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根据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有关资料,对国内外在混合岩形成机制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认识,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鄂东北大别杂岩中混合岩形成的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江海  杨问华 《地质学报》1994,68(4):308-323
本文针对中小位移量伸缩缝构造进行设计研究,提出了一种常温固化型桥梁伸缩缝。经过对伸缩量Δ20cm,Δ=40cm的多座桥梁的实验应用表明,这是一种适用于中小位移量桥梁中性能良好的伸缩缝,施工简便。其桥缝具体结构为,在两侧拍击区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增,缝内用高分子聚合物与一定比例的水泥及掺合物拌和均匀,经一段时间与桥面和加固铺装层固化成具有较高弹性和一定强度的整体式桥梁伸缩缝。其效果良好,供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别杂岩中混合岩的矿物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矿物空间分布研究的基本原理及两种统计方法(接触频数法和线切法)。作者对混合岩矿物空间分布的研究表明:(1)前人提出的统计方法存在方法上的缺陷和应用上的局限性,作者推导出矿物接触类型的概率公式;(2)部分浅色体中矿物显示聚集分布的特征,而绝大部分的浅色体中矿物具有分散分布的特点。结合质量平衡和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大别杂岩中主体混合岩成因机制是重熔和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4.
混合岩形成模式历来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混合岩在许多情况下形成于进变质的脱水熔融作用,并伴随着有限量的熔体分离作用。熔融过程中形成熔体的多少受到熔体水中含量的控制,而水含量又是温度、压力、熔体成分和水活度的函数。在水活度低和温度高的情况下,产生在地壳中的熔体(如A型花岗岩的)含水量比以前的假设要高。顺时针的P-T轨迹可能有利于流体从结晶熔体中释放出来,同时产生脱水矿物组合,而释放出来的水可以导致相邻岩石的水饱和熔融。熔体形成后的不完全汲取的特点,改变了局部原岩的总体成份,导致原地结晶的熔体和剩余物质随着温度降低而发生退变质反应。这种退变质反应具有不完全性,经常在混合晚期的结构中被记录下来。由此推导的P-T轨迹压力值的误差较大,其准确性受到了怀疑,与之相应的大地构造环境也应该重新考虑。  相似文献   

5.
卡拉库鲁木变质核杂岩是慕土塔格岩体的南缘部分,由长城系片麻岩以及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其中长城系片麻岩为一套低角闪岩相的变质侵入岩,主要岩性为(石榴石)黑云二长片麻岩、(石榴石)黑云斜长片麻岩;根据变形程度,将其划分为内带、中带及外带,其中在内带见有燕山期花岗岩。剥离断层沿变质核杂岩边缘呈向南凸出的弧形展布。剥离断层上盘滑脱体由长城系赛图拉岩群高绿片岩-低角闪岩相的变质岩系构成。变质核杂岩构造的形成时代为早-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6.
刘晶实  沈渭洲 《岩石学报》1994,10(2):151-160
以根据岩背斑岩锡矿区火山-侵入杂的微量元素Sr,Rb,Er,Hf,Nb等协变关系,探讨了岩浆房成分分带的形成机理,认为初始岩浆的形成主要是经过两次聚集熔融作用(第一次熔出酸性岩浆,第二次熔出中酸性岩浆)。酸性岩浆未喷邮地表的部分在中溶部位经过平衡结晶作用(非理想),使F,H2O和成矿元素明显集中于晚期岩浆中。  相似文献   

7.
云开隆起西南端混合岩,花岗岩同位素地质年代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简平 《广东地质》1991,6(2):58-68
  相似文献   

8.
鄂东北大别杂岩中深熔混合岩存在的地质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江海  游振东 《地球化学》1995,24(4):359-367
基于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提出识别大别杂岩中深熔混合岩的证据:①浅色体粗大可横切面理,伴有复杂褶皱,帮助发育;②浅色体和古成体中斜长石牌号有明显差异;③矿物成分和组合指示曾达到深熔条件;④浅色体中富含Al2O3、Fe2O3、TiO2和不活动、不相容元素,如LREE、Th、Hf、Zr。最结合混合岩矿物空间分布和质量平衡研究结果得出结论:大别核心杂岩中混合岩的主导成因机制是深熔。  相似文献   

9.
鄂东北大别杂岩中条带混合岩的质量平衡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王江海 《岩石学报》1993,9(1):20-32
  相似文献   

