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八九年度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的组织者,为了突出当前地球科学跨学科渗透的特点,突破以往按专业分组的惯例,独具匠心,在学术上划分了十四个方面,近二百个主题,内容包罗万象,反映了80年代后期世界地学研究的前沿动向,引导了地质科学的新潮流.水文地质学被包容到了许多学术问题中去,“渗透”到了地质学的各个方面.下面大致按应用地学与基础研究两大范畴.谈谈自己对当前水文地质学的研究现状与趋势的认识.一、应用地学方面1. 水资源管理是应用地学中环境问题的首要问题水资源紧缺已成为世界性面临的危机之一.地下水长期超采以及某种程度上使用不当造成的水质恶化和水量枯竭,不仅使供水有难以为继之虑,也对环境产生严重威胁.水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2.
生物地质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地质学殷鸿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关键词生物地质学1生物地质学的意义生物地质学是研究生物圈与地球其它层圈相互影响的一门新的地学分支学科。在数、理、化、天、地、生六大基础科学中,数、理、化、天均已与地学结合,形成了蓬勃发展的数学地质、地球...  相似文献   

3.
刘嘉麒 《第四纪研究》1995,15(4):316-323
核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自然界物质千差万别,就其本质来说是由核子决定的。对核子的研究不仅是物理学,也是地学及其它自然科学的一个主题。核子理论在地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侯德封先生提出的核子地质学,开拓了地学研究的新领域。核转变能是地质作用的主要动力,放射性衰变规律为地球演化建立了准确时钟,同位素分馏为探讨地球演化、环境变迁提供了重要依据,同位素示踪是地质探测、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核子地质学把地球科学与基础物理学、天文学、古气候学及其它科学和现代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1997年1)1998年2)序号期 刊 名 称影响因子序号期 刊 名 称影响因子1岩石学报0.66341岩矿测试0.9012地质学报0.62862地学前缘0.8353地学前缘0.55703地球化学0.7944地球物理学报0.52334地质学报0.7405古脊椎动物学报0.47925地质科学0.7276地球化学0.44076地球物理学报0.6007矿床地质0.35807岩石学报0.5798地质科学0.35168地球学报0.5679地震学报0.31979地震学报0.48810地质论评0.304610地质论评0.48811地球科学0.292211地质实验室0.48612高校地质学报0.285712地球研究0.41213中国区域地质0.258313地震地质0.41214地层学杂志0.250014地…  相似文献   

5.
《沉积学报》2008,26(2):192
“油气储层学术研讨会”是由中国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每两年一次的全国性学术盛会。根据专业委员会决定,第五届全国油气储层学术研讨会将于2008年8月在成都市召开。会议旨在总结交流我国近年来在油气储层及相关地质、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等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讨论油气储层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促进中国储层地质学与国际研究的全面接轨,  相似文献   

6.
纳米地质学:一个正在兴起的战略性地学科技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纳米物质和纳米科技学术概貌,总结了纳米地质研究成果,指出了有待研究与开发的纳米地质领域,明确提出了纳米地质学这一地学新学科及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阐述了发展纳米地质学的战略意义和高层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俊来  张进江  张培震 《地质学报》2022,96(10):3283-3296
一百年以来,中国构造地质学学科发展经历了二十世纪初期萌芽孕育、早期发展和多学派大地构造学说百家争鸣。构造地质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和发展,标志着我国构造地质学的教育与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专业委员会长期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科前沿发展和开展科学普及”为宗旨,主办、组织召开了系列全国性构造会议和现场研讨会议,搭建全国性和国际性的学术交流平台。我国构造地质学家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大地构造和构造地质学理论,以环太平洋洋 陆过渡带、特提斯构造域和古亚洲构造域,特别是青藏高原动力学演化研究为引领,针对地球不同圈层相互作用、互馈机理与动力学,开展板块构造起源与早期地球演化、大陆的生长与再造过程、洋 陆系统演化与深部地球动力学、大陆构造变形与宜居地球系统、活动构造, 对资源 环境 灾害的影响等领域开展了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在新世纪以来,在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华北克拉通破坏、中亚增生型造山带等多个领域取得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在构造地质学发展的新阶段,我国构造地质学学科的发展将强化学科基础,推进原创性、创新性理论探索,深化发展板块构造理论,力争在东亚洋陆构造格局与转变、大陆构造变形与人类宜居的地球系统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上取得原始创新与突破,参与国际地学发展与竞争并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作为长期在地质行业工作的科技工作者,结合多年实践,谈谈对地质学(此处地质学泛指地学、或地球学、或地球科学,本文中所用地质学一词,含义均同此)发展的见解,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是责无旁贷的。  相似文献   

9.
地学人才是我国实现从地学大国走向地学强国的关键。近年来我国部署加强地质工作,对地质人才的需求更为紧迫。对我国地质学基础研究领域人才队伍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同时对该领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和青年基金项目负责人开展问卷调查,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我国地质学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创新地提出了一些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地质学研究的新思维──历史地质学方法郭召杰(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100871)关键词地质学的新思维,历史地学方法1传统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将今论古"1830年英国人莱伊尔(C.Lyell,1797~1875)地质学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地质学的正...  相似文献   

