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简说汉代畴人与历法天仪故事里,于本文中篇,将向大家聊一下汉代中、后期两部著名的历法《太初历》与《三统历》。以及其历法主编落下闳与刘歆等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完成了两项重大改革,一件是废除了沿袭几千年的君主政体,改用共和政体;另一件是废除了行用几千年的“阴阳历”(旧历)历法,改用国际通行的阳历。君主制和旧历在中国都是根深蒂固,在它们还能勉强适应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推翻它们是骇人听闻难以想象的,只有到达时代潮流推动它们非改不可的时候,才得以实现。我曾蒐辑到辛亥前争论改历一批史料,于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的次年(即1962年),写出  相似文献   

3.
沈括预定十二气历时是先进的历法。但他无法预知未来社会发展的详情,其历法不适宜作现代民用历,早在本世纪一十年代和二十年代就有过讨论,文中引用两条史料和一段回忆说明。今天重提这种历法不适宜作民用历,其窒碍难行之处主要在于:各月日数、各季日数均不能固定,从而不能满足统计等各方面的社会需要。 附带指出,太平天国的革命政权应该肯定,但所制定的天历不能称为十二气历;回归年长度的用数误差大得惊人。因此天历则应否定。  相似文献   

4.
傣族历法是自成体系的阴阳合历,其中的干支纪日纪年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与汉族历法有渊源关系,既保留有古汉语的读音,又继承着称为“母子”的习惯,对其由来,以往的一些讨论并未得到圆满的解释,本文从迁徙的角度提出,傣族历法中的干支等内容,是其先民从中原迁徙而带入今云南傣族地区。  相似文献   

5.
傣族历法是自成体系的阴阳合历, 其中的干支纪日纪年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并与汉族历法有渊源关系, 既保留有古汉语的读音, 又继承着称为“母子”的习惯。对其由来, 以往的一些讨论并未得到圆满的解释, 本文从迁徙史的角度提出, 傣族历法中的干支等内容, 是其先民从中原迁徙而带入今云南傣族地区。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古代历法中推求合朔和朔日夜半时的太阳位置算法。这些历法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按日月为平运动,考虑了月亮的不均匀运动和考虑了日、月的不均匀运动来计算太阳位置。合朔等时刻的太阳位置在《皇极历》之前推求的一直是赤道位置,自此部历法开始推求的是黄道位置,这是一个重要的进步。古代历法日月运动不均匀的改正主要是考虑了由椭圆运动引起的中心差。在探讨太阳运动的不均匀改正时,主要讨论了《皇极历》、《大衍历》和《会元历》,宋代的《会元历》不论在总体上或细节上都大大超过了《皇极历》和《大衍历》。  相似文献   

7.
《乾象历》从吴大帝黄武二年开始行用至吴亡。是三国魏晋时代的重要历法之一,现分为:(一)《乾象历》之产生、(二)古历治历的要求、(三)《乾象历》的数据、(四)《乾象历》的创新(甲)月行迟、疾(乙)月行三道、(丙)日、月食的界限、(丁)定朔(五)《乾象历》的五星法,(六)其他等六个方面以近代天文学的原理来阐明评述该历法。  相似文献   

8.
布朗族使用傣历(祖葛历),以月份结合物候变化指导生产,生活中使用7d(天)为1轮的纪日制度,并将7个日名赋予不同寓意。这种状况可能距今只有200余年的历史,在此以前的历法,由于没有文字记录而被完全淡忘了,但从其先民的崖画和口头流传的传说中,有阴阳并重、同时崇拜太阳和月亮的内容看,是处于阴阳合历初期的“物候历”,其内容应与佤族(清朝时分化)的阴阳历相似。  相似文献   

9.
一星漫三国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而天历测星畴人,则飘落各方,为所栖身之国提供推行天文律历之术。蜀国使用后汉四分历:魏国早期也使用此历,后改用景初历:吴国使用乾象历(上次聊六介绍的刘洪那部优秀的历法《乾象历》,在东汉末期的时代并没有被采用,竟被冷遇了四十多年后才在三国时期的东吴得以颁行)。  相似文献   

10.
布朗族使用傣历(祖葛历),以月份结合物候变化指导生产,生活中使用7d(天)为1轮的纪日制度,并将7个日名赋予不同寓意。这种状况可能距今只有200余年的历史,在此以前的历法,由于没有文字记录而被完全淡忘了,但从其先民的崖画和口头流传的传说中,有阴阳并重、同时崇拜太阳和月亮的内容看,是处于阴阳合历初期的“物候历”,其内容应与佤族(清朝时分化)的阴阳历相似。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历法,《尚书尧典》中云:"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它是指用日、月、星等天文现象来描述、认识时间。在古代天文学中,中国传统天文主要做的就是历法,历经朝代更迭,共制定了102部历法。清朝最后颁行的历法名为《时宪历》,从字义上看就是以时为法,可见历法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重要。  相似文献   

