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勇航  赵太平  陈伟 《岩石学报》2009,25(2):399-412
东秦岭二郎坪群位于宽坪群和秦岭群之间,是一套海相火山岩-沉积岩建造,形成于早古生代。二郎坪群火山岩中发育有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该类矿床主要赋存于东二郎坪群刘山岩组和西二郎坪群火神庙组的长英质火山岩(变石英角斑岩、变凝灰岩)中。长英质火山岩富集LILE、亏损HFSE(Nb、Ta),高的Th/Ta(平均值为24.0),显示岛弧型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反映源区受到俯冲作用的影响。二郎坪群火山岩的147Sm/144Nd为0.107754~0.154978,143Nd/144Nd为0.512465~0.512895,εNd(t>=467Ma)为+0.83~+7.63,表明它们源于亏损的地幔源区。镁铁质岩浆上升到中地壳(10~15 km),经过AFC演化形成长英质岩石。通过蚀变指数AI (alteration index)和CCPI (chlorite-carbonate-pyrite index)对二郎坪群长英质火山岩的蚀变特征进行研究,表明矿体下盘的长英质火山岩明显受到热液蚀变的影响,有别于区域成岩蚀变的岩石,反映成矿热液流体上升对围岩的热液蚀变作用。因此,有效区分热液蚀变或者区域成岩蚀变,可以指导找矿工作。根据东、西二郎坪群火山岩Zr/Y比值、Sr同位素的差异,认为西二郎坪群矿床(水洞岭和上庄坪)形成于初始的弧后盆地,受陆源物质影响较大,形成富Pb的矿床(类似于黑矿型);而东二郎坪群矿床(刘山岩)可能形成弧后盆地的成熟阶段,类似于斐济盆地,形成富Cu的矿床。  相似文献   

2.
刘山岩铜锌矿含矿岩系属于早古生代二郎坪群海相细碧-石英角斑岩系。在SiO2-(K2O+Na2O)岩石分类图上,细碧岩属于玄武岩和粗面玄武岩,石英角斑岩和石英钠长斑岩属于酸性流纹岩类,岩石组合为双峰式类型。大多数细碧岩和超基性岩的FeO*/MgO比值为0.2~2.93。在SiO2-(FeO*/MgO)图解上,它们属于拉斑玄武岩和钙碱性系列。火山岩系的微量元素模式以亏损Rb,Th,Nb,Sr,P,Ti和富集Ba,K及LREE为特征。在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上,火山岩样品集中在火山岛弧和弧后盆地的范围内。该火山岩系底部超镁铁岩的REE分布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有小的Eu正异常;细碧岩-石英角斑岩也是轻稀土强富集型,Ce和Eu有轻微的正异常;硅质岩也有Eu正异常,表明与火山喷发有关;本区硅质岩δCe值为0.87,显示不是深海硅质岩的特征。火山岩系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为弧后盆地型。  相似文献   

3.
云南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床成矿金属来源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床是我国西南“三江”地区新发现的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成矿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对流循环的海底热卤水对火山岩围岩的淋滤作用。成矿过程中细碧岩、角斑岩、石英角斑岩均可能提供较多的Cu、Au,角斑岩、石英角斑岩可能贡献较多的Pb,而角斑岩则可能提供较多的Zn。  相似文献   

