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库鲁克塔格奥陶系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仁关  周铁明 《地质论评》1990,36(5):404-413
新疆库鲁克塔格奥陶系特别发育,分布较广,化石丰富。本文根据岩性和化石,分为下统雅尔当组、巷古勒塔格组、雅尔当布拉克组;上统却尔却克组、穆赫来布拉克组、乌里格孜塔格组和元宝山组,上与石炭系呈假整合接触,下与上寒武统为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2.
渤海湾地第三系发育完全。上,下第三系之间为区域性不整合是公认的,据构造变动形迹分析,在下第三系中目前发现有两个较大的沉积问题,自下往上,下始新统孔店组一段与上覆中始新统沙河街组四段之间为区域性假整合,上始新统沙河街组二段与渐新统沙河街组一段之间的假整合或不整合,上第三系中断统馆陶组与上新统明化镇组之间的为假整合,两者之间可能是华北地区的区域性假整合。  相似文献   

3.
试论浙东不同盆地塘上组的层位及时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剖面研究,证实了浙东不同盆地原划分的塘上组并非都为同一层位。天台、丽水及缙云壶镇、舒洪盆地原划分的塘上组均整覆于馆头组沉积岩之上,其上为两头塘组整覆,层位大致与馆头组上部相当,为下白垩统。小雄盆地上部原称塘上组的一套火山岩,其岩石组合、地层层序、生物化石组合和同位素年龄等与浙东其他盆地原划分的塘上组均不相同,成岩时代在81.5—92.9Ma,产晚白垩世翼龙和鸟类化石,覆于永康群朝川组之上,其层位大致与永康群方岩组和天台群赤城山组相当,时代为晚白垩世。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滇东地区二叠与三叠系的分界。根据统一原则,含Palaeofusulina的长兴组是华南二叠系的最高地层单位,而以出现Claraia Wangi的岩层作为三叠系的开始。滇东的二叠与三叠系为连续沉积,界线位置不易划定,问题集中在卡以头组的时代问题和是否存在长兴组。根据富源老厂矿区的化石资料,上二叠统宣威组(煤系地层)上段包含了长兴组,说明长兴组与上复的卡以头组是上下关系,卡以头组属下三叠统。曲靖恩洪煤矿区也是如此,宣威组上段普遍含有海相成份的化石。问题集中在本区长兴组与卡以头组之间的分界何在?根据滇东、黔西各处对比,认为分界线划在顶煤层以上数米至十余米(一般不超过15米)处为宜,两者接触关系为整合(连续沉积)。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保德地区上古生界沉积相与沉积演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山西组与下石盒子组是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主要的勘探目的层系,本溪组和太原组发育的煤层是主要的烃源岩,深入研究上古生界沉积相及沉积演化特征对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保德地区扒楼沟剖面露头实测为基础,通过岩性和岩石组合、沉积相分析,建立了不同沉积体系的沉积序列,并进一步探讨了该区上古生界沉积演化过程。结果表明:保德地区上古生界自下而上发育本溪组、太原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识别出障壁海岸、碳酸盐台地、曲流河和辫状河4种沉积相,并建立8种典型的沉积序列;受区域构造演化控制,本溪组与太原组时期发生大规模海侵,山西组至石千峰组时期海水逐渐退出盆地,研究区晚古生代经历了障壁海岸-碳酸盐台地-河流相的沉积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洞庭盆地第四纪地层格架初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盆地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盆地之一,第四系发育完整,地层最大厚度300余米。早更新世洞庭盆地由澧县、临澧、常德—安乡、沅江—湘阴、广兴洲5个相对独立的次级凹陷盆地组成,早更世末湖盆全部连通。地层序列分覆盖区和露头区。覆盖区划分为:下更新统华田组、汨罗组,中更新统洞庭湖组,上更新统坡头组,全新统沅江组、团洲组、赤沙组。露头区划分为:下更新统华田组、汨罗组,中更新统新开铺组、白沙井组、马王堆组,上更新统白水江组,以及全新统冲、湖积层。下更新世华田组与汨罗组、汨罗组与中更新统洞庭湖组、洞庭湖组与上更新统坡头组、坡头组与全新统沉积界面清晰。早更新世次级盆地中心沉降幅度大,沉积物以湖相沉积为主,空间分异明显。中更新世沉降中心向河口迁移,沉积物以冲积、冲湖积为主。  相似文献   

