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青海锡铁山超大型铅锌矿床产于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造山带中,发育一套完整的喷流沉积系统,包括管道相、近喷口相与远喷口相以及喷流沉积岩等。对不同对象中硫化物系统的铅同位素测定研究表明,锡铁山矿床铅同位素组成总体较集中,可细分为两组,均呈线性分布:大部分的样品,包括非层状矿、网脉状石英钠长岩、代表供给系统的脉体、基性岩等,以及绝大部分的层状矿体,组成一组,线性回归方程为(207Pb/204Pb)=1.254(206Pb/204Pb)-7.296,相关系数0.997。分布于铅锌矿体及大理岩上盘的含浸染状黄铁矿化的炭质片岩、一个层状矿体样品组成一组,线性回归方程为(207Pb/204Pb)=0.123(206Pb/204Pb)+13.347,相关系数0.902。两条直线交点的同位素组成为206Pb/204Pb=18.253,207Pb/204Pb=15.590,208Pb/204Pb=38.370。结合成矿模型的研究认为,矿床的铅同位素具有造山带与上地壳混合来源的特点,显示喷流成矿过程中铅及成矿金属物质主要由喷流卤水提供,少量物质来自海水;在喷流系统的远端或喷流活动的间歇期,前寒武纪变质岩也可能提供了少量物质。而层状矿体与非层状矿体经历了相同的演化历史,均形成于喷流沉积过程中,非层状矿体属未喷出海底的热液矿体,而不是后期改造的结果。断层沟地区的矿化是后期改造重新定位的,铅同位素组成在改造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均一化。  相似文献   

2.
锡铁山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流体包裹体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锡铁山铅锌矿床两种矿石类型成矿流体的特点:条带状矿石具有中低温度(182℃~229℃),低盐度或较低盐度(5.3%~21.9%),密度小于1×103kg/m3,弱酸、弱还原环境;块状矿石具有中高温(224.5℃~341℃),较高盐度(22.8%~34.7%),密度大于1×103kg/m3,中性、弱还原环境.两种不同类型的矿石也说明了该矿床具有两个不同成矿期次的热液:火山喷流沉积成矿热液在裂谷凹陷盆地富集形成条带状矿石;火山作用期后热液叠加改造前者形成块状矿石.两个不同成矿期次的热液造成锡铁山矿床的矿体和矿石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锡铁山铅锌矿床产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裂陷的中基性火山沉积岩系中,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铅梓矿床之一.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乌奴格吐山大型铜钼矿床位于得尔布干成矿带西南段。矿体产于燕山早期二长花岗斑岩、流纹斑岩等构成的火山通道相与外围黑云母花岗岩接触带内外。矿床从中心向外发育典型的热液蚀变分带: 钾化带、绢英岩化带和伊利石—水白云母化带。根据矿物组合不同,将热液成矿期分为早、中、晚3 个阶段,其矿物组合分别为石英+钾长石+黄铁矿±辉钼矿、石英+绢云母+ 黄铜矿± 辉钼矿+黄铁矿、石英+碳酸盐矿物+黄铁矿±闪锌矿。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乌山斑岩铜钼矿床发育L 型富液相包裹体、V 型富气相包裹体、S 型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以及PG 型纯气相包裹体。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石英斑晶和早阶段石英内水溶液包裹体除H2O 外,多数含CO2,少数还含有 CH4,C4H6 等,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中子矿物主要有赤铁矿和黄铜矿; 中阶段石英内只有少量V 型包裹体含CO2,多数只有H2O,S 型包裹体中子矿物有黄铜矿和黄铁矿,不再含有赤铁矿; 而晚阶段石英内包裹体只含H2O。成矿流体由H2O--CO2 --NaCl 体系逐渐演化为H2O--NaCl 体系。成矿早、中、晚3 个阶段均一温度分别集中在340℃ ~ 460℃,240℃ ~ 360℃和120℃ ~ 240℃; 盐度变化范围分别为 5. 32 ~ 53. 26 wt% NaCl. eqv,1. 65 ~ 41. 58 wt% NaCl. eqv 和0. 66 ~ 14. 05 wt% NaCl. eqv。初始流体是直接从浅部结晶冷凝的岩浆熔体中出熔的高温、高盐度和高氧逸度的成矿流体。富气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和含矿物的多相包裹体普遍共生,流体的沸腾可能是早期金属硫化物大量沉淀的重要机制。