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一位单枪匹马的小天文爱好者 ,今年 1 8岁。以前 ,重要天象来临总使我十分兴奋但又不知所措 ,因为我没有好的观天指导 ,1 994年彗木相撞之后这种感觉越发明显了。 1 998年 ,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宝坻一中之后我认识了《天文爱好者》 ,在图书馆老师的热心帮助下 ,我借阅了 1 997年合订本 ,从此眼界大开 ,对天文的兴趣也越发浓厚了 ,一幅幅精采的天文照片吸引着了我。我更爱天文观测了。于是每到睛夜我便拿好星图找星星 ,认星座。现在 ,我可毫不费力的认出 30几个星座 ,找出几十颗亮星。对天文的爱好并没有影响我的学习 ,我还在学生会也担当…  相似文献   

2.
算起来,我接触天文也有10多年了,可一直没有尝试过天文摄影。在我眼里 摄影(更别说天文摄影了)是一个奢侈的爱好,总觉得复杂的摄影技巧不是我这种到20多岁都还没摸过相机的人玩得转的,昂贵的摄影器材也不是我这样的工薪一族玩得起的。想是这么想,但这次好不容易有机会到新疆伊吾观测日全食,无论如何也得给自己留下点回忆。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现代天文爱好者,如果还没上网,就有点落伍了。本人由于做单位网管这一便利条件,1998年就有幸成为上网天文爱好者的一员了。如今,家中也有了上网条件,算得上一个爱好天文的小网虫了。作为开展寻彗观测多年的爱好者,过去一直为彗星信息的缺乏而苦恼。上了网以后可真是方便,不但能看到很及时的消息,还能与很多同行交流。我在网上到世界各地漫游,搜集了大量彗星方面的信息,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4.
《天文爱好者》2009,(3):83-83
我是一名因公致残退休人员,轮椅上的天文爱好者。由于不能独立行动,全凭他人照料。生活难度很大,一言难尽。而《天爱》杂志及天文爱好却成为了我的生活及生命支柱之一。在诸多杂志涨价后,我便放弃不再订阅,而《天爱》杂志却是我惟一保留的刊物。  相似文献   

5.
小时候,我暑假常去乡下,那里空气清新,没有灯光干扰,一到夜里就繁星满天,引起我对天空的幻想。从此,我便对天文感兴趣了。 上小学时,我经常晚上出来看星星。那时,我没有星图,更不知天上星星叫什么名字,但我常描星,一天天观测,我发现星星东升西落,每天都提前一点升起。  相似文献   

6.
三十年情缘     
我与《天文爱好者》相知有近30年的历史了。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我还是一名建筑工人,当时家里订了三种杂志,《无线电》、《科学普及》和《地理知识》,其中第一种我是从来不看的,另两种会翻翻,闲来无事时,会把看来的天上地下的故事讲给师傅们听。记得那时不少工人师傅都喜欢听我神侃。恢复高考第一年,我考上了大学,选的就是地理专业,但没想到的是,从此我与天文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大学里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就是基础天文,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认识《天文爱好者》。大学毕业后,我在学校里教书,课余时间,带着一些爱好天文的学生做观测活动,自然就订起了《天文爱好者》,而且这本杂志成了我最完整的"收藏"。20多年来,几次搬家,调动工作,家中的藏书一再精简,但《天文爱好者》一本也没舍得扔。 20多年来,《天文爱好名》已经不仅是我与人神侃的材料,她还带我步入了业余天文爱好者的行列。  相似文献   

7.
我与日食观测廖尚军我们终于盼到了1995年10月24日那一天。由于那天我们这里天气转阴,因而没有观测到这次日偏食。这实在是令我和同学们失望了,因为在这之前我们曾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虽然我没有观测到这次日食,但是日食却与我对天文的爱好有着密切的关系。那...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和不断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这些新的途径获取知识与信息。各种天文软件的出现给热爱天文的朋友开拓了一片崭新的空间。天文软件可使我们的计算机成为一座知识丰富的天文馆 ,让我们坐在电脑前便可看到实时的星空、上下几千年的各种天象、了解各类天体的信息 ;还可通过这些软件控制望远镜或CCD相机进行天文观测。平时 ,我有收集天文软件的习惯。不经意之中 ,藏品已有数十件之多。前些时候 ,一位同好朋友姜晓军提议让我把这些软件整理整理 ,与朋友们共享。感觉这主意不错 ,我便利用工作之余把它们浏览了一遍 ,从中…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普通的交通干部,从小便对浩翰的宇宙深感兴趣,高一时订阅了《天文爱好者》杂志,从此它便成为了我的朋友,在它的滋养下,我走上了真正的爱好者之路。从《天文爱好者》杂志上我了解到了太阳系九大行星的基本情况,及关于彗星、小行星的观测办法,使我深受其益,...  相似文献   

10.
太阳从诞生至今已走过大约46亿年漫长的岁月,今天还是精神焕发地照耀着我们,哺育着地球上万物的生长。没有太阳,就没有地球上的万物生灵。今年是〈天文爱好者〉杂志诞生50周年,在50年的风风雨雨中,《天文爱好者》杂志茁壮成长,拥有了成千上万的天文爱好者读者群,也可以说《天文爱好者》杂志也是一束明媚的“阳光”,在她的哺育下,众多天文爱好者从中汲取着天文的营养,幻想着浩瀚的宇宙,从而激励着他们学习知识的动力与对未来的憧憬,这就是《天文爱好者》的魅力和科普的魅力。我期盼着《天文爱好者》像普照万物的太阳一样,朝气蓬勃地走向未来,“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永远陪伴着天文爱好者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1.
自从《天文奥赛指南》出刊后,本着对数学的爱好以及对天文的探索,我如饥似渴的阅读着,并且从中受益匪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天文探索的深入,而且是数学、物理等的全面提升,这让我在天文之旅中更加有冲劲!在此对天爱杂志社将奥赛题目集结出版的行为致敬!  相似文献   

