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球、中国及云南近百年气温变化的层次结构和突变特征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用文献[1]建立的自适应多分辨数据波滤器进行了全球、中国及云南近百年气温变化的层次结构和突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全球近百年来的气温变化对于较大时间尺度的演化来说主要特征是变暖,并为3个层次:即1919年以前的偏冷期;1920-1978年偏暖期和1979年以后的更暖期。对应于这种较大时间尺度的层次演变,全球的气温变化表现出十分明显的突变特征,两上最明显增暖的突变点分别发生在1920年和1979  相似文献   

2.
近110年来全球地面气温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110年来全球地面气温变化吉村纯(东京航空地方气象台)1前言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效应气体增加所引起的地球变暖的危机正在扩大,但现在的科学对气候变化的理解尚不充分,为了预测今后的气候变化需要进行各种研究。在各种研究中对过去实际出现的气候变化的分析是...  相似文献   

3.
全球变暖情景下中国气温分区的未来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SRES A2情景下IPCC AR4的13个模式资料,结合我国月平均温度观测资料对当前和未来我国气温的分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961-1990、2021-2050年和2071-2097年三个时段年平均气温分区在我国西部变化不大,而在我国东部发生了显著变化。1961-1990年我国东部被华北分区带分为南、北两个区;2021-2050年由于1961-1990年间的华北分区带北移,而在两广以北同时出现另一分区带,使得该时段我国东部分成东北区、华北和华中区以及华南区三个区,在2071-2097年北方分区带消失,而南方的分区带北移至长江一带,使得该时段我国东部仍可分为南、北两区。通过比较三个时段不同分区年平均温度时间变化发现,导致分区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不同时段各分区年平均温度的变率和增温幅度不一致所致。  相似文献   

4.
中国冬季气温的年际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琦 《山东气象》2007,27(2):5-8
利用中国160站1951-2000年的冬季月平均气温资料,用EOF分析、小波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对中国近50年来的冬季气温的年际变化和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冬季气温50年来有显著的增暖趋势,在70年代后期增暖幅度开始加大,年际变化以6~9年周期为主。中国冬季气温的空间变化有很好的一致性,全国绝大部分区域呈整体变暖或变冷的趋势,并且气温变化南北有别,从南向北幅度逐渐变大。另一种模态是当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冬季气温较高时,其它地区则偏冷;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5.
贵州近50a气温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采用EOF展开、方差分析、小波分析及功率谱检验等方法,通过对贵州省15个气象观测站50a(1951年3月~2001年2月)的气温变化和中国160个站气温变化的对比,以及其自身时空分布变化特征的分析得出:贵州气温近半个世纪的演变趋势跟整个中国同时期气温演变趋势并不一致,具有一定的地域差异性;贵州春季、冬季多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类型比较相似,主要表现为省之东北部气温相对低,而省之其它地区气温相对高,而夏季多年平均气温分布跟冬、春季气温分布类型接近相反,秋季多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特征不明显;夏季气温易于预测,而冬季气温难以预测;各个季节之间气温演变没有显著相关性,但夏季气温变化自身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周期,约为2.6a。  相似文献   

