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眉县铜峪铜矿经勘探为一中型矿床。对该矿床的成因有多种说法,争论较大。一些人认为,属火山喷发—沉积矿床;另一些人认为,属火山同生沉积—岩浆热液改造矿床;又有一些人认为,属受改造的火山沉积铜矿床;另外,还有人认为属火山热液矿床及岩浆期后高—中温热液铜矿床等等。笔者曾在矿区工作多年,认为岩浆期后热液成矿的成因更符合  相似文献   

2.
新疆穷布拉克铜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穷布拉克铜矿床地质研究表明,该矿床为火山热液、次火山热液和沉积-改造作用成矿。认为岩浆和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地壳,成矿与火山—次火山作用密切相关,是同一岩浆源分异演化不同阶段的产物,矿床成因属中低温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和沉积—改造型矿床,并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3.
白银火山穹隆构造特征及隐伏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生贵 《甘肃地质》1998,7(2):63-71
通过讨论白银火山穹隆的构造—地层模型,指出核部主体由前寒武系(震旦系为主)酸性火山岩—次火山岩组成;外环部分主体由寒武—奥陶系中基性—碱性火山—沉积岩系组成。二者以不整合面为界。晚期火山岩常复合于早期火山岩中,构成一向东倾伏的复合型火山穹隆体。已知矿床均产于核部。在总结白银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准则的基础上,新提出位于火山穹隆东部外环部位之米心掌—大洞沟—黑石山沟一带为一有远景的隐伏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4.
<正> 前言矾山明矾石矿的发现时间,有的说宋代,有的说明、清。解放前,最早为1927年,进行过一些地质调查。解放后进行了正规勘探和补充勘探。关于该矿床的成因,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争论:叶良辅(1931)认为属“岩浆期后热液矿床”,孙岳(1959)认为是“典型的低温热液矿床”,陈益朗(1964)认为是“中低温热液矿床”。70年代中期,热液观点开始动摇,出现了“火山热液型或火山喷气矿床(区测队田行舟,1975),“火山沉积再改造型矿床”(林奇、谢宪等,1980),“火山沉积—气液交代矿床”(李广有,1981)。  相似文献   

5.
张德会 《地质论评》1997,43(5):490-497
银山多金属矿床是一个特大型火山—潜火山热液矿床,具有复杂的多期多阶段的成矿作用和有序的成矿分带。成矿作用主要为火山—潜火山热液作用,但在此之前,还经历了一期由韧脆性剪切带形成而引起的动力变质热液作用。根据矿体与3个旋回潜火山岩体的时空关系,火山—潜火山热液成矿作用又可分为两个成矿期和5个成矿阶段。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成矿作用在空间上具有定向迁移的特点,结合流体动力学计算机数值模拟认为定向迁移的根本原因是构造岩浆脉动和隐伏岩体形态产状。笔者认为,矿区深部可能有隐伏岩体,但对隐伏的斑岩铜矿床不应抱很大希望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油房西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油房西银多金属矿床的矿体、火山-潜火山岩等地质特征,探讨了矿床成因,初步认为脉状银铅锌矿体受NW向断裂构造和火山构造控制,层状铜钼矿体受隐伏花岗斑岩体制约,矿床属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初形成的火山、潜火山—斑岩型系列组合矿床。  相似文献   

7.
引言对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长期以来都认为与火山作用有关。最近则认为有些与侵入有关的矿床,如斑岩铜矿也与火山活动有关。虽然有许多火山产物是由于次火山岩筒受侵蚀的结果才使有关矿床暴露。放射性测年结果更证明有些矿床确实和火山岩之间存在密切的时间联系。另一方面从火山环境中,金属沉淀地热系统的研究也证明了它们在空间联系和可能成因关系上的密切性(White 1981)。最近在美国西部、澳大拉西亚和西太平洋的火山—侵入活动区工作结果,认为有几种贱金属和贵金属与亲石元素矿床紧密伴生。它们不仅具火山岩而且具有特殊的火山地  相似文献   

8.
陕西石梯重晶石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安康地区石梯重晶石矿床,为一大型矿床。矿体主要产于下志留统中岩性段的板状含炭硅质岩层中,其层位在海底火山沉积变质岩层之上。矿体呈层状,与地层同步展布,与围岩及夹石在矿物成分上均呈渐变过渡关系。工业矿体共9条,长115—1370米,控制延深50—500米,平均厚度1—5.22米。化学成分平均含量(%):BaSO_4 56.44—87.56,BaCO_3 0.33—12.36,SiO_2 5.13—20.02,Fe_2O_3 0.46—1.71,Al_2O_3 0.41—1.76,CaO 0.53—8.95,可溶盐0.05—0.12。矿石具细—粗晶结构、颗粒支架结构、充填胶结结构和不等粒结构;以块状构造为主,条带状、纹层状和平行状构造次之,晶簇状、萄萄状构造少量。重晶石成矿有两次,每次成矿前夕均有一次海底火山喷发。火山喷发向海水提供了大量的SiO_2和H_2S、SO_2、Ba等成矿物质。根据重晶石矿硫同位素组成和爆裂温度、成矿溶液PH值测定资料,结合对成矿环境和矿质来源的分析研究,认为该矿的成因类型应属与海底火山活动有关的浅海深水相中温热水溶液沉积型重晶石矿床。  相似文献   

