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以陕西省地震局无人值守台站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为例,总结运维管理经验,介绍运维管理的改革探索,并对进一步做好无人值守台站的运维工作提出讨论意见。  相似文献   

2.
李小晗 《地球》2019,(9):103-103
地震台站管理以及地震仪器设备的运维保障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地震监测台网中十分重要的关键环节,这直接关系到地震观测数据产出的质量,对地震监测与地震预报分析研究工作意义重大。所以如何确保地震仪器设备能够高效率、低故障率的运行就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山东省地震台站管理的现状以及地震仪器设备运行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并针对性地给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可以给有关地震工作人员以启发。  相似文献   

3.
无人职守地震台站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吉锋  陈军辉  应昶  刘洋君 《地震研究》2012,(3):429-433,442
针对目前无人值守台站增加、台站系统运行维护存在的不足等现状,设计了一种基于传感技术及嵌入式技术的地震台站远程监控系统,以单片机为主控制器,实现对台站设备运行状态、UPS电源情况的检测;接收监控中心的指令,同时将检测到的异常信息及时上传至监控中心。与目前的技术系统相比,地震台站远程监控系统能实时自动判断出台站故障点位置,并通过短信、声音等形式进行报警,提升了故障排查效率。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可靠,有效提高了数字地震台网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无人值守数字地震台站数量众多,台站开关跳闸作为一项常见故障直接影响观测数据的稳定与连续,浪费大量人力物力。通过运用新产品自复位断路器能有效减少台站受雷电、漏电等原因影响造成的台站跳闸事故。该技术在无人值守数字地震台站中应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设计无人值守台站自动化监控程序和微信小程序,实现监控台站故障报警、手机微信界面交互信息显示、后台分析统计及自动生成标准化报告等功能,使台站日常维护、故障告警处置、例行巡检等一系列工作更简便易行且规范,提高台站运维效率。研究结果对数量日益增加的无人值守台站运维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丰富多样的微信接口为日后功能扩展提供了充足空间。  相似文献   

6.
根据无人值守地震台供电的特点,采用太阳能供电方案。引入最长连续阴雨天之间的最短间隔天数作为设计的依据之一,并综合考虑了各种影响太阳能辐射条件的因素,根据理论公式计算出蓄电池容量和太阳能电池板选配方式,最后给出了一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无人值守台站仪器因为软件等原因造成的通讯故障问题,研制了以Arduino Uno为硬件基础的电源控制器,其主要特点是,在无人值守台站需要监控的仪器和供电电瓶之间安装控制器,并将控制器接入网络;在远程同一网段的计算机安装管理端,并保持打开状态,可以不间断地实施监控功能,对仪器运行状态进行实时判断;并根据需要,实现多控制器的管理功能。经台站安装使用测试,表明设备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永安无人值守地震台远程网络监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永安无人值守地震台设备维护及安全巡视等问题,利用地震台现有网络搭建方式,使用网络摄像机及相应监控系统软件,通过合理配置,实现无人值守地震台远程网络视频监控。该系统的实现,提高了永安地震台管控无人值守台站的能力,对其他地震台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无人值守钻孔应变台站的运行模式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3个无人值守钻孔应变台站的运行状况、观测数据连续率和潮汐因子相对中误差以及日常维护情况等,本文总结了无人值守台站相比有人值守台站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未来无人值守台站的建设及运行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旨在为无人值守模式钻孔应变台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地震系统机构改革和“十四五”规划持续推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地震科学仪器布局更加密集,数字化、现代化不断更新换代。作为基层的中心站需要维护的仪器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仪器管理和维护保障的技术要求和运维压力日益增大。地球物理站网作为观测与研究地壳运动与变形过程,识别强震孕育阶段和探索强震预测的前沿阵地,其仪器运行的优劣会直接影响产出的数据质量,进而影响到数据分析结果。因此,本文针对当前新疆地球物理观测中心运维保障室与地震监测中心站对于地球物理站网管理维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文献分析法和访谈法进行梳理分析,提出做好运维保障室与中心站协调工作,提高仪器运维效率的几点浅见,为运维室、中心站负责运维工作的同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南京市无人值守台站运维存在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基于GIS和3D台站模型的地震台站可视化运维平台。与目前台站维护系统相比,实现了台站设备监控信息多方位、多表现形式的展示,能够实时自动诊断台站故障,有效提高了南京市地震台网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地震台站改革后,大部分工作人员将集中到地震监测中心站工作,一般监测站将实行 “有人看护,无人值守” 运行模式。一般监测站的运维和管理是地震监测中心站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针对台站改革后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新对策。   相似文献   