结合氢、氧同位素研究,认为中--晚阶段天水的混入导致的流体混合及降温作用在成矿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青海虎头崖铅锌矿床位于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西段,铅锌矿体受蓟县纪狼牙山组控制,矿体多呈层状、似层状产出,部分为透镜状、脉状,成矿分为2个阶段。金属硫化物电子探针分析表明,闪锌矿中Fe含量为2.255%~5.579%,贫Ga、Ge,Zn/Cd值为146~198,方铅矿中Ag含量为0.015%~0.038%,具有岩浆热液有关金属硫化物的特征。方解石内流体包裹体δD值为-92.7‰~-76‰,δ18OH2O值为-11.58‰~-2.27‰,多数位于大气降水范围,但部分位于大气降水和岩浆水之间,且早阶段成矿流体含有CO2、CH4、N2、H2等地幔流体或岩浆流体成分,表明早期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后期不断加入大气降水。早阶段成矿流体具中低温、高盐度、中等密度的特征,晚阶段随着大气降水的不断混入,盐度和密度显著降低。金属硫化物的δ34SV-CDT值为1.6‰~9.9‰,具有岩浆硫与围岩硫混合来源特征;金属硫化物的206Pb/204Pb值为18.533~18.580,207Pb/204Pb值 为15.606~15.669,208Pb/204Pb 值为38.344~38.522,主要来源于区内深源岩浆活动,有部分地壳铅的混染。综合分析认为,虎头崖铅锌矿床为与印支期岩浆作用有关的层控夕卡岩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6.
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床喷流沉积系统(SEDEX)成矿流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锡铁山铅锌矿床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镇,是我国著名的大型喷流沉积铅锌矿床。最新的研究认为锡铁山矿床发育有完整的巨大的喷流沉积系统。本文的成矿流体初步研究表明,代表喷流管道相的网脉状蚀变岩的温度、盐度范围非常宽,多期次的流体活动强烈,具有喷流系统管道相的明显特征。代表近喷口相的产于厚层状大理岩中的非层状铅锌矿体旁侧的碳酸盐中包裹体个体大,温度高,亦有明显的形成于未喷出海底的中-高温热液活动特征。碳酸盐(大理岩)与网脉状蚀变岩有相同的H2O-NaCl-CO2流体类型,温度稍低,流体从管道相流向非层状矿体,具有继承性。层状矿体流体的均一温度及冷冻温度范围与非层状矿体基本相同,但缺少大气液比包裹体,缺少含子矿物包裹体及流体中的CO2组分,均一温度略有降低。分析认为层状矿体的流体与非层状矿体有一定的继承性,可能来自喷流沉积系统的喷出海底的向东南方向延伸的喷流管道。  相似文献   

7.
8.
王芳  黄智龙  李波  丁伟  朱明波 《矿物学报》2011,31(3):441-448
安乐铅锌矿床位于三江地区的中甸断凹,是滇西北地区一处重要的铅锌矿。本文通过对该矿床与矿石密切共生的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类型、特征、均一温度、盐度、密度、成矿压力以及流体包裹体中气液相成分的分析,探讨了流体性质、演化及矿床成因。结果表明,该区流体主要属于CO2一H20一NaCl体系,均一温度范围在130~370℃之间,盐度在3.00%~12.75%NaCl之间,由成矿压力推算的成矿深度为1.37~3.77km^2矿床特征及包裹体特征与造山型矿床相似,推测该矿床属于“同造山”构造体制下发育的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9.
江西金山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及矿床成因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金山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石英及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低盐度和低密度的特征;富含Ca2 ,Mg2 ,SO42-,CO2等;主要来源有变质热流体、富含有机质的大气降水形成的热流体和深源流体;流体的性质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一定的变化,矿床的形成主要是两期流体成矿作用的结果,是热液与构造的耦合;不同种类流体的混合、单一流体不混溶分离作用和盐水体系中有机质的参与是矿床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11.
