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采用景泰县典型荒漠绿洲2006—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材料,运用景观生态学中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有关结构数量分析的方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分异进行定量分析,结合该区种植结构调整对土地生产力、经济的影响的实地调查,对绿洲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6—2008年研究区景观异质性下降,景观组分趋向不均匀分布,优势斑块对景观的控制作用在增强,斑块趋向异质化,绿洲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2.
绿洲可持续性评价——以张掖绿洲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随着绿洲经验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使得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持续扩大,再加上掠夺式经营和不合理开发,导致了绿洲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对绿洲的可持续性构成了威胁。本文以张掖绿洲为例,从资源承载力和“三生”指标分析其可持续性,从而提出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克拉玛依新垦绿洲内部光、热、水、土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极为恶劣,存在干旱、风沙和盐碱等生态问题,严重阻碍着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通过建立有效的防护林体系来改善种植区生态环境,以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结合野外实地调查资料,对研究区内绿洲防护林林带特征和现有防护林的防风效能、气温、相对湿度等小气候等指标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表明:背风面随着距林带距离的增加,其防风效能呈现递减的趋势,随着防护林的生长,其防风效果也随之提高;在背风面垂直方向上自上而下防风效能呈现递增的趋势,林带有叶期的防风效果明显优于无叶期。林带较之荒漠区具有一定程度的降温增湿作用,同时林带对于防护林内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的调节作用也很显著。  相似文献   

4.
干旱区新垦绿洲人工防护林土壤物理特性及其生态意义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结合灌溉量和树种特征,分析了新垦绿洲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3个不同树种人工防护林带下土壤容重、总孔隙度、饱和含水量和含水量变化。结果表明,各树种防护林带下土壤物理性质存在垂直变异,其中土壤容重基本呈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趋势,树种种类对土壤容重的影响不大;饱和含水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基本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树种种类对土壤饱和含水量影响不大;土壤总孔隙度在不同土层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俄罗斯杨和胡杨林带下土壤含水量均呈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在灌溉量相等且灌溉后经过相同时间的条件下,不同树种林带下在同一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存在差异,而在同一树种林带下,灌溉量大小对土壤含水量有影响。从改良土壤结构的角度来说,在选择构建绿洲防护林体系树种时,俄罗斯杨、榆树、胡杨林这3个树种具有同样的优势;从节约用水的角度来说,在防护林树种选择中胡杨比俄罗斯杨的优势大。  相似文献   

5.
马彦琳 《干旱区地理》2000,23(3):252-258
构建五套可以反映和评价干旱区绿洲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态势的评价指标体系,客观反映、适时监测及预测干旱区绿洲SARD态势,为区域宏观决策提供依据,是干旱区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的难点之一。本文以新疆吐鲁番绿洲为例,构建干旱区绿洲SARD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是吐鲁番地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均为弱可持续状态,并指出其制约因素和潜力。  相似文献   

6.
干旱区绿洲型城市土地持续利用评价:以奎屯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洲是干旱区城市发展的主要空间。干旱区绿洲城市土地的高效集约化利用不仅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同时是实现绿洲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从城市用地经济效益水平、城市用地规模合理性、城市内部用地合理性、城市土地生态系统以及城市对绿洲生态环境的影响五个方面,选择26个因素作为参评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模糊隶属函数及线性加权函数建立干旱区绿洲型城市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数学模型。以奎屯市为例,对评价指标体系数学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可持续利用具体对策,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绿洲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张掖市绿洲为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绿洲属于生态环境的极度脆弱区,同时绿洲生态系统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自然与人文的诸多组元,因此定量评价其质量优劣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也存在一定难度。在对我国西北内陆区域绿洲生态系统的性质和特点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整体性、实用性、稳定性、地域性、独立性原则,依据绿洲系统的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适用于绿洲这一特殊景观类型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绿洲生态环境实际状况,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和分级量化标准。在此基础上,以张掖市绿洲为例,对绿洲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做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8.
李森  颜长珍 《中国沙漠》2023,(3):230-242
生产兼具绿洲独特性和结构特点的绿洲专题数据是目前绿洲学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基础性问题。以河西内陆河流域为研究区,在构建绿洲生态系统的二级分类体系基础上,结合ChinaCover数据和Landsat NDVI影像,利用面向对象随机森林分类和叠加分析方法,完成1975—2020年7期河西内陆河流域绿洲土地结构数据的制图。结果表明:(1)基于ChinaCover数据集的绿洲结构数据制图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生产出绿洲专题数据;(2)绿洲生态系统一级类型总体精度为96.17%,二级类型精度为82.64%~92.99%,制图精度明显高于现有土地覆被产品;(3)2020年河西内陆河流域绿洲占研究区比例为8.97%,一级类型以人工绿洲为主,二级类型以耕地和草地为主;(4)近45年河西内陆河流域人工绿洲呈持续扩张趋势,荒漠-绿洲过渡带呈萎缩趋势,自然绿洲呈先萎缩后扩张趋势;人工绿洲的扩张主要是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增加,而过渡带和自然绿洲的萎缩主要是草地减少。  相似文献   