13.
风光互补发电技术在边防、通信、公路等已得到广泛应用,能否将这一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应用于地震无人值守台站,山东省在龙口地震台已做先期试点,通过一年试运行,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能够满足地震无人值守台站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4.
研发地震台站自动监控与管理软件,其主要功能是对台站不同种类的数字化地震仪器,按照不同的通讯规程和特征进行自动连接登录,数据采集,判断仪器工作状态和数据异常情况并进行告警;工作日志自动填写;对日常工作中的突发或惯例性事件提醒,充分发挥程序的人工智能优势。告警可采用音乐、网络平台、短信猫方式。软件在几个台站的应用情况显示,其方便高效,能确保仪器工作正常,减少人为失误,对提高观测质量、及时发现数据异常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地震速报和地震观测报告是地震台站测震资料两项十分重要的产出。这些产出不仅影响地震目录的编制工作 ,也对大震快速应急反应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此 ,加强台站观测资料质量管理 ,提高资料的产出质量 ,为地震科研提供连续、准确的观测数据也是十分必要的。为了科学的、定量的对地震资料质量进行管理 ,我们研制了一套检测台站测震观测资料质量的管理系统 ,采用该系统对各地震台的地震观测资料进行质量管理 ,既公正、准确 ,又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 ,最重要的是通过这项工作可以更科学地对测震资料的产出进行质量评比 ,对于促进台站提高地震速报…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地震台站专业设备和通用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特点,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各类省级地震监测台网目前所辖子台数量以及即将建设的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监测站点数量,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独有的区位特点,通过对地震系统兄弟单位运维体系及系统外已有行业案例调研考察,积极探索分布式运维模式的可行性。考虑支持分布式运维管理体制的支撑保障体系,在总结集中运维模式弊病的前提下,提出满足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台站运维需求的省级地震监测中心、区域中心台、地震台三级运维模式,期望在运行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完善。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的台网中总是一些台站,其极性读取似乎是由大量台站P波初动的整体分布确定的震源机制相矛盾,这些矛盾通常被作为坏读(bad reading)处理,造成台站的极性问题的复杂原因究竟是什么,利用NEIC的核爆资料,文中给出两种可能推测:台站仪器本身的不可和地震本身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无人值守台站仪器维护难题,基于Java与PHP语言研发了无人值守台设备智能管控平台,平台实现了从状态监控、短信告警、故障智能诊断、自动故障排除到故障恢复后归档的全生命周期维护流程,同时辅以远程视频监控,建立起一套智能高效且自动化的无人值守台仪器运维机制。系统有助于故障的及时发现与自动排除,大大减少仪器运维带来的人力物力资源消耗,提高观测资料的连续性和观测质量。自系统试运行以来,设备连通率获得大幅度提高,显现出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Basic reasons for different kinds of failures of record synchronization of the independent seismic stations, operating as elements both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eismic arrays, are established. Proceeding from it, software and hardware are proposed for ensuring reliable and precise synchronization of stations. Their operation is based on periodic fine tuning of the station’s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ADC) sampling cycle by an exact time signal obtained from the GPS receiver. This procedure is executed with minimum or even no additional load on the controller of the seismic recorder. Such an approach allows not only matching each ADC sample to astronomical time, but also to provide simultaneous ADC sampling of all stations in the seismic array with an accuracy of 10 μs, which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solving a number of geophysical problems. Experimental researches and trial operation of the created equipment are carried out. High reliability of the equipment and compliance of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to the purposes of the development are confirm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