4.
二郎坪群是东秦岭造山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火山建造中广泛发育有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矿床.文章总结并分析了南阳盆地东、西两侧二郎坪群中3个典型矿床(刘山岩、水洞岭和上庄坪)的研究资料,把二郎坪群VMS矿床分为3类:Zn-Cu型矿床(刘山岩矿床);Zn-Cu型与Zn-Pb-Cu型矿床(水洞岭矿床);Zn-Pb-Cu型矿床(上庄坪矿床).从刘山岩矿床到水洞岭矿床,再到上庄坪矿床,铜的含量减少,铅的含量增多.二郎坪群VMS矿床矿石富集LREE、Ce负异常及Eu正异常,说明矿床为热液成因.石英和重晶石中流体包裹体的氢氧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建造水,南阳盆地以西,矿床成矿流体中伴有较多古大气降水.矿石的硫同位素特征说明,二郎坪群VMS矿床中的硫可能为地幔岩浆硫和海水硫的混合硫.围岩与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说明矿石和围岩可能来源于相似的物源区,成矿元素主要来源于地幔或下地壳深源物质,而水洞岭矿床明显有上地壳浅源物质的混染.研究表明,南阳盆地以西的水洞岭和上庄坪矿床可能形成于大陆边缘海环境,盆地规模较小,受陆源物质影响较大;而南阳盆地以东的刘山岩矿床可能形成于远洋盆地,盆地到达成熟阶段.用地震泵模式可解释二郎坪群VMS矿床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5.
东秦岭(河南段)二郎坪群铜多金属成矿环境及成矿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二郎坪群位于北秦岭造山带中,在二郎坪群这套火山—沉积岩系中,含有在河南省占有重要地位的铜多金属矿。文章通过对二郎坪群的沉积建造特征、变基性火山岩的形成环境和岩浆来源特征的研究,认为二郎坪群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其盆地规模和岩浆来源在盆地东西方向上存在差异,而铜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与二郎坪群的形成环境和变基性火山岩岩浆来源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二郎坪群弧后盆地在海底喷流作用下形成了不同成矿元素组合的铜-锌型和铅-锌型两种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6.
张家口地区东坪、后沟、水晶屯金矿围岩蚀变发育 ,主要的蚀变类型有钾长石化、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等。通过蚀变岩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的定量计算发现 ,三个金矿床围岩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富集有明显的规律 ,即常量元素 (SiO2 、K2 O、FeO) ,亲硫元素 (成矿元素 :Au、Ag、As、Sb、Bi、Pb、Zn)明显富集 ,其它亲铜亲铁元素 (Cr、Co、Ni、Cu)略有富集。蚀变热液是一种来自深部的携带亲硫元素富硅的碱性流体  相似文献   

7.
以产于碎斑流纹岩中的铀矿化蚀变为例,对居隆庵铀矿床蚀变分带及其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将该区蚀变分成5个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围岩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富集有明显的规律;常量元素(Ca、Mg、K、S)、微量元素(Cu、Pb、Zn、As、Sb、Th、Mo、W、F)和稀土元素(REE)有明显富集;亲硫元素是铀成矿作用的指示元素;成矿过程至少经历了两次热液活动;成矿流体具有还原性和深源性。  相似文献   

8.
东秦岭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东段,该区是一典型的地球化学急变带与地球物理梯度交叉区,壳幔富含Cu、Pb、Zn、Au、Ag、W、Mo元素,为一元古宙一古生代裂陷槽,熊耳群、宽坪群、二郎坪群、耀岭河组火山岩系中的火山喷发Cu、Pb、Zn、Ag、Au矿(化)层.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使区内Cu、Pb、Zn、Ag、Au、W、Mo叠加富集体成矿,从而使东秦岭地区铜矿床在区域分布、成矿空间、时间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并找矿标志明显.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南召县水洞岭铜锌矿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南召县水洞岭铜锌矿床位于秦岭褶皱带东段的南召-刘山岩铜锌多金属成矿带内,该矿床产于早古生界二郎坪群酸性火山岩(Pz1er)内,并受水洞岭复向斜东北翼控制.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物理化学环境及成矿时代等方面的研究,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深部物源区,成矿热液则是大气降水和岩浆水组成的混合水.矿床成因属海相火山喷流沉积-弱改造块状黄铁矿型铜锌矿床.  相似文献   

10.
皖西南分布有石英角斑岩系,由石英角斑岩夹少量细碧岩、硅质岩及铁质碧玉岩组成。稀土元素(REE)组成具轻稀土富集,重稀土轻微亏损,类似于钙碱性火山岩型式。石英角斑岩系Rb-Sr全岩年龄是848±73Ma,相当于上元古界。  相似文献   

