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云南小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微量元素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烨  邓艳  曹建华  蒋忠诚 《中国岩溶》2018,37(5):752-760
文章对云南小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园地、建设用地、裸地)土壤的微量元素进行空间插值、方差分析和相关性研究,旨在探讨云南小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微量元素的分布和迁移规律。结果表明:除Mo的含量较低外,小江流域土壤中Cu、Mn、Ni和Zn的含量普遍较高。各微量元素含量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园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最高。微量元素的变异程度均属于中等变异。Cu、Mn、Mo、Ni、Zn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的岩溶河谷区右侧和盆底沉积平坝区,主要土壤类型为碳酸盐岩红壤;低值区集中在海拔较高的河谷区左侧和中山区,主要土壤类型为碎屑岩。地貌、土壤母岩和人为活动是影响微量元素分布和迁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1∶50000遵义市、遵义县两幅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等资料,对该区地层岩石及其风化土壤中环境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各时代地层岩石及其风化土壤环境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地球化学异常作了分析总结.进而作出了该区岩石及土壤的环境微量元素质量评述.重点认为,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分区与成土母岩地层的平面分布关系十分密切,地层及岩性因素是土壤中元素分布的主导因素,从而形成了自然的土壤地球化学分区;区内存在三类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异常:一是由某些地层岩石风化而成(主要类型),二是由地质构造及热液蚀变导致(次要类型), 三是由矿产开发等人类活动造成(应高度关注的类型);应当辩证看待微量必需元素的高背景地层及地球化学异常层,通过合理利用它们来为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主要类型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垂向分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蔡晶  柴社立  陆继龙 《世界地质》2002,21(4):364-367,396
黑龙江省主要类型土壤中微量元素在剖面中的变化趋势是不同的,这与不同类型土壤的成土母质、成土条件、土壤有机质和土壤中粘粒含量等有关。各种类型土壤表层中微量元素Fe、Mn、Zn、Cu、Co的有效量均大于其有效态临界值,并且Cu、Zn、Mn全量与有效量之间呈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大兴安岭地区火山岩风化过程中的微量元素均一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大兴安岭地区数据的宏观分析发现,微量元素低含量岩石形成的土壤中其含量增高,相反高含量岩石形成的土壤中其含量值降低。区域上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分布趋向于均值,这种现象称为微量元素在风化过程中的“均一化”现象。不同微量元素的“均一化能力”不同。微量元素均一化特征的形成是大兴安岭地区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小石人金矿区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吉林省小石人金矿区内不同类型岩(矿)石微量元素测试结果为基础,从数据结构和空间结构两方面,对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探讨。统计参数表明:所观测元素在矿区内具有明显的浓集、富集特点,在不同类型岩(矿)石中元素的分布分配也不尽相同。依据分布分配特点,可将矿区内的岩(矿)石分为正常岩石、弱蚀变岩石和强蚀变/矿化岩石3类。多元统计分析成果揭示:所观测元素都参与了金的成矿活动,但行为特点有所差异。依据多元统计特征,可将微量元素分为3个组合类型:Au、As、Sb、Bi、Hg、Mn,Cu、Pb、Zn、Ag,Co、Ni、V;第一组合为成矿成晕组合,第二组合为金的多金属矿化组合,第三组合为黄铁矿化蚀变组合;元素组合也对应于不同的矿化阶段,指示金的成矿活动及特征。土壤、岩石地化剖面显示所观测的元素间存在空间相关性,但Mn与Au相异,其异常出现在矿化蚀变带的外侧。  相似文献   

6.
罗贤冬  王伟  安邦  唐伟  陈雷 《华东地质》2021,(2):210-216
土壤中有益微量元素的含量受多种因素影响.根据不同地质背景特征,安徽省潜山县划分为7类成土母质.该文对不同成土母质、不同土壤类型进行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8116件土壤样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潮土的Cu和Zn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土壤类型,棕壤的Mo和Se平均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土壤类型;在相同土壤类型,不同成土母质之间微量有...  相似文献   

