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建坤 《广东气象》2004,(3):48-48,50
2004年2月18日晚,当天日照记录纸涂上已配好的赤血盐溶液后没有出现日照迹线,据当天值班人员介绍,11~15时均有阳光,是否出现了日照故障造成缺测?对此,业务组专门召开了质量分析会。  相似文献   

2.
一次湿度记录不正常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事实说明了保护观测场的环境对于提高记录质量的重要性; 同时还说明了对于观测记录中的问题,只要采取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态度,通过必要的调查和试验,是可以找出原因并加以解决的。我们希望,大家都来关心气象资料的质量,把观测这个基础搞好。  相似文献   

3.
我在对某站11月份地面气象观测记录月报表的审核过程中,发现该站20日02时20厘米的地温记录为29.6℃,与前后记录相比,显得甚为特殊(详见下表)。该记录是否有误读?应为多少?我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反复分析。 从地温变化规律来看:在同一定时观测上下层的变化,一般情况下,02时的地温由浅到深,应该是由低到高,而且变幅也该有较规律。但该站20日02时0—20 cm的各  相似文献   

4.
黄钊敏 《四川气象》1996,16(2):48-48
对一次不正常的自记降水记录处理的探讨黄钊敏(宜宾地区气象局)我在预审本站1994年4月4日雨量自记纸时,发现有一个特殊的不正常降水记录,现就怎样来处理这一记录,提出自己的见解,同大家一起探讨,以求共识。不正常记录:9月4日0-2时自记降水记录有明显漏...  相似文献   

5.
雷霁天晴,地温每每出现异常现象,譬如我站1989年2月27日14时,0cm地温示度为3.4℃,地面最高为6.2℃,而5cm曲管地温示度为8.0℃,当时地面,地面最高和5cm地温读数经多次复读均确定无误,且温度表正常无故障。  相似文献   

6.
气象台站现用的浅层5cm,10cm,15cm,20cm曲管温度表,测得各深度的地中温度。在日常工作中观测员有时因疏忽,出现记录误读现象。除读错5℃或10℃,凭经验可判断出误读外,那些读差1~2℃的记录就不易察觉。通此情况通过分析地温变化的规律,运用相邻时次记录的差值比较法、结合云天情况、地温的变化规律,从纵向的地温比较和横向的温差日变化对记录进行校对审查,可确定是否误读。本文从统计1990~1994年1月和7月scmdkm、玉scm、2败血地温逐日2)~?(”减2.值),2’~8“,8’~14”,14‘~20‘五年的温差平均表明,温差的变相一般…  相似文献   

7.
地面温度测定的是地表与空气交界面的温度,冬季有积雪时测定的是雪面与空气交界面的温度。在观测工作中,发现冬季地温场有积雪时,14时观测地温有时会出现0cm温度表读数与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差值较大的现象。经反复观测,发现是由于地面温度表经过太阳直射,感应部分的积雪融化,与地面脱离,造成0 cm温度表与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均迅速上升。观测前30分钟巡视仪器时,因发现温度表下陷雪内,便重新埋放,使0cm温度表感应部分与雪面重新接触,温度迅速下降,而地面最高温度表则不会下降,这就造成了上述情况。 建议在冬季有积…  相似文献   

8.
地面温度测定的是地表与空气交界面的温度,冬季有积雪时测定的是雪面与空气交界面的温度.在观测工作中,发现冬季地温场有积雪时,14时观测地温有时会出现0 cm温度表读数与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差值较大的现象.经反复观测,发现是由于地面温度表经过太阳直射,感应部分的积雪融化,与地面脱离,造成0 cm温度表与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均迅速上升.观测前30分钟巡视仪器时,因发现温度表下陷雪内,便重新埋放,使0 cm温度表感应部分与雪面重新接触,温度迅速下降,而地面最高温度表则不会下降,这就造成了上述情况.  相似文献   

9.
在天水观测站1983年12月《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的备注栏中,有这样一段文字:“9日08时观测后,重新垫平地温场地,由于土质不一样,使9日14时至12日20时5、10、15、20厘米曲管地温失真,记录从缺。”对这段失真记录的原因,有必要再分析。  相似文献   

10.
自动气象站运行以后有效避免了人工观测方式下地温的误读现象,提高了地温数据质量。由于自动观测模式对仪器质量及维护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观测人员应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责任心。维护不当,自动采集的数据可能发生系统性错误。本文通过地温数据质量控制的一个实例,警醒一线观测人员。  相似文献   