丁清峰  王冠  孙丰月  张本龙  金圣凯 《岩石学报》2010,26(12):3709-3719
通过详尽的野外调研和室内研究,本文简要总结了大场金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结合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毒砂地温计,认为大场金矿成矿阶段由早到晚可划分为贫矿化石英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石英辉锑矿阶段、含明金石英阶段和石英方解石阶段共五个阶段,其中前四个阶段分别形成贫矿化石英脉(成矿温度350℃左右,均一温度为280~360℃)、金-石英-硫化物碎裂岩型矿石(成矿温度301℃左右,均一温度为220~280℃)、金-石英-辉锑矿型矿石(均一温度为160~220℃)和明金-石英脉型矿石(均一温度为160~220℃),最晚的石英方解石阶段则使先前形成的四类岩/矿石发生轻微硅化和方解石化蚀变(均一温度小于160℃)。结合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认为大场金矿成矿流体经历了早阶段静岩压力系统(成矿压力为215MPa,成矿深度8.1km)下的低盐度H2O-CO2-NaCl体系,中阶段静岩向静水压力过度系统(成矿压力为49~108MPa,成矿深度5.5~8.6km)下的低盐度H2O-NaCl体系,以及晚阶段静水压力系统(估计成矿压力小于40MPa)下的低盐度H2O-NaCl体系。最后认为,大场金矿床的成因类型属于中浅成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孙学娟  倪培  迟哲  杨玉龙  景山  王国光 《岩石学报》2019,35(12):3749-3762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床是华东最大的铅锌矿床,具有悠久的研究和开采历史;近些年来的勘探在深部取得显著进展,显示了很好的勘探潜力。本次研究,在系统全面地野外地质观察和样品采集的基础上,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研究和成矿期次的划分,并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测试分析。结果显示,栖霞山铅锌矿存在两期铅锌矿化:早期以形成层状和块状矿石为特征,闪锌矿深灰-红棕色;晚期矿化以块状、角砾状和脉状构造为特征,闪锌矿呈棕色-浅黄色。早期闪锌矿中包裹体以富液相包裹体类型为主,均一温度分布范围为182~289℃,盐度为0. 9%~8. 2%NaCleqv,成矿流体与富硫同生沉积层发生化学反应可能是其主要的沉淀机制;晚期闪锌矿中也是以富液相包裹体类型为主,但是温度、盐度有所上升,均一温度集中在197~348℃,盐度介于0. 4%~10. 9%NaCleqv之间,指示有更多岩浆流体混入,流体混合可能是主要的沉淀机制。为了限定其深部可能的热液中心位置,我们利用晚期闪锌矿中的包裹体进行流体空间填图。填图结果显示了良好的空间变化规律:成矿流体温度以西南到北东方向为轴,向西南方向温度上升,暗示了成矿流体可能来源于西南方向深部,因此在其西南方向的深部可能具有更好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3.
青海玉树东莫扎抓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东莫扎抓铅锌矿床位于青藏高原金沙江缝合带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夹持的羌塘地体东北缘,是目前"三江"北段铅锌铜银多金属矿带中铅锌资源储量最大的矿床,代表着大陆碰撞造山带中一种新的铅锌矿床类型。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类型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区域铅锌铜银多金属成矿规律,对区域找矿具有重要意义,而以流体包裹体研究为载体的成矿流体性质研究则对确定矿床的成因类型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在矿区地质调查和矿床地质研究基础上,系统开展了东莫扎抓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包裹体岩相学观察发现,东莫扎抓铅锌矿床各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简单,仅为以液相为主的气液两相液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工作表明各期流体并非连续演化的产物,成矿前白云石化阶段、重晶石阶段流体温压条件相似,具中低温度(140~160℃)、低盐度(0.0%~2.0%NaCleqv.)特征,多金属硫化物阶段流体为主要成矿流体,具低温度(120~140℃)、高盐度(26.0%~28.0%NaCleqv.)特征,成矿后方解石化阶段流体具中高温(220~240℃)、低盐度(6.0%~8.0%NaCleqv.)特征。