7.
丁颖蕾  周运超 《中国岩溶》2019,38(5):729-738
为探究喀斯特土壤石砾含量的影响因素、形成机制及其分布规律,采集了3 180个土壤样品,分析后寨河流域不同影响因素下土壤石砾含量的分布规律,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得出了影响后寨河流域土壤石砾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坡度、岩性、土层厚度和植被类型是影响土壤石砾含量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坡度对喀斯特地区土壤石砾含量的分布特征影响作用最大。在不同坡度条件下,土壤石砾含量的分布规律为:坡度<30°时随坡度增加,土壤石砾含量增大。坡度>30°时随坡度增加,土壤石砾含量减小。不同土层厚度下,土壤石砾含量分布规律为:随土层厚度增加,土壤中石砾含量减少。植被类型不同,土壤石砾含量大小排序为:灌木>草本>乔木。不同岩性发育形成土壤,土壤石砾含量大小排序为:白云岩>石灰岩>泥灰岩>第四纪黄粘土>砂页岩。喀斯特地区岩性决定风化成土速率和土壤石砾总量,是土壤石砾含量的物质来源基础。坡度是促进土壤石砾含量迁移、再分配的驱动因素,植被类型和土层厚度是影响土壤石砾含量的响应因素。   相似文献   

8.
池红杏 《地下水》2011,(6):136-138
以洛川苹果园与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表层和土壤剖面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影响差异显著。苹果园表层土壤中Mn、Zn、Cu、As四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均高于农田,微量元素的分异类型在苹果园和农田土壤中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在苹果园与农田土壤剖面中,各微量元素的分布规律因元素种类而异。  相似文献   

9.
在红外光谱有关镁铝榴石中微量结构水的研究基础上,运用质子探针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辽宁50号金伯利岩管中粗晶镁铝榴石Ni、Zn、Ga、Sr、Y、Zr、Pb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根据镁铝榴石中微量元素Ni含量地质温度计,计算该岩管中镁铝榴石粗晶的形成温度,对比研究了不同含矿性的金伯利岩中粗晶镁铝榴石形成温度范围的异同,并探讨了该方法运用于金刚石找矿勘查的可能性;讨论了含结构水镁铝榴石的形成温度范围及其意义,并结合其它微量元素分析资料,探讨了镁铝榴石中微量结构水与地幔交代作用之间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0.
三种不同类型盆地煤中微量元素对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选择阜新盆地海洲露天矿,山西大同煤田煤峪口矿和朔县和平朔煤田安太堡露天矿三种不同类型盆地的矿区进行煤中微量元素的对比研究。初步阐述了断陷盆地,陆表海盆地和大型内陆争盆地煤中的微量元素特征,对比了这种不舅地煤中微量元素的差异,并提出了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泥炭沼泽形成时的沉积环境背景,泥岩沼泽相及盆地的物源区。  相似文献   

11.
红外光谱法测定尿石成分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红外光谱方法对吉林地区510例尿路结石进行了成分分析,按其成分分类结石类型有10余种,并出现一些不常见成分。根据实验给出各组分的比例、分布状况及其出现几率,综合尿路结石的成因,对于吉林地区尿石症的综合治疗及科学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郭巍  郑喜森 《吉林地质》1998,17(3):51-57
本文对吉林省西南部地区花岗岩类的微量元素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利用微量元素的某些特征值对区内花岗岩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卫辉麦饭石元素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闫福林  张成群 《岩矿测试》1999,20(2):142-145
对卫辉麦饭石中的26个元素进行了水浸出试验,测定了温度,时间等因素对浸出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卫辉麦饭石中可利用元素较多且水溶性较好,具有一定的开采价值。  相似文献   

14.
描述了吉林东部花岗岩风化壳的特征。研究了花岗岩风化过程中主要造岩矿物的变化特点;建立了主要造岩矿物的风化序列。研究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探讨了影响风化过程中元素行为的主要因素。计算了风化速率。  相似文献   

