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汉中市玉皇山磷矿矿山现状评估发现的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大。矿山建设和采矿工程引发、加剧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面塌陷的可能性小--中等,危害程度小--中等,危险性小—大。在预测评估矿山可能引发、加剧和遭受的地质灾害基础上,对矿山进行综合分区评估,提出对不同地段分别采取避让、清除或镶补危岩体、裂缝填埋、建挡墙加固、留足够保安矿柱、加强截排水、种植植物及灾害监测等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
当今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人口急剧膨胀、资源严重短缺和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挑战.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已有的资料和目前的地质现象,并且考虑多种影响因素来分析地质灾害的发生情况.得到灾害发生的难易程度,可以帮助有关部门方便的获得其所要研究区域的地质灾害评估结果,为有关部门的灾害预测和提出有效、科学的防灾、减灾及救灾措施提供依据,这对城市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影响因素较多,又多具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目前对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主要采用定性的专家打分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基于以上考虑,在分析矿山地质灾害形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量化了各评价因素的权重,并将该权重引入模糊综合评价,建立了基于FAHP的模糊综合评价的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数学模型。并应用此方法对陕北某矿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4.
许涛 《安徽地质》2009,19(1):70-74
当今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人口急剧膨胀、资源严重短缺和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挑战。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已有的资料和目前的地质现象,并且考虑多种影响因素来分析地质灾害的发生情况,得到灾害发生的难易程度,可以帮助有关部门方便的获得其所要研究区域的地质灾害评估结果,为有关部门的灾害预测和提出有效、科学的防灾、减灾及救灾措施提供依据,这对城市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某工业园建设用地地处冲海积平原,地形简单,地貌类型单一,地层岩性较复杂,地质环境复杂,该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级为一级。区内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可能引发软土触变所致的地面(地基)不均匀沉降地质灾害,危害建筑物的地面稳定及安全,其危险性为中等级别;工程建设后可能遭受软土触变所致的地面(地基)不均匀沉降,其可能性、危害性、危险性均为中等级别;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砂土液化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害性和危险性均为小的级别。针对地面(地基)不均匀沉降地质灾害和砂土液化地质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对防止地质灾害造成损失和保护生态环境都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输电通道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生命线工程之一,具有输送距离长,跨度大,沿途环境条件多变、地质地形复杂,容易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等特点。特别是近年来,受极端气候的影响,重要输电通道沿线地质灾害呈现高发频发态势,防治形势严峻,为保障极端环境下的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急需开展重要输电通道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本文选取了包括:坡度、坡向、坡长、地面曲率、切割深度、道路缓冲距、河流缓冲距、地表粗糙度、地表变形量、地表含水率等10个评价指标,采用贡献权重模型对四川地区典型输电通道——路茂线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1)该输电通道对地质灾害贡献率最大的因素是坡向,然后是坡度、河流缓冲距、道路缓冲距等。(2)整个输电通道主要以较低危险度区和中等危险度区为主,两者面积占到全区的58.22%。(3)从低危险度区到高危险度区灾害分布密度逐步增加,从无灾害到0.536个·km-2,并对每个杆塔所处的危险度区域做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7.
张亮  田万生  赵涵  张弘 《甘肃地质》2014,23(2):78-84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三岔乡不稳定斜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十分发育,灾情、险情严重。本文拟以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三岔乡为例,研讨地质灾害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及形成机制,确定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并预测地质灾害威胁范围。结合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工程建设适宜区划分,并提出科学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模糊数学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跨越秦岭构造剥蚀山地和断陷盆地,地质环境条件差,发育地质灾害点72处。选取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和地质灾害预测为评价指标,分别赋予隶属度值;将工程剖分为284个评价单元,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计算每个单元的隶属度值,确定危险性小的单元255个,危险性中等的单元29个;说明工程主要位于危险性小的区段。  相似文献   

9.
陕西陇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陇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确定了各类主要影响因素,采用信息量法和定性评价方法分别进行了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建立了地质灾害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判别标准,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区划。共划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和极低危险区4个等级,在此基础上,又划分了12个亚区。其中高危险区面积为619.19km2,占总面积的25.79%,中危险区面积为509.74km2,占总面积的21.23%,低危险区面积为711.75km2,占总面积的29.65%,极低危险区面积为559.87km2,占全区面积的23.32%。  相似文献   