单个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探针分析和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表明各期流体成分相似,气相主要为H2O、CO2、N2,并含少量CO、CH4、C2H2、C2H4、C2H6等还原性气体及少量O2,液相为Ca2+-Mg2+-Na+-Cl-SO42-F-体系。对以上数据分析发现流体主要为长距离迁移的盆地卤水来源,并有封存在碳酸盐岩地层中的蒸发浓缩海水和大气降水的参与,流体演化过程中,矿区环境发生弱还原性-氧化性-弱还原性的变化。早期中低温低盐度流体白云石化围岩地层,使岩石致密度变小,孔隙度增大,为金属矿物的最初沉淀创造了空间;中期低温高盐度盆地卤水在盆地中经过长距离迁移,淋滤了地层中大量Ca2+、Mg2+、Pb2+、Zn2+等阳离子,成为富含金属离子的外来流体;矿区碳酸盐岩地层中封存的蒸发浓缩海水中的硫酸盐被细菌还原,在矿区圈闭构造中汇聚成富含还原硫的本地流体;二者在矿区发生混合是东莫扎抓铅锌矿床硫化物沉淀的主要机制。35Ma年前后东莫扎抓铅锌矿床形成时,玉树地区由于逆冲推覆和走滑断层活动活跃,区域地壳不稳定,逆冲推覆构造的发生使矿区深度发生间歇性变化,走滑断层活化早期逆冲断层,为流体从拆离滑脱带中进入矿区提供构造通道。东莫扎抓Pb-Zn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流体特征与世界上MVTPb-Zn矿床具很大相似性,归纳其成因类型为碰撞造山逆冲推覆带中类MVTPb-Zn矿床。这种类型的矿床在中国青藏高原大陆碰撞造山带陆续得到发现,代表了大陆碰撞造山带中一种新的矿床类型,成为青藏高原寻找Pb-Zn矿床的一个新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4.
青海锡铁山碳质片岩型铅-锌矿床的矿化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应用地质、地球化学分析,对锡铁山矿区新发现的(碳质)片岩型矿体的矿化结构、矿体类型及其典型元素分带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锡铁山矿床具“双层结构”,由大理岩型矿体和碳质片岩型矿体组成;碳质片岩型矿体主要赋存于滩间山群沉积岩组中上部,产出层位高于大理岩型矿体;碳质片岩型矿体的倒转型热水喷流沉积结构与含矿层倒转有关。研究表明,矿区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5.
康家湾铅锌矿床位于湖南省水口山矿田,矿体主要产于二叠系当冲组下段泥灰岩、硅质岩与栖霞组灰岩的层间硅化破碎带中。根据矿物组合和穿插关系,可将该矿床的成矿作用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黄铁矿-石英阶段、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石英阶段和方解石-闪锌矿-方铅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康家湾铅锌矿床黄铁矿-石英阶段的流体主要为中-高温(243~343℃)、中-高盐度(18.4%~33.8% NaCleqv)的流体;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石英阶段的流体为中-高温(278~352℃)、中-低盐度(1.1%~20.7% NaCleqv)流体;晚期方解石-闪锌矿-方铅矿阶段的流体为低温(125~191℃)、低盐度(0.2%~6.7%NaCleqv)的流体。其中,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石英阶段的流体发生了沸腾作用。激光拉曼分析结果显示,该矿床成矿期的石英和闪锌矿中的液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_2O。H-O、S同位素研究显示,康家湾铅锌矿床的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并在运移过程中混合了大气水。结合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和氢氧、硫同位素特征,流体混合导致温度、盐度降低和沸腾作用可能是导致康家湾铅锌矿床成矿物质发生大规模沉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夏锐  邓军  卿敏  王长明  李文良 《岩石学报》2013,29(4):1358-1376
青海大场金矿田位于可可西里-巴颜喀拉晚古生代-中生代浊积盆地褶断带内,是川陕甘交接地区的一个超大型矿田.矿床受NW向构造破碎蚀变带控制,赋矿围岩为三叠系炭质砂板岩,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毒砂和辉锑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和方解石.金的赋存状态以微细粒金为主.大场金矿田矿石中流体包裹体主要为盐水溶液包裹体(W型)、少量的含CO2包裹体(C型)和富CO2包裹体(PC型)组成.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180~ 200℃)、低盐度(2%~ 5% NaCleqv)、成矿深度为7.9 ~ 12.3km的特征.气、液相成分测定显示气相成分以N2、CO2 O2、H2O为主;液相成分中阳离子以Ca2+、Na+、Li+、K+为主,阴离子以富SO42-、Cl-、NO3-、F-为特点,成矿流体属Ca2++ Na++SO42-型,有机碳参与了流体成矿作用.