11.
张世林 《气象》1976,2(2):26-26
有一段时间,我站雨量自记记录在下雨时常出现梯形跳升现象,既造成降水时数缺测,又使得时段降水量统计上失真。此现象在降水量和强度特别大的时候一般还不会出现,但在降水量和强度较小的时候,便经常发生。  相似文献   

12.
1 自记迹线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呈锯齿形、弧形、划平线或迹线无顶 (底 )点这一般是虹吸管与浮子室连接处漏气、虹吸管内壁不清洁 (特别是弯曲处 )、虹吸管弯曲处曲率不合要求等造成的 ,处理方法视具体情况而定。1.1 两定时间只有一段迹线不正常不正常迹线在两正点之间时 ,用定时观测降水量减其间正常自记迹线的累计量代替该时降水量 ;不正常迹线跨越某一个或几个正点时 ,则用定时观测降水量减其间正常自记迹线的累计量代替整个不正常时段内的累计量 ,填在该时段最后一个小时栏内 ,该时段其它各时栏共用“←”符号表示。1.2 两定时间有 2段…  相似文献   

13.
14.
曾祥银 《干旱气象》2000,18(2):46-46
1 传输线路和辐射感应器故障造成的不正常记录辐射感应器和传输线路故障导致记录失真 ,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记录全为零。这是因为线路和感应器内部有短路和通道正负极接反而出现的问题。有时有小虫爬进感应器插头外或泥沙积满插头 ,小孔遇潮导致短路 ,也会导致记录异常。二是记录变化无规律 ,这种现象是线路部分断路所致。当系统某个通道断路时 ,采样出的数据不会因为断路而马上为零 ,而是产生不规律的脉冲数据 ,瞬间可达几千 ,也可小到为零。三是记录反常。这种现象很难判断 ,可能是接口和辐射仪出现了故障 ,也可能是感应器插头接触…  相似文献   

15.
许华清 《气象》2003,29(10):2-2
20 0 3年 1月 2 0日 ,笔者在 0 8时地面气象观测时 ,发现了这样一个“不正常”的情况 :0 8时地面最低温度为 -0 8℃ ,而百叶箱最低温度却为 -2 3℃ !按往常冬季天晴时的情况 ,地面最低温度要比百叶箱最低温度更低一些。由于要及时发地面加密观测报 ,当时观测员在复读记录后如实编发了报文。事后 ,组内对这一“不正常”记录作了一次质量分析。1 要素实况当时气薄 -1上的气象要素情况如表 1所示。2 要素分析根据气象学原理 ,土壤的热容量要比空气大 ,在同样的太阳辐射条件下 ,土壤吸收的热量要比空气多得多。因此 ,在晴好天气下 ,白天的地…  相似文献   

16.
雨量计几种不正常记录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雨量计3种疑难记录①有记迹线中断;②自记迹线虹吸不到10mm,无顶点,底点或划平线③自记迹线跳升等进行了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17.
浅析自动站不正常记录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秀勋  张邯 《贵州气象》2010,34(1):41-42
阐述了在自动气象站数据维护过程中出现不正常记录的优先处理原则和相应的具体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下站验收“百班”的工作中,发现一些站对自记风向风速不正常记录的处理方法存有偏差,或理解偏面,处理不准确、不统一;或未按规定精神办,违犯了原则。现就电接风不正常记录处理方面的一些体会和对有关规定的理解介绍给大家,不妥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1 浅层地温的变化规律浅层地温(5cm、10cm、15cm、20cm)4次定时观测记录的变化规律大致是:晴天日变化明显,且各深度差异较大;阴雨天气日变化和各深度差异较小;浅层日变化大,深层日变化小,浅层变化快,深层变化滞后性明显;晴好天气条件下,各定时观测不同深度地温的变化曲线大致如下:图1 定时观测不同深度地温变化曲线  从以上曲线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02时、08时地温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增,14时地温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20时则是5cm、20cm地温低,10cm、15cm地温略高。季节不同变化…  相似文献   

20.
冬季降雪、积雪时地温观测常见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2011年1月中下旬湖南低温雨雪天气过程的地温气象数据对比审核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些地温观测经验,以及积雪覆盖后地温观测误操作以后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