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8世纪下半叶,在英国蓬勃发展的太阳系仪飘洋过海,来到美国。在美国独立战争中诞生的里滕豪斯太阳系仪。至今在美国的两所顶尖级的大学校园中仍然可以看到。诞生于18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荷兰北方的居室中的太阳系模型,将行星仪发展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2.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最熟悉的家族要属太阳系了。太阳系位于银河的一条旋臂上,由恒星太阳和八颗大行星、矮行星、以及行星的卫星、小行星、彗星以及各种星际物质组成。而他周围的诸多天体,在引力的作用下,也围绕着太阳做周期运行,自1959年以来,人们就陆续通过空间探测来研究太阳系。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太阳系的诞生,构成、运动及变化,近距离接触与地球同生共息的伙伴,看清他们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3.
问天 《天文爱好者》2014,(12):46-52
小行星与慧星研究 小行星和彗星是45亿年前太阳系形成时遗留的原始残骸,包含着太阳系早期的物理和化学信息,对研究太阳系起源和行星系统形成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同时精密确定其轨道动力学演化又是目前空间环境和地球安全方面的重要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4.
天文百科大全 美国原版引进中文翻译解说 ,色彩绚丽 ,画面精美 ,为您打开神秘探索宇宙的梦幻奇观。本光碟全套共 5片 ,每片播映约 5 0分钟 ,全套售价5 0元 ,邮购价 6 5元。本刊编辑部正为读者办理邮购 ,需者请尽快汇款。第一集 浩翰的宇宙本节目将带你进入神秘的天际 ,了解太阳系的诞生 ,水星、金星、地球、月亮等天体的形成 ,告诉你太阳的磁极、温度的高低对地球的影响 ,以及在整个太阳系中的巨大作用。第二集 隐秘的星球本节目简略介绍 ,银河系诞生、成长、死亡的过程 ,太空望远镜的构造及其探测功能、观察结果 ,以及整个星球诞生的源…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天象仪涵盖了天球仪和行星仪(即太阳系仪)两类古天文仪器的功能。一般的天象仪和天文馆的研究学者都认为天球仪和行星仪发展到20世纪初,结合在一起,就是现代的天象仪。因此,他们把天球仪和行星仪的诞生和发展,视为天象仪的史前史。这部分历史与古天文仪器史重合,可读性、知识性都很强,从这一期开始笔者拟以图说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天球仪和行星仪,并阐述这些宇宙模型与现代天象仪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6.
太阳的体温温暖了我们的蓝色星球,使这里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然而,太阳各类活动所波及的范围远远超过八颗行星所占据的空间,在其他同样被我们称作家园的区域,又有什么悲欢离合在上演呢?当越来越多的探测器被送入太空,人类对于“我们从何而来”和“行星是如何诞生演化的”,这些问题,有了越来越深刻的了解。但即使掌握了最先进的知识,广袤的太阳系中仍蕴藏着无数难以企及的秘密。什么是太阳系中最深邃的谜团?让我们来看看太阳系留给我们的十个谜题。  相似文献   

7.
2010年6月13日,在太空飞行了7年之久的日本“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克服了艰难险阻返回地球。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在月球以外的天体着陆并回归地球的航天器,有望为揭晓太阳系的诞生之谜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8.
火星是与地球相邻的一颗岩石行星。按照我们目前对太阳系形成过程的理解,火星的诞生比地球稍早,形成于地球轨道之外。直觉看来,同为岩石行星,从同一个行星盘中相距不远先后诞生,火星的化学构成似乎“理应”与地球相差不远。那么,这样的设想在多大程度上与事实相近呢?这就是行星科学家们需要找出的答案。  相似文献   

9.
《天文爱好者》2008,(6):42-42
对脆弱的地球,宇宙似乎总是要给它制造些麻烦。天文学家们已经认识到太阳系运行轨道变化可能给地球带来的灾害了,太阳系在围绕银心做圆周运动,大约2.5亿年转一圈。当太阳上升并且穿过银道面时,来自银河系内的辐射和宇宙线对我们的威胁可能会增加。而最新研究发的种子在银河系中的迁徙和散播。  相似文献   