15.
多色青田石是浙江青田石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具颜色丰富、纹理多变的特点。通过岩相学观察、X射线粉晶衍射物相分析、全岩主量及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对多色青田石的岩石学特征、矿物成分、类型划分进行详细研究,并论证了多色青田石的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来源及成因。研究表明:多色青田石按主要组成矿物划分属于叶蜡石型青田石和绢云母型青田石;其颜色主要与组成矿物中Fe、Ti、Cr、Mn致色元素的类型和含量有关,其次与赤铁矿(褐铁矿)浸染组成矿物的微晶间隙和充填微裂隙有关。多色青田石的成矿母岩为中酸性火山岩,成矿流体来源与大气降水有关。多色青田石主要由早期充填成因的叶蜡石矿物和晚期由中低温热液蚀变改造早期叶蜡石形成的绢云母矿物构成,是多期多阶段热液蚀变交代成矿作用的产物,多色青田石中常保留高温矿物红柱石。  相似文献   

16.
叶青 《岩矿测试》2006,25(4):387-388390
采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葛根及其种植土壤中Cu、Fe、Zn、Mn、Ca和Mg等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葛根中微量元素含量与种植土质的初步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葛根中6种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其中Fe、Ca和Mg的含量较高;黄土土壤种植的葛根微量元素含量较黑土高。实验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葛根优良品种和平衡施肥提供科学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吉林东部花岗岩区地下水化学成分和化学类型研究的基础上,以Na作为参比元素,确定了花岗岩风化过程中22种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相对活动顺序。花岗岩区地下水的地球化学类型属低矿化度(变化范围为69.51×10-6~386.49×10-6,平均值为199.48×10-6)的HCO3-Ca和HCO3-Na-Ca型。花岗岩风化过程中元素的活动性顺序(RM)从大到小依次为:B、Ca、Mo、Zn、Sr、Na、Mg、Cr、Cu、Ni、K、Co、Li、V、As、Ba、Si、Y、Fe、Ti、Al、Mn。风化产物中的粘土矿物主要为高岭土、蒙脱石,反映出本区花岗岩的风化淋滤程度较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吉林蛇纹石玉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产自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沿江乡的蛇纹石玉样品分别从地质背景、激光诱导离解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红外吸收光谱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与辽宁岫玉样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吉林蛇纹石玉样品的主要颜色为深浅不一的绿色,主要含Si,Al,Cr,Fe,Mn,Mg,Ca,Sr和Na等元素,其中Ca与Mg的谱线较强,Al,Mn与Sr的质量分数少;X射线粉末衍射结果显示,样品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纤蛇纹石,红外光谱结果也显示了其具有纤蛇纹石峰值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陕南石煤储量大、分布广,开采和利用历史久远,因富含Se等微量元素而备受关注。为了研究陕南石煤中的元素对其分布区水中元素含量和富集程度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机理,共采集并分析了岚皋县北部佐龙镇晚前寒武纪—早古生代石煤出露区和开采区的天然水样35个。研究结果表明:石煤分布区的水质大部分较好,参照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GB 5749—2006)和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卫生标准(WHO)可知适于饮用的水样占总水样的62.86%。其中以Se含量高为特征,有11个水样中的Se达到中国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GB8537—2018)规定的含量标准(10~50μg/L)。水样pH值为6.72~8.34,呈近中性或弱碱性;所有样品均为淡水,溶解性总固体平均值为39.22 mg/L;水化学类型主要以Ca-HCO3和Ca·Mg-HCO3为主;水化学成分主要受岩石风化控制,水中Se主要来源于石煤风化以及水-石煤相互作用导致的元素溶出,富硒石煤是当地水中Se元素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地下水中的元素地域性分布与地方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瑞江 《吉林地质》1991,10(4):79-84
本文以吉林省地下水中的元素地域性分布规律入手,对吉林省流行的饮水型地方性疾病进行探讨。着重论述吉林省三大地域地下水元素及化学组份背景特征与地方病分布的相关性。同时,结合微地貌等水文地质条件,进一步阐述地下水元素及化学组分特征与地方病发病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