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东部饶河境内的层状燧石是中生代完达山造山带蛇绿混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层状燧石的构造意义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对完达山造山带饶河三叠纪大佳河组层状燧石280余块定向手标本开展深入的古地磁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层状燧石遭受不同程度的重磁化,重磁化的时间推测为晚侏罗世中期—早白垩世之间。说明对黑龙江东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存在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响应。本区重磁化的机制是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导致的地体增生、拼贴过程中的造山带流体造成的区域性重磁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日本对秩父古生层中伴有燧石的层状锰矿床的研究有很大进展,主要是:(1)地槽的性质,(2)对秩父古生层(侏罗一二叠纪)的研究,(3)燧石的成因,(4)锰矿在海底的富集. 根据作者对层状锰矿床的认识和有关矿床记载,下面介绍层状锰矿床的基本观点. 就世界层状锰矿床而言,首先是黑海北岸的尼科波尔型矿床,该类型矿床储量占世界的百分之七十.日本伴有燧石的锰矿床,被认为是在地槽中伴随碱性火山活动形成的,相当于Shatskiy(1954)的火山成因的绿岩-硅质岩类.这类矿床在世界各地分布广,一般规模不大,但富有变化,是很具有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西南地区层状燧石层序中,用Ishiga图解研究了P/T界线之下的放射虫生产率变化。根据燧石层的厚度变化作图,两个露头上的图显示了地层变化的共性,表明该图是层状燧石层序对比的有效工具。生产率的共性变化还与浅海碳酸盐层序δ^13C偏差变化能完全对比,P/T界线之下的层状燧石记录了大洋浅层带曾明显发生过绝灭事件。根据Ishiga图、层状燧石层序的岩性变化和δ^13C曲线,P/T集群绝灭被划分为3个  相似文献   

4.
燧石在太古宙绿岩层中,燧石是次要的,但却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岩石类型。燧石可以出现在绿岩部面的任何部位,有时与火山岩相伴生,有时与硬砂岩-泥岩伴生,它也是条带状铁矿层的主要成分,常为几厘米厚的层状或条带状,厚层状一般很少。在一些绿岩带中,单个的燧石层沿走向可以追索好几公里,其变化厚度达50公里。在一些地区,角  相似文献   

5.
随着古生代及中生代放射虫带的进展,确定被鉴定标本的恰当时代必然具有年代学性质。在环太平洋增生地体中通常出现层状燧石并富含放射虫、牙形刺等微体化石。放射虫是确定这些地体硅质岩年代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古生代早、中期放射虫生物地层学并未取得很大进展,尚不如晚古生代。新英格兰和Lachlan褶皱带的层状燧石中产有丰富的放射  相似文献   

6.
华北板块南缘陕西洛南县北部中元古界蓟县系洛南群巡检司组顶部层控玉化硅质岩中,发育似层状硅质玉髓及透镜状燧石,这些燧石及硅质玉髓已经玉化,质细色艳,达到高品级石英岩质玉石级别,已申报为国家宝玉石矿种,并在宝玉石市场崭露头角,显示出巨大的经济开发潜力。作者以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分析为手段,研究该层控玉化硅质岩特征、成因及意义。研究表明: (1)层控玉化硅质岩赋存于中元古界蓟县系洛南群巡检司组顶部的紫红色、灰绿色薄层状砂泥质板岩层中,层厚一般0.5~4 m;似层状玉髓多呈紫红色、灰绿色、烟灰色和无色等,透镜状燧石多呈紫红色及灰绿色似玛瑙纹圈层状。(2)硅质玉髓主要成分为石英,隐晶、微晶结构,块状构造,质地细腻、坚硬,玻璃光泽,半透明—微透明;其Al/(Al+Fe+Mn)均值为0.62,Zr/Hf均值为34.83,Sr/Ba均值除1个异常点外为0.50,V/Ni均值为0.37,ΣREE均值为5.11,δCe均值为1.02,δEu均值为0.86,LaN/CeN均值为0.85,总体显示淡水沉积环境,硅质来源主要为陆源来源,也有后期热液作用来源的部分加入。(3)似层状硅质玉髓层是由于快速海退引起的淡水淋滤硅化作用形成的海底硬底构造或硅质壳;似玛瑙纹透镜状燧石及彩色似层状硅质玉髓层是由于沉积期及沉积期后成岩作用氧化还原条件变化,及后期热液侵入烘烤引起的紫色与绿色致色矿物或致色元素转变形成;角砾状燧石是由于后期秦岭强烈构造作用,引起似层状硅质玉髓上下岩层因软硬差异而产生的变形破裂作用形成的构造角砾岩。  相似文献   

