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学术界对诗史的研究仍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与过去研究有所不同的是 ,今天学者们似乎更重视文学史过程的研究 ,即沿着时间序列 ,走进文学事件和文学情境中去 ,把握诗史递进演变的脉搏 ,探求文学发展的深层本质。这体现出实证与理论兼容 ,从史实中引绎思想的学术路向。蒋寅的《王渔洋与康熙诗坛》以沉潜邃密的“考古”式的工作为基础 ,在历史语境中展开诗史研究的学理 ,其方法和结论都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2.
步入中年的北大诗人臧棣在断裂的诗史年代返身关注“历史”,但这已不是往昔的传统主流历史,而是个人化、具体化、偶然化的历史,它以现在为起点,向过去、未来不断地延伸、重演,臧棣的诗歌因此表现出浓厚的历史维度和命运维度。  相似文献   

3.
联系与转换是互文性理论的基本命题。在文学研究中,钱锺书在关注文本联系关系的同时,也没有忽略文本之间的转换问题,这可以通过他对“反仿”这一重要转换手法的论述得到很好的体现。钱锺书指出了诗人采用反仿手法的原因,分析了反仿手法的特征、技巧及意义,这些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与西方互文性理论进行对话、比较与参照。  相似文献   

4.
互补的神话--鲁迅与张爱玲文学与人生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和张爱玲,创造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两个神话,对照各自的文学创作与人生观,两者有着颇含默契的互补意味,不同的文学视角与精神的关怀赋予彼此人格我不同的深度与质感,乡镇意识与城市情结使得两者的文学创作风格各异却又相得益彰,迥异的文化背景与人文阅历造成了彼此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化素有突出的"尚水"传统,但以百川所宗的大海及其相关元素作为抒写对象的中国古代海洋文学,却一方面作品数量繁富,另一方面又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相对边缘地默守一隅,掩而未彰,从而呈现出在中华文明内陆文化精神主导下的独特性。对中国传统海洋文学全面系统的考察,需与内陆"河流文学"这一海洋文学的"亚形态"相关联,大力推进对基础文献的爬梳与整理,最终在对传统海洋文学的专题研究、综合研究等多维省察中打破现有的边缘化研究格局,并努力构建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型海洋美学。  相似文献   

6.
文学思潮与民间文化都是具有特定内涵的严格概念,与其他思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民间文化因为自己特殊的存在状态和创造主体而形不成思潮,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中的五大运动都与民间文化有关,但是不能以民间文化思潮的面目出现。高有鹏先生的《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中的民间文化思潮》命题不准确,文中尚有许多可以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7.
文学制图作为一种再现文学空间的文学地理研究方法,能将历时性叙事与共时性空间进行相互映射,但是过往的实践案例往往受限于单一的研究视角,忽略了二者内部的整体性互动关系及其与外部时空的联系。为了促使文本中的线性叙事与并置空间作为整体概念而服务于当代的文学制图实践活动,本文依据巴赫金文学时空体中的历史时空、文本时空和读者时空的概念提出了一个叙事时空数字模型,并以唐传奇小说《李娃传》为文学制图实践案例,可视化再现了这个以唐长安为中心的爱情故事。在融合了计算叙事和地理叙事研究路径的基础上,本文对叙事文本所蕴含的顺序的、多维的和背景性的信息,进行了语义提取、语义的时空循环映射和“时间—时空—空间”的叙事再现,从而呈现叙事的语言线性、体验性和意义性的特征。该模型以开放的和可对话的框架帮助当代人理解古典文学叙事及其地方性历史语境,同时将拓展从宏观、微观的角度以沉浸式方式对地方(place)进行叙事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地理信息科学与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等人文学与社会科学进行了全面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学者积极拓展研究领域,为人文学与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提供空间化、可视化的技术手段;另一方面,人文学与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积极学习和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在研究中积极引入空间思维和空间可视化方法。同时,一些适用于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开放平台、代码和工具不断涌现。本文在对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的最新进展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探讨了空间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框架,并分别对该框架各分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包括:历史GIS,文学GIS,语言学GIS,GIS与哲学、人类动力学、人文地理学等;以及GIS与政治学及国际关系学,GIS与管理学、空间计量经济学、社会地理计算、空间社会网络与空间交互网络、犯罪地理学、健康地理与公共卫生学等。接着,本文对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包括:空间思维与空间计量、认知心理学与空间认知、空间可视化与虚拟地理分析、平台研发等。最后,对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关键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就2008年文学整体的特点和趋向,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在最近出版的《中国文情报告(2008-2009)》“前言”中做了如下的概括:“2008年的文学,在进入新世纪由整一的体制化文学分化为传统文学、市场化文学和新媒体文学之后,三分天下的格局基本成形并日益稳固。在这种结构性的巨大变化之中,不同板块都在碰撞中有所变异、有所进取,但发展较快、影响甚大的,却是新兴的以文学图书为主轴的市场化文学和以网络文学为主题的新媒体文学。”  相似文献   

