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红粘土在环境工程地质中的隐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特殊土红粘土,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诸省区,尤以贵州,广西,云南等省区最为集中,工程特性则以贵州、广西的红粘土为典型。在贵州凡岩土工程,均伴随着红粘土及与红粘土相关问题的研究,如工程隐患。  相似文献   

2.
二汽地区广泛分布有“红粘土”。由于大量挖土填方,导致了一些滑坡,致使遭到了一些损失。 根据二汽地区建设的实践,对“红粘土”的分布规律、性质、特征及其对建筑物的破坏原因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其目的在于今后大规模建设中,引起重视。 一、“红粘土”的分布规律及其特征 “红粘土”一般分布在山梁坡脚及丘陵。在“红粘土”的底部往往夹有薄层卵(碎)石层,其厚度几  相似文献   

3.
红粘土的“反剖面”特征及其形成条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秦刚  廖义玲 《贵州地质》1994,11(1):89-93
本文根据对红粘土反剖面特征的研究,论述红粘土垂直分带的特征,各带成份结构及性质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其它粘土正常剖面的对比,分析了红粘土“反剖面”特征的形成条件及岩土工程要点。  相似文献   

4.
冷红蕾  王文娴 《江苏地质》2007,31(2):147-150
介绍了几内亚体育场岩土层结构和粘土的工程地质特征,将其与国内红粘土进行了比较,认为是属于基性岩风化而形成的红粘土,并探讨了该红粘土的形成过程。从元素迁移规律着手,分析了形成该地剖面上特殊的岩土层序的形成原因,从化学成份和分子结构着手分析了该粘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形成原因。进而分析了几内亚红粘土工程地质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红粘土是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土质,含有红粘土的地基土多具有上硬下软的特点,为天然地基软弱下卧层。应用损伤力学研究红粘土地区水泥土的损伤机制,通过试验得到有关参数,并且推导了红粘土的损伤演化及本构方程。  相似文献   

6.
泰山地区红粘土形成条件及工程地质特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地质历史发展角度分析山东省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具备形成红粘土的条件,并对该区内的泰山地区分布的经粘土较详细的地进行了工程地质特征分析与研究,从而判定泰山地区分布的红粘土与我国南方地区的红粘土同属一类,进而提出了山东省北纬的35°~36.5°,间亦有红粘土零星分布。  相似文献   

7.
贵阳地区红粘土工程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贵琳 《贵州地质》1992,9(3):292-296
红粘土是一种区域性的特殊土。随着红粘土研究的深入,对其成因及其工程地质特征等问题出现了不同的看法。贵阳地区红粘土分布广泛,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特殊土质类型之一。本文从成因观点出发,对贵阳地区红粘土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国黄土高原红粘土环境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原地区的红粘土沉积序列蕴含着晚新生代气候变化和高原隆升的信息.最近的研究表明,红粘土与上覆的黄土-古土壤序列具有相似的磁学性质,用环境磁学的方法可以成功地提取红粘土中的古环境、古气候信息.文章评述了近年来红粘土环境磁学研究所取得的一系列进展,对黄土高原红粘土的磁学性质、磁学参数的古环境意义以及红粘土磁化率所记录的米兰科维奇气候周期和东亚夏季风的演化历史等问题进行了回顾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红粘土的磁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本文对陕西宝鸡剖面红粘土上部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研究,确定了该地区红粘土的主要磁性矿物是磁铁矿。赤铁矿相对含量很少,对剩余磁性贡献较小。磁性质不稳定的磁赤铁矿存在于红粘土中,但不影响剩磁稳定性。特征剩磁载体主要是磁铁矿。磁性矿物的粒度是以准单畴为主。红粘土的短时间弛豫粘滞剩磁很强,因此在零磁空间进行退磁和剩磁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冲击取土器在红粘土地层基础勘察中的应用贵州省地矿局112地质大队李川虎红粘土是云贵高原地表主要土层,分布广,厚度大,致密,遇水易膨胀,粘性强。为了解决取原状土样难的问题,我们自制了一种简便冲击取土器,实践证明,无论是在保证勘察施工质量,还是在提高施工...  相似文献   

