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理县鹿厂-大铜厂银铜矿矿石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理鹿厂-大钢厂银铜矿的矿石矿物主要由辉铜矿、蓝辉铜矿、斑铜矿、硫铜银矿、硒铜银矿及硫硒铜银矿组成,且与胶结物方解石密切共生;矿石主要是结晶粒状与交代溶蚀结构,浸染状构造。该矿床为典型的沉积成岩成因砂岩砾岩型银铜矿。  相似文献   

2.
鹿厂铜矿是一含铜砂砾岩矿床,位于"康滇地轴"东侧,会理红色盆地西缘.含矿岩系为小坝组下段底部砂砾岩,自下而上第五层为砾岩、六层为砂岩、七层为砾岩、八层为泥质砂岩.具体赋矿层位简称为五上、六下、六上、七下、七中、七上六个矿化层.小坝组属白垩系上统,不整合或假整合于下侏罗统之上.矿床主要是沉积作用形成的.现有勘探工作查明,铜是主要成矿元素,伴生元素银、硒均有工业意义,为一中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3.
新疆维权银多金属矿床是除玉西银矿床以外在东天山发现的第二个银矿床,其探明银的储量为532 t,为中型银矿;铜的储量为1.5万t,为小型铜矿,同时伴生铅、锌等金属,是玉西银矿储量的近9倍,经济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4.
何贵  胡夕鹏 《四川地质学报》2009,29(4):409-411,417
四川省甘孜州喀勒隆银铅锌矿床,有工业价值的矿脉多达11条,共伴生元素多。通过电子探针、化学分析、显微镜鉴定及野外观察等方法,对银矿物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及银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初步查明含银矿物主要有银黝铜矿、锑银矿、深红银矿、辉银锑铅矿。银主要存在于方铅矿、银黝铜矿中。了解其特征,为银矿物的利用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铜厂银铜矿是一个受河流相控制,与砂砾岩有关的沉积改造矿床。银、铜物质来源于康滇古陆周边的浅变质岩系和晚二叠世玄武岩及花岗岩。本文对其找矿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正>萨热克铜矿区内勘查有萨热克(亦称沙里拜)大型铜矿(品位0.66%~1.18%),伴生银(12 g/t)。已控制铜资源量为16万t,银193 t,南北矿带铜远景储量达50万t(刘增仁等,2010)。萨热克矿床铜矿化富集于侏罗系砾岩中,矿区发育辉绿岩脉。李志丹等(2011)和祝新友等(2011)认为其成矿与盆地卤水活动有关,成矿特点在国内外大型铜矿床极其罕见。萨热克巴依次级盆地是萨热克砂砾岩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大井锡-多金属矿床伴生金矿化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井矿床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锡,铜,银,铅,锌等多矿种大型矿床,矿床铜,锡矿化即有关,又有分离,伴生的金矿化局部较好,可能与铜矿化阶段的黄铁矿化有关,浮选铜矿尾砂中的Au含量较高,有潜在的经济价值,独立的黄铁矿(毒砂)脉中的金,银矿资源应予评价,大井矿床东北约10km处叶腊石(巴林石)矿床中金矿化的发现为高S型浅成低温热液银-金-多金属矿床找矿提供了重要线索,说明大井外围有着较好的银-金-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大井矿床是次火山热液型锡-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可能来自基底及燕山期岩浆岩。  相似文献   

8.
我省尚未找到单独的或共生的银矿床,已知的银矿主要与铅、锌、铜矿伴生。伴生银矿床类型的划分,根据主要金属元素产出特点和成因类型可分为“三类”、“七型”:即伴生银矿铅锌矿床类、伴生银矿铜矿床类、其他伴生银矿床类;热液充填型、热液交代型、矽卡岩型、沉积再造型、沉积砂岩型、铁锰黑土型、黑色页岩型。根据其成矿的围岩、岩浆岩、构造等条件、以及矿体形态、蚀变、矿物共生组合、银的赋存特征等方面,略述了各类型伴生银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最后,据我省以往银矿的地质工作情况,以及国家目前对银的需求程度,提出了要加强银矿地质工作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9.
砂岩铜矿是铜矿床的一种重要类型,牟定清水河铜矿就是该类型的一个高品位矿床。该矿床主要含有辉铜矿、孔雀石以及少量斑铜矿、黄铜矿等。银主要呈矿物状态产于辉铜矿中(达1296.96克/吨)。本文主要是研究银的赋存状态,用电子探针测定了样品,研究结果指出:银和铜的关系很密切,银通常以细粒矿物产于辉铜矿中。分析结果发现的银矿物有角银矿、辉银矿、自然银、硫铁银矿、银金矿等。这些银矿物通常在铜硫化物的胶结带,由表生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10.
呷村银多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银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大量岩石、矿石光(薄)片观察鉴定、电子探针分析、首次查明呷村海相火山岩型银多金属状块硫化物矿床有硫砷铜银矿和硫砷铜矿两种硫盐矿物。研究表明,除硫化物外(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其次为黄铜矿,毒砂,斑铜矿,铜铜银矿,螺硫银矿,磁黄铁矿等),硫盐矿物十分发育,主要有黝铜矿、车轮矿、硫砷铜矿、硫砷铜银矿等。该矿床中的银主要在喷流-沉积成矿阶段富集。  相似文献   