10.
步入中年的北大诗人臧棣在断裂的诗史年代返身关注"历史",但这已不是往昔的传统主流历史,而是个人化、具体化、偶然化的历史,它以现在为起点,向过去、未来不断地延伸、重演,臧棣的诗歌因此表现出浓厚的历史维度和命运维度.  相似文献   

11.
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社会发展及人类文明现象的两个基本描述维度是空间和时间,由于技术限制和认识论方面的差异,以往许多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研究对现象本身属性及其时间维度描述较为重视,而对于其空间维度的研究有所忽视,或者抱有排斥的态度。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看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又重新认识到空间参考系统在人文和社会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并将空间思维运用到自己的研究领域中去,例如:电子文化地图的研究,空间统计学在公众健康中的运用等。这些学者来自历史学、哲学、文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地理学、政治学、统计学等不同领域,他们的研究不仅推动了本领域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人们对空间思维的新的探索。地理信息科学同人文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发展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它迫切需要我们建立一个新的框架,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这一新的发展开展全面的研究。本文在对目前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研究进展分析的基础上,试图以现代地理信息科学方法和相应的空间技术为平台,以空间思维与综合人文社会研究为指导思想,探讨多学科人文社会研究的时空特征,侧重了解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现象的空间属性、空间分布、空间相互作用及空间演化规律。本文提出对于空间综合人文学和社会学研究的初步思考,包括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基本方法、研究切人点以及展望发展的方向,以期抛砖引玉,推动交流。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源远流长,从楚汉浪漫传统到晚明叛逆洪流,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由幼稚走向成熟,也逐渐产生了和现代浪漫思潮相同的精神内涵,这就是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反叛意识;20世纪"五四"时期,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上发展出全新的、更为自由奔放的、波澜壮阔的现代浪漫主义文学巅峰。由于政治环境、文化氛围、文学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在广度、深度等方面都与现代浪漫主义文学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媒介时代的文化艺术生产渐渐形成了一种以文学形象为根源性、共同性因素的相关艺术文本的生产模式,即文学形象在异质媒介中的增殖模式。指出孙悟空形象除了在文学、影视、戏曲、游戏等作品文本的多重媒介中增殖,还作为文化形象、商业形象或娱乐形象出现在文化产品、旅游产品或游乐产品中。文学形象的增殖是文学艺术作品生产的内驱力,促使文学形象增殖的原因包括媒介伸手、形象长腿和经济效益的驱动。  相似文献   

14.
戴伟华先生的《文化生态与中国古代文学论丛》在文化生态与文学关系的视野下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的生成、发展和表现形态,创新研究方法,再析经典名篇,归纳诗学现象,观点独到鲜明,取材精当,论证严密,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又一创获。  相似文献   

15.
媒介产品的大量生产是以文学形象为中心的。媒介时代的文学形象媒介化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媒介的文学形象化,即符号媒介和传播媒介的文学形象化,表现为传播媒介注重利用文学作品和文学形象来传播信息、吸引受众,还表现为新闻作品的文学化和新闻事物、新闻人物、新闻场景等的文学形象化;二是文学形象的媒介化,即文学文本、文学形象的传播媒介广泛化,表现为文学作品越来越以能否改编为影视作品为写作标杆,文学形象转变为影视形象才能大众化,还表现为指文学作品的传播越来越依赖媒介的运作,越来越倚重文学形象的传播。文学形象媒介化对文学和文学形象而言有利有弊。  相似文献   

16.
“期待视野”源于比较文学的接受理论。由于信息论对文学观念的更新渗透到了语言研究领域,此概念才得到了借用。从信息论的角度论述了它对应用类复合型英语专业听力理解的影响作用,并指出其拓宽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媒体深深介入文学领域并困绕既往的文学习惯,造成文学困境的时候,希利斯.米勒提起的“文学终结”论无疑引起人们思想上的波动,并让人深省造成文学困境的原因。事实上,造成困境是多种力量合力的产物,而不能仅仅归源于现代媒体,文学创作者与文学研究者对大众群体文学接受视野某种程度上的漠视,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隋朝锐意经略海外,唐朝全方位开放,隋唐国力强盛,对外交往频繁,海洋强国促进海洋文学的大繁荣、大发展,与隋唐以前朝代相比,无论是文学体裁、文学题材、文学艺术都达到中国古代海洋文学发展的一个新高峰,表现为海洋文学体裁形式多样,海洋文学题材内涵深刻,海洋文学艺术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19.
东西的小说创作.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相当一部分作品,在主题思想和叙述策略上均具有鲜明的后现代倾向,足以形成其独特的艺术方式,以后现代主义文学与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从东西小说创作的叙事手法和叙述语言等方面出发,试图对东西小说独特的叙事艺术予以解读。  相似文献   

20.
联系与转换是互文性理论的基本命题。在文学研究中,钱锺书在关注文本联系关系的同时,也没有忽略文本之间的转换问题,这可以通过他对“反仿”这一重要转换手法的论述得到很好的体现。钱锺书指出了诗人采用反仿手法的原因,分析了反仿手法的特征、技巧及意义,这些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与西方互文性理论进行对话、比较与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