12.
引子 人生易老,转瞬八旬;回顾过去,感触颇深。一生虽有坎坷曲折,爱好天文一直未泯。趁记忆力尚可,写出过去经历。自己从对天文好奇、感兴趣、做天文科普、入门到成为专业天文工作者;以及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体会、设想等。可能对其他天文爱好者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准备这一期专辑的工作中,我承担了三百期杂志封面的扫描输入。尽管事情本身似乎很枯燥,但对于我却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这是我与这本曾经启蒙我天文爱好的良师益友的又一次亲密接触。在整理三百期的过程中,我看到了杂志从简陋到精致的发展历程,她前进的每一步都深深震撼着我,不仅如此,工作中我还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小事情:杂志从上世纪50年代创刊以来,价格几经变化。最初的8年中一直都是0.15元,1978年复刊后经过短暂的0.17元后,在八十年代中从0.2元调整到0.6元,而到了九十年代则从0.9元发展到了今天的6.3元。将近五十年中价格变化了四十多倍,而且八十年代以来的这后一半时间中,价格变化最大。定价的变化,虽然仅仅是《天文爱好者》杂志发展中的一个小小的侧面,但我想这无疑也是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后,实现经济腾飞的一个真实写照吧。今后的《天文爱好者》杂志一定会紧紧跟随社会发展的步伐,成为科教兴国的先锋。  相似文献   

14.
记得五六岁时,我就迷上了天文,那些镶嵌在天幕上的点点繁星,伴我度过了个又一个快乐的夜晚。那时,我能接触到的只是一本《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和几本过期的《天文爱好者》杂志,还有一架小口径的天文望远镜,我对天文的所有认知,除了家人的介绍,其余全来自于上面的书刊。1997年3月8日,我和爸爸偶然看到了日偏食,更激发了我对天文知识的探求。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中我度过了初小三年,也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天文爱好者。这时,家里的墙上已没有一块干净的地方了——画满了星系、星云图案。三年级以后,课本上虽然也有些天文方面的知识,但对我来说太简单了,  相似文献   

15.
在华南农业大学有橄榄球、观赏鱼、汽车等数不清的协会,可就是没有天文协会。我在社团招新的时候就觉得很失望。因为我在高中(广东省实验中学)建立过天文协会,所以就有了自己成立华农天文协会的想法。但仅有我一个人显然孤掌难鸣,加上课程又紧,一直没有行动。一天我在图书馆的天文书架旁,见到两个男生(工程学院)在找天文书籍。我主动问他们有没有兴趣搞一个天文协会,他们立刻表示了赞同。我们找到各自班里有共同爱好的同学,于是一支十几人的天文协会筹建队伍就这样诞生了。后来在写可行性报告时,我们得知还有另外一支队伍在筹建天协,于是我们合并了,人数达40多人!  相似文献   

16.
我学校为了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天文知识,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在学生科普教育中,比较早的开展了天文普及活动。从八十年代初到现在,学校没有间断过天文选修课的设立。在初中、高中都开设了天文选修,高中的学生还自己成立了天文社团。这样课内课外相结合,为喜爱天文的学生提供了个性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有趣的天文书闵乃世爱好者重视的是兴趣,没有兴趣就爱好不了。因此天文爱好者所留意的书籍往往有其独特的兴趣性,有这样几种天文书,相信会让大家感兴趣的。一、活动立体书活动立体书的外形同普通的书籍并无两样,但是把它翻开时,书页中就会立起或跳出一些立体的形象和...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个老年天文爱好者,由于身居大城市,晚上各种灯光对天文摄影影响很大,加上我住的楼顶是不让上人的,所以,根本就无法观察星空,幸好,我家的阳台是朝东的,这对于观察月球是十分有利的。于是我就学着从纸上读天文,到动手观察和摄影。这是我多年来默默地得益于《...  相似文献   

19.
时不时地会有天文爱好者来问我问题,经常把我问得很汗颜。因为他(她)所关心的往往是有关天文望远镜的问题。而我,倒是有一架望远镜,但印象中只用过一次,之后就摆在书架顶上,再也没有用过。对望远镜实在是没什么研究;更准确地讲,应该是没多少了解。这会让很多人感到奇怪:作为一名天文爱好者,你怎么会不关心望远镜呢?  相似文献   

20.
天文学是一门以观测为基础的科学。古时候,人们仅凭肉眼观察星空和天体。17世纪初期发明了天文望远镜,但是还没有摄影术,人们用笔和纸把观察到的天象记录下来。19世纪中叶,摄影术发明以后,很快就被应用到天文观测中,成为天文观测的重要手段之一。100多年以来,摄影术不仅帮助天文学家获得了许多新的发现,推动了天文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而且还给人们留下了大量的集科学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天文图片,成为天文学历史中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我们给读者推出这个新栏目,是要从那如汪洋大海般浩繁的天文图片中选出一些精品介绍给大家。这一幅幅精品图片,就好比是宇宙天体向我们敞开的一扇扇小小窗口。透过这一扇扇小窗口,我们能够窥视到宇宙天体的许多奥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