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夏季粤西沿岸流特征及其产生机制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粤西海域漂流瓶的运动轨迹、海流周日定点连续观测结果、温盐大面站调查的资料、船测ADCP的流矢量和卫星遥感SST的综合分析结果发现,夏季珠江口以西的近岸流大部分时间向西运动,它构成琼州海峡东部气旋涡的北翼;向西的沿岸流还有一部分海水通过琼州海峡向西进入北部湾.并不像传统观点认为的那样,琼州海峡冬季余流向西,夏季余流向东.如果西南风强盛,向西的沿岸流方向可以暂时转而向东北.还揭示了粤西海域、琼州海峡和北部湾北部海域夏季沿岸流的重要特征并进行了机制分析.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2016年5月(春季)和8月(夏季)温州沿岸海域浮游动物和环境因子的调查资料,对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生态类群、优势种、丰度和生物量进行研究,并通过典范对应分析探索环境因子对浮游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春、夏季共鉴定到浮游动物117种和浮游幼虫20类,大多数种类属于暖水性近海类群;春季的优势种包括中华哲水蚤、大西洋五角水母和百陶箭虫,夏季的优势种包括拟细浅室水母、齿形海萤、肥胖箭虫和精致真刺水蚤等;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春季高于夏季,水平分布大致为近岸低、远岸高;浮游动物样品的季节性差异与表层水温和盐度有较大关系,而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差异的环境因子春季为盐度、活性磷酸盐、硝酸盐和氨氮,夏季为盐度、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利用Argo温盐、Aquarius遥感盐度等资料,研究了阿拉伯海高盐水入侵孟加拉湾的主要路径及季节变化机制.分析显示阿拉伯海高盐水入侵孟加拉湾存在3种类型,即夏季型、冬季型和春季型.夏季型入侵发生在湾口西部,入侵时间为7—10月,净体积输送达1.53 Sv.冬季型(12月至次年1月)和春季型(3—5月)阿拉伯海高...  相似文献   

4.
张赤军 《海洋学报》2002,24(5):19-25
海面倾斜与高程基准密切相关,它已经受到大地测量学界和海洋学界的重视.进一步讨论了大地水准的测量精度,指出了大地(几何)水准与沿海验潮资料的不符是由于海面的倾斜;分析了海面倾斜的机理,其中包括海流、海水密度分布、气压、台风引起的破碎波等的作用;提出了用海水异常密度的三维分布计算大地水准面的扰动,实质上它反映了海面的倾斜,该量占大地水准测量结果的73%,这进一步说明密度的异常乃是我国沿海海面倾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宁波,舟山内海域实测海流分析及潮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根据80年代中后期所进行的潮位、现场测流资料分析宁波、舟山内海域的潮运动及海流特征,并进行了潮流场的数值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6.
利用粤西海域高频地波雷达观测得到的表层海流资料进行潮流调和分析。结果表明: 粤西近海主要属于不正规半日分潮, 浅水分潮较强。以M2分潮为例, 潮流运动形式主要为逆时针的往复流为主, 方向沿西北—东南方向。粤西近海的潮能主要由东部陆架输送进来, 潮能自东向西传播, 在大潮期间, 粤西的潮能出现向岸方向分量, 表现为从东南向西北方向传播, 在近岸区域潮能通量传播的方向会发生一个向岸的偏转。通过潮能收支方程计算潮能耗散, 发现粤西近海潮能耗散的高值区在西部岛屿密集区域, 与琼州海峡的存在和琼州海峡东北处地形变化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8–2019年现场高分辨率温度观测和1993–2021年的CMEMS再分析海表温度(SST)和风场数据,分析粤西陆架海温盐锋的三维结构、季节变化和影响机制。多年SST数据显示,海表温度锋冬季最强、出现概率和覆盖宽度最大,量值分别为0.049℃/km、75%和66 km。春季和夏季次之,而秋季则几乎完全消失。冬季锋面平均离岸50 km,夏季则向岸靠近为23.1 km。2018年春季、夏季和2019年夏季的现场观测进一步给出锋面在次表层的三维结构,结果显示春、夏季20 m等深线以浅处均有锋面存在,该锋面是沿岸高温海水与离岸低温海水辐聚而成,随着深度的增加锋面强度减小,覆盖范围向岸收缩。20 m以深水域锋面在次表层中强于表层,随深度增加而增强并向岸偏移。相关性和信息流分析发现,海表面风应力旋度和沿岸风是影响粤西陆架海表温度锋面的重要因素。该温度锋存在年际变化,PDO负位相时的La Niña年锋面强度出现极大值,而PDO正位相时的El Niño年则对应极小值。  相似文献   