7.
华北板块南缘陕西洛南县北部中元古界蓟县系洛南群巡检司组顶部层控玉化硅质岩中,发育似层状硅质玉髓及透镜状燧石,这些燧石及硅质玉髓已经玉化,质细色艳,达到高品级石英岩质玉石级别,已申报为国家宝玉石矿种,并在宝玉石市场崭露头角,显示出巨大的经济开发潜力.作者以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分析为手段,研究该层控玉化硅质岩特征、成因及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内层状盐岩具有夹层多、不溶物含量高等特点,现有造腔软件不能很好地模拟国内层状盐岩水溶造腔过程。基于流体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等理论,建立能够描述盐岩造腔过程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夹层垮塌判据。结合国内层状盐岩水溶造腔工艺特征,开发出能模拟含夹层盐岩水溶造腔的软件Salt Cavern Builder V1.0。该软件可模拟纯盐岩、多夹层盐岩的水溶造腔过程,能较好地反映出造腔方案在现场造腔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实施效果。通过大尺寸型盐造腔相似试验,模拟无夹层和含单一夹层的腔体形状扩展过程。基于相似理论基础,在现场造腔工艺条件下,造腔软件模拟出的结果与试验得到的结果接近,验证了该软件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蒙山地区位于江西西部,是我国南方较大的硅灰石矿产资源基地,已探明的硅灰石资源储量约占全国的1/5。区内硅灰石矿体赋存于燕山早期侵入形成的蒙山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300m范围的下二叠统茅口组含燧石结核、燧石条带灰岩中;矿体多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走向长100~400m,厚度2~20m;矿石中主要矿物为硅灰石、石英、方解石,硅灰石含量一般为55%~70%,矿石化学成分主要为SiO2和CaO。区内燧石灰岩提供了硅灰石形成的硅钙质组合、中深成岩浆岩为钙硅化学合成硅灰石提供了反应热液是两个主要的控矿因素,矿床属层控热变质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西北地区阿尔卑斯型铬铁矿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阿尔卑斯型超基性岩一般是泛指产于大陆地槽褶皱造山带和岛弧内,一套以纯橄岩和斜辉辉橄岩为主的超基性杂岩.它们常呈陡倾的长条状和透镜状岩体产出,延伸数公里至数十公里,甚至数百公里以上而无显著间断.这类超基性杂岩的侵入时间可在造山前、造山同时及以后.在地槽沉降区它们常与辉长岩、辉绿岩、海底喷发的火山熔岩及燧石岩密  相似文献   