12.
哈尼族原始的历法,是将一年分成10个月、每个月固定为36天,另外5-6天余日用于过新年,简称十月历。在受到汉族的农历影响,接受了一年分成12个月的概念后,十月历与十二月历被混淆在一起,出现了有月份重叠的现象,即在生活中,注重以十二生肖纪日,以物候指导生产,纪月相当模糊,相差几天也无所谓的局面。据哈尼族的神话传说和云南绿春县的白氏家谱分析,哈尼族从使用十月历转向接受十二月历的概念,约开始于公元14世  相似文献   

13.
阿昌族有独立的语言而没有文字,是否有传统的天文内容,过去还未有人进行发掘。我们首次从实地调查的结果得知,阿昌人中流传的对宇宙的解释,属于天文学发展初期的认识。大约从明朝改用农历后,还保留有4个传统节日和部分原始信仰。从六月火把节和十月会街节推断,其原用历法是将一年分成10个月的“十月太阳历”,两个节日是源于“十月历”的冬夏两次过新年。崇拜太阳而不崇拜月亮可作为旁证。  相似文献   

14.
根据明末邢云路所撰《戊申立春考证》,通过历法推步结果与实测数据的比验,详细考察了邢氏确定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立春节气时刻的推演过程.分析了邢氏观测误差约2°的原因.完整给出依《授时历》和《大统历》推步该年的气朔结果,两者仅立春异日.且邢氏实测所得立春时刻=14.912333 d和年长=365.2421 90 d与《授时历》的符合率远优于《大统历》.古代的节气测算方法并不精确,为褒《授时历》贬《大统历》,邢氏有隐匿数据和修改数据之嫌,但实测年长史上最佳亦不排除巧合.给出邢氏为使历法推步结果与实测密合可能所做的数据调整方案,包括历数及观测数据的修改.  相似文献   

15.
哈尼族原始的历法,是将一年分成10个月、每个月固定为36天,另外5~6天余日用于过新年,简称十月历。在受到汉族的农历影响、接受了一年分成12个月的概念后,十月历与十二月历被混淆在一起,出现了有月份重叠的现象,即在生活中,注重以十二生肖纪日,以物候指导生产,纪月相当模糊,相差几天也无所谓的局面。 据哈尼族的神话传说和云南绿春县的白氏家谱分析,哈尼族从使用十月历转向接受十二月历的概念,约开始于公元14世纪,而后逐渐扩展开来,十月历渐渐被淡忘。但是,转向完全使用农历,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直至1950年还没有完成这一转变过程,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极端缓慢,交通困难,很少与外部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6.
在前文《天历初识·聊四》中粗浅地言及了星纪与太岁躔步的十二辰次之运、行历示时对应的天干、地支等话题。在我国天文历法古籍中,星象之运和所对应的天干、地支又与五音十二律互相联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最早的观象台发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山西襄汾县陶寺镇附近发掘出距今约4000年的最早观象台兼祭祀台遗址,它是由观测点、夯土柱和柱间狭缝组成,用于观测日出方位变化,确定回归年长度来制订历法。模拟观测结果表明,位于东南和东北的二狭缝可准确测定冬至和夏至日期,而此二狭缝之间有10个土柱,应象征着视太阳向北和向南每位移一个土柱为一个节气。由此推之,帝尧时的历法特征是将一岁分成20个节气的阳历,上古时的阴阳五行历即十月太阳历是源于它奠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历书是历法的民用本.考察了明嘉靖六年(1527年)<大统历>历书,根据历书所颁朔日和节气时刻,以及先期恢复的<授时历>和<大统历>推步术,并利用现代天文历算结果,可考校得出:(1)历书所载朔日和节气日期、时刻确由<大统历>推得;(2)<大统历>与<授时历>推步结果存在差异,推朔平均差33.35 min或34.93 min,推气平均差86.40 min,且两者均有差1日现象;(3)<大统历>与现代推算合朔时刻的平均误差为24.50 min或44.03 min,与现代推算节气时刻的差平均为1.25 d,若扣除太阳中心差则节气推步的误差将减少到86.40 min.  相似文献   

19.
宣明历是唐代行用最长的优秀历法。它关于日月运动、交食的认识和计算方法比大衍历有进步,本文对它的定朔计算精度及现存的敦煌宣明历书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初的历法改革热潮吴守贤民法改革简述历法在本质上是对地球公转、自转和月亮公转三种运动周期的协调,因此它的基础是天文学的研究。但是,自从1895年纽康建立了“太阳运动表”,卫923年布朗建立了“月亮运动表”以后,这个问题在天文学范畴内已经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