11.
韩志宇  王非  师文贝 《沉积学报》2022,40(2):360-379
确定沉积时代及重建成岩过程仍然是目前年代学领域亟需攻关的科学问题.综述了适用于沉积岩定年的传统长周期同位素方法,系统地回顾了沉积岩中广泛发育的自生矿物海绿石、伊利石、钾长石和方解石年代学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以及它们在沉积地层定年、恢复盆地热流史、沉积矿床间接定年、确定油气注入时间、确定脆性断层活动时间、确定古地磁重磁化事件...  相似文献   

12.
水-岩相互作用研究是力学和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前沿课题之一。在力学领域中称之为“固流耦合作用”,在地球科学领域中称之为“水-岩相互作用”。前者研究的焦点在于固体和流体间力学耦事的基本规律;后者主要研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和水发生的化学反应规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岩土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与地质学的交叉学科,水-岩相互作用研究的侧重点以往主要集中于岩体力学方面,即从渗流场和形变场的相互作用角度研究其基本规律,目前,已开始注意到水和岩石的化学作用问题。从工程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共性课题--特殊软弱岩体与水作用后力学性能大幅度变异的问题出发,探讨了某些特殊岩体与水作用的化学规律、矿物学规律及其化学与矿物学损伤所导致的力学损伤规律,并建立软岩-水相互作用的时间效应模型;确定软岩性质软化的标志性监界阈值,为建立水-岩相互作用理论体系奠定软岩研究基础,为重大工程的设计、施工等提供有效的参考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白云鄂博矿床赋矿岩石的自交代现象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白云鄂博矿床赋矿岩石(白云岩和富钾板岩)的自交代现象研究论证其成因,认为白云岩的原岩是碳酸岩质岩浆岩,富钾板岩是一套沉积-火山岩系,其中微晶-隐品质钾长石岩为粗面质火山碎屑岩或凝灰岩。  相似文献   

14.
镁铁-超镁铁岩的分类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旗 《地质科学》2014,(3):982-1017
镁铁-超镁铁岩分类是镁铁-超镁铁岩研究最基本的问题之一。镁铁-超镁铁岩(不包括金伯利岩、煌斑岩和碱性超镁铁岩等)按照产出的构造背景、岩石组合、伴生矿产大体可分为5类,即:蛇绿岩、义敦型岩体、阿拉斯加型岩体、层状侵入体和橄榄岩-闪长岩型岩体。蛇绿岩代表大洋岩石圈地幔及其分异物,义敦型代表大陆岩石圈地幔及其分异物,阿拉斯加型岩体来自岛弧、活动陆缘环境或具岛弧之下地幔特征的源岩,层状侵入体来自板内伸展构造背景,橄榄岩-闪长岩型岩体的构造背景与阿拉斯加型类似,但是也有产于板内环境的。蛇绿岩是学术界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笔者认为,1972年彭罗斯会议确定的蛇绿岩的定义仍然是适用的,斯泰因曼三位一体的概念仍然是有效的,而Delik的蛇绿岩定义和分类是不可取的。笔者认为,义敦型的概念是合适的和有用的。蛇绿岩与义敦型岩体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它们的构造含义不同。它们之间的区别不是依靠岩石组合本身,也不依靠地球化学,而是依靠野外产出位置和伴生的围岩性质以及构造情况。不同类型的镁铁-超镁铁岩形成的构造背景不同,伴生的矿产类型不同,具有不同的大地构造意义。在野外实践和室内研究中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无论对于理论研究还是找矿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关于C型埃达克岩成因的再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中回顾了对C型埃达克岩认识的过程,归纳了C型埃达克岩的产出特征、存在问题、研究意义及今后研究的方向,指出中国东部C型埃达克岩是高钾钙碱性的,可能是变质的中钾和高钾的中基性岩在高压条件下部分熔融形成的。不同于O型埃达克岩,它的成因、源区特征、熔融机制,是今后研究的重点,需要大量实验研究的支持。钾质的C型埃达克岩是新的大陆构造学研究的切入点,比钠质的O型埃达克岩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北山古生代火山岩尤其是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的形成环境及成因备受学者关注且长期以来存在争议。本文收集了近年来发表的关于北山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研究的地球化学数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北山石炭纪玄武岩主要为安山玄武岩,属拉斑系列,二叠纪火山岩主要为安山玄武岩和亚碱性玄武岩,落入拉斑系列及过渡区;石炭纪玄武岩和二叠纪玄武岩均具有LREE富集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均较低。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石炭纪-二叠纪遭受地壳混染的玄武岩呈现出明显的Nb-Ta亏损和微弱的Ti亏损特征,而未遭受地壳混染作用的绝大多数石炭纪-二叠纪玄武岩主要呈现出与OIB相似的"隆起"状不相容元素标准化配分模式。岩石成因分析认为,石炭纪-二叠纪玄武质岩浆可能主要来源于地幔柱,部分石炭纪-二叠纪玄武岩在形成演化过程中遭受了明显的大陆地壳混染作用,导致其出现十分相似于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及构造环境判别,认为石炭纪-二叠纪玄武岩均形成于大陆板内环境。  相似文献   