9.
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持下,对干旱区典型人工绿洲-北屯绿洲1989和2005年两期遥感影像进行了处理,分析了绿洲16年来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通过野外调查、实验室分析及"时-空替代法"等方法,对人工绿洲生态系统中的土壤和植被对LUCC的响应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北屯绿洲耕地和盐碱沼泽地面积不断增加,垦荒和撂荒成为土地利用变化的两个主要过程.(2)绿洲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养分和pH值的影响显著.(3)耕地的土壤盐分含量低于弃耕地和荒地.(4)随着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群落组成发生较大变化,优势种更替明显.  相似文献   

10.
运用模糊数学方法,以植物生长状况及固沙效果、土壤机械组成和土壤含水量3类指标对高台沙区现存的、定植20 a后的7种防风固沙林配置类型综合评判后,认为花棒+柠条锦鸡儿+梭梭(6 m×3 m)的隔带混交类型、梭梭+花棒(4.5 m×3 m)的隔带混交类型及柠条锦鸡儿(6 m×5 m)为生态健康,综合效益好,可以在高台沙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现代绿洲经济体系的理论框架与运作模式——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望兵 《地理学报》1998,53(B12):218-224
绿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在这个区域中,人与自然的矛盾最复杂,也最尖锐。针对绿洲区域的特殊性,本文以现代绿洲经济体系为主题,在尝试阐述其概念内涵和构筑原则的基础上,就现代绿洲农业、工业、城镇、照源和交通等的发展模式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考察了水资源作为一个限制性因子在绿洲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12.
绿洲型城镇体系的空间组织格局--以甘肃省酒泉地区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绿洲城镇体系表现出明显的地域个性。就酒泉地区而言,疏密相间、 反差极大的窨密度组织,“团块-轴各”的空间网络组织及松散的空间相互作用是绿洲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组织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绿洲土地利用评价──以张掖绿洲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洲特殊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其生态环境极为脆弱。随着绿洲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使得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持续扩大,而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却相对狭小,再加上掠夺式经营和不合理开发,导致了绿洲土地退化、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以张掖绿洲为例,分析评价土地承载力、草场载畜量和城镇土地利用等,并提出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董智  李红丽 《中国沙漠》2011,31(2):339-345
将乌兰布和沙漠绿洲分为绿洲生态经济核心区、绿洲-荒漠生态缓冲区和自然荒漠生态恢复区3个功能区,基于各功能区的地貌、植被、土壤及沙害特征与沙源,立足因地制宜规划、因害设防整治的设计思想,提出“流沙固阻带、封沙育草带、防风阻沙带、绿洲防护林网”四带一体的综合防治体系防御流沙入侵,采用工程、农艺等应急措施体系控制绿洲内土壤风蚀和零星流沙的危害,为人工绿洲沙害的综合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选择典型干旱区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区,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相关应用软件,在详实的野外实测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遥感数据支持下,应用空间插值、叠置分析、逐步回归、神经网络、层次分析等方法,建立评价模型,进行自然、生态、土地利用和综合适宜性评价,相应确定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适宜性等级、适宜度及其分布;提取三期遥感影像信息并进行分类,根据后备耕地资源利用/覆被类型的特征,构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安全性指数计算模型,加入水源保证条件限制,构建综合安全性评价模型,进行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综合安全性的时空分析;基于适宜性与安全性评价,进行叠置分析、综合性分级。