11.
某些矿床由于受其成因影响,矿石中往往伴生有多种国家需缺的贵重金属和稀有分散元素。四川攀西地区的钒钛磁铁矿,含铂、钯的铜镍矿,以及伴有大量银、硒的砂砾岩型铜矿,就是属于这些类型有代表性的矿床。 矿山保护,综合利用很重要。自然界不同地质时期多种地质因素和矿床的多成因作用形成的不同类型的共生矿,是矿床找矿勘探的主要对象,是开发矿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实践证明,做好矿产综合评价、综合勘探,促进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即能提高矿床的利用价值,实现一矿变多矿,又可促使表外矿转化为表内矿,进而探明更多的可供生产  相似文献   

12.
四川某含硒、银砂砾岩铜矿位于康滇地轴东侧会理断陷红色盆地的西南面。矿区北部是澄江期摩挲营花岗岩及一些海西期基性、超基性岩,矿区北西是晚二叠纪龙帚山玄武岩,西侧是含铜较高的会理群地层。与上述岩体有关的铜矿点、铜镍矿点较多,它们为本矿区提供了丰富的矿质来源。该矿由三个矿段组成。铜矿体产于白垩纪上统小坝组大铜厂段底部砂砾岩中。主要有六个矿层,组成  相似文献   

13.
梅县玉水铜铅锌矿床中的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耀基 《广东地质》1997,12(4):33-36
玉水铜铅锌矿床中,银呈共生,伴生状态产在富铅铅锌矿石中。银与铜呈正相关,与铅锌不相关。银主要以独立银矿物在斑铜矿,辉铜矿内,尚有一部分呈粒径小于0.1μm的超显微包体,机械混入物和类质同像在硫化物中。银矿物类比较简单,主要是硫铜银矿,辉银矿,粒度细小。  相似文献   

14.
方代干 《广西地质》1998,11(3):17-20
海洋山-老厂铅锌矿床中伴生银含量较高,但含银矿物颗粒细小,文章通过野外采样,测试分析和镜下观察,对在铅锌矿床中部发现的深红银矿,银锑黝铜矿等主要含银矿物的赋存状态及其特征进行了描述,对该区铅矿石中银的综合回收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该矿床中银品位可达数千g/t.工业矿物为方铅矿、黄铜矿、银黝铜矿、螺状硫银矿—辉银矿、硫铜银矿等.本文在研究银的赋存状态、粒度和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银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山门银金矿床为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贫硫化物型矿石.银矿物有自然银、辉银矿、锌银黝铜矿、深红银矿、硫砷铜银矿、硫锑铜银矿、马硫铜银矿、硫铜银矿.矿化分6个阶段.成矿温度为110~160℃.成矿时代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17.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新疆乌恰县吾合沙鲁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西缘,区域上发育重要的砂砾岩型铜铅锌-天青石-铀-煤成矿系统,已分布有乌拉根超大型砂砾岩型铅锌矿、萨热克大型砂砾岩型铜矿、萨哈尔铜矿、花园铜矿、杨叶铜矿、杨树沟铜矿、吾东—伊日库勒铜矿等典型矿床,具有十分独特的砂砾岩型铜铅锌矿  相似文献   

18.
朱学忠  孙立军 《地质与资源》2008,17(2):109-114,126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伴生金占金保有储量的43.39%.加强伴生金的找矿研究和开发利用不仅能迅速增长金的储量和产量,而且也是提高矿产品经济价值和矿山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我国伴生金矿金矿类型主要有:岩浆型硫化物铜镍矿床、斑岩铜铜矿床、夕卡岩型矿床、火山岩型矿床和热液型矿床.伴生金矿床资源潜力巨大.因此对伴生金矿床特征的研究及找寻是迫在眉睫的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西沟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和成矿金属元素赋存状态,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分析技术,研究了该矿床中银的赋存状态,并探讨了银的成矿机理。结果表明,西沟矿床中银以独立矿物或类质同象产出,主要独立银矿物有自然银、辉银矿和硫铜银矿,主要类质同象矿物为银黝铜矿和含银黝铜矿。辉银矿以显微包体形式赋存于方铅矿中;硫铜银矿呈不等粒集合体分布于黄铜矿颗粒的边部;而自然银呈粒状分布于石英脉及碳酸盐矿物的晶隙间。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新榕锰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新榕锰矿是广东省重要的锰矿床 ,主矿体产于地下岩溶空洞内 ,矿石中伴生银的平均含量达 10 0×10 -6以上。锰矿石中含有少量的脆银矿、溴角银矿、含锑银黝铜矿、银金矿、单斜绿铜锌矿、黄铁矿、磁黄铁矿及重晶石等矿物。据各类岩石、矿石的矿物成分 ,以及成矿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研究 ,认为Fe、Mn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元古宇云开群和泥盆系桂头组中的富铁锰质岩层 (锰铝榴石片岩、含锰千枚岩 ) ,部分来源于矿区北部断裂带中的热液硫化物 ,伴生元素Ag、Pb、Zn等也来源于矿区北部断裂带的热液多金属硫化物。有机质 (微生物 )可能参与了成矿物质的风化淋滤、迁移、沉淀富集等成矿作用。地下岩溶空洞是最有利的成矿场所。锰矿的成矿期为新生代。矿床成因类型属迁积_岩溶堆积型锰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