7.
冯金顺 《江苏地质》2001,25(4):223-227
根据金坛地区第四纪地层剖面,对下蜀组和Ge湖组(上段)地层层序、沉积特征、成因及分布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下蜀组与Ge湖组(上段)是不同期、不同相的产物,在平原区与丘陵山区的交接地带,Ge湖组(上段)超覆于下蜀组之上。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邢台、邯郸、峰峰等地的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中,发现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与石千峰组碎屑岩中的碎屑物质成分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它反映了晚二叠世随着地质历史的发展,剥蚀区的基岩性质或物源区发生了更迭,这无疑为上二叠统石千峰组和上石盒子组的正确划分与对比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 安徽宿松地区奥陶纪地层仅在龙山一带零星出露,以往常与南京地区相对比。1979年,杜森官、齐敦伦认为本区与黔北一带奥陶系较为相似,自老至新分为红花园组、蒋家围组、油榨岭组、庙坡组、宝塔组、涧草沟组、五峰组。 宿松龙山剖面位于宿松县城北5公里蒋家围西侧,出露奥陶系中、上统及下统上部,奥陶系顶界与上覆下志留统高家边组呈假整合接触,底界由于断层破坏,使红花园组与中  相似文献   

10.
峰峰组作为奥陶系灰岩的顶部,是山西省五大煤田下组煤的间接充水含水层,其水文地质性质与富水性质直接决定下组煤的采掘安全。通过对山西省奥陶系峰峰组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发现受岩性条件的制约,岩溶出露区富水性大于埋藏区,径流带的富水性强于滞留带。峰峰组上段顶部和下段底部在山西大部分地区富水性较差,在无构造导通的情况下,山西省大部分地区峰峰组与下伏强含水层无水力联系,在富水性较弱地区,峰峰组上段顶部和下段底部地层可视为煤系与上马家沟组的相对的隔水层。  相似文献   

11.
新疆塔中地区奥陶系地层划分与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塔中地区奥陶系分布广泛。主要根据化石、岩性特征、对比等将研究区内奥陶系划分为三统四组:下奥陶统蓬莱坝组与下伏上寒武统丘里塔格下亚群呈假整合接触,鹰山组归为中下奥陶统,一间房组划为中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划归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可细分为3个岩性段,鹰山组可划分为4个岩性段。良里塔格组与鹰山组之间存在区域地层缺失和不整合,桑塔木组与上覆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与下伏良里塔格组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呈整合或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12.
鄂西地区大埔组与黄龙组相伴出现,主要由白云岩,钙质白云岩组成,其下伏地层的层位从总体看,南新北老。南部松滋刘家场锈水沟和长阳榔坪三串岭与下伏的和州连续沉积;往北大埔组分别超覆于下石炭统高骊山组,上泥盆统写经寺组,黄家磴组之上,至秭旭新滩则与中泥盆统云台观组呈行不整合接触,根据大埔组含Kueichowporasetamaiensis及其与和州组连续沉积,与上覆黄龙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推测,大埔组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四川天马山组介形类和地质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民 《地质论评》1979,25(2):7-14
天马山组在四川盆地西部地区和成都附近,是一套砖红色泥岩、细砂岩夹砾岩。砾石成分主要为灰岩。其下与上侏罗统蓬莱镇组呈假整合接触,其上与下白垩统夹关组亦呈假整合接触,厚30—500米。层位大致相当于川北的剑门关组加汉阳铺组。在川西与川北的过渡地区——川中盐亭、三台、梓潼一带,曾有人将白垩系划分为三段,相当于天马山组的地层为C_r~1加C_r~2段,主要是一套灰白色砂岩夹砖红色泥岩,未见砾岩,与上覆C_r~3段呈假整合接触。为了不过多地建立组名,我们仍称天马山组。  相似文献   

14.
河南禹县上石盒子组第六、七煤段沉积环境与聚煤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光华 《地质论评》1984,30(5):446-455
河南省西部的禹县境内,发育了一套完整的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煤系地层包括晚石炭世的太原组、早二叠世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以及晚二叠世的上石盒子组。其中的上石盒子组中发育了华北晚古生代特有的可采煤层。探讨其沉积环境与聚煤特点,显然对了解华北聚煤区南带晚二叠世时的古地理与成煤规律,对进一步开发本区煤炭资源颇有裨益。笔者在一般了解禹县上石盒子组沉积环境的基础上,详细地研究了上石盒子组含主要煤层的  相似文献   