10.
彗星是太阳系的一种奇特天体。在太阳辐射和太阳风作用下,彗星发生一系列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表现为外貌形态(彗发、彗尾)、亮度、光谱及运动特性等多种变化。彗星研究是天文学和空间科学的重要课题,对于了解太阳系起源、有机分子仍至生命起源、太阳风及等离子体过程都有重要意义。 著名的哈雷彗星将在1985—86年再次回归到内太阳系。它有多种彗星现象,从地面到近地空间及空间会合的各种观测及样品分析,预料会取得彗星研究的新进展。本文先概述国际哈雷彗星联测(IHW)的计划;然后,评述彗星研究的一些进展,包括:(1)彗星的化学组成和化学过程;(2)尘埃彗尾和颗粒;(3)等离子体彗尾;(4)彗发;(5)彗星的亮度、爆发和分裂;(6)彗核的蒸发、寿命及非引力效应;(7)彗核,其中也包括我国的彗星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1.
已知的环绕其他恒星运行的近100颗行星与太阳系里的行星截然不同。但一些研究证实这些遥远的行星系统和太阳系之间有一个意外的近似之处。像太阳一样,那些带有行星的恒星所含的金属元素(比氦重的元素)比整个星族要丰富得多。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指出太阳绕太阳系质心的角动量变率与黑子数年均值紧密相关 ;在 1 90 0 1 980年 (Zurich黑子数系统较稳定 ) ,当迟滞时间~ 2年 ,相关系数高达 0 .81 ,线性相关置信水平远高于 99.9% .并指出按太阳的回磁效应 ,可由太阳绕太阳系质心运动确定太阳基本磁偶极矩 ;它是太阳磁场演变 (太阳总体活动 )在太阳系内的起因之关键纽带 .推测太阳内大部分物质的自转速度应该非常小 ;直接观测的较差自转 ,仅是表层现象 .本文叙述的基本理论 ,在对地球和其它行星乃至各种旋转天体或星系的磁性进行分析时 ,亦应有效  相似文献   

13.
有认说是天文学的历史等同于视野扩张的历史。随着理论和技术的进步,人们所认识到的宇宙范围也日益增大。不论是认识到恒星位于太阳系之外,还是确定旋涡“星云”作为银河系之外独立系统的属性。又或者是直窥百亿光年之外宇宙诞生初期的星系,其中的一大关键都在于距离的测量。  相似文献   

14.
我们所在的太阳系,是银河系中一个典型的行星系。它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八颗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有至少167颗已知的卫星;一些矮行星(包括类冥天体):还有大量的、难以计数的太阳系小天体。太阳拥有太阳系内已知质量的99.86%,并以引力主宰着太阳系;木星和土星是太阳系内最大的两颗行星,它们占了剩余质量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月亮趣谈     
《天文爱好者》2008,(12):88-89
月球是怎样来的? 很多学者认为,月球是由大碰撞而来的。在太阳系演化初期,原始太阳附近的星际空间形成大量的物质环,在地球轨道上开始形成原始地球,在附近也形成了一个类似火星大小的天体。  相似文献   

16.
冯磊 《天文学报》2021,62(3):28
提出了关于地球生命起源的新模型---星云中继假说, 它是宇宙胚种论的修改版本. 在这个模型中, 作为宇宙``种子''的原始生命起源于太阳系的前身恒星系统中的生物化学过程, 并且在前身恒星死亡后充满整个原太阳星云. 地球生命的起源可以分为3个阶段: 太阳前身恒星的原始生命起源, 原太阳星云时期和太阳系形成与地球生命时期. 这个模型最主要的推论是原始生命(或其后裔)以及它们的化石存在于太阳系内各种天体之中.  相似文献   

17.
李培俊  周济林 《天文学报》2006,47(4):394-401
介绍了N体模拟的Hermite算法,并利用该算法研究了不同质量行星在小行星主带上轨道的演化情况.采用的演化模型是太阳系N体模型(N=7),即把水星、金星、地球的质量加到太阳上,忽略冥王星,同时在小行星主带附近增加一个假想行星,系统演化时间为1亿年.数值模拟显示能够稳定存在于小行星主带上的单个天体的质量上限其量级为10~(25)kg.模拟同时还显示在某些情况下,假想行星与木星之间的低阶共振可以增强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关于地球生命起源的新模型—星云中继假说,它是宇宙胚种论的修改版本.在这个模型中,作为宇宙"种子"的原始生命起源于太阳系的前身恒星系统中的生物化学过程,并且在前身恒星死亡后充满整个原太阳星云.地球生命的起源可以分为3个阶段:太阳前身恒星的原始生命起源,原太阳星云时期和太阳系形成与地球生命时期.这个模型最主要的推论是原始生命(或其后裔)以及它们的化石存在于太阳系内各种天体之中.  相似文献   

19.
太阳系是由太阳和绕它公转的地球等行星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一颗普通恒星。在太阳系之外,是否还存在环绕其它恒星转动的行星系统?是否还有存在生命乃至高度文明的行星世界呢?这是我们人类很早就思考探索的问题。本文不拟介绍地外文明探索(SETI)的问题,而谈谈近年来搜寻太阳系之外的行星的进展情况。恒星和行星是两类在性质上截然不同的天体。恒星的质量一般为太阳质量的百分之四到一百多倍,太阳属于恒  相似文献   

20.
太阳系外行星探测方法及统计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阳系外行星的探测和研究在过去十几年取得了重大进展,仅2007年就发现62颗太阳系外行星,随着行星物理学、天体生物学等学科的兴起,必将掀起对太阳系外行星研究的一次浪潮.简要回顾了太阳系外行星研究的发展历史,介绍了探测太阳系外行星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并对方法本身的特点展开分析论述,列出了各种方法应用的最新进展.对已发现的270多颗太阳系外行星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一些预见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