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行洛坑超大型钨矿床位于福建省宁化县东部,是武夷山成矿带内最大的钨矿床,具有储量大、品位低、黑钨矿与白钨矿资源量相近的特点。白钨矿作为含钨矿物,其形成年龄可以代表矿床的成矿时代,其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成矿作用环境和过程。文章在对行洛坑钨矿床钨矿脉特征、黑钨矿与白钨矿赋存状态开展调查的基础上,挑选白钨矿单矿物进行了Sm-Nd等时线测年和微量元素测试。研究结果显示,白钨矿结晶年龄为(142.6±2.8)Ma,略小于黑钨矿原位U-Pb年龄(150.5±8.1)Ma和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147.5±2.9)Ma,与矿区隐伏岩体成岩年龄143.5~149.5 Ma在误差范围内完全吻合,也与矿物结晶世代关系吻合,都属于晚侏罗世的产物,说明钨成矿与隐伏岩体成岩近于同时或稍晚发生。白钨矿中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显示第一世代成矿流体中Eu3+ < < Eu2+,指示成矿流体为还原性流体;第二世代成矿流体中Eu3+ > > Eu2+,指示成矿流体为氧化性流体。行洛坑钨矿成矿与华南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及其大地构造背景和动力学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4.

钨是我国传统的优势金属矿产,同时也是国家高新技术领域不可或缺的战略性关键矿产之一。鸡冠石矿床是近年湘东邓阜仙地区新发现的一处钨矿床,具有良好的钨锡多金属资源前景,但其成矿时代和成因尚不清楚。本文在详细的矿床地质特征观察基础上,选取鸡冠石钨矿床中黑钨矿和锡石开展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和U-Pb定年研究,并将该矿床与相邻矿床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1)与黑钨矿密切共生的锡石U-Pb Tera-Wasserburg反等时线年龄为153.2±1.8Ma(MSWD=1.15),与湘东钨矿床晚侏罗世钨锡成矿时代吻合;2)鸡冠石钨矿床紧邻湘东钨矿床北组脉,且矿脉产状和形态等特征也类似;3)鸡冠石矿床中黑钨矿也与湘东钨矿床北组脉典型特征类似,黑钨矿HREE总量和标准化后的REE配分曲线与湘东钨矿床第一期黑钨矿的特征相似。黑钨矿稀土总量对比研究指示成矿流体可能是从湘东钨矿流向鸡冠石钨矿。综合鸡冠石钨矿床与湘东钨矿床紧密的时空关系以及相似的矿床特征,本文认为鸡冠石矿床为一个与晚侏罗世花岗岩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矿床,同时黑钨矿微量元素特征指示该矿床可能形成于一个富挥发分、低pH和高Eh的流体环境中。

  相似文献   

5.
福建行洛坑大型钨矿的地质特征、成矿时代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行洛坑钨矿是目前福建最大也是武夷山成矿带最大的钨矿,已知储量主要分布于岩体内部,宜归属于斑岩型钨矿范畴。本文通过Re-Os法和Rb-Sr等时线法测定花岗岩体中辉钼矿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156.3±4.8Ma,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47.5±2.9Ma,表明成矿作用与岩浆岩的形成基本同步,并延续了大约10Ma。因此,行洛坑钨矿虽然属于斑岩型钨钼矿但岩体以外的空间也可能找到石英脉钨矿,而整个武夷山成矿带中生代持续而复杂的成矿历史预示了其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6.
对北大别山牢山寨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岩石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发现牢山寨岩体二长花岗岩在化学成分上具超酸、富碱、过铝质等特点,属超酸性富碱高钾钙碱性系列;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富集,高场强元素Hf、Th、U与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具中等负Eu异常等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左高右平缓的轻稀土元素富集型。锆石LA-ICP-MSU-Pb定年测试得到岩体~(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值为133±2 Ma(n=21,MSWD=3.1),代表牢山寨岩体的侵位年龄,表明其为早白垩世的岩浆活动产物。推测其形成机制为:在秦岭-大别造山带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及其后伸展机制下,下地壳尚未发生拆沉,含斜长石+辉石+角闪石+石榴石的高压麻粒岩下地壳部分熔融,沿深断裂向上运移,在地壳浅部固结成岩形成牢山寨岩体。  相似文献   

7.