8.
On the basis of data of drifting bottles' tracks and the current measured in anchored stations, as well as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observed in cruise investigations and coastal stations, ADCP current data and AVHRR surface sea temperature (SST) data on the western coast of Guangdong, synthetic results of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astal currents in the west of the mouth of the Zhujiang River were mainly westward in summer, which constituted the north branch of cyclonic gyre in the east of the Qiongzhou Straits. Part of its water flowed westward into the Beibu Gulf through the Qiongzhou Straits. The coastal current pattern was not identical with the traditional current system which flowed westward in the Qiongzhou Straits in winter and eastward in summer. The summertime's coastal current was always westward, maybe temporarily turning northeast only when the southwest wind was strong. Th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coastal current on the western coast of Guangdong, in the Qiongzhou Straits and in the north of the Beibu Gulf were analyzed and their mechanisms also were explained.  相似文献   

9.
赵骞  郭威  陈元  陈伟斌  王晶 《海洋工程》2018,36(6):130-136
掌握核电站周边海域流场特征对保障核电冷源安全及研究排水口温排水输运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年12月~2014年2月在红沿河核电站邻近海域获取的四个站点海流连续观测资料,利用低通滤波和调和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该海域的余流和潮流特征。结果表明,核电站邻近海域冬季余流流速大于秋季,且随深度增加而减小;中层附近余流变化较小,越接近底层余流变化越大;海域潮流类型属于规则半日潮流,且浅水分潮特征显著; M_2和K_1分潮流的最大流速随深度增加而减小;除取水口站位外,其他站位主要分潮流运动形式皆表现为往复流特征。  相似文献   

10.
对渤海、黄海海域冬、夏两季表层沉积物取样,通过激光粒度仪得出粒度参数,进而分析讨论冬季强的沿岸流的作用、黄海暖流、夏季冷水团的影响以及地形、海底地貌特征、物源特征等对表层沉积物分布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夏两季渤黄海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总体上相差不大,但部分海域如渤海中北部、渤海中南部、北黄海西北部近渤海海峡北部海域、山东半岛东北部海域、南黄海中部沉积物粒度特征存在明显季节性差异。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季节性差异与地形地貌、沿岸流、黄海暖流、黄海冷水团及物源密切相关。本研究对于探讨渤黄海不同季节表层沉积物沉积特征的影响机制、了解渤黄海区海洋动力过程的季节差异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51—2018年哈德里中心海温资料、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再分析资料和第四代欧洲中心汉堡模式, 针对1994年、2018年等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生成异常多的年份, 研究了引起TC增加的海表温度异常(SSTA)模态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 北半球热带中太平洋增暖与印度洋变冷是夏季西北太平洋TC生成频数增加的主要原因, 北大西洋负三极型式SSTA促使TC生成的进一步增加。热带中太平洋增暖与印度洋冷却在菲律宾以东激发出西风异常和气旋性环流异常。北大西洋负三极型式SSTA在我国南海、菲律宾至东南沿岸激发出气旋性环流异常。前者在西北太平洋中部, 后者在南海产生有利于TC生成的局地环境。1994年和2018年夏季热带中太平洋出现暖SSTA、印度洋为冷SSTA、北大西洋呈现负三极型式SSTA, 西北太平洋TC生成频数极端增多。近30年来, 当出现热带中太平洋增暖和印度洋冷却时, 北大西洋表现出比1989年以前更强的负三极型式SSTA, 使西北太平洋TC生成频数和北半球热带印度洋-太平洋SSTA梯度的线性相关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