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安地震台地磁观测室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安地震台因地磁观测环境受到干扰,两次迁移观测场地。第2次迁建选址,综合考虑地震地磁异常信号源、场地地磁背景和可能干扰源位置等因素;在观测室建设中,因地制宜选择建筑材料,并在施工中跟踪检测,保证满足地磁台站建设规范要求。希望海安地震台地磁观测室建设经验,为其他地磁台站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国际地磁与高空物理协会(IAGA)授予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周锦屏以“长期服务奖”,以表彰他长期从事台站工作,为中国地磁台站的建设、观测、资料处理及台网技术管理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目前,IAGA中国委员会已正式致函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和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通报了这一决定。自1989年以来,该奖共评选了三次,周锦屏是荣获该奖的第一位中国人。周锦屏于1955年参加工作后不久便被派往兰州,参加了兰州地磁台的勘测和选址工作。1956年他又奉命去西藏,参加了拉萨地磁台的建设、仪器安装、调试和日常观测工作。他曾…  相似文献   

3.
按国家地震局编制的《地磁台站观测规范》规定,地磁台仪器需每5年比测一次,自1989年起全面系统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三分量地磁仪器的比较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全国36个地磁台中的33个台的仪器比测和13个台的天文方位角复测,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数据,同时协助台站解决了一些具体技术问题,促进了台站的正常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4.
设想地磁观测室墙体和屋顶均采用没有任何磁性的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无任何金属构件,采用木工工艺和竹钉进行加固。按此思路进行地磁观测室的建设实践和研究,探索出一定技术对策用以解决施工难题,并以此指导建成无磁、结实、美观、抗震、符合地磁观测规范要求的地磁观测室,为地磁观测室建设开辟一条新途径,可在类似台站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设想地磁观测室墙体和屋顶均采用没有任何磁性的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无任何金属构件,采用木工工艺和竹钉进行加固。按此思路进行地磁观测室的建设实践和研究,探索出一定技术对策用以解决施工难题,并以此指导建成无磁、结实、美观、抗震、符合地磁观测规范要求的地磁观测室,为地磁观测室建设开辟一条新途径,可在类似台站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对现代无金属纤维混凝土结构和纤维砌块结构地磁观测室设计与建造技术,在天津徐庄子相对地磁观测室的应用研究进行了介绍,提出了这两种新型建筑结构的应用特点,及其关键技术要点,以及进一步发展复合碳纤维或玄武岩纤维,替代金属材料的若干观点和建议,对我国“十一五”小型地震监测台站的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1988年5月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公司分别在江西九江和四川成都召开的全国Ⅱ类形变台、Ⅱ类地磁台观测质量评比会议,辽宁省金州地震台和大连地震台分别获得形变与地磁第一名,取得了"五连冠".取得如上成绩不是偶然的,近几年来,辽宁省地震局科技监测处十分重视台站观测质量,经常会同分析预报人员深入台站基层,指导检查工作,和台站有关技术人员共同研讨如何不断提高观测质量,并多次请国家地震局有关专家来辽进行业务指导.金州台十分重视岗位练兵,培训熟练的基本功,全体人员十几年如一日,一丝不苟的进行观测,资料连  相似文献   

8.
德都地震台从2006年4月25日开始进行台站的数字化改造,改造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地磁绝对观测室的建设和地磁相对记录室的建设。众所周知,地磁观测用房建设难度大,而难度大主要来自地磁观测场地和地磁观测设施的磁性是否合格。本文就是对德都地震台建设地磁房期间有关磁性检测和检测结果的介绍。利用G856磁力仪和CTM-DI磁通门磁力仪,进行野外和台站的材料磁性检测,方便、快捷、准确,是保证地磁观测用房建筑材料磁性合格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太原地震台地磁相对记录室建设中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地震局在“十五”期间将太原地磁台列为地磁基本台,2007年3~8月进行相对记录室的重建工作,本文对地磁观测室建设中是如何做好质量控制的问题做了一些总结,为今后的地磁台站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前言长春合隆地震台是中国地震局 类基本地磁台 ,正式出版的地磁观测报告及磁暴报告与 4 0多个国家 (或地区 )实行资料交换。1 981年 ,台站投入形变电阻率 (简称地电 )观测 ,设置 N4 5°E,N4 5°W两测道 ,为十字型对称性布极 ,供电极 ( A、 B)极距为 2 0 0 0 m,1 992年改为 1 3 0 0 m,测量极 ( M、 N)极距为 4 0 0 m。观测中心点位于地磁观测室南 1 70 m处 ,供电线 ( A1 B1 )在地磁观测室及记录室西侧 ,垂直距离 1 50 m;供电线 ( A2 B2 )在地磁观测室及记录室东侧 ,垂直距离 1 1 0 m。地电观测证明 ,向 A、 B电极供电时 (直流 2 .4 A…  相似文献   