15.
漠河盆地中生代地层层序及时代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依据近几年地层研究成果和野外地质调查获得的新资料 ,对漠河盆地中生代地层进行了厘定 ,将阿杭提河组划归绣峰组 ,木瑞组划归上库力组下部 ,上库力组和依列克得组之间的含煤地层划归上库力组上部。这样纵向上塔木兰沟组—上库力组—依列克得组为火山岩—碎屑岩夹火山岩、煤层—火山岩旋回 ,与邻区具有很好的对比关系。依据新的同位素资料 ,将塔木兰沟组的时代厘定为早白垩世 ;依据双壳类、腹足类、介形类、植物、孢粉等化石资料 ,对漠河盆地额木尔河群的时代进行了讨论 ,认为额木尔河群的时代为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16.
依据地震、钻井、测井资料,详细分析了双辽断陷内火石岭组、沙河子组和营城组的岩性、电性及地震反射特征.双辽断陷从岩性上看火石岭组由凝灰岩、火山角砾岩、砂砾岩组成;沙河子组主要由灰色泥岩与细砂岩、砂砾岩组成;营城组主要由泥岩与粉细砂岩、砂砾岩组成.从电性上看火石岭组为电阻中到高值,声差低值;沙河子组以一套较连续的弱反射或空白反射为特征;营城组与岩性组合特征一致.从地震剖面上看火石岭组构造高部位为强反射,其下可见削截,其上可见上超现象;沙河子组为由杂乱反射变为空白反射或较连续平行反射;营城组上下为低频、强振幅较连续反射,中部体现弱振幅、空白反射中低频特征.  相似文献   

17.
桂林地区上泥盆统碳酸盐岩沉积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积义 《沉积学报》1985,3(4):73-82
前言 桂林地区上泥盆统主要是一套海相碳酸盐地层,为岩溶发育的主要岩石之一。同期异相明显,可以划分为两个岩相:一是白云岩灰岩相,下部为桂林组,上部为融县组,整合接触,二是硅质岩扁豆状(瘤状)灰岩相,下部为榴江组,上部为三里组,整合接触。桂林组可与榴江组对比,属晚泥盆世早期沉积,融县组与三里组相当,属晚泥盆世晚期沉积。它们与下伏的中泥盆统东岗岭组为整合接触,而与上覆的下石炭统岩关阶呈整合或假整合接触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的砂石山剖面是南天山上泥盆统出露较为完整、化石最为丰富的剖面,也是砂石山组的层型剖面。对此剖面地层及腕足动物群的研究表明,砂石山组的时代应是中法门期,破城子组和砂石山组很可能是上下关系,故砂石山组不应被废弃。砂石山组的沉积环境与华南锡矿山组和准噶尔地区洪古勒楞组的沉积环境相似,但腕足动物群与前者相似,属同一生物地理区,而与后者差别较大,属不同的生物地理区。  相似文献   

19.
应用钻井、测井、古生物及地震资料,对埕岛地区中生代地层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中生代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坊子组、三台组、蒙阴组和西洼组,其中坊子组和三台组细分为上、下两段;受控于断层活动,除埕岛低凸起上缺失中生代地层外,其余地带均发育;坊子组、蒙阴组地层分布较为稳定,厚度变化较小,三台组、西洼组在横向分布不稳定,局部地层缺失;中生代地层接触关系复杂,除发育顶底两个不整合面以外,在三台组与坊子组、蒙阴组与三台组及西洼组与蒙阴组之间至少发育了2个地层不整合。  相似文献   

20.
赣东北石溪组的再认识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从赣东北石溪组及其有关地层的沉积特征分析,弋阳北部原石溪组下段为湖泊相沉积、上段为河流相沉积,赣东北其它地区的石溪组为湖泊相沉积。依据岩性岩相特征,结合石溪组的原意及命名地石溪组的特征,弋阳北部石溪组的上界应下移至原石溪组上段的底界处。依据岩性岩相特征,结合化石组合特征及邻区相当地层的接触关系,石溪组与上覆周家店组在东乡—广丰深断裂带以北地区应属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