9.
福安赤路—周宁咸格地区位于宁德寿山火山盆地东北边缘,区内金属矿产丰富,已发现有钼、钨、铁、铜、铅锌矿等矿床(点),通过总结分析这些矿床(点)的地质特征,认为区内存在斑岩型、矽卡岩型、岩浆热液型、火山-次火山热液型4种成因类型矿床,不同成因类型矿床的控矿因素不同。综合区内的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矿床(点)地质特征,认为该区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并提出具体找矿方向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徐强  薛卫冲  李健  等 《江苏地质》2013,37(2):279-283
缅甸中部地区火山岩型金铜矿床有2类:一是火山—次火山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二是火山热液—后期改造型金铜矿床.以实际矿区为例,对该火山岩分布区上述2类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总结,初步探索该类矿床的成矿条件及成矿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11.
刘丛强 《矿床地质》1987,6(4):53-61
银洞沟铅锌-银矿床产于—火山穹窿核部。矿床的矿化过程先后由银矿化期和铅锌矿化期组成。前者分三个矿化阶段,后者分两个矿化阶段。矿床地质特征表明,矿床形成和火山穹窿核部的流纹质次火山侵入岩具有密切成因联系。本文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该矿床的微量元素、同位素(Pb、H、O、S、C)、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矿床形成的化学热力学条件。在此基础上,从火山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地质背景、时代和相互关系,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成矿机理三个方面探讨了矿床成因。作者认为本矿床形成于13亿年左右,成矿物质来自上地幔或下部地壳的次火山中—低温热液。  相似文献   

12.
西藏拔隆铅锌矿是近几年在冈底斯成矿带西段的找矿新发现,矿床位于冈底斯中段的隆格尔—念青唐古拉复合古岛弧带(冈底斯弧背断隆带)与措勤—申扎火山岩浆弧带两大次级构造单元接触带上。拔隆矿区含矿围岩为下白垩统则弄群火山岩,岩性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矿体主要赋存在NW向—近EW向的火山岩内断裂中,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呈脉状、透镜状等,具有后生成矿的特点。成矿与早白垩世火山岩浆活动密切,铅、锌具有相同的来源,均来自于则弄群火山岩,综合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初步认为本矿床成因类型为陆相火山热液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东珺银铅锌矿床是大兴安岭东乌旗—兴安成矿带内新发现的脉状银铅锌矿。通过分析该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及控矿因素,总结了其矿化富集规律,初步探讨了矿床成因。该矿床赋存于中侏罗统塔木兰沟组构造裂隙中,NW向构造是矿区的主要控矿构造;成矿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和次火山热液活动密切相关,属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叙述了赛什塘—日龙沟成矿带地层、岩浆岩及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矿带矿床成因的新认识,认为赛什塘铜矿属斑岩型矿床,铜峪沟和日龙沟矿床属海底火山热液—沉积矿床,矿带三矿床间有内在的成因联系,是同一岩浆活动过程中的产物,只是矿体所赋存的部位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5.
张学诚  马丽华 《云南地质》1994,13(2):139-148
东川稀矿山铜(铁)矿产于昆阳群因民组地层中,是一富铜矿床,具中型规模以上的远景。这一矿床一直被认为是沉积—变质成因,铜矿化形成于铁矿以后的热液期。笔者等近年来发现该矿床以喷流一热水沉积岩为容矿岩,受火山洼地控制,与因民期火山活动有关,具典型的喷流作用所形成的“喷气孔”矿石构造和稀土元素模式。本文从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矿石类型及组构、同位素组成等方面来阐述该矿床应该是火山—喷流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16.
火山—沉积矿床产于火山或火山碎屑岩系中。它们与火山活动的成因联系可以是肯定的(近源矿床)也可以是推测的(远源矿床)。深海条件下形成的矿床在化学成分上与化学沉积的岩石,如喷气成岩是同生的并与之有关的。尽管原始为层状的、整合的并具细脉充填带(这是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一般布局),但它们后来可能具有不整合的特点。金几乎总是与这类火山—沉积矿床伴生。它通常以游离态或硫化物形式(黄铁矿、磁黄铁矿和毒砂)产出,偶与碲化物相伴产出。  相似文献   

17.
F.J索金斯(1976)将块状硫化物矿床分成:黑矿型、塞浦路斯型、别子型和沙利文型.其中的塞浦路斯型是产于典型蛇绿岩套中的硫化物矿床,它的成因,多数学者认为是次火山热液交代矿床或是喷气—沉积矿床.多年来,对该类矿床的研究,多集中  相似文献   

18.
云南易门铜矿成因新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以来,云南易门铜矿区中的狮山和凤山铜矿床被认为是陆源沉积变质成因。作者在研究中发现狮山矿床的含矿地层中和凤山矿床的角砾岩中均有大量火山物质,说明矿床的形成与火山岩、角砾岩筒有成生关系。研究认为狮山为火山-沉积-变质三元联合的层控矿床,凤山为后生潜火山管道气液再造矿床。文中提出了火山成因的新认识和成矿模式,并据新认识提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东秦岭二郎坪群蛇绿岩中广泛发育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火山演化从早期到中晚期分别形成铁矿层、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和黄铁矿化层。矿床具有层控性及距火山喷发中心带距离不同而控制的分带性规律,还有厚层基性熔岩形成铁矿、酸性火山岩赋存铜—锌型或铅—锌—铜型矿的岩性成矿专属性。矿床中伴有不同规模的金银矿化。  相似文献   

20.
本矿床赋存于晚侏罗世仇山火山断陷盆地中劳村期的火山碎屑流沉积相底部地层内,矿体呈层状,多层产出,具稳定的层位及明显的标志层。矿体围岩的蒙脱石化、硅化、滞石化、高岭石化等蚀变较普遍,尤其是顶板的硅化。矿石结构、构造反映了火山碎屑沉积的特点。矿石是自生的粘土矿物富集体,没有或很少有碎屑物质混杂。矿体厚度和品位变化系数较小,属厚度稳定型—较稳定型和质量均匀的矿体。根据仇山矿区的矿床地质特征,我们认为该矿床属于陆相火山沉积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