆、中坳新隆、中坳新坳等3种不同类型的盆地叠合单元,对于上古生界煤成气藏勘探而言,应在盆地叠合单元详细区划的基础上,重点在中坳新坳型叠合单元寻找那些主力二次生烃期较晚(古近纪末或新近纪—第四纪),且后期构造变动相对较弱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鄂尔多斯盆地中北部已发现多个天然气田,为寻找新的勘探接替区域,从储集条件、烃源岩条件、封盖条件、圈闭类型、天然气运聚成藏过程和保存条件等方面入手,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古生界天然气的富集与成藏条件进行了全面分析,探讨了其天然气勘探前景,指出了有利勘探目标,并提出了具体的勘探部署意见。结果表明:研究区紧邻上古生界生烃中心,发育优质煤系烃源岩,生烃潜力大,气源充足,具备形成大型天然气藏的物质基础;区内奥陶系马家沟组发育有蒸发潮坪相沉积,位于北部古潜台的向南延伸带上,是下古生界天然气的有利勘探目标;南部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砂体,是有利的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区;研究区古生界发育各种隐蔽性非构造型圈闭,天然气运聚成藏过程非常有利,封盖和保存条件也很好。因此,研究区古生界具有广阔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7.
南黄海盆地海相领域油气勘探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随着南黄海海域新一轮油气资源调查的展开,勘探深层海相油气成为必然趋势。借鉴下扬子地台海相油气勘探学术研究基础,概述了南黄海盆地由古生界组成、经历中生代构造运动形成的“古构造”,以及与古构造相关的非均质性碳酸盐岩裂隙(裂缝)储集系统,认为它们与下扬子区中、古生界海相地层的沉积序列、烃源岩及油气成藏规律具有可比性,因而具备形成油气田(藏)的地质条件。尤其是南黄海盆地南部的勿南沙隆起区,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古构造单元,是寻找古生古储或古生新储油气藏有利地区,可作为近中期勘探战略优选靶区。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储层气气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的制约因素是有效烃源岩的问题。笔者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的沉积构造演化、沉积环境、生烃潜力、本溪组砂体展布特征与中央大气田藕合关系、上古生界天然气向下穿层运移条件、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指出中央大气田的气源主要来自上古生界的煤系地层及本溪组和太原组中的海相烃源岩,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的方针和下一步有利勘探选区。  相似文献   

9.
南方海相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南方海相中—古生界主要生油层系的分布,受两次大规模海进和频繁的海进海退所控制,两次大规模的构造事件和后期强烈的改造形成了多种圈闭条件。根据层序划分、生储盖配置、主要含油气层,南方纵向上可划分为 Z_2—∈_1、O-3—S_1、D_2—C_1、P_1和 P_2—T_1五个含油气系统;横向划分为八个含油气远景区,即“华北”、中—下扬子、湘中—浙西、黔中北—湘鄂西、川东—滇东、南盘江地区、浙闽粤东部、三江地区。共评价38个地区,其中,上古生界Ⅰ、Ⅱ类地区有19个,下古生界Ⅰ、Ⅱ类地区有8个。勘探选区应“抓两头、占两厢”,即以江南隆起为核心,下古生界有利勘探区为上、下扬子北部和江南隆起北侧;上古生界勘探重点为上、下扬子及江南隆起南北两侧。  相似文献   

10.
饶勇  于水  黄兴文  程超 《世界地质》2016,35(4):1041-1051
古生界是中东地区重要的天然气和轻质原油勘探层系,阿拉伯板块构造--沉积演化为古生界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有利的石油地质条件。分析认为,前寒武纪—寒武纪早期Huqf群和志留纪Qusaiba段两套优质成熟的烃源岩、多套有利的储盖组合以及一系列大型基底隆起或盐拱成因背斜、断背斜圈闭控制着古生界油气的分布,构成了古生界Huqf和Qusaiba两套主要的含油气系统,每套含油气系统均包括多个油气成藏组合。受早期继承性古隆起和盐构造、有利储盖组合以及断裂通道3个主控因素的影响,古生界油气成藏以下生上储侧向+垂向断裂输导运聚成藏模式为主。  相似文献   

11.
华建伟  赵剑畏  李菊 《江苏地质》2007,31(3):187-191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热资源前景广阔。"三类"地热资源利用时,可取"因地制宜"、"两条腿走路,异常区先行"的方针。江苏中南部地热资源所处有利的地质构造部位有5类,文中三处可供规模开发的勘查靶区,对上海和浙北地区地热勘查方向提出了讨论意见。  相似文献   

12.
铲子坪金矿为产于板溪群硅化破碎带中的金矿床,地层陡倾(>85°),蚀变破碎带中有石英岩、硅化岩、碎裂岩,可钻性7—11级,围岩以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含砾砂质板岩及变质砂岩为主,可钻性5—10级。由于岩层各向异性、软硬互层,常规施工钻孔自然弯曲强烈,表现为钻孔方位顺时针增大、顶角出现下垂,施工9个孔,一类孔仅4个,报废进尺163m。应用螺杆钻受控定向钻探技术施工后,全部钻孔达到一类孔要求,并挽救频临报废钻孔进尺825m,仅此一项节约14.8万元。  相似文献   