11.
1.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经研究,秦岭、祁连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建造存在C和A(或A1、A2)类地球化学趋势,这些趋势代表不同的岩浆演化系列。北秦岭早古生代二郎坪群和丹凤群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建造具有A+C类基性火山岩+C类角斑岩、石英角斑岩共生组合,A类属拉斑玄武岩浆系列。扬子地台北缘中、晚元古宙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建造具有A1±A2类基性火山岩+C类角斑岩、石英角斑岩组合,其中A1类属拉斑玄武岩浆系列,A2类属碱性玄武岩浆系列。祁连早古生代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建造具有±A1±A2±C类基性火山岩+C类角斑岩、石英角斑岩组合,A1、A2类属拉斑玄武岩浆系列及碱性玄武岩浆系列。秦岭、祁连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建造的共同特点为:(1)呈近东西向的线形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12.
对该区燕山期斑岩铜多金属成矿系列进行了REE地球化学研究,并结合岩石化学、包体、微量元素、氢氧同位素综合分析。各(蚀变)岩体REE分布模式可分为三种类型。在乌山矿床Q-Kf、Q-Ser、I-H三个蚀变带中REE分别呈氯化物、F~-络合物、F~-、CO_3~(2-)络合物形式。蚀变是两期叠加的,REE的淋滤、沉淀伴随成矿元素的再活化、再富集。首次发现铕亏损对矿化具有指示意义,蚀变岩δEu愈小,矿化愈好。提出了斑岩体含矿性的五条判别标志,据此对外围岩体含矿性进行了判别排队。  相似文献   

13.
东秦岭二郎坪群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秦岭二郎坪群硅质岩成因分析对二郎坪群形成环境和构造背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二郎坪群中3类硅质岩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w(SiO2)=61.35%~96.01%、N(Si)/N(Al)=2.77~51.53)研究,认为二郎坪群硅质岩为非纯硅质岩;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和特征值(∑REE、∑LREE、∑HREE、δCe、δEu)、常量元素含量(w(Al2O3)、w(TiO2))和微量元素含量(w(Nb)、w(Rb)、w(Th))的分析表明研究区硅质岩是热水成因型,但受陆源物质成分影响,陆缘物源对南阳盆地西硅质岩影响较大。地球化学综合分析揭示二郎坪群硅质岩产出于不同海相沉积环境,南阳盆地西硅质岩形成于大陆边缘海环境,而盆地以东硅质岩形成于远洋盆地环境,证实了二郎坪群形成于弧后盆地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4.
河南大河铜矿成矿特征和深边部及外围找矿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地洼学说成矿学理论为指导,据地物化资料,研究大河铜矿的地质背景、成矿特征,并对其深边部及外围的找矿潜力进行分析.大河铜矿所赋存的二郎坪群细碧-石英角斑岩建造属二郎坪裂谷活动的产物,铜锌矿初始矿化发生于晚元古代或早古生代,地洼阶段的叠加矿化(构造叠加改造)对矿床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矿床属于构造-流体再造富集型多因复成矿床.矿体在平面和剖面上均呈雁行式排列,是剪切作用所形成局部张应力的产物,构造是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矿床所处的地质背景和类型对成矿有利,矿区深边部及外围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5.
安徽池州铜山铜矿床元素地球化学分带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智宇  杜杨松  庞振山  张静  滕传耀 《岩石学报》2012,28(10):3255-3270
铜山铜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安庆-贵池矿集区中的一个中型矽卡岩型矿床,矿体赋存于铜山岩体与下二叠统栖霞组碳酸盐岩间的接触带内.典型剖面系统取样分析结果显示:从岩浆岩、矽卡岩到碳酸盐岩,元素地球化学组成总体上表现为渐变分带特征,即靠近岩体的矽卡岩富集Si、Fe、Mg及亲铁元素Co和亲铜元素Cu、Ag;远离岩体的矽卡岩富集Ca、Mn、Al、Ti、REE和亲铜元素Pb、Zn;远离大理岩带的强硅化蚀变岩富集Si、Fe、Li和Co,而强烈亏损Ca、Sr和REE.这种分带可以依据元素活化迁移理论加以解释.在矽卡岩形成过程中,岩浆热液携带Si、Fe、Mg、Al、Li、REE、大离子亲石元素Rb、Cs、亲铁亲铜元素Co、V、Zn以及高场强元素Ta、Zr、Nb、Hf、Ga、Be向大理岩迁移并富集于形成的矽卡岩中;大理岩中的Ca被活化后进入矽卡岩体系,而Sr、K及Pb则随流体搬运迁出.蚀变及矿化较弱的矽卡岩稀土总量较高(ΣREE=122.0×10-6),LREE富集[(La/Sm)N =3.99],HREE亏损[(Gd/Yb)N=2.85],Eu显示负异常(δEu =0.69),重稀土配分形式与新鲜石英二长斑岩相似,但La、Ce等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矽卡岩剖面元素分带特征及稀土配分模式指示铜山矽卡岩铜矿床为接触交代成因.结合已有氢氧同位素结果,认为铜山铜矿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热液,在矽卡岩退化蚀变和成矿期间有大气降水混入成矿流体.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额仁陶勒盖银矿床火山岩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对矿区内赋矿围岩火山岩展开了系统的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成果揭示:(1)赋矿围岩粗面安山岩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73.4±4.6)Ma;(2)粗面安山岩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以及弱的负铕异常的特征;对比洋壳成分,成矿元素呈现强烈亏损V、Cr、Ni、Co、Mo、Cu,富集W、Bi、Pb和相对富集Au、As、Sb、Te以及相似的Zn、Ag、B含量为特征。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矿区内火山岩是成矿早期的产物,岩浆起源于流体交代过的大洋性质的岩石圈地幔,岩浆演化过程中有少量斜长石等矿物分离结晶作用和微弱的地壳物质混染,形成的构造环境可能为华北板块、蒙古块体与西伯利亚板块对接碰撞后的初期地壳伸展环境,且该阶段火山作用不具有直接提供成矿流体的属性,提供成矿流体的岩浆作用可能是早白垩世早期石英二长斑岩岩浆(138 Ma)。  相似文献   