11.
德都地磁台始建于1976年,用于安装地磁记录仪的记录室是北方台站中唯一的一个纯地上建筑,很难达到《地磁台站观测规范》中对地磁记录室要求的日温差≤0.3℃、年温差≤20℃,特殊地区不大于30℃的标准,特别是最近几年,由于房屋墙体的保温材料下沉,使保温层出现裂缝,造成记录室的日温差、年温差在温度变化明显的季节,都严重超差,从而严重影响本地震台水平分量、垂直分量的基线值精度。为此,我们研制了CB-3磁变仪的温度控制系统(国家地震局,1990;中国地震局,2001)。  相似文献   

12.
通过系统整理成都地磁台墩差及天文方位角的观测资料,对测量仪器比测方法、观测人员、测量精度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提出了本项工作的主要技术成果,并以便查表的形式给出了成都台新旧观测室等11个仪器观测墩相互间的F、I、D、H、Z各地磁要素的墩差,以及各墩与目标、标志的方向角、方位角。本文还从另一方面证明了成都地磁台良好的观测技术条件和稳定的观测质量,这些资料对于台站标准化,数字化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涉县地磁台观测室建设严格照规范进行,于2014年中投入试运行。本文就涉县地磁台观测室建设在勘选、材料磁性检测、异常情况处理所用方法进行阐述,运行后资料质量分析表明,涉县地磁观测室建设较为成功,其建设经验可为其他地磁台站新建、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涉县地磁基准台地磁观测室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观测规范要求施工,利用GSM-19T磁力仪,对建筑材料磁性进行严格检测和筛选,并对地磁房建设前后磁场梯度进行检测,对比可以发现磁房场地磁场梯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此次涉县地磁房建设过程中各种建筑材料的磁性检测工作,可以为其他台站磁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是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双月刊,创刊于1980年,专载有关地震地磁观测技术方面的文章,包括地震学、地球物理学、地磁学、重力学、地电学等学科中观测技术方面的新成果,特别是为地震预报监测和研究而开展的各种观测,如地震、地磁、地电、地应力、重力、地形变、地磁波、地声、水化学、水动态等(包括这些方面的仪器设计原理,实验方法与结果、仪器理论和观测方法等),以及有关地震台网布局、台站选择、仪器标定、台站技术革  相似文献   

16.
受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委托,由地球物理研究所九室和十室联合举办的地磁专业数据库系统培训班于1991年6月13—19日在河北省地震局北戴河技术培训中心举行。参加这次培训班的学员来自全国Ⅰ、Ⅱ类地磁基本台、地磁区域台、省局监测预报部门和地震技术专科学校等单位,共59名,其中83.1%的学员来自地磁台站等一线。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沈建  相似文献   

17.
基于现代无金属结构设计理念,首次提出了平原地区玄筋混凝土沉井式结构立体地磁记录室设计研究方案,该方案较传统设计在地磁记录室温差控制能力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可以为记录仪器提供稳定的温度工作环境;真正实现了"地磁观测",地下深层空间观测可以有效的屏蔽地表及外空间的大量干扰因素,地磁台站占地面积可明显减小,该地磁观测室观测资料的质量将会产生飞跃。  相似文献   

18.
通海地磁台从1992年开始,使用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开发的地磁数据库系统进行地磁观测报告的编制。新系统的操作,全部采用菜单提示,十分方便。在工作中发现一些问题提出来讨论。(1)台站日常资料处理中存储的数据为年报所用。通海台以往的资料都是使用BASIC程序来处理,大量的时均值毫米数数据便是用BASIC语言的DATA语句来装载的。这样的  相似文献   

19.
<正>陈志强先生(1904~1989)是地磁学家,中国现代地磁科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地磁研究室主任,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参与的几处地磁台站观测记录以及多处野外地磁测量,为编制首幅中国地磁图提供了有价值的地磁数据。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参与制定了中国地磁台网建设和野外测量的远景规划,主持、参与了6个地磁基准台的建  相似文献   

20.
银川地磁台FHD观测室建设经验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磁台FHD观测室是要求很高的永久性用房,观测规范对建筑物磁性水平有严格的规定,必须因地制宜把观测室设计好,建设好。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每一个细节,建筑物才能满足仪器工作的无磁性环境要求。本文结合银川地磁台FHD观测室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介绍了在磁性检测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