13.
南方地质条件有四方面的特点:碳酸盐岩区与特提斯域有关,具有良好的含油气前景;叠置在碳酸盐岩区上的南、北两大前陆盆地带,对古生界原型盆地烃源岩的演化、油气藏形成和保存起到重要作用;南方海相地层具有丰富的烃源岩;后期多旋回构造运动,使南方海相油气系统变得十分复杂。南方油气选区评价的关键是保存条件,在含油气系统中“保存单元”是优选勘探目标的重要依据。“九五”期间,一要主攻中、下扬子区,获重大突破;二要积极做好滇黔桂地区三个盆地(南盘江盆地、楚雄盆地、十万大山盆地)的预探;三要进一步搞好区域评价。  相似文献   

14.
宋继叶  秦明宽  蔡煜琦  王健菲  张煜晖  张晓  林双幸 《地质论评》2024,70(3):2024030016-2024030016
能源安全(尤其是核资源)的重要性在当今更为彰显,掌握世界主要铀资源和产铀国的勘查开发现状与投资环境,对我国天然铀企业进行海外铀资源勘查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最新数据分析认为:纳米比亚铀资源丰富,主要勘查开发铀矿类型为侵入岩型和表生型;2010—2022年,纳米比亚天然铀产量整体不断增加,增幅度达到72%;铀资源勘查开发的进展主要体现在资源量新增、找矿空间拓展、潜在类型的发现以及部分暂停矿山重启等。纳米比亚总体上是开展铀资源勘查开发投资环境较优的国家,建议未来以我国现有企业控股矿山为中心,逐步辐射其周围地区乃至纳米比亚全境,分“三个层次”、采用“三种模式”进行纳米比亚铀资源勘查开发。  相似文献   

15.
靳松  易继宁 《地质论评》2016,62(S1):109-110
勘查实施方案制度最早出台于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国务院第240)中明确将“勘查实施方案及其附件”列入探矿权人申请探矿权时的要件。2009年,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规范探矿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200号)中,要求探矿权人需要按照勘查实施方案进行勘查施工。此外,也首次明确要求了省级以上登记管理机关应组织专家对探矿权申请人提交勘查实施方案进行审查。由于没有方案编制和审查的明确且统一的要求,部分省份出现标准不一、粗制滥造、随意而为、内容虚假等问题。这为一些地区找矿秩序的混乱埋下了伏笔,同时也使勘查实施方案制度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6.
杨凤山  徐燕 《城市地质》2015,(Z2):127-130
利用氡气测量方法对礼贤断裂的位置进行勘查,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圈定氡气浓度的异常区,从而作为判定礼贤断裂位置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热液铀矿床稀土元素的研究,发现岩浆热液矿床、变质热液矿床及地下水热液矿床中铀的矿化作用,伴随有稀土元素,特别是重稀土元素的富集现象,主要是二者的迁移形式相同,富集条件类似。铀主要以碳酸铀酰络合物的形式迁移,CO_2是主要成分。迁移形式相同的铀、重稀土元素在合适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因络合物分解而共同沉淀富集,故重稀土的富集现象是热液铀成矿良好的指示。  相似文献   

18.
李能强 《湖南地质》1992,11(3):234-238
老鸦巢金矿床原是一个铅锌老矿山,经研究发现在贫铅锌贡铁矿矿体中伴生自然金构成独立金矿床。勘探金矿时利用已有坑道,配合坑内水平钻探。为选取合理钻探口径,在已有穿脉进行采样模拟试验,结果表明7×3cm刻槽样与φ75钻进的岩矿心样相当,从而采用φ75坑内水平钻代替坑探圈定矿体,加快勘查周期,节约了费用。通过网度试验表明,40×25m网度求取C级储量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9.
陈刚 《湖南地质》1994,13(3):163-168
沟系地球化学测量是一种新的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在湖南安源分散流异常检查中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新发现以Ag为主的综合异常,经详查含银最高达40g/t,具有较好的找银前景.  相似文献   

20.
王京  牛丽贤  苏永津 《地质论评》2016,62(S1):15-18
1999年以来,我国在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评价方面,先后开展了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青藏专项、新疆358专项、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地质调查评价专项(2013~2020年)、整装勘查等工作。中央财政和省级地方财政在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投入上逐年增加。这些工程的实施和勘查投入的大幅增加,使得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大幅提高,铜矿勘查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和评价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型或特大型矿产地。本文对我国主要有色金属矿产在过去14年的找矿成果的系统梳理与找矿成果分析,期望为我国今后对主要有色金属的勘查工作的科学部署和实现进一步的找矿突破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