6.
近39年中国的气温变化与城市化影响   总被引:77,自引:5,他引:7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宗慈 《气象》1991,17(4):14-17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内蒙古107个气象站T_(mean)、T_(max)和T_(min)的逐月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近54a(1961—2014年)和CWH时期(1998—2014年)的T_(mean)、T_(max)和T_(min)分别在年、季、月尺度上的变化特征,初步探讨了内蒙古气温变化是否也有减缓或停滞现象,结果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减缓背景下,1998—2014年内蒙古气温变化存在一定程度的变暖减缓现象。年尺度上,气温响应最明显的是T_(max),T_(mean)次之,T_(min)最小;空间分布上,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响应相对较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但响应均不显著;季节尺度上,虽然春、冬季的气温呈下降趋势,但四季气温的响应也均不明显;月尺度上,2月气温响应最明显,其次是9月。1998—2014年内蒙古年平均气温的下降趋势主要是由春、冬两季降温引起的,而冬季气温的下降趋势主要是由2月明显降温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夏季降水与全球气温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蒙特卡罗的相关方法研究我国夏季大尺度降水与全球气温场关系,发现我国夏季大尺度降水与全球气温场有密切相关,以同期相关为最密切;除与热带西太平洋、东太平洋等海域有密切相关外,还与欧洲东部、北美洲东北部以及东亚等内陆地区的不同季节气温场有关系。研究还表明,印度洋地区春季气温和北美洲北部及北太平洋西南部夏季气温偏高时,长江中下游夏季易涝。且它们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相关均有阶段性,相关密切程度随时间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北地区气温分区及其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辉 《应用气象学报》1994,5(2):235-241
用西北五省(区)135个代表站1960—1990年的年、季平均气温资料,进行模糊聚类分区。在0.001信度水平下,年平均气温可以分为四个大区,分别是:新疆北部区、西北主区、柴达木盆地和长江黄河上游区。由此,建立了四个区的全年和冬、夏季气温代表序列,并对近几十年的西北五省(区)气温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46年冬季气温序列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利用1951~1997年中国大陆695个站的实测气温资料和纬度余弦加权平均法建立了全国及8个区域近46扑冬季气温的时间序列,并对其变化特征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冬季气温总体上呈非连续的增暖趋势。线性变化约为0.155℃。(10a)^-1,90年代较50年代约上升了0.61℃,其中1985年以后地肝极为明显;冬季气温变暖不完全是由夜间最低气温引起的,最高气温的变化也是近期气温增暖的重要特征;青  相似文献   

11.
我国1月和7月气温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根据我国近90年的气温等级资料,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分别讨论了我国不同地区1月和7月的气温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7月的气温变化都呈下降趋势,而1月气温的变化趋势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呈下降趋势外,其它地区呈上升趋势。然后着重讨论了1月与7月气温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小波变换的曲线图上,东北、华北、长江、西北和新疆地区1月与7月的两条曲线走势基本呈反位相,而西南和华南地区却几乎同位相。从各地区小波逆变换重构出来的序列曲线看,较大时间尺度(对应于α=32)的气温变化趋势与原序列一致。  相似文献   

12.
1 INTRODUCTION One of the significant feature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over the past century is the increasing of temperature over contemporary times. Ding et al report generally similar warming trends in China as across the Northern Hemisphere[1]. Study…  相似文献   

13.
华南地区未来地面温度和降水变化的情景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英国Hadley气候预测和研究中心的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模拟分析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0年发布的<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中设计的B2情景下华南区域2071~2100年的温度和降水量的可能变化,结果显示:2071~2100年均地面温度相对于气候基准时段(1961~1990年)上升约2~4 ℃;华南区域未来夏季降水量在22°N以北区域较气候基准时段增加,而以南区域减少;冬季降水则表现为华南区域较气候基准时段减少.2071~2100年华南区域的温度气候趋势系数为正值,年均降水气候趋势系数为负值.2071~2100年的高温事件和强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均比气候基准时段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全球海温异常对中国降水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EOF和SVD方法分析了Climatic Research Unit的1951—2005年全球逐月海温距平场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160个测站的月降水距平的时滞和空间耦合关系,讨论全球海温距平场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对我国降水异常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关键区在其特定关键时段内对我国降水异常的影响区域。结果表明,全球海温距平场有三个影响我国降水的关键区,即北太平洋、印度洋和我国南海以及赤道中东太平洋。这三个关键区的海温距平场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突变发生在1976年左右,对我国降水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其中北太平洋关键区前期冬季海温对我国7月降水的影响、印度洋及南海前期冬春海温对我国5月降水的影响以及赤道中东太平洋前期冬季海温对我国7月降水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讨论了这三个关键区前期的海温距平场对我国不同区域不同时期降水影响的耦合关系,为我国区域降水异常预测的不确定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北地区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马晓波 《气象学报》1999,57(5):613-621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4个台站1932~1992年月平均最高气温(Tmax)、最低气温(Tmin)及气温日较差(DTR),1971~1992年总云量及低云量资料,分析了西北干旱区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和可能影响因子,并与华北地区、中国东部及北半球进行了比较。发现中国西北地区普遍存在非对称变化现象,可分为3种类型:①西北东部型,以西安、兰州为代表,Tmax显著下降,最大达-0.31℃/10a;Tmin显著上升,最高为0.41℃/10a;②西北中部型,以安西为代表,Tmax和Tmin都显著下降,但Tmax下降幅度大于Tmin;③西北北部型,以乌鲁木齐为代表,Tmax和Tmin都显著上升,但Tmin上升幅度大于Tmax。Tmax下降主要表现在夏季,Tmin上升主要表现在冬季,DTR在所有季节均显著下降,最大为-0.79℃/10a,冬季、春季、秋季及年下降幅度较大,夏季较小。与华北地区和中国东部相比,西北地区非对称变化的幅度更大,DTR大1~4倍。也大于北半球的变化幅度。总云量与DTR,Tmax有显著的负相关,东部高于中部和北部,最高可达-0.92,低云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the data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Northwest China were expanded by means of EOF.According tomajor eigenvectors in expansion the area of Northwest China was divided into four natural rainfall regions.Amongthem the region of greatest precipitation variability is found over the East Qinghai-North Shaanxi region,includingEast Qinghai,Central and East Gansu,Ningxia and North Shaanxi.There is apparent teleconnection between the firstand second time-dependent coefficients in EOF expansion and the tropical Pacific SST in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 andearlier months.The variation of the east tropical Pacific SST in winter and spring is able to predict precipitation trend ofNorthwest China next summer.Moreover,in the El Nino years precipitation trend is opposite to the following year,andthe region from East Qinghai to North Shaanxi is most sensitive.  相似文献   