10.
重庆万州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及评价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其影响因素具有复杂性、相互关系及模糊性特点.文章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及评价研究,实施过程分为3步首先遴选出灾害体、地表坡度、森林植被、水文地质、岩性、地表高程和库水位7个滑坡、危岩地质灾害的影响因子;其次采用综合评价法获取危险性指数.其评价模型为Ii=7∑i=1Ki·Xi,式中Ki为各选取因子作用权重系数,通过层次分析法(APH法)及灰色聚类法求出其平均值.Xi为各选取因子的次级分级赋值,采用Dephel法赋值,每一权重系数作用下取相应值,将示范区用等面积网格法通过GIS系统空间因子叠加获得危险性指数等值线图;最后根据危险性指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分为5级,据此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用多因子叠加模型分析地质灾害危险性,其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地质环境状况及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徐志文 《地质与勘探》2006,42(4):97-102
四川省是我国地质灾害最多的省份之一,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大、成灾快、爆发频率高、延续时间长的特点.通过对5770个已知地质灾害点的综合研究分析,总结归纳四川省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和特征,建立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评判模型,并对全省地质灾害发育强度、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分区评价,提出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框架体系及措施,为全省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安溪县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对策浅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安溪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使地质环境遭到了较大破坏,甚至诱发了较严重的地质灾害。本文简要介绍福建省安溪县近年来发生过的矿山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矿井突水等,通过分析矿山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从管理的角度,提出防范对策,促进矿山开采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针对老挝爬奔金矿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展开调查,首先根据地质调查与钻探揭露其地层岩性,分析其地层分布、岩土体特性和地质构造,分析了地表水、地下水腐蚀性,认识了爬奔金矿矿区的工程地质特征;其次对矿区潜在地质灾害进行野外调查、分类,对矿区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矿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并提出了相对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王雁林  王皎霞 《陕西地质》2012,30(2):98-101
地质灾害防治立法是地质灾害防治走向法治化、制度化的重要标志。作者在分析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立法建设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立法建议,并针对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法规建设构想了具体框架。  相似文献   

15.
地质灾害防治投资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投资概况;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自然原因诱发的地质灾害和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两种类型的防治责任主体;研究了自然原因诱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投资机制、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投资机制和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机制。  相似文献   

16.
我国山地旅游资源丰富。随着山地旅游资源的快速发展,山地旅游区地质灾害频发。以浙江省蛇蟠岛国家矿山公园野人洞景区某危岩体为例,在进行现场工程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2016年度该景区统计的客游量计算得出该研究区属于发生地质灾害高风险区的结论,并提出了“可绿化的加锚钢筋混凝土板与浆砌块石混合体”的防治对策。这对于其它山地景区的同类问题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九龙县地质灾害众多,灾害类型主要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地质灾害一直是多年来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因素.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总结,对地质灾害的类型、数目、分布特征等做出了详细的论述.同时通过研究论证得出了九龙县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和主要诱发因素.最后,针对九龙县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可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了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河流、植被、降雨量和人类活动7个一级指标,以及工程地质岩组、地震密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坡度、坡向、河流、植被覆盖度、年降水量和公路9个二级指标,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并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各个评价因子进行综合评价,得到陕西省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区划图。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省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可以划分为不危险区、低危险区、中危险区和高危险区4个等级,其中不危险区面积39766.99km2,低危险区面积74284.39km2,中危险区面积63636.89km2,高危险区面积27652.87km2,所占比例分别为19.37%,36.18%,30.99% 和13.47%; 2)危险性等级自北而南逐渐增加,陕北黄土高原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以中低危险为主,关中渭河平原整体危险性较小,陕南秦巴山地高危区面积最大,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陕南秦巴山地和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尤其是秦巴山地,需要重点防控; 3)危险区空间分布具有相对集中性和局地差异性的特点; 4)所选取灾害点样本的分布与危险性等级区划具有一致性,86.62% 的灾害点落在危险区内,具有一定的可信度,达到了预期的区划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