17.
海相、陆相油气及其成因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油气主要在海相地层中发现,而中国油气主要在陆相地层中找到,根本原因在于地层形成顺序两者相反,前者浅层以海相为主,后者浅层则以陆相为主,大量油气是通过壳深断裂从深部垂直向上运移所形成,储集于浅部的首先被勘探开发。中国海相油气勘探中面临三大问题:(1)海相碳酸盐岩的有机碳含量均很低,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烃源岩;(2)无法解决碳酸盐岩中的油气运移问题;(3)一些海相地层油气田的油气来源存在争议。共可归纳出三种油气生成模式,即壳源有机质、壳—幔相互作用以及费-托合成。目前人们过于执着于壳源有机质生成,而对费-托合成模式还没有足够认识和重视,这种思维定势阻碍了油气勘探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进一步发展。大量油气是在地幔深部通过费-托合成或在地壳深部通过壳—幔相互作用形成,并沿深大断裂向上运移,除了浅部有大量聚集,在地壳深部的花岗岩、火山岩、变质岩等基岩中,在我国深部的海相地层和国外深部的陆相地层中同样可以大量聚集。  相似文献   

18.
上部地壳岩石变形与方解石质岩石的低温流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系统总结了上部地壳环境中方解石质岩石的浅成流动机制与低温糜棱岩成因研究的几个重要方面:(1)地壳岩石脆-韧性转变域与岩石变形机制;(2)变形作用过程中流体相的物理与化学意义;(3)方解石质岩石的流动机制、变形特点与蠕变规律。同时讨论了对于地壳浅部层次方解石质石流主变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与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煤矿膨胀型软岩工程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洪志 《地学前缘》1996,3(1):99-104
膨胀型软岩由于其性质的复杂和工程的严重危害性而成为当前岩石力学和工程地质学领域中最复杂的理论和工程问题之一。膨胀型软岩系指那些能与水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使含水量或体积发生变化的软岩。由于不同煤矿工程的膨胀型软告形成的地质时代不同,成岩胶结程度不同,成因类型和发育规律的差异,而导致其力学化学行为也有明显差异。因此所选择的支护方式也不一样。软岩工程地球化学行为的研究,既要注意环境应力对岩石性质的影响,更要重视岩石在环境应力作用下所发生的一系列物物理化学变化对岩石自身性质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章泽军  张志  张雄华 《中国地质》2002,29(2):218-221
华南前震旦纪浅变质岩是一种既不同于中深变质岩又有别于沉积岩的特殊岩类。因其特殊性和缺乏针对性的填图方法,导致已有区调成果中存在着诸如文图表述与客观地质时空分布规律有较大差距等一系列突出问题。通过存在主要问题的剖析和多个相关项目的实践与验证,初步总结出“从小区解剖入手,以建立岩性标志层和小区构造样式为核心,外延扩展到面,在反复认识与验证的基础上,建立填图单位,完善、定型图面构造样式与结构”的填图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