17.
任国玉 《气象科学》1998,18(4):373-380
根据5个代表性台站的温度等级资料,得到了东北科尔沁地区1911-1988年区域平均的温度等级时间变化序列。这个地区冬季温度在年际、年代际和长期趋势上的变化与辽东半岛地区十分相似,但夏季温度的变化在各种时间尺度上同辽东半岛均存在较显著差异。本世纪科尔沁地区冬季温度和辽东半岛一样出现了明显增暖趋势,而夏季温度的变凉趋势却不如后者显著。  相似文献   

18.
宁夏冬季负积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宁夏20个测站1961—2004年的冬季负积温EOF分析表明,冬季的冷趋势具有明显的大尺度特征,在近40 a逐渐变暖。据累积距平显示,l986年出现了突变,之前,冬季气温偏低,具体表现为冷冬年全部分布在此时段,之后偏暖,90年代以后出现暖冬的频次明显增加。≤0℃持续日数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01—2004年比60年代平均减少了13.5 d。在80%保证率下,全区≤0℃持续日数和负积温依地势自北向南增多,引黄灌区最少,中部干旱带次之,南部黄土丘陵区相对最多。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东部地区NDVI与气温、降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东部地区的1982—2001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以及131个标准气象台站的气温、降水资料,用相关分析、奇异值分析(SVD)方法研究了该地区的植被与气温、降水的相互作用,得到以下几点认识:NDVI的最大值滞后于气温最高值的时间尺度在一个月左右。前期气温与后期NDVI的相关系数在春夏为负值,在秋冬却以正值为主。前期植被与后期气温的相关系数以负值为主。NDVI最大值滞后于降水最大值的时间尺度在两个月左右,同期NDVI与降水的相关系数为负值,而无论降水超前于NDVI或者NDVI超前于降水的时间尺度大于1个月时,二者的相关系数转为正值。由SVD方法得到东部地区7月份的NDVI与8月份的气温、降水有较好的相关关系。河南西南部及东北部区域NDVI与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为正相关;长江流域NDVI与32 °N以南地区的降水有较好的负相关。因此,前期植被的变化特征可以作为后期气温、降水的预报的一种参考因子。  相似文献   

20.
西北地区东部降水量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16,自引:20,他引:16  
马镜娴  戴彩娣 《高原气象》2000,19(2):166-171
在西北地区东部,降水量具有清楚的年代际变化;90年代以来,干旱区域的面积扩大,强度加强,并向东南方向推移,显示出干旱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