11.
海相燧石、页岩中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总含量的差异反映了这些沉积物不同的沉积环境.加利福尼亚海岸带的Franciscon岩带、Claremont组和Monterey组中互层状燧石、页岩序列的稀土元素Ce异常(Ce/Ce)和总含量(∑REE)均有变化,据此,我们在这三套地层中识别出了三个沉积环境:扩张洋中脊区、洋盆区和大陆边缘区.利用稀土元素特征来识别沉积环境这种方法,对那些其它相标志模糊不清的沉积岩来讲是前所未有的,将为古构造的再造及演化史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潜在的有效工具.扩张洋中脊区(400km以内)沉积的燧石、页岩,由于受金属活动的影响,致使其以极小的Ce/Ce值(Ce/Ce~0.29)为特征;洋盆区的燧石、页岩Ce异常较明显,Ce/Ce值中等(Ce/Ce~0.55);大陆边缘区的燧石、页岩以Ce异常不明显或Ce/Ce值很大(Ce/Ce~0.90到1.30)为特征.大陆注入物影响较大的地区,燧石、页岩中的稀土元素总含量(∑REE)极低,这是由于高的沉积速率降低了沉积物与海水的接触时间,影响了对REE的吸附所造成的.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成岩作用没有改变REE的初始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2.
刘新宇  颜佳新 《沉积学报》2007,25(5):730-736
燧石结核是华南地区二叠纪栖霞组的重要识别特征之一,其成因具重要的古地理、古海洋意义。通过对湖北黄石、江苏南京和广西来宾三地栖霞组燧石结核的岩石矿物学研究,确定了栖霞组燧石结核的矿物组成和成岩作用序列。研究区燧石结核主要由微石英、负延性玉髓、粗晶石英组成,并含少量白云石、方解石及生物碎屑。其中,微石英、负延性玉髓、正延性玉髓、白云石形成于早期成岩作用,方解石晶粒形成于晚期成岩作用,粗晶石英的形成则具有多期性。结合栖霞组菊花状天青石和海泡石成因研究结果,本文认为组成栖霞组燧石结核的硅质来源与当时全球硅质生物的繁盛有关。燧石结核内玉髓和白云石形成环境条件及形成时间的确定,为建立更加合理的燧石结核成因模式和白云岩化模式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也对深入探讨本区二叠纪层状硅质岩的成因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引言华南某些地区下二叠统茅口组与上二叠统龙潭组(或吴家坪组)之间,有一套以含层状燧石(硅质岩)及含菊石、放射虫、牙形刺等浮游生物化石的地层,层位属下二叠统顶部,与茅口组上部呈相变关系。这套地层前人一般称孤峰组,湖南则称当冲组,贵州称白泥塘组等。近年来对孤峰组燧石(即茅口组硅质岩)的成因众说纷纭、争论较大。大多数人认,燧石为沉积成因,形成于低能环境,二氧化硅来自陆源化学风化。马忠魏等(1981)认为孤峰组燧石形成于海水深度大于60m的台沟;童玉明等(1985)则认为形成环境应属于深海  相似文献   

14.
黄长煌 《福建地质》1999,18(1):6-11
通过对研究区域构造发展史的概述和斑岩型,似层状多金属矿的构造特征论述,试图说明斑岩型,似层状热液型多金属矿受燕山晚期造山带菜构造的控制,并提出了成矿的构造模式。  相似文献   

15.
鄂西古生代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西地区的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部、下二叠统孤峰组和上二叠统大隆组中发育有薄层硅质岩。二叠系栖霞组、茅口组和吴家坪组灰岩中发育有结核状或似层状燧石。Fe Al Mn三角图 ,Cu、Ni、Co、Cr、Zr的关系 ,U Th判别图 ,Ba、As、Sb元素和REE配分模式等地球化学指标表明 :五峰组和龙马溪组层状硅质岩属于正常海水中生物化学和化学沉积 ;孤峰组和大隆组层状硅质岩、茅口组灰岩中燧石结核不属于典型的热水沉积相 ,但受热水作用的影响 ,而孤峰组硅质岩受热水作用明显。鄂西五峰组和龙马溪组硅质岩的沉积环境是四周被古陆或台地环绕的半封闭深水相滞流盆地。鄂西孤峰组和大隆组硅质岩的沉积环境是由裂陷作用形成的碳酸盐台地内部的盆地(或台沟 )滞流还原环境。CaO/(Fe +CaO)值和 (MgO/Al2 O3 )× 10 0值表明 :五峰组、龙马溪组和大隆组硅质岩沉积环境海水略有淡化。栖霞组、茅口组和吴家坪组含结核状或似层状燧石的生物灰岩 ,形成于陆棚上快速海侵和上升洋流形成的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主要由燧石条带白云岩、燧石结核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和少量含陆源粉砂质碎屑的白云岩组成,广泛出露于北京山区,厚度2000~3500 m。以雾迷山组为代表的大量中元古代硅质沉积物的物源和形成原因,一般教科书均认为层状燧石为生物成因,结核状燧石为成岩交代成因。笔者等在北京西山等地多次野外考察发现,二维剖面上的硅质条带或硅质结核在三维实体上实际上是透镜状或席状(下一般称燧石席或硅胶席)。 燧石席内部常包裹或胶结有下伏白云岩的砾石并且因混有有机质等,表现为各种暗色或杂色。硅胶席在上覆白云质沉积物堆积之前与其周围的白云质灰泥和粒屑几乎同时形成,燧石透镜体与白云质沉积物之间存在着相互穿插、包裹的关系,但彼此之间边界清晰,无论是白云石粒屑还是燧石席都没有任何被交代痕迹。因此,笔者等认为:燧石“结核”是硅胶聚集成席,再经压实、固化的结果,其浑圆状边缘是水下硅胶与沉积介质的相变面。硅胶固化作用是北京西山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中原生燧石的唯一成因。在成岩重力压实过程中,连续分布的原生硅质沉积物会形成布丁或“结核”构造。白云质灰泥和粒屑的胶结速度明显快于硅胶的固化速度,遇地震等外力作用,软的硅胶席会沿着弱固结的白云岩裂隙向上侵入或向下挤入,形成硅质脉。遇有后期的岩浆侵入或热变质作用的改造,硅质条带和硅质结核的成分和颜色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质地变纯,颜色由深变浅,但是仍然保留原生的层理或纹理,容易被误认为是成岩期或成岩后硅质交代碳酸盐矿物而成。  相似文献   