10.
麻山杂岩的变质-混合岩化作用和花岗质岩浆活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在黑龙江佳木斯地块麻山杂岩中可分别有高级和中级变质作用部分,两处均可见混合岩化作用。通过混合岩浅色脉体或花岗质脉体中的长石自形晶、斜长石周围的钠长石净边、黑云母向角闪石的转化等现象表明混合岩化作用主要表现为深部岩浆的注入,而不仅是高级变质之后的近原地深熔作用所致,高级变质与相关的深熔作用所致混合岩化在区域上的分布是有限的,集中于西麻山的高级区;而注入式混合岩化是普遍的,其产出可遍布所有麻山杂岩的出露区,在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部位均可出现。早期麻粒岩相变质与后期混合岩化作用应是相互独立的构造或热事件;注入式混合岩化引起了中级变质作用和高级区的退变质作用,注入混合岩化作用的时代约为500Ma;中级变质作用是注入混合岩化的结果,而不是混合岩化的原因。与注入混合岩相关的花岗岩虽然表现出一些S型花岗岩的特征,但根据矿物组合、地化性质的综合分析,更可能是富钾及钾长石斑晶的钙碱性花岗岩类,属于I型花岗岩,形成于挤压向引张转化的过程中。麻山杂岩的变质与混合岩化特征表明,以西伯利亚古陆为中心的南部边缘发生了与冈瓦纳陆块内泛非事件类似的构造活动,只不过这里的规模略小,在变质之后迅速发生了构造体系的转换,而形成大量花岗质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1.
核溪变质核杂岩构造位于华南的武夷山脉南段。该变质核杂岩构造由顺层塑性流变的内核、分划性右行斜落韧性变形的中间性、脆韧性右行滑落剪切变形的具薄皮构造特征的盖层组成“三层结构”。其间均为不同构造层的剥离断层(带)分划,各剥离层的上盘在下滑的同时右行走滑的特征也很明显,是一个具右行旋卷特征的变质核杂岩构造。该变质核杂岩构造于加里东期发育雏形,强烈隆升并定位于印支期,对燕山期及其以后的构造发展仍有一个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熊先孝  黄巧 《广西地质》1997,10(2):13-20
文章是在研究海州-大悟含磷岩系及其磷矿底板岩石中不同类型混合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的基础上,探讨了变质-深熔过程中稀土元素的活动性状。混合岩穹窿由变沉积岩、混合岩及混合花岗片麻岩组成。在穹窿变质岩带,揉流褶皱成矿作用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4.
糜棱岩,混合岩,花岗岩三者成因联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张伯友  俞鸿年 《地质论评》1992,38(5):407-413
  相似文献   

15.
鞍山弓长岭富磁铁矿床的形成机制和物理化学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斌  李统锦 《地球化学》1980,(4):333-344
Field observation and results of experimental studies show that Gongchangling rich iron deposit is characterized by multigenesis as a result of repetition of differcnt geological processes. It probably resulted from the infiltration of silic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queous solutions derived from migmatite-granite. Because the formation of rich iron deposit was accompanied by the formation of skarn mineral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edimont-metamorphie poor iron deposits,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skarn deposits and strata-bound ore deposits ean therefore be recognized. Experimental data indicate that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of formation of rich iron deposit are P =2kbar, T = 500--600℃, pH= 8--10, and fo2 = 10^-25 bar.  相似文献   

16.
喜马拉雅造山带变质杂岩表露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山带内部普遍发育呈椭圆状或条带状分布的深层次变质岩系,这种岩性经历了多期变形、变质作用,并具有明显的构造迭加、置换和变质均一化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17.
甘肃是中国西部造山带发育的省份之一,中—高级区域变质岩发育,有太古宙—早元古代中、高级区域变质岩系构成的稳定克拉通,有显生宙时期在古老结晶基底上发育起来的北山、祁连山、秦岭等古生代造山带,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混合岩、混合岩化岩石。根据混合岩化的发生、发展及地质环境可将混合岩化分为区域性混合岩化、边缘混合岩化、断裂带或构造带混合岩化。根据不同程度混合岩化程度可分为混合岩化的变质岩、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初步总结了区域混合岩、注入混合岩与构造混合岩的基本特征,对比了混合岩化岩石、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特征及在甘肃的分布、岩石学变化,分析了混合岩—混合花岗质岩石演化特征,对甘肃混合岩及混合岩化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前人将大片的具片麻状构造的花岗岩视为混合岩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而仅仅按混合岩化程度进行的混合岩化分类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北京西山南大寨逆冲断层域构造岩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占元 《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90,13(3):275-284,T001
  相似文献   

19.
云开隆起区热中心式区域混合岩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汉文  游振东 《地球科学》1997,22(3):332-338,T001
云开隆起区不同混合岩化程度的混合岩在空间多以黑云母花岗岩为中心,呈环带状分布,混合岩的矿物空间分布研究表明,亲成体矿物具有随机分布特点,说明为熔浆结晶成因,结晶温度在560-580℃,条带状混凳夺的质量平衡研究表明,新成体和古成体的成分具有很好的相关性,递进熔融作用合理解释了这种混合岩的成因及其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0.
崆岭杂岩中混合岩的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崆岭杂岩主体由TTG和变质表壳岩组成,是华南出露时代最老的结晶基底,前人报道的大量同位素年龄证实崆岭杂岩主体形成于太古代.崆岭杂岩中以钾长花岗质脉体为代表混合岩化作用普遍发育,使用单颗粒锆石U-Pb测年方法获得的年龄为(1 803±30)Ma,表明崆岭杂岩遭受了吕梁运动构造-岩浆-热事件的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