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组织专题讨论进行国情教育江琴芳,阮荣珩(宁德地区教师进修学院)近年来,我们在讲授《中国地理》的“保护环境”一节时,组织学生开展了环境问题的专题讨论,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效果颇佳。由于专题讨论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2.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明快的节奏,可活化课堂气氛。语言是教师传递知识的载俸,教学语言既要正确、准确、条理、简洁,又要生动形象、富有激情、适时融入幽默、留有适度空白,如此会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活跃气氛、加深记忆,留下思考余地.启发学生联想,  相似文献   

3.
历史事实总是通过一定的时间、地域、人物的活动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由于字不能直接反映为直观的复杂的形象,因此只有借助于历史地图,把叙述的史实落实到图面上,才能使人清楚明白,一目了然。在初中地理课中,有些内容属于历史地理知识。如果教师单纯用语言加以叙述,即使讲得生动、有趣。但也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形成为表现地域空间的图象,削弱了对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中,引入与教学相关的历史地图,图结合,把字变成有血有肉的形象,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教学语言作为一种刺激信号出现于课堂,无疑要讲究形象生动和趣味性,这样的讲授有助于条件刺激的强烈,容易引起学生产生直接兴趣,使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保持良性兴奋状态,使学生听讲精神集中,思维活跃。  相似文献   

5.
地理国情教育是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民族、经济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道德情感和报效祖国的意志品质。正在试验使用的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在国情教育方面具有显著的特点。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针对这些特点-采用正确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使地理国情教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正希尔伯特·迈尔是德国著名教育家和教学法专家。他编著的《课堂教学方法》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理论篇主要是对教学方法相关概念的系统化理论重构。希尔伯特·迈尔以形象生动的教学行为结构模型对教学行为理论的重建进行了尝试。他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建立于具体而感性直观地经历和组织的行为情境。在这些情境中,通过教师和学生有目的的工作劳动、交往互动和语言沟通,使学生领会教学内容。与此同时,教学行为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行为模式和课堂教学步骤这三个维度上展开,这些维度彼此之间以及它们同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进一步加强,英语作为交流工具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大学英语作为各大高校在校生的基础必修课,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学英语课堂是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与沟通的语言平台,教师的教学语言将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使他们充满艺术性和魅力。  相似文献   

8.
“南极洲”和“青藏地区”都因自然环境的独特性在世界和中国区域地理中分别单列讲述,而且两个地区都是以“高”和“寒”作为主要自然特征,围绕这一特征展开阐述。在自然环境和科研价值方面两都有许多共同点,在教学中都要以“人地关系”作为主线;在国情教育和思想教育方面都有许多可挖掘的内容,在教学要求上都有相似的目的,而且在教学巾都要借助各种媒体增加感性认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9.
浅谈地理教学语言庄培忠(惠安县美仁中学)地理教学中由地理教师利用语言这一工具,将地理知识信息进行编码、发出、传递,而由学生对信息进行接收、判断、译码,这是一种双边活动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其对信息的编码、发出,直接影响学生的接收与译码,即对...  相似文献   

10.
江虎成 《地理教学》2010,(7):30-30,51
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从而能更好地解决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那么,在地理教学中,怎样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教育评估是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科学的教育评估体系的建立,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中学地理国情教育是整个中学地理教育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科学的中学地理国情教育评估体系,对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都提供了开展这一工作的必要机制,提供了督促落实这一教育措旋的主要手段,也提供了指导开展这一教育的良好方法。从而才能广泛、深入、持久、有效地推动这项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提高中学地理国情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王建明 《地理教学》2010,(23):56-56
随手教具是指那些无需专门准备即可应用于教学的物品,也是一种不大被教师所注意、比较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正式教具相比,随手教具最大的优点就是简便,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精心准备,操作起来也非常简单。除此之外,随手教具可使教师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使教学内容更易于长存在学生的脑海中。  相似文献   

13.
陈计兵 《地理教学》2010,(20):43-44
地理教学板画,又叫黑板画,简称板画,是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凭自己的记忆和熟练的技巧,用单色或彩色粉笔将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及其地理过程以简练的笔法描绘在黑板上的画。它能使学生获得各种地理对象及其过程的具体形象,而且可以使教师用冗长的语言还无法表达清楚的内容仅寥寥数笔即可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4.
张桂兰 《地理教学》2006,(10):13-14,12
随着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我国高中地理教学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逐渐渗透到地理教材中。高中地理图册作为与课本配套的地理教材之一,在课程改革中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以图文并茂的生动形式,在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由中国地图出版社编制出版的高中“旅游地理”(选修3)《地理图册》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教育理念,它将这些理念通过丰富多彩的旅游形式予以展现,既生动形象,又易于学生学习与知识的接受。  相似文献   

15.
地理教师运用各种心理策略,诱发学生积极想象,并对其进行科学的引导,使学生在头脑中迅速、准确地形成相应地理事象的形象,对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一.新闻报道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1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电视的新闻报道以真实的画面,生动的语言及时、迅速、准确地报道最新发生的事件,贴近社会、贴近时代,与现实联系密切.时救性、趣味性强,新奇有趣,教师教学中适时适当地选用,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探索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谈地理德育渗透中的语言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明 《地理教学》1998,(2):18-19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的语言不仅要科学准确.通顺流畅一富有启发性.而且特别要注意语言艺术。如果教师的语言自然生动、情感激越、幽默风趣,则能做到“春雨润物细无声”;反之.如果教师的语言枯燥乏味、语焉不详、言不由衷.则会“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德育渗透将达不到目的。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语言应该精雕细琢.讲究技巧.  相似文献   

18.
李小妹   《地理教学》2005,(10):37-38
读了这则案例,感触很多,首先是对澳大利亚高中地理教材能设置这样真实而又生动的案例而惊叹不已。这样的案例使学生一开始注意力被吸引到课堂上来,让他们会为中主人公的穷苦生活而赋予同情,触动他们的情感,正如“动人心,莫先于情”,《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要体会人类各种不同的生活情况,对他们尊重与理解……。  相似文献   

19.
师生有效互动 活跃课堂气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不应一味地将学生置于被支配的地位,而应充分认识到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注意挖掘他们的潜能,以平等的态度在与学生经验共享的过程中进行着相互的造就。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应扼杀学生不断提出“为什么”的猜想和冲动,磨灭学生探索世界的热情。教师只是一个教学情景的创设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对话教学的引导者,学生表达独特见解的倾听者,学习障碍的咨询者,学习过程的组织管理者,  相似文献   

20.
用情境教学演绎地理新教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磊 《地理教学》2006,(6):23-24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形象资源,创设具体事物的场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与灵感,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