研究表明: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综合性等级的区域分布呈现环状特征,适合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区域面积与禁止开发的区域面积数量相差十倍。最后提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举措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绿洲植被覆盖度遥感信息提取——以敦煌绿洲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号  屈建军  张克存 《中国沙漠》2015,35(2):493-498
以敦煌绿洲为研究区,利用Landsat TM遥感数据,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混合像元分解两种方法,提取了敦煌绿洲的植被覆盖度信息。在基于NDVI提取植被覆盖度时,选取了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 在混合像元分解过程中,对遥感影像进行波段反射率归一化处理和最小噪声变换(MNF),确定了3个类型端元:植被、不透水表面/土壤、水体/阴影; 最后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验证对比了两种提取方法的精度。结果表明:混合像元分解更能准确地提取敦煌地区植被覆盖度信息,其线性相关系数为0.8915,均方根误差为0.0882,而且提取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可以为敦煌植被状况监测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17.
县域自然资源评价体系及量化方法——以云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中国以往的自然资源评价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新提出的评价体系和量化方法进行介绍。包括县域评价对象、评价指标的4条确定原则和相应的3评价指标体系、均权和专家分法的可选择权重确定方式、均权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可选择方式、单一评价和综合评价的可选择方式、评价软件的主要步骤。对该软件的设计特点可概括为:良好的运行 平台,可视化编程,操作容易;数据库与图形库的有机结合;采用面向对象的DELPHI与MO结合的方式进行编程;系统管理、地图管理和资源评价三大模块及功能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8.
裴欢  覃志豪 《地理科学》2012,(4):506-510
基于吐鲁番绿洲SPOT遥感影像,利用决策树分类,对荒漠化信息进行提取,分析荒漠化演变、发展及转换特点。结果表明:吐鲁番荒漠化土地以风蚀、盐碱为主,且中度风蚀荒漠面积所占的比例最大。由于轻度风蚀荒漠化土地的开垦,荒漠化总面积1986~2004年减少9.77%,但部分轻度风蚀荒漠转化为成为程度更高的中度重度风蚀荒漠,重度风蚀荒漠和盐碱地面积分别扩大2和12倍。研究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出现缩减,但荒漠化程度加深,发展速度加快,对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被长期质疑的绿洲-荒漠过渡带在不断观测和丰富积累的基础上让我们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以策勒绿洲为例对其进行剖析,作为绿洲-荒漠过渡带的一种典型类型,绿洲-沙漠过渡带可以界定为自绿洲边缘(人工防护体系或天然稀疏灌木林边界)到植被盖度为20%~25%的固定-半固定沙地为外缘边界(绿洲与流动沙漠之间)的荒漠地带。过渡带的内缘边界为绿洲外缘的人工防护体系,包括防风阻沙林带或天然稀疏灌木林。过渡带形成是因为从绿洲到外部荒漠存在水热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导致植被、土壤、地貌等综合景观展现出过渡特征,其组成与结构模式为:由绿洲向沙漠方向,稀疏灌木林(或边缘防护林体系)地-缓起伏灌草沉沙地-起伏灌丛沙堆和高起伏灌丛沙堆地。过渡带是乡土动植物重要的保留与保护地,是绿洲与沙漠间能流物流输送交换的缓冲带、绿洲的天然生态屏障,对地貌、土壤以及植被具有保护功能,且具有重要的固碳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周劲松 《自然资源》1995,(4):20-25,40
绿洲生于干旱生境中,系统脆弱,自然资源配置不佳且利用不合理,生态与经济效益低下,不利于其长期稳定的发展,本文以高台经洲为例对绿洲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及其发展方向作一简要,分析指出持续农业是其发展最佳持续,并对建立绿洲持续农业提出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