11.
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多维度育人功能是打通基础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作为地质学及其相关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入门课程,《普通地质学》课程主要教授学生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地质思维等专业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面对新时代高层次地学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深入挖掘该课程的思政元素,实现教学理念从单纯的传授基础知识、激发专业兴趣到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拓展,开启《普通地质学》课程服务地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大门。充分利用“将今论古”思想和动力地质作用这两个课程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和跨学科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依托地质过程的复杂性和庞大的地质时空观等课程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大格局观和发展观,提升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超大陆旋回的研究是近年来前寒武纪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的热点科学问题 ,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古大陆构造演化的对比及板块构造理论的发展。超大陆的聚合与裂解事件及其构造演化过程的研究成为地球科学领域具有挑战性的前缘领域。其中 ,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的研究成为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 44 0项 (1 999~ 2 0 0 2 )的主要研究内容。为加强国内同行专家在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 ,由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发起 ,与IGCP440项中国国家工作组、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专业委员会、前寒武纪地质学专业委员会、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中国地质科…  相似文献   

13.
《地质学刊》2012,(4):457
1征稿范围《地质学刊》是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主管,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省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共同主办的技术性季刊,是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专业委员会会刊。《地质学刊》的前身是创办于1977年的《江苏地质》,多次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期刊、一级期刊、江苏省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和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是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上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长期被《中国地质文摘》、美国《化学文摘》等国内外知名文摘刊物收录。《地质学刊》主要刊载地质学以及相关学科方面的研究论文和最新学术成果。欢迎国内外作者提供基础地质、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农业地质、国土规划与治理、岩矿分析测试与鉴定、矿产开发利用、矿业经济等方面的论文。  相似文献   

14.
《地质论评》2002,48(1):67
(据2001年n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仅列与地质学有关的部分期刊)序号 3 刊名地质学报地质论评西北地质科学中国科学D矿床地质地学前缘第四纪研究岩石学报地球化学地质科学地球物理学报岩矿测试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科学通报 关1 .4251 .3371 .2761 .2311 .1811 .0711 .0150 .9440.9070 .6930 .6930 .679 98110石油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工程地质学报地震地质古脊椎动物学报地球科学进展岩土工程学报地震地壳形变与地震地震研究地球学报地震学报地球科学高校地质学报冰川冻土0.5872302321211 251261271 391391431 551581622032062240 .5550.…  相似文献   

15.
曲国胜 《地质论评》1992,38(1):90-93
该会议共收到构造地质学论文摘要约150篇,这些论文研究领域广阔,几乎涉及到了全国各造山带、盆地和古老基底等的前沿问题,新技术、新方法大批引入构造地质各研究领域,地学大断面、新疆305项目及秦巴项目等的开展,大大促进了区域地质及构造地质学理论的研究,已有相当一批成果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6.
徐嘉炜教授1931年12月21日生于浙江温州市,1953年毕业于长春东北地质学院矿产勘查系,曾任合肥工业大学中国东部构造研究室主任,兼任全国地层委员会委员、全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震旦亚界工作组成员、安徽省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地质学会常委、国际构造地质与大地构造学家协会委员、联合国科教文IGCP224项大地构造顾问、国际地学杂志《岛弧》编委等,至今已献身中国东部地质构造的教学与研究55周年。  相似文献   

17.
根据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上专家发言及提供大会交流的部分论文摘要,从沉积环境,海相沉积,旋回地层和层序地层,古地理和盆地分析四个方面,窥视自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以后沉积地质学的进展概况。  相似文献   

18.
封面故事     
正封面故事:中国地质博物馆今昔照片。创建于1916年7月的中国地质博物馆,是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第一个公立自然科学博物馆。抗战期间辗转搬迁,始终作为独立的科学机构存在与发展。我国的田野考古学、古人类学、新生代地质学、古脊椎动物学、地震学、宝石学等在此发端。中国地质博物馆是中国地质事业的传承者、地学科普的开创者、近代科学发端的见证者,也是中国科学史、地学史、博物馆馆史上的传奇。  相似文献   

19.
遥感技术目前已应用于地学研究的各个领域.遥感技术应用于第四纪地层、第四纪沉积环境、第四纪古冰川遗迹、新构造活动、第四纪地质编图及第四纪地质调查等各个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尽管仍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但在第四纪地质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探讨遥感技术在第四纪地质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构造专业委员会根据受权调查的范围提出下一个五年计划(1988—1993),目的是支持和鼓动把构造地质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不同时代和不同尺度的岩石变形研究。一、就构造地质学和重要国际地学计划等事项向国际地科联执委会提出建议,如协助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制订有关构造地质学的计划方案。这方面的工作有待进一步讨论,并需要执委会给予指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