金竹坪矿床是南岭东段赣南地区钨多金属成矿带内一处典型的石英脉型钨矿床。燕山期隐伏中粗粒(或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早期矿体受后期热液交代作用改造强烈而表现多世代成矿的特征。关于隐伏岩体与多期成矿活动的时间,目前依然缺乏精确的年代学制约。本文利用锆石和黑钨矿LA-ICP-MS U-Pb测年方法对矿床内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3个世代的黑钨矿进行定年,揭示成矿多期演化史,并探讨成矿作用过程。结果显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浆锆石年龄为(155.2±0.7) Ma, 3个世代黑钨矿年龄分别为(164.9±2.4) Ma、(157.4±1.0) Ma和(144.8±1.8) Ma。综合分析认为金竹坪钨矿床隐伏岩体侵位于159~155 Ma,三期热液钨矿化作用形成于164.9~144.8 Ma,它们均系燕山期南岭钨锡多金属成矿带大规模成岩成矿作用的产物。前两个世代钨矿化年龄与花岗岩体侵位时代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处于南岭中—晚侏罗世成矿高峰期;而第三个世代钨矿化则较岩体形成晚约10 Ma,可能代表中晚侏罗世成矿作用后新发生的一期早白垩世钨矿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道伦达坝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是一个铜钨锡矿床,其铜、钨、锡储量均达中型。矿体呈脉状,主要产于二叠系砂板岩中的断裂破碎带中,华力西期黑云母花岗岩中的断裂破碎带中亦赋存有矿体。文章选取2件石英-萤石-白云母-电气石-锡石-黑钨矿阶段的矿石样品对其中的进行了LA-ICP-MS U-Pb定年,获得2件样品的~(207)Pb/~(206)Pb-~(238)U/~(206)Pb谐和年龄分别为(134.7±6.6)Ma(MSWD=1.4)和(136.8±7.4)Ma(MSWD=1.7),~(206)Pb/~(207)Pb-~(238)U/~(207)Pb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32±12)Ma(MSWD=0.76)和(135±13)Ma(MSWD=0.9)。锡石定年结果表明,道伦达坝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对矿区外围张家营子岩体中的斑状细粒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35±1)Ma(MSWD=1.3),该岩体的形成年龄与道伦达坝矿床的成矿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本次定年结果表明道伦达坝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与同期的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密切的成因联系,该矿床属于与花岗岩有关的岩浆热液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9.
以赣西地区蒙山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岩体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的研究,探讨其岩浆物质来源及构造背景。该岩体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形成六种岩石类型,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24.0±2.10 Ma(n=19,MSWD=1.9)、223.0±2.20 Ma(n=21,MSWD=2.6)、222.0±2.80 Ma(n=21,MSWD=2.7)、220.0±1.90 Ma(n=16,MSWD=1.5)、217.0±3.70 Ma(n=8,MSWD=1.8)、142.0±0.98 Ma(n=21,MSWD=1.4),表明岩体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两期岩浆活动。印支期花岗质岩石地球化学具高硅富钾、准铝-过铝质特征;微量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Zr、Hf、Th、U和稀土元素La、Ce、Sm、Nd、Y,明显亏损Rb、Ba、Sr、Ti、P;稀土元素分馏程度不高,δEu介于0.03~0.15,具强Eu负异常,Ce异常不明显,稀土配分曲线呈“V”型;为同源岩浆演化的特点。CaO/Na_(2) O比值<0.3、Rb/Sr>5,岩石二阶段模式年龄T DM2主体介于868~1465 Ma,为中-新元古代,εHf(t)对应的T DM2值显示,岩体物源起源于成熟地壳,后期有大量新生地壳物质的加入,表明岩石来源于含水矿物(如白云母、绿帘石/黝帘石)的脱水反应导致成熟度高地壳物质的熔融而形成。在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图上,投于碰撞大地构造背景上的花岗岩和造山后花岗岩类(POG)区域,锆石U-Pb年龄表明成岩时段滞后于印支运动高峰期(258~243 Ma),为受印支运动造成华南地壳加厚滞后,地壳进入伸展阶段,减压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  相似文献   

10.