氢氧同位素组成分别为δD=-62%~-106%,δ18OH2O=3.1%~ 10.5%,说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建造水,也有岩浆流体的加入.根据大场金矿田成矿地质背景、流体特征及演化和成矿的构造背景和机制,本文首次提出大场金矿为类卡林型金矿,为研究该区金矿成矿作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海底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深入研究表明,块状硫化物矿床形成与其成矿构造环境演化期间特定阶段的构造-火山作用有关,矿床持续形成时间一般不超过几个百万年。锡铁山矿床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海底热液块状硫化物铅锌矿床,本文通过锡铁山矿床赋矿岩系火山岩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对锡铁山矿床赋矿火山岩系岩浆演化过程及成矿构造环境得出如下几点认识:(1)锡铁山矿区赋矿滩间山群火山岩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一致表明滩间山群岩浆活动具有自酸性向基性同源岩浆演化的特点。矿区滩间山群不同岩组/段的火山岩代表了同源岩浆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自O1-2tna-1岩段、O1-2tnb岩组→O1-2tnd-1岩段→O1-2tnd-3岩段,矿区火山岩岩石化学及稀土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具有明显的渐变过渡关系。(2)矿区滩间山群火山岩稀土、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及成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一致揭示,从O1-2tna-1岩段、O1-2tnb岩组→O1-2tnd-1岩段→O1-2tnd-3岩段,滩间山群火山岩成岩构造环境经历了从陆缘基底岛弧→洋陆过渡型地壳→典型大洋地壳的连续过渡变化。(3)矿区滩间山群火山岩岩浆演化过程及Rb、Sr组分变化趋势与大陆边缘弧后盆地火山岩岩浆演化过程相近,与现代西太平洋冲绳海槽形成过程相似。(4)综上推断,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工作的重点对象是弧后盆地拉张早期形成的具有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的下部火山-沉积组合,而矿区南部O1-2tnd岩组找寻同类矿床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8.
锡铁山片岩型铅锌矿床稀土元素成因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润堂 《地质与勘探》2009,45(3):240-246
锡铁山(碳质)片岩型矿床具典型的"双层结构",笔者对层状矿体中硫化物、硅质岩及其围岩火山岩稀土元素分析表明,硫化物∑REE较低,在4.78×10-6~7.24×10-6之间,具明显负Eu异常,Ce异常总体不明显;硅质岩∑REE较高,在102.64×10-6~168.82×10-6之间,负Eu异常明显,Ce异常不明显;矿下中酸性火山岩的稀土元素总量普遍较高,负Eu异常明显,Ce异常不明显,矿上火山岩稀土元素组成变化较大,δEu值0.70~1.03(平均0.90),无明显Eu异常.分析认为,锡铁山(碳质)片岩型矿床是热水喷流-沉积作用的结果,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下伏火山岩及地壳深部.  相似文献   

19.
青海东昆仑造山型金(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青海东昆仑是我国重要的、极富潜力的金属成矿带,其中产出的金矿床不仅具有相似的地质特征,而且与本区晚华力西-印支期造山过程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并在产出构造背景、矿体特征、控矿构造、围岩蚀变、矿物组成和元素组合等方面与一般造山型金矿床极为相似,因此应属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矿床流体包裹体十分发育,包括富CO2、CO2-H2O和H2O-NaCl三种类型,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成矿流体为一套中低温(120~380℃)、低盐度(0.35~9.54wt%NaCl)的H2O-CO2-NaCl-CH4±N2流体体系.氢、氧、碳同位素及水-岩交换反应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早期主要为变质水和地层建造水,成矿期以来以大气降水为主.流体不混溶、大气降水的不断加入以及水-岩交换作用是导致本区成矿流体中金、锑淀积成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