17.
新疆土屋铜矿床某些成矿地球化学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土屋铜矿床I号矿体中部主要围岩和矿(化)体的硅酸盐、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及成矿元素含量的基础上,借助MVSP等专业软件系统统计对比了上述示踪元素在各类围岩和矿(化)体中的分布分配规律.根据矿区的斑岩体与矿(化)体在多种元素组合特征上的相似性判断,二者有物质上的亲缘关系.而成矿元素表现出的某些地球化学行为则说明初步聚集了成矿元素Cu、Au、Ag、Sb、(Mo)的斑岩体,经热液蚀变使其中的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并富集在有利的构造和岩相部位,在后期复合成因热液所携矿质的多期次叠加下,形成大型斑岩-热液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8.
采用ICP-MS测定了胶东焦家、马塘、东季和红布金矿床黄铁矿、石英及其群体包裹体的微量元素组成。结果表明,黄铁矿包裹体与石英包裹体均富集Cu、Pb和Zn等成矿元素,反映了成矿流体的特征;不同成矿阶段成矿流体特征有差异,石英黄铁矿化阶段、黄铁绢英岩化阶段、石英多金属矿化阶段石英及其包裹体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成矿较差的钾长石化阶段的石英及其包裹体;与陆壳微量元素丰度相比,黄铁矿及石英中Cu、Pb、Zn、Ag和Au等成矿元素富集;与地热卤水及斑岩铜矿卤水微量元素含量相比,黄铁矿及石英包裹体中以Cu为代表的成矿元素均较其它元素相对富集,反映了成矿流体中富集成矿元素的特征。上述结果表明,可以采用ICP-MS测定黄铁矿及石英包裹体微量元素来研究成矿流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北秦岭及华北地台南缘火山岩约500件岩石化学、120件微量元素和135件稀土元素样品数据。熊耳群、大红口组火山岩属B类的地壳混染型,为大陆裂谷环境;宽坪群、秦岭群变拉斑玄武岩建造属A类的幔源型,为海槽环境;二郎坪群、丹凤群细碧角斑岩建造属C+A、C类的壳幔混合型,为海盆环境。  相似文献   

20.
“祁連山变質火山岩系是富含鈉質的半海相火山岩,由中酸性流紋英安岩(石英角斑岩)或流紋英安斑岩(石英角斑岩)过渡到鈉長石化安山岩(細碧玢岩)和輝綠岩”。因为它是經过連續噴發形成的,所以通常表現为互層。同时大部分又是由水底噴發而成,因此有些区域就產生类似枕头狀的構造。这种火山岩中常夾有海相沉積,如大理岩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