在川西甲基卡矿床外围新发现了建巴村中酸性侵入岩体,为了探讨其形成时代、成岩构造背景及其成矿条件,开展了LA-ICP-MC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的结晶年龄为(211.8±1.0)Ma;岩石属于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准铝质中酸性侵入岩系列,具有I型花岗岩类的特征,其物质来源可能为壳源物质与幔源物质部分熔融.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形成于后碰撞环境,与此时期内川西地区的区域性岩浆活动相对应.建巴村岩体的构造位置及岩浆活动特征指示其可能不具备形成伟晶岩矿床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行洛坑钨矿位于武夷山成矿带中部,是该带目前规模最大的钨矿床。钨矿体主要产于强烈蚀变的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岩株顶部,发育细脉浸染状、网脉状及大脉状多种矿化类型,黑钨矿与白钨矿含量近1∶1。关于矿床的流体演化过程与成矿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成因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在详细成矿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对不同阶段产出的不同世代白钨矿开展了系统的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和Sr同位素、以及流体包裹体和H-O同位素的研究工作。行洛坑钨矿由早至晚可以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细脉浸染状白钨矿-辉钼矿阶段(阶段Ⅰ)、钾长石-白钨矿-黑钨矿-绿柱石阶段(阶段Ⅱ)及硫化物-黑钨矿-白钨矿-碳酸盐阶段(阶段Ⅲ)。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低盐度的NaCl-H2O-CO2体系。H-O与Sr同位素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流体,仅成矿晚期阶段有少量的大气降水加入。阶段Ⅰ白钨矿相对富REE、Mo、Na和Nb,贫Sr;而随着流体演化,白钨矿REE、Mo、Na、Nb含量逐渐降低,Sr含量显著升高。阶段Ⅰ白钨矿呈自形-半自形粒状,CL图像显示细密的、均匀的震荡环带,稀土元素主要与Na和Nb结合进入白钨矿晶格;阶段Ⅱ、阶段Ⅲ白钨矿呈半自形-他形,不发育或仅发育宽缓的、不规则震荡环带,稀土元素与□Ca(Ca的离子空位)结合置换白钨矿中的Ca。结合蚀变与矿化特征,认为阶段Ⅰ白钨矿形成于低水岩比环境,由初始岩浆流体沿微小裂隙渗透交代而形成;而阶段Ⅱ、Ⅲ白钨矿形成于高水岩比环境,CO2的不混溶作用伴随强烈的水岩反应导致了钨的富集沉淀。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行洛坑钨矿属于广义的斑岩型钨矿,细脉浸染状矿化构成了钨成矿的基础,而网脉状、大脉状矿化的叠加是钨进一步富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麻元锡矿床是马来半岛东部花岗岩带内重要原生锡矿之一。为厘定矿区成矿花岗岩的形成时间及构造背景,本文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及锆石Hf同位素研究。对2件矿区花岗岩样品的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测试,获得了207Pb/206Pb-238U/206Pb谐和年龄分别为(259.0±3.3) Ma(MSWD=0.77)和(261.3±2.8) Ma(MSWD=0.55),加权平均年龄为(260.30±2.0) Ma(MSWD=1.3)及(263.0±2.1) Ma(MSWD=0.15)。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矿区花岗岩样品富Si O2(73.09%~76.56%)、富K2O(4.29%~4.91%),IA/CNK为1.03~1.06,轻稀土富集(LREE/HREE为4.24~8.08),Eu负异常明显(δEu=0.08~0.20),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Rb、K、Th、U),亏损高场强元素(N...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松潘-甘孜造山带东部猛古岩体的源区性质和成因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对该岩体花岗岩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和锆石U-Pb年龄测试。结果显示,猛古岩体花岗岩的SiO2(69.69%~75.99%)、K2 O(3.55%~5.00%)和全碱含量(K2 O+Na2 O为7.47%~9.65%)均较高,显示二长花岗岩的特征;其Ba、Rb、Sr等元素含量较高;Cr、Ni和V等元素含量变化较大,与SiO2含量呈负相关关系,Hf和Ti明显负异常,且几个不相容元素比值变化较大(Zr/Sm为11.92~30.81,Nb/La为0.21~1.15),表明岩浆来源为壳源;稀土元素分馏明显,有明显的负Eu异常。