17.
<正>旬阳盆地古生代硅质岩发育,其对南秦岭造山带古生代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重点研究旬阳盆地吕河地区泥盆系硅质岩,在分析其野外产状、岩石学与矿物学、地球化学以及微组构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对旬阳盆地硅质岩的研究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探讨旬阳盆地古生代硅质岩的形成环境和南秦岭造山带古生代大地构造背景。吕河硅质岩产于泥盆系石家沟组地层中,呈层状、似层状和透镜状与上覆的板岩整合接触。硅质岩颜色多为灰黑色,具块状、层状、纹层状、条带  相似文献   

18.
苏德辰  吕洪波  章雨旭  孙爱萍  朱晓青  贺静  袁效奇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82016-2022082016
北京地区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主要由燧石条带白云岩、燧石结核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和少量含陆源粉砂质碎屑的白云岩组成,广泛出露于北京山区,厚度2000~3500 m。以雾迷山组为代表的大量中元古代硅质沉积物的物源和形成原因,一般教科书均认为层状燧石为生物成因,结核状燧石为成岩交代成因。笔者等在北京西山等地多次野外考察发现,剖面上的硅质条带或硅质结核(下一般称燧石席或硅胶席)。 燧石席内部常包裹或胶结有下伏白云岩的砾石并且因混有有机质等,表现为各种暗色或杂色。硅胶席在上覆白云质沉积物堆积之前与其周围的白云质灰泥和粒屑几乎同时形成,燧石透镜体与白云质沉积物之间存在着相互穿插、包裹的关系,但彼此之间边界清晰,无论是白云石粒屑还是硅胶席都没有任何被交代痕迹。因此,笔者等认为:燧石“结核”是硅胶聚集成席,再经压实、固化的结果,其浑圆状边缘是水下硅胶与沉积介质的相变面。硅胶固化作用是雾迷山组中原生燧石的唯一成因。在成岩重力压实过程中,连续分布的原生硅质沉积物会形成布丁或“结核”构造。白云质灰泥和粒屑的胶结速度与硅胶的固化速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遇地震等外力作用,软的硅胶席会沿着弱固结的白云岩裂隙向上侵入或向下挤入,形成硅质脉。遇有后期的岩浆侵入或热变质作用的改造,硅质条带和硅质结核的成分和颜色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质地变纯,颜色由深变浅,但是仍然保留原生的层理或纹理,容易被误认为是成岩期或成岩后硅质交代碳酸盐矿物而成。  相似文献   

19.
<正>北衙金多金属矿床地处西南三江特提斯造山带与扬子地台西缘的结合部位,区内资源丰富,成矿条件极其复杂。在北衙东部笔架山、桅杆坡以及北部芹河等矿段勘探发现大量似层状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前人对新发现的似层状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缺乏系统研究和认识,矿床成因存在争议,邓军等人认为似层状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是斑岩热液成矿系统外带的产物(邓军,2012),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观察,综合前人研究资料及硫化物矿石S、Pb同位素特征,探讨似层状铅锌银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及形成机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西北地区康特沃伊湖区的卢平金矿床,是一个层状矿床,层状矿体产在主要以太古宙硫化物相和硅酸盐铁建造为主的一个复杂的含矿地层单位内。交替出现的富硫化物、富角闪石条带或燧石物质,构成了含矿地层单位的化学沉积物。一般来说,薄而整合的富石英条带的绿泥石片岩产在该含矿地层单位内,尽管有许多较晚期的不整合石英脉存在。已等斜褶皱的含矿地层单位,分布于一个厚的以浊积岩为主并含有薄层铁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