两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00.3±1.3)Ma和(192.4±1.6)Ma,属早侏罗世,与周边花岗岩年龄相近(200 Ma左右)但源区深度不尽相同,猛古花岗岩应属后碰撞造山期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阿斯哈石英闪长岩体位于东昆仑中央隆起带,侵入于古元宇金水口岩群中。岩体内产有阿斯哈大型金矿床,石英闪长岩与该区金矿形成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采用锆石LA-ICP-MS、XRF和ICP-MS对石英闪长岩进行了定年以及地球化学测定。研究表明:该区石英闪长岩属钙碱性准铝质岩石,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其成岩年龄为(238.4±1.4) Ma;岩体稀土配分曲线几近一致,显示为同源岩浆演化特点,均表现出轻稀土相对富集的右倾特征,Eu具有弱的负铕异常;岩体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明显的“TNT”负异常,显示出安第斯型岩浆弧火成岩构造属性;岩石Rb/Sr和Nb/Ta值介于地壳和地幔之间,并广泛发育暗色微粒包体,表明岩浆的壳幔混合成因。综上所述认为:阿斯哈金矿床石英闪长岩具有I型花岗岩特征,形成于印支期,具有壳幔混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赣南淘锡坑钨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赣南崇义县淘锡坑钨矿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东段与武夷山北东-北北东向构造带南段的复合部位,属于以石英脉型黑钨矿为主的钨多金属矿床.对该矿床主成矿期与黑钨矿共生的石英和黑钨矿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与黑钨矿共生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集中在160-260℃之间,盐度为1.64%~6.67%;黑钨矿中流体包...  相似文献   

16.
张璟  邵军  鲍庆中  王宏博  周永恒 《地质通报》2015,34(04):663-674
中蒙克鲁伦—满洲里成矿带矿产资源丰富,潜力巨大。中国境内满洲里及其南西一线集中产出查干不拉根、哈拉胜格拉陶勒盖铅锌矿和甲乌拉银铅锌矿,蒙古国毗邻地段产出查夫、乌兰铅锌矿,形成中蒙边境铅锌矿矿集区。采集研究区铅锌矿床样品进行地球化学研究及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试。结果表明,上述铅锌矿床与成矿相关的火山岩—次火山岩—侵入岩大多属亚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分布模式具有相似性;乌兰铅锌矿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其他3个铅锌矿则具较弱的负Eu异常。根据锆石U-Pb测年结果认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应代表成矿年龄,成矿带铅锌矿床均为形成于拉伸环境下的次火山热液型铅锌矿。对比分析了位于同一成矿带内的两国铅锌矿,揭示该矿集区铅锌矿的成矿特征及成矿规律,为进一步指导中国境内该矿集区的铅锌矿找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中蒙克鲁伦—满洲里成矿带矿产资源丰富,潜力巨大。中国境内满洲里及其南西一线集中产出查干不拉根、哈拉胜格拉陶勒盖铅锌矿和甲乌拉银铅锌矿,蒙古国毗邻地段产出查夫、乌兰铅锌矿,形成中蒙边境铅锌矿矿集区。采集研究区铅锌矿床样品进行地球化学研究及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试。结果表明,上述铅锌矿床与成矿相关的火山岩—次火山岩—侵入岩大多属亚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分布模式具有相似性;乌兰铅锌矿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其他3个铅锌矿则具较弱的负Eu异常。根据锆石U-Pb测年结果认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应代表成矿年龄,成矿带铅锌矿床均为形成于拉伸环境下的次火山热液型铅锌矿。对比分析了位于同一成矿带内的两国铅锌矿,揭示该矿集区铅锌矿的成矿特征及成矿规律,为进一步指导中国境内该矿集区的铅锌矿找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蒙克鲁伦—满洲里成矿带矿产资源丰富,潜力巨大。中国境内满洲里及其南西一线集中产出查干不拉根、哈拉胜格拉陶勒盖铅锌矿和甲乌拉银铅锌矿,蒙古国毗邻地段产出查夫、乌兰铅锌矿,形成中蒙边境铅锌矿矿集区。采集研究区铅锌矿床样品进行地球化学研究及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试。结果表明,上述铅锌矿床与成矿相关的火山岩—次火山岩—侵入岩大多属亚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分布模式具有相似性;乌兰铅锌矿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其他3个铅锌矿则具较弱的负Eu异常。根据锆石U-Pb测年结果认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应代表成矿年龄,成矿带铅锌矿床均为形成于拉伸环境下的次火山热液型铅锌矿。对比分析了位于同一成矿带内的两国铅锌矿,揭示该矿集区铅锌矿的成矿特征及成矿规律,为进一步指导中国境内该矿集区的铅锌矿找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湖南南岳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要:分布于湖南衡山的南岳岩体,侵位于新元古代冷家溪群中,为复式岩体。通过锆石U-Pb年龄测定,其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215.5±1.5)Ma,主体形成于晚三叠世;其中部分小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40.6±0.8)Ma。晚三叠世花岗岩由三个岩石单元组成,第一期细中粒斑状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第二期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第三期二云母二长花岗岩;早白垩世花岗岩为二云母二长花岗岩。晚三叠世花岗岩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早白垩世花岗岩属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REE中等(92.88×10-6~296.56×10-6),Eu均为弱负异常(δEu=0.28~0.87),其中早白垩世花岗岩Eu亏损更大;ISr值较大(0.7093~0.7189);低εNd(-8.04~-11.38), 高T2DM(1.63 ~1.90 Ga)。综合研究表明,南岳花岗岩石为壳源含白云母过铝花岗岩类(MPG),为华南前寒武系基底重熔而成,晚三叠世花岗岩有少量下地壳或地幔物质加入;其形成的构造背景应为碰撞造山作用晚期或结束时期,是陆内碰撞造山作用增温减压体制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李常萌 《福建地质》2022,41(1):38-50
通过对福建浦城仙阳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开展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测试工作,新获得3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值分别为(153.6±2.4)Ma、(160.4±1.9)Ma、(164.1±2.7)Ma,时代属晚侏罗世.火山岩主量元素特征显示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Sr、P、Ti亏损,87Sr/8...  相似文献   

20.
万洋山岩体位于湘赣两省交界地带,为加里东期多阶段岩浆活动的复式岩体,花岗岩主要岩石类型有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分布面积最广。对岩体中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的锆石样品进行激光剥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U-Pb定年,锆石的16个测点206Pb/238U的加权平均年龄为(446.0±3.4)Ma(n=16,MSWD=0.15)(95%置信度),反映该岩体形成于晚奥陶世至早志留世。岩石地球化学表明岩体中Si O2的含量为65.91%~73.35%,K2O的平均含量为4.20%,Na2O+K2O为5.90%~7.88%,K2O/Na2O平均值为1.64,Al2O3平均值为13.81%,ASI平均值为1.09%,总体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微量元素组成中Ba、K、Sr、P、Ti表现出明显的亏损,Rb、Th、U、Nb、Zr、Hf等则相对富集,稀土元素总量中等(159.71×10-6~262.78×10-6),轻稀土富集LREE/HREE=6.16~10.01,(La/Yb)N=6.37~12.17,具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30~0.59)。岩体的[n(87Sr)/n(86Sr)]i值为0.71223~0.72509,εSr(t)值为117.5~299.9Ma,εNd(t)值为-9.39~-7.30,两阶段Nd模式年龄(TDM2)为1.77~1.94 Ga。根据上述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万洋山岩体为来源于地壳的S型花岗岩,花岗岩氧化物和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指示岩体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结合前人对华南加里东期岩体的研究成果,推断华南加里东期花岗岩岩体的具体形成机制为:在全球板块构造的影响,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拼接后,板块间的强烈挤压应力相对松弛、压力降低的后碰撞构造环境下,因地壳增厚而升温的中上地壳岩石减压熔融并向上侵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